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跡」「重生」「援手」,爐霍的歷史被掛在了這個展廳!

2020-12-23 康巴傳媒

康巴傳媒(記者 劉小兵 文/圖

簡練的文字講述著千年歷史

珍貴的圖片串聯出歷史軌跡

從地理環境到人文歷史

從革命傳統到改革創新

從災後重建到脫貧攻堅

每一個展位都引人入勝

每一次蛻變都催人奮進

……

日前

記者在爐霍縣新建的

脫貧攻堅感恩教育展廳中

受到了一次洗禮

爐霍縣檔案館館長李豔介紹,爐霍縣新建脫貧攻堅感恩教育展廳,旨在引導全縣幹部群眾深入了解本地的歷史文化,深刻感受本縣的發展巨變,進而號召全縣人民飲水思源、愛國愛黨,以心懷感恩的面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更奮進的姿態,追求更美生活。該展廳於2017年立項,2018年啟動建設,今年4月基本建成並實驗性開放。項目由成都市錦江區援建,以爐霍縣檔案館為業主,由甘孜州博物館設計布展,展廳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該展廳位於爐霍縣檔案館旁,面積200平方米,廳內分類展示了280多張珍貴圖片數十樣出土文物複製品、數件唐卡作品和部分1973年爐霍地震的實物遺蹟。展廳分為「尋跡」「重生」「援手」三個篇章,每個篇章都以實物、文字、圖片、音像視頻展現對應主題,並配有電子演示系統和自動解說系統。「尋跡」篇章包括「歷史掠影」「紅軍長徵在爐霍」「翻身農奴把歌唱」「自然風光」「民俗文化」「春風化雨」「廣闊天地」等展位,直觀展示了爐霍縣的地理區位、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深刻回顧了紅軍在長徵期間與爐霍人民結下的深厚情誼,形象再現了爐霍縣自解放以來,在制度、民生、生產、生活等方面發生的翻天巨變。

「重生」篇章以1973年爐霍地震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為內容,再現了當時的災情概況、救災實況和幹部群眾重建家園的昂揚面貌,一張張圖片、一個個故事都彰顯出「黨恩比海深、各族一家親,攜手抗災難、生活勇向前」的主題。「援手」篇章主要記錄成都市錦江區自2012年以來,大力援助爐霍發展的所作所為和顯著成效;同時,展現了爐霍、錦江兩地幹群的深厚情誼和爐霍人民對錦江區黨委政府與社會各界的深情感恩。

據悉,該展廳自實驗性開放以來已接待12批次、800餘名幹部群眾,並吸引了鄰縣文化部門到此參觀學習。

李豔表示,建設並運行公共展館(展廳)既是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舉措,也是凝聚中華民族共同理想的載體。爐霍歷史文化悠久、紅色基因深厚,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推出脫貧攻堅感恩教育展廳,就是為了向全縣人民展示爐霍的優秀文化和發展巨變,鼓舞大家用更好的發展成果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感恩黨和祖國。

本期責編:肖宵 白馬 編輯:郭帆

相關焦點

  • 爐霍尋「阿達」
    我們為追尋甘孜會師這段歷史而來,手頭的線索,是一封當地群眾來信。這封信題為「我的紅軍阿達」,不久前寄到了甘孜州史志辦。無奈聯繫不上作者,我們只得以信為嚮導,一路追尋。「在我的老家爐霍,凡是藏漢結合的婚姻,對父親的稱謂既不是爸爸,也不是阿爸,而是阿達。我的父親是地地道道的漢族,自然我們也不例外地叫他阿達。」信的開頭,顯示作者來自爐霍。
  • 甲午尋跡|遼東陸戰場尋訪⑦:金州,追蹤甲午日本諜影
    為了加深歷史研究的實地感受,尋訪遺存的甲午戰跡,中國近代海軍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發起甲午歷史遼東尋訪活動。這是甲午戰後120多年來,首次系統對遼東甲午陸戰遺址進行的尋訪、考察。封面新聞將陸續刊發本次甲午歷史尋跡考察報告,今日刊發尋訪第七站:大連金州博物館。
  • 由光敏電阻和LM393及廢棄滑鼠製作的尋跡小車!
    這個電路當中使用了可變電阻器兩個,都是500千歐,實際應用時50千歐電阻器就足夠了;1千歐電阻2隻、100歐電阻5隻、3千歐電阻2隻、10歐電阻2隻、光敏電阻2隻(型號是5516);發光二極體紅色2隻(用於尋跡照明)、黃色2隻。電解電容:47微法2隻(用於給尋跡發光二極體穩定電流);100微法1隻、470微法1隻、瓷片104(1隻)這幾隻電解電容都是用於去耦穩定電源電壓的。
  • 滇池尋跡旅遊 觀光巴士發車
    9月4日,度假區「滇池尋跡旅遊觀光巴士」正式啟動發車。    為了進一步整合度假區優勢旅遊資源,打造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旅遊休閒度假目的地」,度假區以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由度假區國投旅遊商務公司和昆明公交集團第三分公司達成合作,開通滇池旅遊度假區景點環線「滇池尋跡旅遊觀光巴士」。    「滇池尋跡旅遊觀光巴士」運行全程為19.5公裡,共設15個站點。
  • 「甌江山水詩路」採風行走進甌海——尋三皇井詩跡 訪梅雨潭綠蹤
    塘河的源頭在甌海瞿溪,「塘河八景」(近年來有「塘河十二景」的提法)有七景在甌海。由此可見,塘河與甌海的不解之緣。謝靈運在甌海留下了多少首山水詩,學界尚有一些爭議。有研究者認為是7首,包括《舟向仙巖尋三皇井仙跡》《過瞿溪石室飯僧》《遊赤石進帆海》《晚出西射堂》《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石壁立招提精舍》《遊南亭》。《甌海歷代詩詞選》也將這7首詩全部收錄。
  • 尋跡歷史 穿越時光 音樂劇《漫捲西風迢迢路》展演成功
    尋跡歷史,穿越時光。大型原創中英文音樂劇《漫捲西風迢迢路》一共分為四個情節,包含12首原創中英文歌曲。在短短的90分鐘內,80名學生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造紙術西傳、古道絲綢之路開通及文成公主和親入藏等著名的歷史典故栩栩如生地再現在舞臺之上。北師大銀川學校深入挖掘銀川這座沿黃城市的獨特地理文化因素,傳承「絲路明珠、魅力銀川」的歷史文脈,精心選材、創新編排、自我突破,通過孩子們精彩絕倫的表演,將世代中華兒女追求和平與合作的精神,採用新時代的藝術表達方式詮釋給觀眾。
  • 爐霍地震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4月10日電 記者10日從甘孜州爐霍縣政府辦獲悉,該縣發生的5.3級地震震中在宜木鄉境內,宜木鄉和爐霍縣城等地部分房屋不同程度受損,部分受災地區出現少量房屋倒塌,暫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爐霍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鄧民介紹,地震發生後,爐霍縣城全城停電,通訊也短暫中斷了幾分鐘。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指揮下,目前縣城供電與通訊均已搶通,鄉村尚未恢復供電。另外,當地供水未受到地震明顯影響。  據爐霍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渠介紹,地震時當地震感「非常強烈,桌椅上下抖動,地震大約持續了四五十秒」。
  • 3元,滇池尋跡巴士開通啦!沿途景點有這些
    掌上春城訊今後,坐上「滇池尋跡旅遊觀光巴士」15分鐘內就能領略到海埂公園、西山睡美人、雲南民族村等景點風光。9月4日,度假區「滇池尋跡旅遊觀光巴士」正式啟動運營,運行起始站為滇池路西貢碼頭停車場,途經最美梧桐大道迎海路、最佳觀鷗的草海長堤、覆蓋雲南民族村、海埂公園等知名景點,最終抵達時尚公園1903。「滇池尋跡旅遊觀光巴士」以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由度假區國投旅遊商務公司和昆明公交集團第三分公司達成合作。
  • 中東鐵路尋跡跨境自駕遊(6)走進橫道河子的不老時光
    橫道河子,是我「中東鐵路尋跡跨境自駕遊」濱綏線的第二站。從一面坡到橫道河子115公裡,開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曾經兩次來過橫道河子。2011年的春天,第一次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小鎮」橫道河子給了我好大的驚喜,那手風琴般展開的機車庫與小鎮保留完好的建築,引起了我對中東鐵路歷史的關注和學習。
  • 尋跡復地 行旅世界——從這裡開啟與復地的邂逅之旅
    7月16日,以「尋跡復地 行旅世界」為主題,復地產發誠邀南通資深媒體人共赴上海、三亞兩地,懷揣對未來城市發展的希冀
  • 築夢爐霍:教育援藏讓孩子追夢飛翔
    &34; &34;9月9日,東光實驗小學數學老師王曦收到了來自爐霍縣孩子們的教師節祝福。初到爐霍的王曦還沒完全適應高原的生活,便接到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接手一個在2018年甘孜州調研考試中,排名全校倒數第一的班級。接受挑戰後,王曦嘗試了很多方法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但是效果並不好:一半學生上課聽不懂,作業胡編亂造。
  • ...安慶師大「尋·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探尋500個地方文化符號
    自7月20日安慶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開展「尋·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以來,參與其中的400餘名學生就沒有停下過對自己家鄉的感嘆。在這場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活動中,學生在家鄉尋找到的歷史古蹟、非遺文化和民間藝術等地方文化符號多達500個。 280餘處歷史古蹟涵蓋近30個地區
  • 計算機學院「尋跡靈丘紅色精神」實踐團開展活動
    8月5日,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靈丘紅色精神尋跡」實踐團來到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在這裡,實踐團即將開啟為期四天的「紅色文化」探索之旅。作為「平型關戰役」的主要地點,靈丘蘊含著豐富的紅色經典,在靈丘縣進行關於「紅色文化」的實踐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 四川爐霍:「職教+非遺」免費教學助藏族青年追夢
    中新社甘孜6月17日電 題:四川爐霍:「職教+非遺」免費教學助藏族青年追夢作者 王鵬「我喜歡畫畫,以後想做一名唐卡畫師,用一生畫唐卡。」6月中旬,四川甘孜州爐霍縣民族手工藝技術培訓學校教室裡,18歲的兄其多吉盤腿坐在畫布前,小心翼翼地給一幅四臂觀音上色。說起夢想,他的眼睛閃爍著光亮。
  • 尋跡復地 行旅世界 |如東三號街區,復地蜂巢作品,即將震撼發布!
    才能使品牌深入人心/ 尋跡復地 行旅世界 /一次品牌的探索之旅一段匠心品質的鑑證體驗所行之處,美好匠心7月16日-7月19日復地產發誠邀南通資深媒體人共赴上海、三亞兩地懷揣對未來城市發展的希冀隨著時間的流逝,「尋跡復地·行旅世界」度假般的復地品牌媒體品鑑之行,正式落下帷幕,但復地留給這座城市的期待,才剛剛開始。
  • 爐霍:七色花毯 歌舞海洋
    車至日都,便折向東北,上山的公路最大坡度有60°以上,越野車掛上了前加力才勉強在泥濘中緩慢行進,遠遠望去,可能就象蝸牛在爬行。這座山是無名山,當地人也不知其名,地圖上也沒有標明。20公裡的盤山公裡,花了兩個小時,到得山頂,人車都鬆了一口氣。下車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清泉給水箱加水。然後就是架上了一溜腳架,群山如浪,綿延開去,直把思絮帶向遠方。
  • 「滇池尋跡旅遊觀光巴士」正式發車,途經多個景點……
    9月4日,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滇池尋跡旅遊觀光巴士」正式啟動發車。目前,暫定發車時間為每天早上10:00至晚上18:00,發車間隔為1小時,票價為3元一票制。「滇池尋跡旅遊觀光巴士」運行全程為19.5公裡,共設15個站點,具體運行線路為:西貢碼頭-海埂大壩停車場站-觀景路中段站-觀景路站-海埂旅遊索道站-海埂公園北門站-海埂公園東門站-海埂村站(去)-湖濱路站(海洪溼地公園) -海埂村站(回)-海埂公園站(滇池溫泉花園國際大酒店
  • 四川爐霍40年從地震廢墟上崛起
    四川爐霍40年從地震廢墟上崛起 如今地震災區建起了獨具藏民族特色的紅瓦新居  在《銘記1973年爐霍大地震》圖片展前,老人、孩子被深深吸引。「大地震發生後,人們扶老攜幼,驚慌失措地奔向大街,震中大量民房倒塌,家園被毀倖存者無家可歸。四面八方送來的傷員被安置在臨時搭建的簡易房中。」圖片提供者楊孝康現場向參觀的民眾介紹地震發生後的一個個感人故事。
  • 尋跡鳶都①:感受濰坊味道 品嘗記憶中的肉火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春杉 濰坊報導近日,由大眾網·海報新聞和濰坊廣濰一汽奔騰4S店主辦的「悅享奔騰,尋跡鳶都,一汽奔騰尋找濰坊文化符號」活動走進奎文區王記肉火燒,於繁鬧喧囂中感受濰坊味道,品嘗濰坊人記憶中的肉火燒
  • 莆田城廂區開展農耕主題研學活動——尋跡東圳精神,下田體驗農耕...
    學生們化身「小農夫」感受著農耕勞作,體會勞動的苦與樂 吳雨花供圖 東南網莆田12月14日訊(通訊員 陳麗君 黃煒琳)尋跡東圳精神,厲行勤儉節約。該校320多名一年級學生先後來到東圳水庫、嶺下村,尋跡東圳精神、下田體驗農耕、舞龍慶豐收等。東圳水庫是莆田的「大水缸」。學生們來到東圳精神教育基地,紛紛駐足參觀昔日修建水庫時的勞動工具、勞動場景等,一起認識原魯山爺爺主持修建東圳水庫的事跡等,感受著團結協作、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