2014年1月2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市之聲分別在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上發起了「鏡頭下的中國年」主題活動。活動意在提倡聽眾朋友在過年期間,將自己家鄉的年夜飯,年貨,過年時去過的地方等等,拍攝下來,用鏡頭記錄下屬於自己家鄉的中國年。
與此同時,在廣泛宣傳和發動聽眾參與互動的同時,都市之聲也帶領聽眾一起回顧了中國年的習俗,並在公眾平臺上相繼發出了民俗知識普及的話題。有「大年初一扭一扭」,「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三不出門,「大年初四迎神接神」,「當破五邂逅立春」,「大年初六送窮鬼」等民俗主題,向聽眾展現了中國人過年時的習俗。為了響應活動主題,我們也呼籲聽眾將自己家鄉過年時的風俗習慣發送給我們。
另外,在宣揚中國人過年民俗的同時,我們還設立了另一個「北京小吃」的主題。每天向聽眾介紹一種傳統的北京小吃,例如艾窩窩、驢打滾兒、糖耳朵、糖卷果等等。讓聽眾在享受過年和家人團聚的喜悅的同時,更深層次的了解老北京的飲食文化。同時也鼓勵聽眾將自己家鄉的年貨,傳統小吃拍下來發回我們,用鏡頭記錄下專屬於自己家鄉的中國年。
此外,本次活動還得到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的支持。我們為微博轉發量前五名的聽眾提供了作家潘潘貓新作《幸福,私廚定製》每人一本,微信轉發量前五名的聽眾將提供了作家錦食堂的作品《最好的廚房》每人一本,並且會評選出「最具人氣獎」一名。
鏡頭下的中國年,重在體現一個「年味兒」。爆竹聲中除舊歲,新的一年,都市之聲還會發起更多優秀的活動,帶領大家一起,感受都市人的風採! 以下節選兩位聽眾的留言與圖片:
以下節選兩位聽眾的留言與圖片:
@ 青山雅居:多少年來都是父母做年夜飯,孩子們回家陪父母一起吃年夜飯,歲月流逝,父母做不動了,還不願意去外面的飯館吃,嫌貴!總是找藉口說外面做的沒有自己做的好吃。我父親是上海人,做得一手的好菜,可是歲月不饒人啊,80多歲了,沒辦法我只能在外面訂好年夜飯,回家告訴父母,飯我訂好了,押金我都交了,不去吃也不退押金了,老人怕浪費錢也只能跟著我們一起去吃年夜飯了。
@倪子珺:昨天吃的年夜飯,大紅燈籠高高掛,喜慶,吉祥!紅酒包含著紅紅火火,甜甜蜜蜜。16人菜,最有特色是四喜丸子!綠豆,肉,魚,藕。團團圓圓,合合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