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一介遺體告別 夫人樂黛雲悲題輓聯

2020-12-22 騰訊網

[摘要]9月15日上午,國學泰鬥湯一介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夫人樂黛雲出現在儀式上,接受弔唁群眾勸慰。

9月15日上午,國學泰鬥湯一介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夫人樂黛雲出現在儀式上,接受弔唁群眾勸慰。她在為亡夫敬獻的花圈上寫道:「未名湖畔鳥飛何疾,我雖遲慢,誓將永隨。」

樂黛雲寫輓辭悼念亡夫

15日上午8時左右,記者趕到八寶山時,現場已經有了不少等待送別的人士,工作人員正忙著布置告別廳。廳外懸掛的橫幅寫著「沉痛悼念湯一介先生」,不太大的廳內,擺滿了各界親友送來的花圈、輓聯。8時30分左右,現場的人逐漸多起來,不少教育界的名人都在其中。

約9時許,記者隨送別人群一起步入告別廳。大廳對面懸掛著湯一介的遺像,不遠處擺放的花圈上寫著樂黛雲的輓辭:「未名湖畔鳥飛何疾,我雖遲慢,誓將永隨。你的小黛挽。」 這也正是兩位老人一生真摯情感的最好寫照。子女們所送的花圈則緊挨著擺放。

湯一介則安臥在告別廳中央的鮮花叢中。伴隨現場播放的音樂,悼念者五人一排,三鞠躬後繞行一周。面有悲色的樂黛雲與兒孫們站立在一側,接受人們的勸慰。

大致10時許,截止記者離開弔唁大廳,現場仍有數百位群眾排隊等候。

學術貢獻被贊折射現代哲學發展歷程

在當天趕來送別湯一介的人群中還有不少白髮蒼蒼的老人,既有湯先生生前的至交好友,也有素不相識的國學愛好者。一位78歲的崔姓老人表示,自己素來愛好儒學,並且十分欽佩湯先生的為人,特地前來送行。在談到湯一介的貢獻時,他表示,湯大師的思想軌跡與學術貢獻折射出我國現代哲學的發展歷程,為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為了紀念湯一介,該老人還自費複印刊載有「湯一介辭世」新聞的小冊子,並撰寫緬懷文章與「湯一介作品統計表」。老人說,這種小冊子一共印製87份,代表與湯一介先生辭世時的歲數相吻合,發給弔唁群眾以資紀念。

尤為令人感動的是一位從西藏遠道前來送別的中年人,名叫索朗佔堆。他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是北大哲學系60級的學生,與湯先生一直有聯繫。他本人則是北大中文系96級的學生,讀書時曾選修過湯一介有關中國儒家文化方面的課程。

「父親已有73歲高齡,特地派我前來弔唁。並敬獻輓詞:恩師雨露,惠澤千秋。」索朗佔堆最後表示。

相關焦點

  • 湯一介 樂黛雲:未名湖畔學界雙璧
    湯一介和樂黛雲的合影 資料圖「未名湖畔的兩隻小鳥,是普普通通,我們來到北大未名湖畔的朗潤園,見到了兩位稱呼自己為湖畔小鳥的大學問家——湯一介和樂黛雲。湯家是一個學識淵源的書香門第,湯一介的祖父湯霖是清光緒十六年的進士,父親湯用彤是和陳寅恪、吳宓齊名的國學大師,從小接受傳統文化薰陶的湯一介,祖父和父親處世治學的態度對他的一生影響深遠。曉虹:您的父親湯用彤先生是一位國學大師,他對您走上今天的學術道路有什麼影響呢?湯一介:我想如果談我的父親,可能要從我的祖父談起。因為我祖父是光緒十六年的進士,後來也做官,但是都是不大的官。
  • 樂黛雲獲首屆「法蘭西學院汪德邁中國學獎」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首屆「法蘭西學院汪德邁中國學獎」24日在北京頒出,中國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樂黛雲獲此殊榮。首屆「法蘭西學院汪德邁中國學獎」由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樂黛雲獲得,以表彰樂黛雲和她丈夫湯一介教授共同為中國的文化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汪德邁稱讚,湯一介教授主持的《儒藏》是21世紀初最重要的成果,而樂黛雲教授本人開創了中國比較文學學科和跨文化研究領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學術成就。
  • 朱旭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溫家寶、吳儀等人送來輓聯
    9月17日清晨,家人從醫院接上他的遺體,送至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與親友和公眾做最後一次告別。此時,告別廳內「長亭外古道邊」的音樂輕柔響起,白菊百合飄香。來自社會各界的花圈和輓聯簇擁一處。溫家寶 、吳儀、張和平等老領導送來了輓聯,劉恆、林兆華 、陳國富 、鄭榕等老夥伴送來了輓聯,賈樟柯、姜文、姜武、劉若英、黃磊、張藝謀、劉曉慶等演藝界的後輩也都送來了輓聯。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雪健的輓聯訴說著一段動人故事。
  • 語文報社創始人陶本一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滬舉行
    著名語文教育家、出版家、語文報社創始人陶本一先生遺體告別儀式於陶本一先生的家人、親友、同事、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代表200餘人參加告別儀式。  告別儀式由上海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蔣明軍主持。上海師範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惠康,宣讀了參加告別儀式的單位、領導以及敬獻花圈、花籃、發唁電的單位和個人名單;上海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裴小倩,介紹了陶本一先生的生平;語文報社黨總支書記、社長劉遠,回顧了陶本一先生在語文報社工作的點滴細節和在業界的卓越業績;學生代表方有林總結了老師在教育、教學上的非凡貢獻;校友代表王光龍,宣讀了各界緬懷老校長的悼文、輓聯;家屬代表陶本川致答謝詞。
  • 國學大師湯一介曾叮囑晚輩:學以致用 善良謙虛
    國學大師湯一介曾叮囑晚輩:學以致用 善良謙虛 2014-09-11 15:11:56來源:北京晚報作者:責任編輯:杜雯雯 湯一介的弟弟湯一玄今早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早上還清醒,跟保姆說了很多話,結果下午我們趕去的時候就沒有意識,大口地呼吸,我們看了心裡太難受了。」  「二哥比我整整大十歲,我們兄弟姐妹七人,大哥大姐都英年早逝,到了最後,就剩下我和二哥倆人了。」湯一介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湯一玄排行第七。湯一玄晚年和二哥相伴,住在北大燕南園58號。旁邊57號之前是馮友蘭的舊居,現女兒馮宗璞在居住。
  • 葉選寧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圖片 習近平等送花圈
    中新社廣州7月14日電 題:告別「獨臂將軍」葉選寧 習近平等送花圈  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 索有為  14日上午,在廣州殯儀館白雲廳舉行的葉選寧告別儀式上,一幅輓聯如此寫道。不少到場弔唁者說,這正是葉選寧將軍一生的真實寫照。  新中國開國元勳葉劍英之子、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政治部聯絡部部長葉選寧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7月10日1時1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79歲。
  • 翁佳浩遺體告別儀式在汕尾舉行
    長長的輓聯低垂,寄託著對英雄的無限崇敬和哀思;哀樂聲聲,訴說著人們無盡的悲痛與思念。7月8日上午10時30分,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殯儀館內,哀樂低旋,氣氛莊重肅穆。因奮力救援落水兒童不幸犧牲的退伍軍人翁佳浩遺體告別儀式在這裡舉行。
  • 王蒙夫人崔瑞芳去世 作詩悼念:瑞草芳菲煦煦風
    王蒙夫人崔瑞芳遺體告別儀式中新網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 張中江)著名作家王蒙的夫人崔瑞芳遺體告別儀式,29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舉行。王蒙寫詩灑淚痛別愛妻29日上午9時15分左右,中新網記者趕到八寶山時,現場已經有了不少等待送別的人士,工作人員正忙著布置告別廳。廳外懸掛的橫幅寫著「崔瑞芳活在我們心中」,不太大的廳內,擺滿了各界親友送來的花圈、輓聯。記者發現,包括文化部、作協、故宮、國博等多家文化機構,也都送了花圈。
  • 林宗虎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西安舉行
    上午9時,西安市殯儀館鹹寧廳內,莊嚴肅穆,哀樂低回,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西安交通大學西遷教授、我國著名能源動力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學術帶頭人、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熱能工程系教授林宗虎同志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 趙忠祥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動物世界》配音作伴
    昨日,趙忠祥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本報記者 方非攝天地亦有情,風範永留存。1月20日晨,擁有「國嘴」之稱的央視著名主持人趙忠祥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告別儀式原定於10時開始,因為早早就趕到現場的群眾人數太多,告別儀式提前了一個小時,從上午9時就開始為群眾放行。人們擁擠地排著隊,人手一支白色菊花,隊伍緩緩前進。來自央視的同事如白巖松、倪萍、楊瀾、周濤、李瑞英、陳鐸、朱迅、李思思、水均益、魯健、董浩、劉純燕等,幾乎都行色匆匆。倪萍的腿腳有些不好,在旁人的攙扶下走進禮堂。
  • 趙忠祥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月20日上午舉行
    1月20日,趙忠祥遺體告別儀式將於上午10點在北京八寶山舉行。楊瀾夫婦、於月仙、馬未都、朱軍、範曾等生前好友陸續達到現場悼念。現場還有各方人士送來的花圈與輓聯,大屏循環播放著趙忠祥老師昔日節目的片段。
  • 輓聯詼諧送沈公
    沈昌文同志遺體告別儀式2021年1月14日上午10 時在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各大出版機構、書店、學術文化機構等單位以及各界友人向沈昌文先生敬獻花圈。 知道有師承,溯往無雨無晴,俱是閣樓人語 告別儀式上,「薪盡化身老脈望 火傳成就新三聯」輓聯旁,各界友人敬獻花圈表達了哀思與懷念
  • 汪維藩教授遺體告別儀式昨日於南京殯儀館舉行
    追思禮拜 2015年9月17日上午10:30,金陵協和神學院榮休教授汪維藩老牧師遺體告別禮在南京殯儀館舉行,9點左右,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牧者學子陸續趕來,有些專程從廣東、香港趕來,徐恩賜等一批老牧者同工也趕來悼念
  • 溫州首例遺體捐獻者徐啟榮老人的三次遺體「告別」
    昨日上午的送行隊伍  溫州網瑞安支站訊 昨日清晨5時,溫州首例遺體捐獻者徐啟榮老人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溫州市殯儀館舉行,這是老人去世後經歷的第三次遺體「告別」。  2011年年底,75歲的徐啟榮離世,遵照遺囑,家人將他的眼角膜捐獻給了溫州眼庫,並將遺體捐獻給了當時的溫州醫學院,作為教學科研之用。當時,溫州醫學院參考臺灣等地的做法,向家屬承諾在短時間內充分利用遺體器官資源,三年後歸還遺體。在遺體送往溫州醫學院之前,家人在瑞安市殯儀館舉行了一場遺體告別儀式。
  • 王的林同志遺體告別式舉行
    15日上午,王的林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南寧市殯儀館舉行在永寧堂內,哀樂低沉,大廳內寫著「德澤風範長存,音容笑貌永在」的輓聯,王的林安詳地躺在鮮花翠柏當中。在如泣如訴、低沉縈迴的哀樂聲中,大家依次來到王的林遺體前
  • 方敬老人遺體告別捐贈儀式暨追思會側記:作別沉睡的身軀 紀念不朽...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風亮節萬古存」「痛失良師箴言常在耳,深銘大義益教再求誰」……一幅幅滿懷讚揚和思念的輓聯異常醒目,靈堂正中懸掛著方敬老人的遺像,遺像兩側擺放著社會各界敬獻的花圈。此時的方老,安詳地躺在擺滿鮮花的冰棺中,身上覆蓋的黨旗鮮豔耀眼。10時許,非常簡單的遺體捐贈儀式開始。
  • 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卻臉色蒼白
    幾天後,在他的葬禮上,有一位老人前來弔唁,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做最後的道別。只見,這位老者俯下身去,輕撫水晶棺,他的手指微微顫抖,神情凝重。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了「西安事變」的少帥張學良。張學良的來到立刻在現場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隨後,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送來的輓聯上。
  • 開國少將裴周玉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習近平等送花圈
    開國少將裴周玉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習近平等送花圈 中紅網 2015-07-04 08:14 來源:澎湃新聞
  • 數千人參加榮毅仁遺體告別儀式 學生請假來送行
    今天上午 榮毅仁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 警方早早到崗疏導交通 數千人來悼念———  今晨,陰雲籠罩在北京城上空,在八寶山第一遺體告別室外,穿著黑衣的人們排成一條長隊。今天上午9時,榮毅仁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這裡舉行。
  • 倪萍等名嘴送別趙忠祥 告別式現場放《動物世界》配樂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0日電(記者 宋宇晟)著名主持人趙忠祥遺體告別儀式1月20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其生前同事好友倪萍、朱軍、周濤、董浩、楊瀾、朱迅、劉純燕、李思思、姜昆、王剛、朱時茂、陳佩斯等前來送別。  王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趙忠祥對我們不僅是專業上的影響,我們都半開玩笑地稱他是宗師。」他同時對媒體說,他走得太突然,也祝他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