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或地區經常經常被打,如果不是民族、宗教、領土問題,那就是資源太豐富或者地理位置太好,而自己的武力值又不夠,只能被動接受大國的再教育。
中東集中了上述所有的問題,而且阿拉伯人表麵團結,實際上內部分裂的不行,所以亂成今天這副德行。
最近二十年,中東地區的麻煩主要來自宗教極端分子,但在上個世紀後半段,中東鬧得最兇的是巴勒斯坦地區,說白了就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被滅國2000多年的猶太人,怎麼就突然鼓起勇氣跑回巴勒斯坦要求復國?隨後,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又是怎麼打起來的?
01
巴勒斯坦基本上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但卻是個非常著名的宗教創業基地,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把該地區的耶路撒冷當成自己的聖城,所以這個地方幾千來就沒消停過。
耶路撒冷
根據聖經《舊約》記載,公元前14世紀末,大概是咱們商朝那會兒,先知摩西帶著猶太人出走埃及,在「裸男」大衛的帶領下,來到了耶路撒冷這個地方,然後在山上修了座聖殿,被稱為第一聖殿,那個山就叫聖殿山,在今天就是一堆石頭。
到了咱們戰國那會兒,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被新巴比倫人給滅了,猶太領導層和民眾被集體拉到伊拉克那個地方當奴隸,直到半個多世紀後,波斯人滅掉了巴比倫,猶太人才重返耶路撒冷,並且又修建了第二聖城。
猶太人覺得兩個聖城都建在耶路撒冷,肯定是風水不錯,所以就把耶路撒冷當成了聖城。
不巧的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把耶路撒冷當成了聖城。
基督教把耶路撒冷當作聖城的理由很充分,當年耶穌在耶路撒冷傳過教,而且還死在了這個地方,教主的遺蹟和墳頭就在耶路撒冷,所以自然的就把這裡當成了聖城。
而穆斯林們就非常不理性了,他們有好幾個聖城,穆聖的出生地麥加是第一聖城,傳教的麥地是第二聖城,耶路撒冷是他們的第三聖城,原因是穆聖有一天做夢,夢到自己在耶路撒冷升天了,這讓穆斯林覺得有必要把耶路撒冷也歸類為聖城。並且他們還有第四、五、六聖城…在方便穆斯林兄弟就近朝拜的同時,還可以多收門票,也算是創收的一個重大舉措吧。
公元1070年,也就是北宋那會兒,信了伊斯蘭教的塞爾柱突厥人攻陷了耶路撒冷,他們並沒有阻止猶太人和基督徒前來朝聖,只不過在耶路撒冷的城外增設了一個售票窗口,想要朝聖的猶太人和基督徒,需要和穆斯林一樣,先把門票錢給交了。
這件事直接惹毛了歐洲的基督徒,隨後便爆發了200多年的十字軍東徵。這裡就有個問題,基督徒和穆斯林互削的時候,猶太人跑哪去了?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猶太人就被羅馬人轟出去了,之後的一千多年裡,猶太人散落在世界各地,其中大部分聚集在東歐各國。
02
事實上,在希特勒屠猶之前,整個歐洲就非常排斥猶太人,理由也是千奇百怪,說什麼的都有,比如猶太人太聰明太有錢、猶太人是異教徒而且不容易同化、猶太人喜歡搞陰謀詭計、耶穌是猶太人害死的、黑死病是猶太人下的毒…好像歐洲人的不幸全是因為猶太人。
很明顯,這些理由都是胡扯,其實歐洲討厭猶太人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
1840年,還是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時候,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第一個定居點,他們從巴勒斯坦人手裡買下一堆石頭地,在上面開荒種地。
1882年,沙俄爆發了大規模的屠猶事件,東歐地區的猶太人開始成批次的逃到巴勒斯坦,猶太的知識分子開始產生復國的想法。
一戰前,奧斯曼帝國因為擔心英、法、俄瓜分自己,於是選擇了勝算不大的德國,而這就給了歐洲反猶的理由,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強制驅逐運動展開了,大約有5.9萬的猶太人被強制移民,其中俄國搞得最激進,直接把國內的猶太人運到亞歷山大港(埃及的第二大港口),讓奧斯曼自己看著辦。
奧斯曼倒是非常寬容,畢竟自己的地盤大,又多是鳥不拉屎的沙漠地帶,於是便把新來的猶太人安排在今天以色列的那個地方,並且把青壯年編入自己的軍隊,送去戰場當炮灰。一戰結束前,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就超過了6萬,這在沙漠裡算是個中等規模的部落了。
眾所周知,大英帝國能夠縱橫世界三百年,靠的是有勇有謀沒下限。
一戰爆發後,英法聯軍在加裡波利的戰役中被奧斯曼打的家家掛孝。英國人正面打不過,就開始琢磨著從奧斯曼的內部找突破口。
他們先是派出間諜遊說麥加城裡的海珊家族,許諾如果阿拉伯人能在背後捅奧斯曼一刀,就讓他們建立一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隨後海珊家族就開始搞串聯,整個阿拉伯的部落都騷動起來,隨後搞起了「沙漠革命」,四面受敵的奧斯曼扛不住駱駝們的折騰,最後撤出了中東。
就在一戰即將結束之際,英國人莊嚴的宣布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定居點建國,這就是著名的《貝爾福宣言》。這就相當於一個八桿子打不著的國家,把另一個國家的土地許給了第三個國家。
這麼沒下限的操作,居然被大英包裝的非常非常體面,口口聲聲都是為了猶太人,實際上還是為了保護自己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在這點上,後來美國明顯不如英國,同樣是在中東搞事情,但美國的吃相要比英國難看多了。
一戰後,英法俄都想著瓜分奧斯曼好給自己補補。俄國人佔了君士坦丁堡,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出海口;法國人要拿敘利亞和黎巴嫩,從而打通歐亞的通道;英國眼光毒辣,佔了伊拉克還控制了蘇伊士運河,為了防止阿拉伯人威脅到蘇伊士運河,英國人讓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從而成為蘇伊士運河的緩衝區。
顯然,英國人玩弄了阿拉伯人的感情,不僅沒有兌現當初自己的承諾,還安排了一個小三和阿拉伯人搶地盤。在猶太人建國這件事上,甚至都沒有和阿拉伯人打聲招呼。
阿拉伯人當然不同意一個佃戶在自己家裡另立門戶,所以雙方在建國問題上爭吵了幾十年,一直吵到了二戰結束,也沒有結果。在這期間巴勒斯坦地區一直被英國託管著。
03
二戰期間,納粹在歐洲殺害了600多萬的猶太人,等到盟軍打敗德國,集中營裡倖存的猶太人還剩200多萬,這200多萬人的安置問題就擺在了歐洲各國的面前。
眾所周知,歐洲本來不歡迎猶太人,特別是東歐。二戰結束後,這些國家自然也不願意接收倖存下來的猶太人。這時候新晉大哥美國人說話了,既然這事是英國人搞出來的,那英國應該放寬移民條件,讓猶太人集體移民到英國吧。
英國人馬上就懵逼了,心想大英從來都是往外轟人,你什麼時候見過大英從外面收人?你們美國怎麼來的心裡沒點逼數嗎?而且二戰中,英國被砸的稀巴爛,海外的那些殖民地也全都丟了,現在哪有心情收留猶太人?
而且此時的英國和阿拉伯國家走得比較近,奉行英阿同盟政策,所以對猶太人建國這事就不那麼上心了。這就直接刺激到了猶太人,一些激進的猶太組織就開始在巴勒斯坦搞恐怖活動,並且還搞起了非法移民,號召全世界的猶太人回來復國。
這期間,英國也提出過幾個解決方案,不過都被雙方給否了。1947年4月,被巴勒斯坦問題搞的十分苦惱的英國,乾脆把問題甩給了聯合國,聯合國表示這種爛事不能自己扛,索性搞了一個集體投票,讓聯大成員一起背鍋。
聯大提出了一個明顯偏袒猶太人的提案:50萬人左右的猶太人分到1585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而110萬人左右的阿拉伯人分到了11000平方公裡。猶太人的人口數量只佔到巴勒斯坦地區總人口的1/3,但國土面積超過了50%。
另外,聖城耶路撒冷和附近的村子由聯合國託管,要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兩年後各自建國,逾期不候。
美國當然對此決議舉雙手雙腳贊成,然後又拉上西歐和拉丁美洲的國家投了贊成票;
蘇聯和東歐國家也支持這個決議,因為阿拉伯的保守派對這些無神論者也沒有好感,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蘇聯和東歐國家也投了贊成票;
最終這個決議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通過,反對這項決議的當然是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國家。
消息傳到中東地區後,整個阿拉伯世界就炸了,阿拉伯人在一戰後被英國人坑了一次,現在又被坑了第二次,再好脾氣的駱駝被逼急了也會暴走,隨後示威遊行、暴力活動席捲了整個巴勒斯坦地區。
面對暴走的阿拉伯人,美國有點虛了,建議聯合國重新對巴勒斯坦實施託管。不得不說,剛當上帶頭大哥的美國明顯經驗不足,重新託管相當於之前的工作全白幹了,巴勒斯坦的問題就變成了無解,所以這事遭到了蘇聯、英國、阿拉伯國家和猶太人的集體罵街。
就在阿拉伯人天天上街喊口號的時候,猶太人私下裡開始建立自己的武裝。
猶太女政客梅厄,也是後來的以色列總理,親自跑到美國搞募捐,還從美國和歐洲搞來了大量廉價的舊軍火和軍工設備,同時猶太的武裝力量「哈加納」也開始大量招募會員,補充裝備。
果爾達.梅厄
1948年3月,猶太人還和捷克籤訂了第一個軍火訂單,第二個月就爆發了代爾亞辛村大屠殺事件。
4月9日,猶太復國主義的200名極端分子,跑進耶路撒冷附近的代爾亞辛村,不分男女老少展開了無差別襲擊,總共打死250名村民,其中多半是婦女和兒童。
在恐怖襲擊問題上,猶太人顯然要比阿拉伯人先走一步,隨後中東地區開始流行襲擊平民、暗殺高官,各種的報復行動、恐怖襲擊都被開發了出來,整體畫風就跟北野武的黑幫電影一樣。
代爾亞辛村事件也成了巴以衝突的導火索,雙方隨後便展開了遊擊戰,只不過阿拉伯人戰鬥力比較渣,一直處在被壓制的狀態。
到了1947年12月,忍不下去的阿拉伯世界終於動手了,七個阿拉伯聯盟的成員國在開羅宣布成立「阿拉伯斯坦解放軍」,反對聯合國的分治決議,準備和猶太人死磕。
這件事並沒有嚇到猶太人,次年也就是1948年5月14日,英國提前宣布不再託管巴勒斯坦,當天下午猶太人就宣布成立以色列國,隨後美國和蘇聯相繼承認以色列,阿拉伯世界陷入了尷尬。
阿拉伯世界有個特點,表面上非常團結,實際上內部的問題也是一大堆,隊友之間也想法各異,對於以色列建國這事,有的阿拉伯國家說乾脆就這麼算了,趕緊讓巴勒斯坦人也建國吧;
而反方認為,這種行為無疑就是在向西方世界認慫,異教徒在先知的地盤開公司這事怎麼能忍呢?如果巴勒斯坦人也建國,那不就等於承認了聯合國的分治決議?所以反方堅決不同意讓巴勒斯坦人建國,而且還要用武力說服教育猶太人,讓他們滾出先知的土地!
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埃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五個阿拉伯同盟國的成員,拿著AK47,開著蘇式坦克衝向巴勒斯坦邊境,隨即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後來又先後打了三次,都是以猶太人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的阿拉伯士兵
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人的戰鬥力遭到了群嘲,也讓以色列在中東扎穩了腳跟。
由於篇幅問題,關於四次中東戰爭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成立,咱們找個機會再開一篇吧。
最後多說一句,19世紀末,猶太人曾意淫想要在咱們東北建國,當時的正值軍閥混戰,中國也是亂的不行。後來猶太人思考再三,覺得東北這個地方雖然資源豐富,但周圍都是狠人,北邊是俄國人,東邊還有日本,更關鍵的是如果哪天中國重新崛起,豈是猶太一個小族能抵抗的?隨後又不得不把目光看向了迦南。
說白了,猶太人當時敢在中國身上打主意,主要還是看到民國不夠團結,覺得自己有機會趁亂摸個魚啥的。猶太人還是明智的,很快中國就出現了一位神一樣的人物,迅速又把中國重新捏合到了一起。
自此,再沒有人敢意淫中國的土地了。
此文完,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也請順手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