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歸欣 通訊員 冷新星
剛剛過去教師節,淅川的廣大教師再次收到縣委縣政府送上的「特大禮包」。今年,該縣拿出1500萬元重獎教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把尊師重教落到實處,給人民最好的教育」,為著這個承諾,近年來,淅川舉全縣之力大辦教育,圍繞教師這一關鍵因素精準發力,把教育打造成了一張熠熠生輝的縣域名片。
政治上更有地位,增強榮譽感。今年以來,由於成績突出,一高教師孫均可等11名優秀教師被提拔重用,力度之大,在淅川教育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縣裡每年還評選「師德標兵」「優秀教師」,今年又評出10位名校長、20位名教師、26位名班主任。
一邊舉賢任能,一邊出臺優待教師政策「組合拳」。在城區醫院開設教師優診窗口,全縣公交車輛教師免費乘坐並設置教師專座,全縣旅遊景點對中、高級教師免費。
不僅如此,對於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縣裡還通過電視、網絡、新媒體等各種載體廣泛宣傳,把「師德標兵」的照片懸掛在縣城最繁華的人民路燈杆上,推出典型,樹立榜樣,倡樹新風。杜宜秋、楊會青、張丹等一批基層教師成為眾人敬仰的明星和點讚追捧的「網紅」。
經濟上更得實惠,提高幸福感。上集鎮大龍小學地處深山,三年級數學老師閆虎城在這裡堅守多年。2016年開始,他每月享受500元的生活補貼;去年,縣財政把這個標準提高到了900元。「縣裡對教育、教師的重視讓我們振奮不已,更加堅定了我紮根山區的信心。」閆虎城說。
近年來,淅川縣不惜真金白銀,全面提高教師待遇,對做出貢獻的單位和教師獎勵資金累計達到6000多萬元。在此基礎上,淅川縣還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教育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生活補貼,並對寄宿制學校教師實施生活補助制度。
安居才能樂業。為優先解決教師的住房問題,淅川縣把所有能給的政策、能調動的資源都用在教師身上,提出「寧可零利潤,也要為教師們營造一個舒心的家」。「縣委縣政府千方百計給我們減輕經濟負擔,我們深受感動、銘記在心。」淅川一高教師耿德恆說。
事業上更有奔頭,激發自豪感。今天的淅川,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最美的風景是校園。從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到現代化多媒體設備、網絡教學,從磚瓦房、泥土地到高標準教學樓、運動場……教師們在這樣的環境裡愉快工作,幹勁倍增。「我感覺在咱淅川做教師,有面子、怪幸福、有奔頭!」曾在新鄉市教書的李明傑說。看到淅川教育發展的大好局面,去年他毅然辭職,拉著妻子一起回到家鄉,到淅川二高任教。
「國培計劃」、「省培計劃」、「三名工程」、「周轉房工程」……五年來,該縣籌集20多億元,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新建了近10所公辦學校,引進了德威書院等4所有實力的民辦學校,城鄉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師日益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
成績是最好的回答,也為淅川縣教育做了最好的註腳。2020年,淅川教育捷報再傳:全縣高考600分以上741人,一本上線人數達到2264人,較2019年增加674人,增幅達到42%,其中4人被清華北大錄取。
編輯:張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