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父母的離婚將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這是孩子生活中的重大創傷。
因此,通常會說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絕對不健康,因為他沒有得到父母的正確愛,總之是「缺乏愛"。
但是,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展心理學博士布魯克斯(Brooks)的著作《父母》(Parents),人們提出了相反的意見-
一項縱向研究追蹤了4至7歲的兒童。
研究人員觀察了家庭離婚前後的情況,發現許多孩子在父母離婚前有問題。
與父母沒有離婚的孩子相比,這些孩子在父母離婚前有更多的問題,例如攻擊性行為,叛逆行為或抑鬱和焦慮。父母離婚後,這些孩子的攻擊行為和侵犯行為有所減少,但焦慮和沮喪情緒卻有所增加。
這些情緒和行為與20年前Hatherington的研究結果相似。儘管孩子們越來越能夠理解父母的選擇並設法減少家庭衝突,但是面對家庭破裂,他們仍然會不斷產生憤怒,沮喪和悲傷。
換句話說,不是造成孩子問題的離婚,而是父母之間關係的惡化(無論他們是否離婚)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
離婚並不會使問題變得嚴重,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可以減少孩子的攻擊性和叛逆行為。
因此,離婚的父母不需要太認真對待孩子的反應。事實上,只要您可以繼續給予愛,他們就可以繼續感受到父母的愛並被愛滋養。
然而,面對父母分居和家庭破裂,他們註定會有很多的憤怒,沮喪和悲傷。
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父母可以看到,幫助他們,並使用正確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消化,引導和釋放這些情緒,並且還可以將父母離婚的痛苦變成痛苦。並得到治癒。
但是,仍然有許多離婚的父母和單身父母有這樣的擔憂:
我的孩子會真的好嗎?
他有哪些未滿足的需求?
我愛他的方式正確嗎?
當他長大後,與在正常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相比,他會缺少什麼?
以下是我記錄的三個孩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單詞。他們都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現在已經成年,他們已經建立了自己穩定,健康的生活。當他們面對自己的家庭時,他們將如何客觀地評估其成長的得失?
小A,女,29歲,未婚。
小A是一個年紀較大的年輕女人,她兩次相愛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她有一個奇怪的愛情模式-兩者之間一旦發生衝突,她將立即撤退,並覺得應該放棄這種關係。
如:
只要男孩的態度不夠熱情,她就會覺得對方可能不會愛自己;
她不知道兩個人吵架了,他們可以通過溝通和解。
她認為,一旦兩者之間存在分歧,她將立即面臨分手。
她清楚地知道另一方的心理需求,但無法將自己的真實意圖傳達給另一方;
她也渴望看到自己的心,但她不知道如何表達。
因此,為了保護自己,她經常撤退,切斷接觸,然後把自己包裹起來。
小A曾經和她的前男友約會時說了一件事:
當我在手機上聊天時,我只是在談論一顆星星。我對他的看法略有不同,但是並沒有引起爭論。他回答我:「哦,很難和你說話",然後我沒有回覆。我打了兩個問號,然後凍結在那裡,不知道該怎麼辦。
突然,我感到他一定瞧不起我,覺得我不配他。我的心中充滿了不滿。我盯著按鈕刪除我的朋友很久了,抑制了使他變黑的衝動。我的理由告訴自己,這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一個小爭論,但是情緒突然跌至谷底。
這種「近距離休假"的心理模型一直貫穿著小阿的戀愛過程,使她無法在親密關係中成為真實的自己。當她發現在大戰之後其他戀人可以和解時,她甚至感到不可思議。
小A認為這是因為在她的家中沒有人向她展示出一種真實健康的性關係。
她從未見過一對夫婦如何正確處理衝突。她看到的是兩個父母之間「分手"的過程。這種方法在她的思維中得到了鞏固,形成了條件反射。
就行為模式而言,這是一種高度焦慮和迴避的「恐懼依戀"。
實際上,對單親家庭孩子的這種行為方式已經了如指掌。畢竟,他們目睹了父母的分離。童年時期最大的傷害來自父母,父母的內心安全感動搖了。他們向伴侶傳播自己的不安全感,形成這種恐懼型依戀。
要改善這種單親子女的行為方式,僅靠父母單方面彌補子女還遠遠不夠。兒童通過感知和模仿來學習,但是他沒有看到正確的方法來解決成年人之間的矛盾。
因此,我經常建議離婚的父母為孩子著想,儘可能多地管理自己的情緒,並保持與前任的友好聯繫。
小B,女,25歲。
我周圍的人認為小B是一個溫柔,成熟,體貼的大姐姐。她當時讀研究生,成績優異,但是小B對我說:「實際上,我很自卑。"
她非常關心周圍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在這十個讚美詞中,即使是一種批評也會使她很長一段時間感到難過。在她看來,每個人都喜歡一個好人。如果您沒有這樣做,那麼您必須遇到一些問題。
她覺得這種謹慎的完美主義掩蓋了她不自信的真實自我。這種自卑感來自她的單親家庭。
她說:
在我父母離婚的那些年裡,我一開始實際上沒有任何感覺。我媽媽實際上對我很好。作為單身母親,她盡了最大的努力給我最好的愛。這些年來,她的身體一直很差,更像是我照顧她。儘管我父親相遇不是很好,但他一直給我生活費。
上大學後,我發現我真的很羨慕那些擁有完美家庭的室友。我看到他們對父母進行不道德和自信的舉止並索要錢,並看到父母擔心孩子在奔跑前後,但我只有一個明智的女孩會對她的內心感到失望。
我特別羨慕我的同學和爸爸相愛的方式。有時我會想:如果我和父親在一起,會不會一樣?但是,他很少與我見面。
我覺得我很早熟,而且我和母親彼此依賴。做她的幫手,不要讓她失望或傷害她。所以我一直對自己很嚴格。但是在漆黑的夜晚,我渴望成為心中的小女孩。
來自單親家庭的許多孩子都有這種過早性格和過度壓抑的傾向。
童年成長是一個不斷反覆試驗的過程。但是,由於客觀原因,單親家庭的孩子被剝奪了很多嘗試和錯誤的機會。
在單親家庭中,通常只有一個父母和一個評估系統。如果錯了,那確實是錯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在這個單一的評估系統中,孩子們不敢超越雷聲,形成過多的內部規範,抑制了他們真實自我的成長。
人們總是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堅強,更獨立。面對創傷,這是一種無助,是不完美生活的禮物。療愈是要接受真實的自我,並在不完美的關係中找到完美的愛情。
小C,男,27歲。
對於本地家庭,Little C認為:
我從未感到單親家庭的孩子什麼都沒有。相反,我覺得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單方面的,也就是說,看著有色眼鏡的單親家庭。
小C的父母離婚後,他跟隨母親。在家庭聚會上,祖母總是愛心地擁抱他,說:「沒有父親,孩子多麼可憐。"姑姑和堂兄都同情他。甚至在上幼兒園時,奶奶還是故意請老師說:孩子沒有爸爸,心裡很敏感,所以我要照顧它。
王寶強在《唐人街的偵探》中寫道:比世界上所有鄙視您的人還糟糕的是,每個人都同情您。"
小C從小就經歷了這種不舒服的味道。
他做得好,那就是「單親的孩子就是懂事,不容易";
他做得不好,就是「難怪是單親家庭,總有缺陷"。
簡而言之,由於單親父母的標籤,他與他人不同。
當他在愛情中長大時,這種雙重標準變得更加明顯。
小C說:
如果是一對父母的戀人,這個男孩起初看上去無憂無慮而開朗,但經過實際接觸,他發現心臟的另一側柔軟而敏感,也非常脆弱,容易受傷。不正常嗎
換句話說,單親男孩看上去很開朗,但內心實際上很敏感和脆弱。你會說-啊,一定是因為單親。
的確,單親子女與眾不同和與眾不同的觀念並非來自單親家庭本身,而是來自社會的固有偏見。
例如,單親兒童在當前的相親市場中是一個嚴重的減少。
實際上,無數的研究數據,歷史案例和實際情況可以證明單親家庭只是眾多家庭形式之一。良好的單親教育也可以教優秀的孩子。單親父母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可怕。
盲目強調單親家庭的脆弱性不僅不能解決客觀問題,而且將進一步加深對單親家庭及其子女的傷害。
遺憾的是,公眾長期以來的陳規定型觀念很難暫時改變。
這要求單親兒童有自己的選擇方式,關鍵是-您是否有良好的心態,尤其是在逆境中,是否有較高的情商來調整自己並解決不利因素。
單親兒童缺少的東西可能也有雙親兒童缺少的東西;單親子女缺少的東西對父母雙方可能都不相同。
我見過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好孩子,也見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不足的孩子。
因此,不管孩子們是否好,他們是否失蹤,重點都放在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上,以及他們是否使用了正確的教育方式。
不同的家庭是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父母是不同的教育資源。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庭,這個世界上沒有沒有心的孩子。 除非我們認為只有完美才是有價值的,否則單親家庭(這只是一種不完善的家庭)就不必被視為造成兒童失蹤的唯一原因。
每個人都在不斷自我完善,並走向自我成熟。
精神上的成熟是沒有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