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僑港「1+3+N」解紛模式 漁民:「家門口」就能解決糾紛

2020-12-19 中國長安網

法治服務的海上陣地漁民興業的和諧家園

——廣西北海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化解矛盾糾紛紀事

「我們要求賠償150萬元……」

「大家別急,先坐下來喝口涼茶降降『火』,有什麼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在調解員吳方權的調解下,一起涉漁糾紛案的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現場,船主黃某支付了58.5萬元賠償款,並向因幫其清理漁船意外死亡的陳某家屬鞠躬道歉。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自2019年12月成立以來,共成功調解案件59件,調解率達100%,調解金額超500萬元,接受法律諮詢500餘次。

「多元底色」下的解紛聯動機制

自治區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黃光華(第一排左二)實地察看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

自治區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黃光華(左一)翻閱工作室臺帳卷宗

眼下正逢伏季休漁,僑港碼頭內,放眼望去,港灣寂靜,靜靜停泊的大小漁船桅杆林立,秩序井然。

上世紀70年代末,1萬多名越南歸僑拖兒帶女搖著風帆小木船,歷盡艱辛飄過茫茫大海,抵達北海港。為了妥善安置這些僑民,政府成立了「華僑漁業公社」。

40餘年彈指一揮間,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和僑民的努力下,曾經雜草叢生的荒灘,逐漸發展成以漁業為主產業,工業、商業、旅遊業齊頭並進,獨具魅力風情的海濱城鎮。

疍家婚禮、鹹水歌、開漁節等魅力活動吸引著八方遊客,也成為北海旅遊的一張響亮名片。越南風情和疍家文化在僑港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激蕩出僑港開放包容、開拓進取的「多元底色」。

高速發展的背後,隨之而來的涉及水產、漁業、旅遊業等各類糾紛,困擾著當地群眾。

順應漁民期待,響應群眾呼聲,2000年6月,致力於服務僑港漁民的僑港鎮水產協會成立。

20年來,水產協會經歷了從建會初期規範漁獲交易、營造公平交易環境到提供勞務服務、解決矛盾糾紛的多元發展歷程。而水產協會會長吳方權也逐漸摸索出一套「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依法調處糾紛」的「吳方權工作法」,為當地群眾調處各類糾紛300多件,涉及金額2000多萬元,調解成功率達98%,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漁港守望者」「僑港和事佬」。

步入新時代的僑港,朝著更加富強民主、公正法治的目標進發。2019年,在銀海區委政法委的牽頭下,銀海區各政法部門與僑港鎮黨委政府聯合開展訴源治理調研工作,同年12月20日,借力僑港開放包容、開拓進取的「多元底色」,依託僑港鎮水產協會,在吳方權調解工作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

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致力於構建多元解紛聯動機制,聯合各方紮實推進訴源治理,廣開糾紛解決渠道,一站式解決糾紛,實現「小事不出港、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逐漸探索出一條符合僑港特色的「楓橋經驗」之路。

北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偉章(左一)到工作室調研

防城港市政法委書記韋傑(左二)翻閱工作室臺帳卷宗

廣西工人報社社長陳光生(右三),北海市總工會法律工作部部長王強(左一),銀海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江波(右一),銀海區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徐惟甲(左二),僑港鎮水產協會會長吳方權(右二)共同為僑港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揭牌

銀海區委政法委書記韋躍進(右二)與時任銀海區法院院長葉大敬(右一)共同為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揭牌

解碼僑港特色「楓橋經驗」

「自從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糾紛,省時省力、高效便捷。」家住僑港鎮的漁民周阿姨說道。

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採取「1+3+N」模式,即由銀海區委政法委牽頭,由銀海區人民法院、銀海區司法局、北海市公安局銀海分局3個單位共同主導、協調,形成「法院、司法行政、公安+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糾工作室」多方聯動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如果你不熟悉漁業,沒有跟漁民打過交道,很難讓當事人信服你。」具有20多年解紛經驗的吳方權,成為了銀海區法院的一名特聘調解員,在他看來,專業和感情是調解成功不可缺少的兩個要素。

工作室內,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主任林曉霞(右二)、副主任葉雪玉(右一)、執行法官丘澤(左一)就案件詳情、調解情況與銀海區人民法院副院長陳邕凌(左二)、調解員吳方權(中)、調解員崔煥忠(右三)進行座談

兩級法院聯動在工作室成功化解因執行案件衍生出來的15起、涉案金額達32萬元的租賃合同糾紛系列案件

考慮到僑港鎮的「多元底色」,工作室積極吸納村委會、社區、相關民間團體和相關行業中有意願、有專業能力的幹部、群眾、志願者組成多元調解員隊伍,參與調解工作。銀海區法院還將員額法官和退休法官列入到調解員名單中,進一步增強多元解紛工作的權威性和專業性。

「法官與調解員相互配合,有利於促進案結事了人和。」銀海區法院聘任的專職調解員、擁有30多年解紛經驗的退休法官崔煥忠便是其中的一員。

今年7月13日,北海市兩級法院充分發揮多元解紛聯動機制,在工作室共同化解了一起因執行案件衍生出來的15起、涉案金額達32萬元的租賃合同糾紛系列案,不僅有效避免了一起群體性上訪事件,更為租戶復工復產、紓憂解難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我對調解方案很滿意,租金退回來了,而且還同意我們在開海以後搬離,很感謝中院的法官和工作室的調解員。」一名租戶滿意地說道。

專業公正、依法公道的調解理念讓工作室既樹立了公信力,也贏得了好口碑。「當地群眾有了糾紛,都願意到工作室喝杯涼茶,我們就在閒聊中傾聽訴求,解決糾紛。」調解員吳方權說道。

一杯涼茶、一碗清粥、一席閒聊,工作室的「涼茶調解法」讓當事人津津樂道。工作室將當地特色融入調解之中,以一杯涼茶化解當事人的「火氣」,以一席閒聊解憂愁、聽訴求,以法律法規作為調解準繩,將「涼茶」清熱敗火的功效運用到調解之中,既能滅掉雙方「火氣」,又能修復其情誼。

調解員吳方權在調解一起漁船用工糾紛

漁船船主黃某(左一)向陳某家屬鞠躬表示歉意

豐富深化內涵擴大「調解版圖」

經濟的高速發展讓生活水平日趨提高,隨之而來的還有層出不窮的各類糾紛和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這些都在考驗著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

今年3月17日,工作室成功調解了一起因拖拉機與電動車碰撞引起的交通事故糾紛。經工作室調解員們的釋法說理,雙方當事人最終握手言和,肇事方當日兌現7萬元賠償款。

人身損害、民間借貸糾紛、物業糾紛、租賃合同糾紛……工作室調處的案件已從單一的漁業糾紛轉化為多元的糾紛調處,工作室在實踐中不斷擴大著「糾紛調解版圖」的同時,也在進一步拓寬多元解紛渠道,健全多元解紛聯動機制,豐富「楓橋經驗」實質內涵。

當地群眾向多元解紛工作室的調解員了解相關情況

工作室成功調解一起因拖拉機與電動車碰撞引起的交通事故糾紛,肇事方當日兌現7萬元賠償款

今年7月23日,由銀海區法院與銀海區總工會聯合設立的僑港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在僑港鎮正式揭牌成立。此舉將有利於整合「勞動爭議多元化解+一站式多元解紛」調解機制優勢,充分發揮多元解紛聯動合力。

工作室在致力於不斷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的同時,也著力推動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和提升司法效能相統一,克服人民調解協議中的效力局限。

在工作室籤訂了調解協議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向銀海區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經法院認定作出了司法確認的人民調解協議書被賦予強制執行力。工作室已有多份調解協議得到司法確認,辦理時間最短僅需30分鐘。

「經過司法確認的調解協議書可以縮短當事人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時間,減少訴累。」調解員崔煥忠說道。

調解員崔煥忠與水產協會會長吳方權在僑港碼頭開展法律宣傳服務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糾工作室將進一步深入探索,總結提升,整合資源力量,把工作室創建成為法治服務的海上陣地、安邊穩邊的前沿哨所、漁民興業的和諧家園。(童瑤)

相關焦點

  • 北海:調解高手吳方權成「僑港守護者」
    吳方權的多元解紛工作室。廣西新聞網記者 周隆富 攝工作中的吳方權(中)。廣西新聞網記者 周隆富 攝群眾給吳方權贈送的錦旗。廣西新聞網記者 周隆富 攝廣西新聞網北海11月24日訊(記者 周隆富 通訊員 劉喜芬)「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自治區優秀調解員」「政協委員」雖然頂著這樣的光環,但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水產協會會長、銀海區法學會會員吳方權依然很低調。
  • 廣西北海:28起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一次性解決,多元解紛模式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原告業主與被告北海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雙方約定交房期限為2019年1月31日前,後因颱風暴雨等原因被告延遲交房至6月30日。為此,原告向一審法院起訴要求被告支付逾期交房違約金及相應的律師費,一審法院作出判決後雙方均不服判決,遂提起上訴。
  • 探訪「中國最大的歸僑安置點」廣西北海僑港 - 人民周刊
    此心安處是吾鄉    彼時,北海還是一個小城,城區面積只有9.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不到17萬。一下子湧入1100多艘船艇、1萬多名歸僑,接待安置的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尋求「更好」的出路,有一定經濟實力或者海外有親戚朋友的,很多選擇通過各種途徑又漂向海外,轉往第三國,這其中就包括周勝林的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 海之畔,吾之家——廣西北海僑港僑民眼中的幸福變遷
    新華社南寧8月18日電題:海之畔,吾之家——廣西北海僑港僑民眼中的幸福變遷新華社記者向志強、潘強、黃慶剛從飄搖不定到居有所安,從身無分文到收入穩步增加,從人跡罕至、雜草叢生的荒灘蛻變為漁業重鎮……40多年來,一群漂洋過海的僑民書寫著廣西北海僑港鎮的新篇章。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海之畔,吾之家——廣西北海僑港僑民眼中的...
    新華社南寧8月18日電 題:海之畔,吾之家——廣西北海僑港僑民眼中的幸福變遷從飄搖不定到居有所安,從身無分文到收入穩步增加,從人跡罕至、雜草叢生的荒灘蛻變為漁業重鎮……40多年來,一群漂洋過海的僑民書寫著廣西北海僑港鎮的新篇章。
  • 好意墊資油款難追回 工作室高效調解化糾紛
    為此雙方發生爭議,遂來到僑港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申請調解。第一期定於2021年5月1日前歸還10.6萬元含計算利息;第二期定於2021年12月31日前歸還15萬元含計算利息。調解員給我們泡了茶,聽完我們的訴求,一針見血指出存在糾紛關鍵問題,並給出了合理的意見。這種解決速度讓我很滿意。」吳某說。
  • 壯美廣西速調新篇章——「一站解紛爭」全媒體直播聚焦廣西
    2020年12月15日上午,「一站解紛爭——壯美廣西訴調新篇章」全媒體直播活動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南寧市和北海市拉開帷幕。這是全國法院總第7期「一站解紛爭」全媒體直播活動,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現場》欄目聯合製作。
  • 壯美廣西速調新篇章 ——「一站解紛爭」全媒體直播聚焦廣西
    最終,覃某志當場同意拆除鐵棚、排水水管,搬離影響通道的障礙物,妥善解決排水問題,覃某良也表示同意。就這樣,這起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更是充分發揮「族老調解」的群眾工作優勢,建立適合當地社情民情的糾紛解決機制。
  • 一次性解決糾紛!「仲裁+法院+工會」讓勞動爭議解紛無縫對接
    在調研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就積極應對當前形勢,滿足當事人多元解紛需求,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促進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提質增效問題進行了深入溝通和探討。 據了解,北海市銀海區法院依託「仲裁+法院」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室的平臺,通過接受北海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勞動仲裁委)委託調解的方式,委派銀海區法院特聘的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員的方式,參與勞動爭議多元化解。
  • 廣西僑港:昔日荒灘地,今朝繁華鎮
    周叔叫周勝林,今年73歲,是廣西北海僑港鎮人,住在自己蓋的四層小洋樓,離「天下第一灘」北海銀灘不足5公裡。周勝林1937年,廣西北海燃起戰火,周家人搖著小木船穿越北部灣,漂流至越南吉婆島避難。10年後,周勝林在吉婆島出生,全家人靠打漁為生。然而,平靜的生活沒有持續多久。
  • 廣西北海僑港:昔日難民安置點 今成異域風情街
    中新社北海1月3日電 題:廣西北海僑港:昔日難民安置點 今成異域風情街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越南卷粉,越南雞絲粉、越南煎堆、越南春卷……走進廣西北海市僑港鎮,隨處可見的越南風味小吃攤點,滿大街的越南特產,給人置身異域的錯覺。
  • 多元解紛改革案例——東莞中院:構建「1+2+3」多元解紛新模式
    2+3」多元解紛新模式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堅決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構建訴調對接「1+2+3」模式,積極融入市域社會治理,推動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一、堅持整體統籌,構建訴調對接「1+2+3」模式一是全面設立「一個中心」」。
  • 北海魅力僑港!你知道多少?
    僑港鎮離著名的「天下第一灘」北海銀灘一箭之遙。 1979年6月,廣西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歸僑安置點--也就是當年的北海市僑港人民公社,之後更名為「新港鎮」,再後來更名為「僑港鎮」。當時的僑港面積1.1平方公裡、陸地面積只有0.7平方公裡的僑港鎮,成為中國面積最小的鎮,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歸僑集中安置點。昔日雜草叢生的荒灘,現在變成了一座充滿魅力的海濱城鎮,被聯合國難民署評價為「全世界安置難民最成功的範例」。
  • 一次性解決糾紛!北海中院調解28起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涉及200多人!
    近日,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有效利用示範性調解模式,充分運用智慧法院「雲調解」功能,一次性成功調解了28起房地產開發公司與業主的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涉案金額達60萬餘元。 糾紛因北海某房地產開發公司逾期交房引起,涉及人數達200多人。原告業主與被告北海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雙方約定交房期限為2019年1月31日前,後因颱風暴雨等原因被告延遲交房至6月30日。
  • 廣西北海僑港鎮打造生態「海鮮鎮」
    廣西北海僑港鎮打造生態「海鮮鎮」2012-10-18 16:3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北海日報        瀏覽量: 8411 次 我要評論 30多年前,受國際政治影響,7700多名歸國華僑回到了北海,並在1.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建起了新的家園。
  • 攝影小鎮-北海僑港!廣西首個!還不是因為太美!
    11月24日下午,「絲路明珠 魅力北海」全國攝影大展開展儀式暨僑港攝影小鎮命名儀式在向海金融城舉行。市委副書記廖立勇致辭並宣布攝影展開展。《大眾攝影》雜誌社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授權唯一可以進行「攝影小鎮」命名的單位,經過考察和篩選,僑港鎮被《大眾攝影》雜誌社確定為全國第22個「攝影小鎮」,這也是廣西的第一個「攝影小鎮」。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優良,是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也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 【聚焦「一站式」 多元解糾紛】創新出臺全國首個自治州多元解紛促進條例!多元解紛「紅河模式」有何亮點?
    這也是全國首個自治州層面的多元解紛促進條例,從制度層面推動了非訟糾紛解決機制進一步落地。紅河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王勤介紹,在探索過程中,各基層法院也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經驗,比如創建化解房地產矛盾糾紛「以商救商、法院監管、金融支撐、封閉運行」等多元解紛新模式,創新醫療糾紛解決模式,吸納當地少數民族代表加入特邀調解隊伍等等,促使大量糾紛在訴前化解,提升了訴源治理水平。
  • 北海僑港風情街隆重開街
    12月28日下午,第六屆北海國際海灘旅遊文化節僑港風情街舉行開街儀式。副市長毛豔瓊在開街儀式上說,僑港風情街是北海美食一條街,「僑港炒螺」、「越南卷粉」等特色小吃在區內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今後的發展中還要進一步把北海美食特色凸顯出來。
  • 2019北海8.16僑港開海節,為期十天嗨到爆!
    [導讀]2019北海8.16僑港開海節,為期十天嗨到爆!2019.8.16到2019.8.25,祈福盛典、千人生猛海鮮宴、沙灘音樂會等你嗨!   要說最近北海有什麼迫在眉睫的大事,那就是!
  • 1+10+N+N多元解紛 | 3個小時化解5起糾紛!建鄴法院非訴中心高效運轉!
    這是發生在建鄴法院非訴服務中心的一幕,剛剛調解的是一起智慧財產權侵權糾紛。今年以來,建鄴法院傾力打造「1+10+N+N」調解網絡,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模式已經日趨成型!兩位特邀調解員王呈霞和陳衛東接到該案後,積極與被告進行溝通,被告表示原告主張費用太高,且營運損失保險公司無法賠償,故希望降低費用,後經兩位調解員耐心工作,雙方終達成調解協議,由被告賠償原告營運損失1700元,雙方糾紛一次性處理完畢,雙方共同向建鄴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經立案庭審核,符合司法確認的法定條件,當場出具民事裁定書。「訴前委派調解+司法確認」一站式多元解紛服務,就是這麼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