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微友:
「初入職場的那些事」(下)今天見報啦。請@石久硯、@樂樂了不起、@呂新輝、@夜來無夢生四位微友,把姓名、地址、郵編儘快發給我們,以便奉上微薄稿費。
【微議錄見報啦】初入職場的那些事兒……(下)
上一期,我們分享了幾則職場新人對職業生涯的體悟和期待。其實,初入職場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碰撞的過程。作為職場「老人」,會以何種眼光打量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新人哪些地方讓人「眼前一亮」,又有哪些地方讓人「眼前一黑」?那些帶著新人熟悉業務的老將,會有哪些觸動?哪一類堅持,讓人讚賞;哪一類「傲驕」,只會減分?本期分享,是一些職場「老人」發出的入門忠告。
參與互動,請關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號:rmrbpl)和本版。
——編 者
「第一天」的我去哪了
進入8月,隨著新招考的工作人員陸續上班,單位裡仿佛迎來一陣清風,讓我們這些「老人」感受到了久違的青春活力。辦公室新來的90後就很能幹,每天早晨總是第一個到,打掃衛生、整理內務,平時工作也是跑前跑後,主動幹活。
十幾天下來,「第一天」的激情實在是感染了我。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也是一樣熱情高漲。但不知怎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日復一日的工作陷入了平淡,心中的躊躇滿志被現實的艱辛碾碎。「第一天」的我,去哪了?這樣單純、專一、不為世事所累、一往無前的「新人」,不正是我們苦苦尋覓的最好的自己嗎?
(@石久硯)
不要急於結交圈子
剛走進工作崗位的青年人,不知水深水淺,切忌琢磨人心多過於錘鍊本領。我認識一個去年新進銀行工作的大學生,他對基層行長唯唯諾諾,緊拍馬屁,行長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他都很介意,而對主辦會計,卻一副很隨便的樣子。誰知,半年後,他「緊跟」的行長因呆滯貸款承擔責任,被降職後調到另一個銀行工作,而那位會計則被提升為行長。
這對同齡人是一個提醒。投機取巧、自作聰明要不得,尤其是新人業務不精、情況不明,不要忙於結什麼圈子,而應該立足實際,踏實做事,老實做人。多做事才能學到業務本領,多看同事們怎麼做、怎麼說,才能悟出工作經驗。
(@樂樂了不起)
積極為新同事點讚
新教師經驗不足,家長往往頗有微詞。作為一名中年教師,我有幸當過新教師的師傅,有機會發現他們的優點,感慨良多。
我的「徒弟」叫雪芳,是個書迷,她有很好的閱讀習慣,每天定時靜心讀書,一個月能讀好些書。每到期末,辦公室清理,別人忙著賣廢品,她急著理圖書,站在辦公桌上,踮著腳尖,把一本本讀過的書收藏到書櫥的頂層。她還引導、鼓勵學生堅持讀書,很受學生愛戴。這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深遠的。
「老」不一定是優勢,「新」未必是缺陷。以老帶新,也是老將學習的機會。積極為新教師點讚,是老教師應有的心態。
(@呂新輝)
先沉下去再翹起來
許多90後總是習慣於「裸辭」,有一點點挫折,就用辭職來逃避。對他們來說,或許應當學會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工作順利或不順利,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除了拋硬幣者的手法,還存在著隨機性。面對壓力與失利,首先要看能不能從中汲取教訓,切不可受一點小刺激,人生的信念就轟然倒塌。
小時候許多人都玩過蹺蹺板,只有先沉下去才能被翹起來。正所謂,「善用千人者,必居千人之下」。當一個彈簧被壓到最底端,接下來它就要反彈了。我們要學會把失利當作一筆財富。
(@夜來無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