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發展,讓教師們在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事業上有奔頭。」9月8日下午,在淅川縣慶祝第36個教師節表彰大會上,當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擲地有聲的話語剛落,現場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把尊師重教落到實處,給人民最好的教育!一個承諾,執著堅守。近年來,淅川縣新一屆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大辦教育,凝心聚力,謀定而動,大氣魄創新,大手筆投入,大力度推進,圍繞教師這一關鍵因素精準發力,把教育打造成了一張熠熠生輝的名片,繪就成了最燦爛的風景。
增強榮譽感,政治上有地位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乃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淅川縣著力提高教師地位,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把縣一高校長王建剛推薦提拔為縣政協副主席,提拔重用了11名優秀教師和校長。由於成績突出,一高教師孫均可、二高教師黃佩均被提拔為學校副校長,毛堂鄉中心學校校長桂書岐被提拔為淅川縣招辦主任,荊紫關初中校長劉建忠被提拔為五高副校長,一高副書記徐俊峰、二高副校長王庚均重用為教體局副局長……提拔重用力度之大,在淅川教育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縣裡每年還評選「師德標兵」「優秀教師」,今年又評出10位名校長、20位名教師、26位名班主任。
一邊舉賢任能,一邊出臺優待教師政策「組合拳」。在城區醫院開設教師優診窗口,全縣公交車輛教師免費乘坐並設置教師專座,全縣旅遊景點對中、高級教師免費。
殷殷關懷顯真情,聲聲祝福致園丁。連續五年,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縣長楊紅忠等四大家領導,都要深入基層一線,看望慰問師德標兵及優秀教師,向他們獻上鮮花,鞠躬致意,並通過他們表達對教師們的慰問。一聲親切的關懷,一句暖心的問候,一份殷殷的祝福,猶如春風拂面,令老師們倍感激動。2017年教師節,盧捍衛向「師德標兵」四次鞠躬的場景,至今還讓教師們感動不已。
不僅如此,對於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縣裡還通過電視、網絡、新媒體等各種載體廣泛宣傳,把「師德標兵」的照片懸掛在縣城最繁華的人民路燈杆上,推出典型,樹立榜樣,倡樹新風。杜宜秋、楊會青、張丹、方興華、方書典、梁貴珍、孫小英、白金……一批教師成為眾人敬仰的明星和點讚追捧的「網紅」。
提高幸福感,經濟上得實惠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全面振興教育,需要遠謀近施,守正創新,久久為功。
淅川縣拿出真金白銀,以最多的投入、最大的支持辦教育,全面提高教師待遇。近年來,對做出貢獻的單位和教師獎勵資金累計達到6000多萬元。僅今年,獎勵資金就達1500萬元。其中,縣一高600萬元,縣二高300萬元,縣五高200萬元。
在全面落實省市教師待遇政策基礎上,淅川縣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教育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生活補貼。同時,實施寄宿制學校教師生活補助制度。
上集鎮大龍小學地處深山,這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閆虎城是這所學校的教師。多年來,他擔任著三年級的數學。2016年開始,他每月享受500元的生活補貼。去年,縣裡補貼標準又增加到了900元,這讓他振奮不已,更加堅定了他紮根山區的信心。
對教師高看一眼,厚愛一分。為優先解決教師的住房問題,淅川縣把所有能給的政策,能調動的資源都用在教師身上。在一高旁邊專門給教師蓋了團購房,與商品房相比,免掉各種稅費,每平方優惠1000多元。要求相關部門寧可零利潤,也要把事情辦好,致力為教師們營造一個高素質人才小區。「縣委政府一心為我們著想,千方百計給我們減輕經濟負擔,讓我們得到實惠,我們都銘記在心裡。」淅川一高教師耿德恆說。
激發自豪感,事業上有奔頭
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師以從教為樂。
教育優先堅定不移。五年來,籌集20多億元,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新建了近10所公辦學校,引進了德威書院等4所有實力的民辦學校,城鄉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在淅川,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最美的風景是校園。從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到現代化多媒體設備、網絡教學,從磚瓦房、泥土地到高標準教學樓、運動場……一所所學校靚麗呈現,教師們在這樣的環境裡愉快工作,幹勁倍增。
「國培計劃」、「省培計劃」、「三名工程」、「周轉房工程」……一項項惠師之舉,一件件利師實事,讓更多的農村教師住得下、教得好、留得住,從而安心從教、熱心從教、潛心從教,教師日益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
李明傑原來在新鄉輝縣任教,看到淅川教育發展的大好局面,主動辭去外地工作,並和妻子一起回到家鄉,目前任教於淅川二高。他說,縣裡這麼重視教育,一定要好好工作,為淅川教育事業做出貢獻。「我感覺在滔河做鄉村教師也有面兒,怪幸福,有奔頭!」9月10日,在參加完滔河鄉教師節表彰大會後,工作了一年的特崗教師嶽平平高興地說。質樸的話語,代表了許多教師的心聲。
眼下的淅川教師,一個個愛崗敬業,拼搏實幹,奉獻不止。他們不忘從教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共同奏響了一個山區縣教育跨越發展的強音。2020年,淅川教育捷報再傳:全縣高考600分以上741人,一本上線人數達到 2264人,較2019年增加674人,增幅達到42%,其中4人被清華北大錄取。成績是最好的回答,也為淅川縣教育做了最好的註腳。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在新的徵程上,淅川正邁著鏗鏘的步伐,逐夢前行,奮力書寫著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時代精彩答卷。(淅川縣委宣傳部 冷新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