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自媒體文章,找準關鍵詞很重要
陳能雄/文
我們在瀏覽百家號文章時,會發現有些文章左上角有一個「話題」標籤,文章下面有若干個關鍵詞和相關文章的連結,這些文章的閱讀量都不錯。而有些文章則沒有話題標籤和相關推薦,閱讀量相對較少。那麼,為啥有些文章可以獲得話題標籤呢?我覺得和文章中的關鍵詞關係很大,這個詞的熱度越高,機器可以推薦的用戶群也就越多,這就要求我們逐漸熟悉機器的脾性。
剛開通自媒體帳戶時,我發布過一些自己的詩詞散文,閱讀人數不多。這未必全是文筆不佳造成的,而是這類文章中的關鍵熱詞很少。在沒有粉絲積累的情況下,閒情逸緻的詩文,很難引起讀者的關注。讀者只關心文章有沒有給他帶來知識和樂趣,不會去關心作者的生活見聞和情感經歷。散文詩歌要想閱讀量大,除非是寫得特別有深度,富有哲理,比如治癒心靈的雞湯文、極其勵志的文章。又或是作者是知名人物,那麼不管他寫什麼都有人圍觀,因為作者本人的名字就是一個關鍵詞,你標題起個《金庸新作……》,機器馬上就抓取到「金庸」二字,並把文章推薦給大量的金庸迷。
後來,我在寫詩詞散文之餘,會寫一些品讀名著、解讀歷史的文章。這類文章中有文化名人、歷史事件、人文景觀,還有名著中那些深受讀者喜愛的人物。這些都能成為話題標籤,有比較廣泛的閱讀群體,系統能夠輕易地從文章中篩選出關鍵詞。
我們在百家號後臺編輯好文章,點擊「發布」時,會彈出一個關鍵詞彈框,供作者去選擇的。比如,我的帳號是文化領域的,寫一篇品讀紅樓夢的文章,跳出的彈框頁面裡,下方的諸如「古詩」、「博物館」、「國學」、「文物」、「戲曲」這些詞語,是文化領域的帳戶自帶的關鍵詞,不會起到很大作用。而彈框開頭的幾個詞「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等詞,則是系統真正從文章中篩選出來,能對文章的推薦量和閱讀量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般篩選出的關鍵詞越多,文章出現話題標籤的概率就越大。勾選關鍵詞也需要技巧,我們需要分析一下哪個詞的熱度最高。比如我寫過一篇文章《林黛玉兼有晴雯的美貌、齡官的性情、小紅的手帕之情》,文章的主要篇幅是描寫晴雯、齡官、小紅的形貌和事跡,寫林黛玉的文字較少。但關鍵詞彈框裡如果同時出現「晴雯」、「齡官」、「小紅」、「林黛玉」幾個詞,即便「林黛玉」這個詞排在後面,我也會第一個選擇「林黛玉」,因為林黛玉擁有著龐大的粉絲群,晴雯等人要相對遜色許多。勾選關鍵詞,就像是高考後填寫「第一志願」、「第二志願」,依次選擇自認為能引起讀者興趣的詞語,機器在審核文章時,會優先選擇作者第一個勾選的關鍵詞。
那麼如何讓機器迅速抓取文章中的關鍵詞,並讓它形成話題標籤呢?我覺得文章標題很重要,標題中自帶關鍵詞,這既方便了機器篩選,也讓讀者一看到標題,就有點擊進去的衝動。文章的標題除了要新穎別致外,還要寫得通俗易懂。作者如果把標題寫成文言文,機器一時間可能會難以讀取信息。
比方說我是個詩詞愛好者,寫過幾句自認為不錯的詩,比如描寫春天的「婉囀鶯聲盈樹是,翻飛蝶影入花無」、描寫時間的「沉日何因夸父止,流川豈為孔丘停」、描寫名將陳湯的「王師未動身先士,國庫無開戰養兵」、描寫美食的「青漿凝作脂酥潤,綠凍裁成軟玉瑩」、描寫音樂的有「清音繞樹醒寒鳥,遠韻凌波慰夜舟」……但你發布一篇詩詞小輯,標題如果全用詩句,不另外增加幾個通俗的詞語,閱讀數據可能就會很慘澹。倒不是詩詞寫得不行,而是系統很難從這個七言詩句中獲取關鍵詞。
古人寫的詩詞名句,因為後人頻繁使用,曝光量大,已經形成了關鍵詞句,機器能敏銳地捕捉到這些古詩句,還能從中識別出相關的作者名字。而今人寫的詩詞句子,機器則一時難以識別這類帶些古文習慣的新詩句,推薦人數自然就少。比如我今年四月份發的一篇文章《清明節詩詞九首:「雨滴花心濺淚,風卷柳黛含顰」》,正文裡是我寫的幾首清明的詩詞,「雨滴花心濺淚,風卷柳黛含顰」是我其中一首《雨霖鈴》的句子。這篇文章系統給我打上了「清明節話題」,在標題的十九個字中,真正讓機器推薦這篇文章的不是「雨滴花心濺淚,風卷柳黛含顰」,而是「清明節」和「詩詞」這兩個詞語。
取一個吸引眼球的標題,不是讓人去做標題黨。讀者在文章頁面的停留時間、評論熱度、收藏轉發人數等數據,都會影響到系統的推薦量。一個新奇的標題即使成功地把讀者吸引進來,但他發現文章言過其實,輕則會馬上跳出頁面,重則會給差評,系統就會判定這篇文章閱讀體驗較差,不適合再繼續推薦。一篇成功的文章,需要把標題、封面、內容做得足夠好,讀者的閱讀時間較長,參與互動評論,並通過這篇文章關注了作者帳號,那麼系統會成倍增加推薦量。
我之前寫過一篇品讀紅樓的文章《賈元春回鄉省親,本想拉近親情,卻已親情阻隔》,我沒有把它寫成摘句點評的論文,而是通過散文的模式來自由書寫,末尾兩段增加一些個人想像,用抒情的手法描寫賈元春的內心情感。標題採用三段式,「賈元春」三個字被系統篩選為關鍵詞標籤。標題中「本想拉近親情,卻已親情阻隔」,又讓很多讀者聯想到了87版《紅樓夢》中的幾個感人畫面「元春省親」、「探春遠嫁」、「黛玉之死」、「湘雲結局」……這篇文章既適合推薦給愛好《紅樓夢》的用戶,也適宜分享到情感類文章的版面,在評論區我看到幾位女性讀者說起了自己出嫁後回婆家的情景。我在後臺查看文章的閱讀完成率和閱讀平均時長等數據都不錯,我想這也是系統肯繼續推薦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吧。
我是一個普通作者,開通自媒體主要是因為自己愛好詩文書畫,在平臺上開闢一個小園地,時常過來打理,自得其樂。我不善於蹭熱點,不像很多自媒體大咖一樣頻頻出爆文。我只是用心去寫好文章,力求從標題到內容保持其完整性、可讀性,不管閱讀多少,能看到有讀者評論一句「良心小編」,我就很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