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原創音樂·燃勢力之 陳哲:在小麥島山坡上,面朝大海,歌向遠方...

2020-12-14 騰訊網

小麥島面朝大海的西坡草坪上,每周日的小篷車音樂營演出,伴著吉他緩緩吟唱的歌聲,時常吸引著遊人駐足。回溯到2009年,陳哲在青島成立「驤家會」,從此馬路上愛唱歌的年輕人有了歸宿,彼此之間用音樂交流,手中的樂器在碰撞中找到了共鳴,一群音樂青年的理想主義烏託邦在青島拔地而起。今年適逢大學畢業整10年的陳哲,他對音樂理想的追求讓人看到:他是烈火,以熱愛燃燒激情;他又是清風,於自由之處撒播理想。

小篷車滿載大夢想

「花開時節,江山為你靜默,荊楚七月,我不忍說離別,霧濛濛的遠山,溼濛濛的淚眼,苗嶺草木會思念,你永不凋零的容顏……」

歌聲迴蕩,激起一層層時間的浪花。2014年,陳哲和他的小篷車成員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站上電視臺歌唱比賽的舞臺,一首他為紀念支教過程中意外離世的花季大學生而原創的《葳蕤坡》,讓他們輕鬆拿到了比賽的冠軍,但卻引發了他許多關於勤加練歌、音準節拍、才學精進的深深反思。於是,從那時起,他提出每個周小篷車樂團都要堅持固定聚在一起進行練歌、唱歌。日日夜夜,年年歲歲,惟有熱愛和夢想支撐的堅持,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每個周日入夏的小麥島西坡上,小篷車音樂營與大海、綠樹、草地的完美融合。

這群志同道合的80後、90後、00後們,因為熱愛音樂,所以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堅持在每個周末聚在一起練歌、唱歌,將有故事的歌詞和旋律帶給更多人。他們唱遍了雕塑園、五四廣場、小麥島等青島各個地方,陳哲介紹,小篷車音樂營每場演出的主題都不一樣,例如六一兒童節的演唱主題是「童年的小風車」,也有一些復古的主題,如「夢回九十年代」,而這個周末為大家唱起的主題是「送給畢業的你」。

「我們希望有一天,可以開著一輛大篷車,一路演出、一路採風、一路唱歌寫歌……」陳哲總在夢想著這樣理想的畫面,他也在一點點慢慢地實現和靠近這樣的世界。去年夏天,他和兩個朋友自駕從湖南到貴州再深入雲南,每到一個村鎮,那裡的山歌文化、民風民俗,令陳哲沉醉而迫不及待地汲取吸收,讓他忘卻了路途中所有艱難困苦。

為了理想心有熱血

「看山的那一邊,流嵐雲靄間,那裡有我星月不滅的總角之年,翻那時的詞典,意義未改變,如琉璃般封鎖了時間……」

陳哲說,這首歌是他為自己而寫,也許這裡面埋藏的價值觀註定不能讓他虛度程式化的生活。「想把餘下的青春完全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陳哲這樣解釋他從中國海洋大學畢業進入青島電視臺工作幾年後,毅然辭職的原因,「那些體面穩定帶給我的東西,與理想帶給我的力量,我選擇了後者。」於是他帶著對束縛的掙脫、對音樂的夢想,重拾放肆的心,開始了一系列創新的行動,包括創立驤家會一個重要分支——青未青年空間。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音樂是陳哲從小的愛好和夢想,雖然沒有條件進行專業學習,他卻利用一切資源自學、思考,在高中時就開始創作。陳哲坦言,「高中階段創作較幼稚一些,大學時候開始有所變化,主要是校園民謠風,大學畢業後按照小調歌曲、和弦套路寫歌,開始在節奏中加入各種變化,風格更多變。而現在,在廣泛深入貴州等地後,更加喜歡有民族民風的、傳統特色的歌。」

「各種風格的音樂我都會去創作,朋友們喜歡什麼我也會為他們寫,我們也經常會一周拋出一種音樂形式,讓大家自由創作,這樣在一起交流非常有趣。」陳哲說道。現在他也會進行音樂教學方面的探索,「通過我們自己的青訓體系,讓更多音樂愛好者加入。」陳哲教音樂也另闢蹊徑,他講解樂理時會融歷史人文、數學物理的知識,生動有趣。

歌聲喚醒山外的夢

「我沒有七色的畫筆,但我也有夢中世界……我們的夢,乘著理想的風,我不怕所有疼痛,我會為夢向前衝……」

時間撥回到2009年8月,陳哲和一群學弟學妹奔赴貴州山區進行暑期支教。「我背著一把吉他到了金沙縣,當我坐在路邊彈奏時,孩子、村民都會聚集過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那段時間陳哲一直在思考,孩子們的不同想法、不同故事衝擊著他,他想跟孩子們做真正的朋友。於是在臨走前,他寫下了這些歌詞,並一句一句教給大山裡的孩子。孩子們為這首歌起了名字,就叫《大山外的夢》,後來成為很多支教團的團歌。

從2010年開始至今,除了2011年因為第一年工作沒法請假,陳哲每年至少回一次貴州。「這期間,除了支教,更多地是在當地旅行、回訪、執行任務。」陳哲介紹,驤家會旗下的小驤會每次派出青翼支教團前往貴州,或為當地建設圖書室時,都會充滿儀式感地命名,如2013年的青芸社、2014年的青榕社、2015年的青梅社。而10年光陰,當年支教時教過的學生,有的已經考上了大學,在陳哲舉辦的關於「理想」的一場演講上,這個學生在上百人的現場唱起了當年他們一起唱過的歌,「看到她帶頭實現了大山外的夢,我想這就是理想最好的回答。」陳哲說道。

後記

青年理想未知未來

「我參加過北京、上海、重慶、武漢等城市的青年空間活動後,覺得做一些關乎青年人理想和思考的事情很有意義,所以我想青島也應該有一家。」2015年陳哲在青島成立了青未青年空間,以「忠於未知,活出理想」為理念,集合青年人做創意與文化活動,自發創造設計了定製旅行、讀書、音樂、電影、兒童教育等多個主題品牌活動,讓更多不囿於學業和工作的青年人,在這裡做著一些關乎內心建設的事情。年輕人在這裡發揮才華創作作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而這一切只與他們的內心世界和音樂嚮往有關。陳哲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些努力,能夠讓因為情義而結合起來的朋友們有更好的生活,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音樂夢想和理想。

若有徵海之夢,然淺水無浪,難行遠方;夢則夢廣,博則博浪;大地豐盈,星芒萬裡,夢想並不寂寥。從陳哲身上我們看到,在他的身邊,受他感染而聚集來的一大群充滿音樂理想的年輕人,在青島這片充滿青春活力的熱土上,以音樂為利刃,意志造鎧甲,信仰做戰袍,踏浪徵海,此夢不殆。

撰稿 青報全媒體記者 楊健

相關焦點

  • 到青島遊小麥島
    俯瞰小麥島 陳羽喬攝逶迤綿長的海岸線為美麗的青島鑲上了一道漂亮的金邊,位於青島市區東部的小麥島,就是這金邊上的一枚綠寶石。小麥島不大,一段不長的堤壩把它與陸岸緊緊地連在一起。當我遠遠望見它時,不由想到了曹孟德的詩句:「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草地、大海、夕陽的小麥島,市區內的世外桃源,卻免費開放
    一碧萬空下,雲捲雲舒,坐在小麥島的草坪上眺望大海,仰望天空。小麥島位於青島市嶗山區麥島路與東海中路路口南面,交通較為便利,如果你想享受這份美好,可以選擇開車或公交地鐵來這裡。1.可開車,門口有停車場可以停在路兩邊。
  • 面朝大海的青島大學,同樣有紅磚綠瓦,同樣值得初次相遇
    在青島遊玩的過程中,忽然想起朋友曾極力推薦的青島大學。據說這是一座面朝大海的大學,所以當即就對這裡充滿了嚮往。尋找這所大學十分順利,找到了香港路就等於找到了校園的入口。青島的背後倚靠著山巒,面前就是廣袤的大海,單單這一點,就足夠有優勢。
  • 小麥島——青島寶藏景點
    延伸出一條小路直通麥島身後是喧囂的塵世眼前是通往寧靜的彼岸在這島上建一座房子也算是大隱隱於市了吧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青島的麥島是安靜的遠處湛藍的海水唯美甜蜜的約會地點情侶約會選擇小麥島我想再合適不過了,或是牽手漫步在麥島棧橋,或是沿著麥島的沿岸觀景,亦或是靜靜地坐在麥島的小山丘上
  • 前海一線、天主教堂、小麥島……青島已成為北方旅拍首選地
    教堂西側正好是一處斜坡,從西向東看去,高高的天主教堂雙子塔,正好成為新人們幸福時刻的最好見證。教堂西側是一排迎春花,斜坡處還有咖啡店,一些攝影師就以咖啡店、旁邊的長坡為背景,迅速來一組街拍,在百年城市的印記與現代時尚氣息相交匯的地方,記錄下一對新人聖潔優雅的浪漫時光。一對新人告訴記者,他們從泰安專程到青島拍婚紗照,「在青島上大學期間,我們成為戀人,現在我們再次與青島相遇。
  • 海子語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做個幸福的人 餵馬 劈柴 週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 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來告訴你面朝大海生活是一種什麼感受
    海子說: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詞,曾經激起多少被生活羈絆的人對自由的嚮往!然而作為一個面朝大海生活多年的人,我想分享下真實感受!剛換的T恤,貼在後脊梁上難捨難分!他們說,是因為空氣太潮溼,所以出汗不痛快!一陣風過,能聞到海蠣子的味道!「哈啤酒吃蛤蜊」,是青島人引以為傲的生活特色,同時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脾胃虛寒證「患者」! 父母從老家過來,我用滿桌的海鮮招待他們,父親一臉愁容問:有菜嗎?我哭笑不得,他們根本吃不慣海鮮的腥味!
  • 青島旅遊網紅打卡地,曾經的荒島小麥島,如今已經成為旅遊勝地
    打卡青島小麥島,青島網紅旅遊打卡地。島上風景優美,有著厚厚的草坪,爬上小麥島的高處,可以俯瞰整個小麥島。,會有交警貼罰單,小麥島上有兩個停車場,但是那是單位專用的,私家車是不能上島的。自駕導航搜索小麥島就可以公共運輸:在小麥島公園的門口,有個麥島路公交站,可以乘坐222路、225路、231路、232路、316路、403路、415路前往,在麥島路停車場站下車即可。
  • 青島人家門口的這座絕美小島,絲毫不輸濟州島和墾丁!
    小麥島公園, 青島最美的公園之一。 小麥島原屬大麥島村,原來只是一個純粹的小漁村,島上住的都是漁民,他們或耕或漁,過著隱匿市井的純樸生活。
  • 孫琪:路在腳下,歌在遠方
    為了音樂,她走出小鎮,逐夢深圳,一去20餘載。離家時,父親高大英俊、博學開朗,母親雖頑疾纏身,尚能操持家務;多年以後再回家,父親已滿頭銀絲、日漸佝僂,母親沉痾日甚、難以自理。  每念及此,她都淚流滿面。為了狂熱的音樂夢想,她不能常回家,只能把深愛和遺憾,埋於心底,融入歌中,唱出故園之戀。
  • 青島旅遊好去處,一見傾心「假裝在墾丁」的小麥島,擁抱最美大海
    這個地方極其像墾丁,單看照片大多數人都會認錯哦,聽說這裡曾經道上青草叢生,就像小麥田一樣,久而久之,就被傳成了小麥島了,當然,現在可能就看不到小麥了,但是沒關係,小麥島這個小島環境真的超級好,就像小墾丁一樣很乾淨,小麥島雖然是一個新建的人造公園,各種設施還沒有完備,但這裡真的美的像一幅畫一樣,草坪很綠,海水很藍,島上的人都是很悠閒的。
  • 銀海東港|在大海的臂彎裡享受無敵海鮮餐
    室外用餐,可以一覽無餘的眺望小麥島公園。這裡菜品質量上乘,擺盤精美,味道很好。環境:順著東海中路一直向西,在銀海大世界的東門入口處開車進入,有收費停車場,一小時8元,出門掃碼交費,是無人工收費的停車場。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百家號社會領域排名-最新大v排行榜作者有...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百家號社會領域排名-最新大v排行榜作者有哪些?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的簡介為曾經,我以為我以後能出人頭地,名揚四海,是一家主旨明確、領域專注的自媒體作者,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百家號上發布了超過5篇的遊戲內容,最近該作者創作的文章中暫無熱點詞。
  • (行走臺灣)小琉球行記: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據傳清乾隆20年間(公元1755年),有原居於打狗港(高雄港)附近的福建鄉民來此「考察」,發現此嶼近海魚類豐富,島上氣候宜人,土地可供耕作適合定居,遂召集族人親戚20多人移居此地,亦漁亦耕。因其孤懸海上狀似一漂流的浮球,故得名「琉球」,俗稱「小琉球」。  船到碼頭,找到幸福海景民宿的牌子,人齊了,民宿主人率領我們往機車(摩託車)出租點行去。
  • 面朝大海的蘭亭序
    這個書法廣場,面朝大海,全國第一、至今也獨一無二。  自2006年建成以後,每日遊客紛至沓來,成為和環島路音樂廣場比翼齊飛的新文化景點。此處古今書法家「雲集」,各朝各代書法名作「迭起」,筆指大海,墨寫藍天、揮灑出中華民族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古國的文化內涵。建造者的初衷就在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燦爛的書法藝術。
  • 面朝大海,靜待花開——青島靈山島學校張麗老師採訪筆記
    新華社青島9月9日電 題:面朝大海,靜待花開——青島靈山島學校張麗老師採訪筆記新華社記者孫聞、李紫恆她是不是太年輕了?跟眾多貧困地區教師比起來,她的工作生活條件是不是不夠艱苦?她在那裡幹得到底出不出色?她在那裡堅守的是不是還不夠長?
  • 阿儂子黎首發 專輯《一路向南》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12月3日訊(見習記者梁冰)「看那蔚藍的大海,是為我們而澎湃,我願意陪著你一起去遠方,看這世界的絢爛……」今天下午,海南音樂唱作才子阿儂子黎帶著他的首張原創音樂專輯《一路向南》,在省圖書館舉行了歌友見面會。
  • 隱藏在青島的小眾島嶼,堪稱國內的「濟州島」,網友:青島完勝!
    青島大概就是我去了還想去的城市吧!起初是因為我對象負責青島區域的工作,然後需要去看他,沒錯,很慘,我們是異地戀,和湖南相聚一千多公裡,雖然說是坐飛機只要兩個多小時,但是這個距離還是挺累人的。還好青島是個很美的城市,於是去看他的同時我把青島的一些景點也逛了下,事先做了點功課,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有著青島濟州島之稱的小麥島,真的美的讓人印象深刻,但是記得秋天去吧,我去那裡被凍感冒了,冬天的海風簡直不講武德。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起去看海吧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起去看海吧第一次知道大海,是小學讀《在山的那邊》的那篇文章的時候,那時候家裡剛好靠山,所以讀到那篇文章時,深有共鳴。「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媽媽給我說過:海。哦,山那邊是海嗎?」
  •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小烏龜上山坡》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歌曲-小烏龜上山坡一、活動目標:1、在遊戲中熟悉歌曲旋律,並用身體動作感受一拍一下的節奏。2、能融入情境,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學唱歌曲,樂意參與歌唱活動。3、初步嘗試為歌曲創編歌詞,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並加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