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服務的海上陣地漁民興業的和諧家園
——廣西北海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化解矛盾糾紛紀事
「我們要求賠償150萬元……」
「大家別急,先坐下來喝口涼茶降降『火』,有什麼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在調解員吳方權的調解下,一起涉漁糾紛案的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現場,船主黃某支付了58.5萬元賠償款,並向因幫其清理漁船意外死亡的陳某家屬鞠躬道歉。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自2019年12月成立以來,共成功調解案件59件,調解率達100%,調解金額超500萬元,接受法律諮詢500餘次。
「多元底色」下的解紛聯動機制
自治區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黃光華(第一排左二)實地察看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
自治區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黃光華(左一)翻閱工作室臺帳卷宗
眼下正逢伏季休漁,僑港碼頭內,放眼望去,港灣寂靜,靜靜停泊的大小漁船桅杆林立,秩序井然。
上世紀70年代末,1萬多名越南歸僑拖兒帶女搖著風帆小木船,歷盡艱辛飄過茫茫大海,抵達北海港。為了妥善安置這些僑民,政府成立了「華僑漁業公社」。
40餘年彈指一揮間,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和僑民的努力下,曾經雜草叢生的荒灘,逐漸發展成以漁業為主產業,工業、商業、旅遊業齊頭並進,獨具魅力風情的海濱城鎮。
疍家婚禮、鹹水歌、開漁節等魅力活動吸引著八方遊客,也成為北海旅遊的一張響亮名片。越南風情和疍家文化在僑港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激蕩出僑港開放包容、開拓進取的「多元底色」。
高速發展的背後,隨之而來的涉及水產、漁業、旅遊業等各類糾紛,困擾著當地群眾。
順應漁民期待,響應群眾呼聲,2000年6月,致力於服務僑港漁民的僑港鎮水產協會成立。
20年來,水產協會經歷了從建會初期規範漁獲交易、營造公平交易環境到提供勞務服務、解決矛盾糾紛的多元發展歷程。而水產協會會長吳方權也逐漸摸索出一套「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依法調處糾紛」的「吳方權工作法」,為當地群眾調處各類糾紛300多件,涉及金額2000多萬元,調解成功率達98%,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漁港守望者」「僑港和事佬」。
步入新時代的僑港,朝著更加富強民主、公正法治的目標進發。2019年,在銀海區委政法委的牽頭下,銀海區各政法部門與僑港鎮黨委政府聯合開展訴源治理調研工作,同年12月20日,借力僑港開放包容、開拓進取的「多元底色」,依託僑港鎮水產協會,在吳方權調解工作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
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致力於構建多元解紛聯動機制,聯合各方紮實推進訴源治理,廣開糾紛解決渠道,一站式解決糾紛,實現「小事不出港、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逐漸探索出一條符合僑港特色的「楓橋經驗」之路。
北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偉章(左一)到工作室調研
防城港市政法委書記韋傑(左二)翻閱工作室臺帳卷宗
廣西工人報社社長陳光生(右三),北海市總工會法律工作部部長王強(左一),銀海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江波(右一),銀海區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徐惟甲(左二),僑港鎮水產協會會長吳方權(右二)共同為僑港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揭牌
銀海區委政法委書記韋躍進(右二)與時任銀海區法院院長葉大敬(右一)共同為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揭牌
解碼僑港特色「楓橋經驗」
「自從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糾紛,省時省力、高效便捷。」家住僑港鎮的漁民周阿姨說道。
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採取「1+3+N」模式,即由銀海區委政法委牽頭,由銀海區人民法院、銀海區司法局、北海市公安局銀海分局3個單位共同主導、協調,形成「法院、司法行政、公安+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糾工作室」多方聯動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如果你不熟悉漁業,沒有跟漁民打過交道,很難讓當事人信服你。」具有20多年解紛經驗的吳方權,成為了銀海區法院的一名特聘調解員,在他看來,專業和感情是調解成功不可缺少的兩個要素。
工作室內,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主任林曉霞(右二)、副主任葉雪玉(右一)、執行法官丘澤(左一)就案件詳情、調解情況與銀海區人民法院副院長陳邕凌(左二)、調解員吳方權(中)、調解員崔煥忠(右三)進行座談
兩級法院聯動在工作室成功化解因執行案件衍生出來的15起、涉案金額達32萬元的租賃合同糾紛系列案件
考慮到僑港鎮的「多元底色」,工作室積極吸納村委會、社區、相關民間團體和相關行業中有意願、有專業能力的幹部、群眾、志願者組成多元調解員隊伍,參與調解工作。銀海區法院還將員額法官和退休法官列入到調解員名單中,進一步增強多元解紛工作的權威性和專業性。
「法官與調解員相互配合,有利於促進案結事了人和。」銀海區法院聘任的專職調解員、擁有30多年解紛經驗的退休法官崔煥忠便是其中的一員。
今年7月13日,北海市兩級法院充分發揮多元解紛聯動機制,在工作室共同化解了一起因執行案件衍生出來的15起、涉案金額達32萬元的租賃合同糾紛系列案,不僅有效避免了一起群體性上訪事件,更為租戶復工復產、紓憂解難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我對調解方案很滿意,租金退回來了,而且還同意我們在開海以後搬離,很感謝中院的法官和工作室的調解員。」一名租戶滿意地說道。
專業公正、依法公道的調解理念讓工作室既樹立了公信力,也贏得了好口碑。「當地群眾有了糾紛,都願意到工作室喝杯涼茶,我們就在閒聊中傾聽訴求,解決糾紛。」調解員吳方權說道。
一杯涼茶、一碗清粥、一席閒聊,工作室的「涼茶調解法」讓當事人津津樂道。工作室將當地特色融入調解之中,以一杯涼茶化解當事人的「火氣」,以一席閒聊解憂愁、聽訴求,以法律法規作為調解準繩,將「涼茶」清熱敗火的功效運用到調解之中,既能滅掉雙方「火氣」,又能修復其情誼。
調解員吳方權在調解一起漁船用工糾紛
漁船船主黃某(左一)向陳某家屬鞠躬表示歉意
豐富深化內涵擴大「調解版圖」
經濟的高速發展讓生活水平日趨提高,隨之而來的還有層出不窮的各類糾紛和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這些都在考驗著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
今年3月17日,工作室成功調解了一起因拖拉機與電動車碰撞引起的交通事故糾紛。經工作室調解員們的釋法說理,雙方當事人最終握手言和,肇事方當日兌現7萬元賠償款。
人身損害、民間借貸糾紛、物業糾紛、租賃合同糾紛……工作室調處的案件已從單一的漁業糾紛轉化為多元的糾紛調處,工作室在實踐中不斷擴大著「糾紛調解版圖」的同時,也在進一步拓寬多元解紛渠道,健全多元解紛聯動機制,豐富「楓橋經驗」實質內涵。
當地群眾向多元解紛工作室的調解員了解相關情況
工作室成功調解一起因拖拉機與電動車碰撞引起的交通事故糾紛,肇事方當日兌現7萬元賠償款
今年7月23日,由銀海區法院與銀海區總工會聯合設立的僑港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在僑港鎮正式揭牌成立。此舉將有利於整合「勞動爭議多元化解+一站式多元解紛」調解機制優勢,充分發揮多元解紛聯動合力。
工作室在致力於不斷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的同時,也著力推動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和提升司法效能相統一,克服人民調解協議中的效力局限。
在工作室籤訂了調解協議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向銀海區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經法院認定作出了司法確認的人民調解協議書被賦予強制執行力。工作室已有多份調解協議得到司法確認,辦理時間最短僅需30分鐘。
「經過司法確認的調解協議書可以縮短當事人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時間,減少訴累。」調解員崔煥忠說道。
調解員崔煥忠與水產協會會長吳方權在僑港碼頭開展法律宣傳服務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糾工作室將進一步深入探索,總結提升,整合資源力量,把工作室創建成為法治服務的海上陣地、安邊穩邊的前沿哨所、漁民興業的和諧家園。(童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