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島面朝大海的西坡草坪上,每周日的小篷車音樂營演出,伴著吉他緩緩吟唱的歌聲,時常吸引著遊人駐足。回溯到2009年,陳哲在青島成立「驤家會」,從此馬路上愛唱歌的年輕人有了歸宿,彼此之間用音樂交流,手中的樂器在碰撞中找到了共鳴,一群音樂青年的理想主義烏託邦在青島拔地而起。今年適逢大學畢業整10年的陳哲,他對音樂理想的追求讓人看到:他是烈火,以熱愛燃燒激情;他又是清風,於自由之處撒播理想。
小篷車滿載大夢想
「花開時節,江山為你靜默,荊楚七月,我不忍說離別,霧濛濛的遠山,溼濛濛的淚眼,苗嶺草木會思念,你永不凋零的容顏……」
歌聲迴蕩,激起一層層時間的浪花。2014年,陳哲和他的小篷車成員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站上電視臺歌唱比賽的舞臺,一首他為紀念支教過程中意外離世的花季大學生而原創的《葳蕤坡》,讓他們輕鬆拿到了比賽的冠軍,但卻引發了他許多關於勤加練歌、音準節拍、才學精進的深深反思。於是,從那時起,他提出每個周小篷車樂團都要堅持固定聚在一起進行練歌、唱歌。日日夜夜,年年歲歲,惟有熱愛和夢想支撐的堅持,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每個周日入夏的小麥島西坡上,小篷車音樂營與大海、綠樹、草地的完美融合。
這群志同道合的80後、90後、00後們,因為熱愛音樂,所以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堅持在每個周末聚在一起練歌、唱歌,將有故事的歌詞和旋律帶給更多人。他們唱遍了雕塑園、五四廣場、小麥島等青島各個地方,陳哲介紹,小篷車音樂營每場演出的主題都不一樣,例如六一兒童節的演唱主題是「童年的小風車」,也有一些復古的主題,如「夢回九十年代」,而這個周末為大家唱起的主題是「送給畢業的你」。
「我們希望有一天,可以開著一輛大篷車,一路演出、一路採風、一路唱歌寫歌……」陳哲總在夢想著這樣理想的畫面,他也在一點點慢慢地實現和靠近這樣的世界。去年夏天,他和兩個朋友自駕從湖南到貴州再深入雲南,每到一個村鎮,那裡的山歌文化、民風民俗,令陳哲沉醉而迫不及待地汲取吸收,讓他忘卻了路途中所有艱難困苦。
為了理想心有熱血
「看山的那一邊,流嵐雲靄間,那裡有我星月不滅的總角之年,翻那時的詞典,意義未改變,如琉璃般封鎖了時間……」
陳哲說,這首歌是他為自己而寫,也許這裡面埋藏的價值觀註定不能讓他虛度程式化的生活。「想把餘下的青春完全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陳哲這樣解釋他從中國海洋大學畢業進入青島電視臺工作幾年後,毅然辭職的原因,「那些體面穩定帶給我的東西,與理想帶給我的力量,我選擇了後者。」於是他帶著對束縛的掙脫、對音樂的夢想,重拾放肆的心,開始了一系列創新的行動,包括創立驤家會一個重要分支——青未青年空間。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音樂是陳哲從小的愛好和夢想,雖然沒有條件進行專業學習,他卻利用一切資源自學、思考,在高中時就開始創作。陳哲坦言,「高中階段創作較幼稚一些,大學時候開始有所變化,主要是校園民謠風,大學畢業後按照小調歌曲、和弦套路寫歌,開始在節奏中加入各種變化,風格更多變。而現在,在廣泛深入貴州等地後,更加喜歡有民族民風的、傳統特色的歌。」
「各種風格的音樂我都會去創作,朋友們喜歡什麼我也會為他們寫,我們也經常會一周拋出一種音樂形式,讓大家自由創作,這樣在一起交流非常有趣。」陳哲說道。現在他也會進行音樂教學方面的探索,「通過我們自己的青訓體系,讓更多音樂愛好者加入。」陳哲教音樂也另闢蹊徑,他講解樂理時會融歷史人文、數學物理的知識,生動有趣。
歌聲喚醒山外的夢
「我沒有七色的畫筆,但我也有夢中世界……我們的夢,乘著理想的風,我不怕所有疼痛,我會為夢向前衝……」
時間撥回到2009年8月,陳哲和一群學弟學妹奔赴貴州山區進行暑期支教。「我背著一把吉他到了金沙縣,當我坐在路邊彈奏時,孩子、村民都會聚集過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那段時間陳哲一直在思考,孩子們的不同想法、不同故事衝擊著他,他想跟孩子們做真正的朋友。於是在臨走前,他寫下了這些歌詞,並一句一句教給大山裡的孩子。孩子們為這首歌起了名字,就叫《大山外的夢》,後來成為很多支教團的團歌。
從2010年開始至今,除了2011年因為第一年工作沒法請假,陳哲每年至少回一次貴州。「這期間,除了支教,更多地是在當地旅行、回訪、執行任務。」陳哲介紹,驤家會旗下的小驤會每次派出青翼支教團前往貴州,或為當地建設圖書室時,都會充滿儀式感地命名,如2013年的青芸社、2014年的青榕社、2015年的青梅社。而10年光陰,當年支教時教過的學生,有的已經考上了大學,在陳哲舉辦的關於「理想」的一場演講上,這個學生在上百人的現場唱起了當年他們一起唱過的歌,「看到她帶頭實現了大山外的夢,我想這就是理想最好的回答。」陳哲說道。
後記
青年理想未知未來
「我參加過北京、上海、重慶、武漢等城市的青年空間活動後,覺得做一些關乎青年人理想和思考的事情很有意義,所以我想青島也應該有一家。」2015年陳哲在青島成立了青未青年空間,以「忠於未知,活出理想」為理念,集合青年人做創意與文化活動,自發創造設計了定製旅行、讀書、音樂、電影、兒童教育等多個主題品牌活動,讓更多不囿於學業和工作的青年人,在這裡做著一些關乎內心建設的事情。年輕人在這裡發揮才華創作作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而這一切只與他們的內心世界和音樂嚮往有關。陳哲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些努力,能夠讓因為情義而結合起來的朋友們有更好的生活,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音樂夢想和理想。
若有徵海之夢,然淺水無浪,難行遠方;夢則夢廣,博則博浪;大地豐盈,星芒萬裡,夢想並不寂寥。從陳哲身上我們看到,在他的身邊,受他感染而聚集來的一大群充滿音樂理想的年輕人,在青島這片充滿青春活力的熱土上,以音樂為利刃,意志造鎧甲,信仰做戰袍,踏浪徵海,此夢不殆。
撰稿 青報全媒體記者 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