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友爆出黃山碧桂園鳳凰酒店歡迎告示圖,圖中展板上寫著:熱烈歡迎參加蕪湖經濟開發區檢察院、法院、公安、交警聯席會議的各位嘉賓。該酒店是黃山市首家以歐式風格為主題的豪華商務度假酒店,評級為五星級。7日,蕪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已責成相關責任人作出檢查,會議所有費用由參會人員個人承擔。(12月9日《京華時報》)
開會就要開「五星級會議」,說白了不過是特權福利善於搭便車而已。但如果僅僅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恐怕並不能從源頭上遏制「會議高消費」。試想,如果「五星級會議」沒有橫幅、沒有電子版遊動字幕,一旦網友尋找不到蛛絲馬跡,作為利潤攸關的酒店方會「大義滅親」嗎?從這個意義上說,公權對五星級會議的反思,顯然無法點到「自費」為止。
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將五星級會議的來龍去脈公之於眾,會議奢華還是樸實,當然不在於「星級」,而在於內容的適配程度。輿論監督的意思,也並不是見不得五星級會議,而是需要將更多細節晾曬在陽光下,有真相才有對稱的權責;另一方面,所謂「作出檢查」及「個人承擔」的罰單,顯然難逃程序正義的質疑。如果是超規格的會議,那麼,究竟誰才是「相關責任人」、各需要擔負怎樣的責任?至於「個人承擔」,因涉及人員多為公職,如何保證其罰單不至轉嫁為財政兜底,恐怕還需要更詳實的說明。某種意義上說,超規格會議當事人自己埋單,不過是「自報自銷」,又哪裡算得上懲戒呢?
在中央大力倡導改文風、改會風的當下,堂而皇之的超規格會議仍招搖過市,既與前置的把關環節「牛欄關貓」有關,更與一紙罰單過於軟弱大有干係。沒有穩妥的制度轉身,僅僅靠小概率地「就事論事」,五星級會議果真會因為多了「自費」的風險就日漸式微嗎?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