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和打遊戲其實是一樣的,遊戲者是要提升自己的等級或者戰鬥力。而寫作者為了提升自己的權重,提升每項指標的分數,提升他人的關注度。為了這些目標,筆者一般會追求當下的時事熱點,吸引刷手機的網友閱讀。事件久了,很多文章或者作者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套路。
筆者曾經也是這樣寫作,每一件熱點事件,都想參與寫作。比如高鐵上發生的行為、網約車發生的壞事等等。但一位追求流量的做法,終有一天我恍然大悟了。我追求的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文章的靈魂,文章的眼神,文章傳遞的正能量,文章的觀點是否客觀,文章的意義是否能引到年輕人更好地成長?是的,不應該只看到流量,還有它存在的意義。
我們常見到的文章主要有以下幾類
熱點型:
熱點話題,也就是大眾關注的事件,寫這些事情,足夠引起網友的興趣。這是廣大自媒體者最青睞的話題。不論文章質量如何,不論文章是否有深度,都能有不錯的閱讀量。但有一個基本的規律,再怎麼火熱的話題,終究會被每天大量更新的信息覆蓋掉。而不會給讀者留下什麼有意義的概念或者道理。
標題黨:
這類型的文章,如果除了標題還有可讀之處的話,到也罷了。而大多數的標題黨,其文章深度無從談起。文章邏輯一塌糊塗。靠的是什麼?標題吸引讀者點開,圖片誘人進入觀看。除此別無益處。算是消遣的話,也就OK。相信大多數的讀者是很鄙視這種行為的。靠標題吸引讀者,也不是長久之計。
拼湊型:
這類文章的邏輯亂的讓人發瘋。讀者花費心思在文章上,卻發現前後關聯性基本沒有。甚至文章提及的事件都是天南海北拼湊而成。筆者不願意多費口舌再次。
那自媒體文章到底寫點什麼?從讀者的角度出發,筆者認為至少注意3點。第一、文章內容要真實。如果文章所談的事情連真實都做不到,更別提接下來的影響是否良好;第二、文章觀點要客觀公正,不能成為誰的水軍,也不能成為誰的工具;第三、文章論述要有深度,泛泛之談,只是在浪費讀者心情,不讀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