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位於武漢天地的茶顏悅色開張。
儘管室外溫度5℃左右,店外門庭若市,隊伍排成了一字長蛇,還有提前一天連夜排隊8小時的顧客。
聞風而動的黃牛,把價格加到300元一杯。
看得出來,外地人覬覦這杯「湖南限定」的奶茶,已經很久了。
這個譽滿江湖的奶茶品牌,卻偏安一隅,主打長沙本地市場,外地人想一睹真容只能親自到長沙,3天灌上8大杯。
拍拍肚皮,打個響嗝,心滿意足地坐上回程的高鐵或飛機。
一杯炒到300塊,又不願大規模擴張,這家奶茶店,引來了太多的好奇與想像。
他原來很慘的
茶顏悅色上個月已經走出長沙,在常德開了分店,武漢這家是第二家。
無論從城市體量上,還是商業布局上,常德和武漢似乎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茶顏悅色官微發布常德歡樂城店開業信息
原因很簡單,老闆娘是常德人。
孫翠英,公司人稱「小麥姐」,這個外號來源於她的小麥膚色。與此相對的,丈夫呂良在公司被稱為「小蔥老師」,取個「清清白白」的含義。
在今年8月,紅餐品牌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上,茶顏悅色位列第6。
紅餐品牌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
雖然茶顏的前面還有,喜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CoCo都可、1點點等數位老大哥,但考慮到頭部品牌都已在全國鋪開,而茶顏僅依靠「吃透長沙」的打法就已坐上第6把交椅的情況,其尚未發掘的上升潛力不由得讓人倒吸一口冷氣。
坊間不乏呂良在創辦茶顏之前的悲慘創業故事,什麼賣蓋碼飯、開滷味店、賣爆米花,都以失敗告終。以前的他,常年騎個電動車通勤,羽絨服破了沾個膠布繼續穿,留給世人一個吃苦耐勞的創業者形象。
他這種歷經多次創業失敗而形成的謹小慎微的保守傾向,後來也被外界解讀為「茶顏悅色長期固守長沙」的主要原因。
但在孫翠英眼裡,丈夫不是個甘於現狀的人,這一點在交往初期她就發現了。
那時候呂良在湖南廣電集團的一家電影院做設計,工作穩定安穩。但他並不喜歡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會到處找外活做。外面接的設計案子,大多數是餐飲業的。呂良做的logo和手繪多了,自然而然也產生了自己做餐飲品牌的想法。
到訪過長沙的人,往往會對其商業圈的人潮湧動印象深刻。無論周中還是周末,夜幕來臨,熱鬧便開始了。大大小小的餐飲店、多如牛毛的足浴店、酒吧KTV一條街,「娛樂之都」的內容遠遠不止芒果臺的娛樂綜藝那麼簡單。
如果溯源這座城市消費旺盛的原因,一個最為淺顯的理由可能就是長沙的低房價。
房價低,年輕人無論是租房,還是還房貸壓力都小。相應的,他們的可支配財富就多,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便高。
需求旺盛的商業環境裡,吃得苦、耐得煩的湖南人打拼其中,催生出一大批新興品牌。餐飲業靠差異化取勝,最小可行規模很小,這個賽道尤其容易誕生口碑型名牌。
茶顏悅色,便是一個現成的例了。
日常「筐瓢」
茶顏悅色的logo辨識度很高,是個古代扮相的女子頭像,但人們多不知道她是誰,不少人誤以為是西施。
茶顏悅色logo
其實畫中人是崔鶯鶯,其神態正是《西廂記》中她和張生於普救寺意外相遇,一見傾心,執扇遮羞的一幕。這個logo出自於呂良之手。
在做茶顏悅色之前,呂良也做過奶茶,他加盟了一家名叫「小猴子」的臺式奶茶店,彼時臺式珍珠奶茶大行其道,奶精衝泡、「珍珠」打底,一杯甜甜的奶茶便有了雛形。
便於上手、衝調易標準化的奶茶,B面是同質化嚴重,市場上的同類競品很多。呂良深感這樣做下去早晚會被淘汰,開始琢磨起如何在口味上優化和創新。
口感更好的鮮奶能否代替奶精?
更健康的堅果能否代替飽腹感極強的「珍珠」?
星巴克廣受好評的星冰樂,上面的奶油奶油能否為我所有?
星巴剋星冰樂系列
大杯的奶茶通常喝不完,不但影響正餐還浪費,是否可以放棄主流杯身?
帶著樸素的改良方向,呂良一邊請教行業老手,一邊在家研製,同時著手設計新品牌的配套設計。忙活了一年多後,2013年12月底,長沙解放西路的天橋底下,一家奶茶店上線了。
奶油奶油的清甜、碧根果的回甘,以及鮮奶茶的淡雅,茶顏悅色的奶茶與普通的臺式奶茶、水果鮮茶以及西式拿鐵都不一樣。
雖然「幽蘭拿鐵」、「聲聲烏龍」等名稱起初讓顧客很摸不著頭腦,服務員不得不一遍遍跟顧客解釋這是個啥,教他們「一挑、二攪、三喝」。但正如預期的那樣,口味的差異化,讓茶顏悅色很快打開了市場。
起初最大的困難在於出品的標準化,孫翠英告訴記者,「筐瓢」是常事。筐瓢是湖南話,意思是失誤。霸得蠻的湖南人多待人真誠,但另一面,他們也會大大方方地失誤。
「筐瓢」不要緊,但如何補救是大事,於是乎便有了「一杯鮮茶的永久求償權」的誕生——不管是什麼時候買的茶,只要覺得不好喝,隨時可以在任何一家門店要求重做一杯。
或許是早年間美容院工作的經歷,孫翠英身上有一股清新的親和力,又接地氣又能嘮嗑,與其說是一位總經理,倒更像是一位鄰家姐姐。
投資了茶顏的天圖資本的潘攀曾說,茶顏悅色有和顧客溝通的能力。而這一點,在茶顏一直以來的公眾號和微博運營,甚至購物票據上的備註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茶顏悅色的小票
從最初的公眾號日常自爆諸如水果發黴了,杯子裡有蟲子等「每月食品安全問題」,到後來的票據備註上吐苦水「等有錢了就把山寨店全告了」等行為,茶顏的形象遠不完美,但勝在真誠可愛。
這與現在的塑造品牌人設打法不謀而合,而茶顏悅色最初這樣做,據說只是因為招到了一位網感很好的新媒體小編,而茶顏又給予了她相當大的創作自由。
看起來歪打正著,但細細一品,好像也符合邏輯——畢竟,這家店上上下下都是這樣的人。
這個老闆不亂來
茶顏悅色在奶茶界迅速嶄露頭角。在未做任何推廣的時候,2014年初的大眾點評上,已經有了4.9分的超高口碑。
茶顏悅色一分店大眾點評評分
半年沒到,茶顏悅色開了第二家店。總結之前的教訓,呂良決定這次在加盟店的開放謹慎再謹慎,雖然留了加盟招商電話,但前期拒絕了所有有意者,全部採取的直營模式。
呂良把分店全部開在了長沙黃興路步行街附近。起初只是因為距離近,便於管理,但陰差陽錯地形成了一種規模效應。一條街三家茶顏悅色相距不足50米,每家店還都得排隊的「奇觀」出現了。
「我們也想解決出品慢的問題,但鮮奶做茶的確要比普通奶茶的工時要長。我們密集開店,也是想盡力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減少顧客等待時間。」孫翠英說。
標準化的問題,自始至終貫穿在茶顏的發展中。店開得密集是因為標準化,不做加盟是因為標準化,遲遲不做外賣是因為標準化,長期固守長沙還是因為標準化。
在同一時期,喜茶和奈雪的茶依靠資本進軍全國一二線城市,蜜雪冰城和書亦燒仙草主攻全國下沉市場的時候,茶顏悅色的步子顯得不急不躁。
長期不提價,對標準化的苛刻追求,呂良對於茶顏悅色品牌形象的珍視可見一斑。
但領導不急,不代表下屬不急。同類競品在全國大範圍攻城略地之時,擁有良好口碑和產品競爭力的茶顏步子卻邁得如此小,不但資本圈的VC們著急,也有員工抱怨老闆過于謹慎。
儘管如此,呂良還是走了慢慢來的路子。
在他看來,在一個城市做餐飲,「復購」是極其重要的。由於是直營,各地的物流、儲存、冷鏈、採購都得重新做、各地員工的培育也得從零開始。一個高頻復購的奶茶,必須做到價格實在、產品好。「在他處開分店,不亞於第二次創業。」
但人算不如天算,總有些黑天鵝推著人往前走。原本說不做外賣,疫情期間受到嚴重影響,也不得不做起了外送,近期被人詬病「活在20世紀」的積點卡也終於電子化。
儘管做足了準備,但武漢首店的火爆還是遠遠超出預期。媒體上關於「排隊8小時」,「300元一杯」「跑腿費一百」的報導沸騰,但緊接著質疑的聲音接踵而至。
一杯奶茶至於嗎,值得嗎?
茶顏悅色官微回應「茶顏悅色武漢首店請託排隊」一事
熱捧的背後,是消費者們過載過譽的喜愛,但說到底只是依附在一杯15塊的飲品上。
呂良感到壓力山大,武漢首店開業的第二天寫了篇長微博,表示面對外界多方解讀,自己「只想靜靜」 「做好自己該做到」。他用排隊聽演唱會和看球賽來類比排隊買奶茶的事,認為「只要沒妨礙他人」,不妨寬容以待。
還是那個如履薄冰的小蔥老師,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
孫翠英透露,在武漢的商業策略,仍然是長沙發家時的那一套——深耕一個城市,把一個城市做透做好。在首店開張之前,茶顏悅色已經在武漢完成接近30個門店的選址籤約,12月就將陸續開出3家門店。
至於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茶顏還沒有做好準備,即使是繼續外擴,可能選擇的也是比鄰的南昌。
像是閉關修煉的出世之人,茶顏繼續著自己的節奏發展著。
作者 | 南風窗高級記者 胡萬程
編輯 | 何子維
排版 | 徐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