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傳媒(記者 劉小兵 文/圖)
簡練的文字講述著千年歷史
珍貴的圖片串聯出歷史軌跡
從地理環境到人文歷史
從革命傳統到改革創新
從災後重建到脫貧攻堅
每一個展位都引人入勝
每一次蛻變都催人奮進
……
日前
記者在爐霍縣新建的
脫貧攻堅感恩教育展廳中
受到了一次洗禮
爐霍縣檔案館館長李豔介紹,爐霍縣新建脫貧攻堅感恩教育展廳,旨在引導全縣幹部群眾深入了解本地的歷史文化,深刻感受本縣的發展巨變,進而號召全縣人民飲水思源、愛國愛黨,以心懷感恩的面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更奮進的姿態,追求更美生活。該展廳於2017年立項,2018年啟動建設,今年4月基本建成並實驗性開放。項目由成都市錦江區援建,以爐霍縣檔案館為業主,由甘孜州博物館設計布展,展廳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該展廳位於爐霍縣檔案館旁,面積200平方米,廳內分類展示了280多張珍貴圖片、數十樣出土文物複製品、數件唐卡作品和部分1973年爐霍地震的實物遺蹟。展廳分為「尋跡」「重生」「援手」三個篇章,每個篇章都以實物、文字、圖片、音像視頻展現對應主題,並配有電子演示系統和自動解說系統。「尋跡」篇章包括「歷史掠影」「紅軍長徵在爐霍」「翻身農奴把歌唱」「自然風光」「民俗文化」「春風化雨」「廣闊天地」等展位,直觀展示了爐霍縣的地理區位、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深刻回顧了紅軍在長徵期間與爐霍人民結下的深厚情誼,形象再現了爐霍縣自解放以來,在制度、民生、生產、生活等方面發生的翻天巨變。
「重生」篇章以1973年爐霍地震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為內容,再現了當時的災情概況、救災實況和幹部群眾重建家園的昂揚面貌,一張張圖片、一個個故事都彰顯出「黨恩比海深、各族一家親,攜手抗災難、生活勇向前」的主題。「援手」篇章主要記錄成都市錦江區自2012年以來,大力援助爐霍發展的所作所為和顯著成效;同時,展現了爐霍、錦江兩地幹群的深厚情誼和爐霍人民對錦江區黨委政府與社會各界的深情感恩。
據悉,該展廳自實驗性開放以來已接待12批次、800餘名幹部群眾,並吸引了鄰縣文化部門到此參觀學習。
李豔表示,建設並運行公共展館(展廳)既是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舉措,也是凝聚中華民族共同理想的載體。爐霍歷史文化悠久、紅色基因深厚,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推出脫貧攻堅感恩教育展廳,就是為了向全縣人民展示爐霍的優秀文化和發展巨變,鼓舞大家用更好的發展成果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感恩黨和祖國。
本期責編:肖宵 白馬 編輯:郭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