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2020-10-03 每日蒙臺梭利


HELLO MONTESSORI


人與人之所以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在後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


在幼年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發揮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來到一個他們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有了一對永遠不能變換的父母。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


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如果母親愛打扮,其女兒也必然是愛打扮的。
若母親是多舌的,女兒也不例外。
同樣父親好喝酒,兒子也會喝酒;
父親說髒話、粗話,孩子也是如此。


這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定律。


正如有人所說,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
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
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
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


可以說,孩子一生的命運在父母手中。


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而且是主導的教育,給孩子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學校及社會教育所永遠代替不了的。


每日蒙臺梭利

相關焦點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孩子的自律,根源在於父母
    一個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覺的孩子。在自律的這條路上,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樣。甚至可以說是一場苦修,因為自律之路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記得有一次,我上午開了電視在看一檔節目,兒子就跑過來問:「爸爸,你怎麼上午也看電視啊!」「哦!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父母應該怎樣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
    1.不隨意貶低和質疑孩子父母或許覺得孩子還小,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懂得尊重孩子。比如,會當著親朋好友的面隨意貶低孩子,想用責怪和羞辱的方式來督促孩子改正錯誤。比如,父母總是不相信孩子說的話,覺得孩子偷拿家裡的錢。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想讓孩子懂事,至少父母得懂事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要知道孩子的認知世界很小,對父母的依賴極重,父母眼裡微乎其微的小事,有可能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心智成長。懂事的父母,能夠清晰判斷孩子所面對的環境。孩子是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壓制?還只是無關緊要的玩鬧遊戲?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孩子立規矩,這三點原則父母不能忽視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優秀的父母,更善運用榜樣的力量
    謝安說了一句:「言傳身教。」是啊,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孩子。一個孩子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小時候,會觀察成人的人生觀、處世觀,並把這種模式下載到自己的人生模式裡。不同的父母,孩子獲取的成長能量是不同的,這直接決定了孩子的終身成就和人生高度。託爾斯泰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對於孩子們來說,一個舉止端正、心地善良的父母,才是成長路上的墊腳石。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孩子的愛,可以治癒父母生活的苦,給到父母最柔軟、最溫情的力量。同樣,父母的愛與陪伴,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營養液。耶魯大學對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曾進行了研究。>是親子關係最親暱融洽的一年,孩子格外喜歡父母的陪伴與讚美;6歲是孩子內心開始出現矛盾,開始叛逆的一年,父母需要給孩子更多的耐心……父母如果能抓住每個重要的時期,給到孩子足夠的陪伴,孩子將來一定,非常優秀。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孩子發脾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因此,寶寶總是自己跟自己頂牛,跟父母過不去。如果父母不能充分理解寶寶,依然「無微不至」地照看和保護,寶寶會頻頻受挫,變得煩躁不安,甚至與父母發生衝突。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進入第一個叛逆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經常會出現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母親的情緒 藏著孩子的未來
    而一個母親的情緒失控帶給孩子的傷害,跟肢體的暴力,造成的傷害是一樣的:被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媽媽撫養長大,孩子所有的自信、愉悅都被粗暴對待,每天承受驚恐、壓抑和絕望,最後慢慢凋零。國外做過一個實驗,研究母親的情緒和孩子情緒的關係。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幼兒教育應該重點教會孩子什麼?
    一名記者採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在幼兒園。」記者接著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呢?」諾貝爾獲得者說:「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
  • 每日蒙臺梭利:孩子立規矩,這三點原則父母不能忽視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培養孩子自律性幾點建議,不要錯過
    通俗說就是一種自控力,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衝動。想想作為成人的我們是怎麼控制衝動變得自律的?舉個媽媽們都深有體會的例子。我們都曾有過買衣服的衝動,很多當媽的人說,以前怎麼克制自己都不行,有了孩子,怪了,這種衝動下降了很多。這其實很能說明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動機才是自律的關鍵。
  • 每日蒙臺梭利: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普遍沒有安全感,對親情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在親子關係中不知道怎麼和家人相處。愛之深,責之切。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罵不語」,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的孩子呢?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我們為什麼選擇蒙臺梭利教育
    幼兒園越來越多,而在二三線城市,開設蒙臺梭利課程的幼兒園也越來越多。中高端幼兒園都在做蒙臺梭利教育,那麼蒙臺梭利教育究竟好在哪裡?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視頻,讓家長們明白為何要為孩子選擇蒙臺梭利教育!視頻一:世界名人與蒙臺梭利教育Jackson『s《A Montessori Morning》通過短片,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這三個小時做什麼,老師並不限定,而是讓孩子自由選擇工作內容,自由支配工作時間。
  •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初次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心為之所顫......相信絕大多數的父母在做這樣的自省時,都會沉默,因為確實,我們沒有做到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鏡子」,這句話說出了父母對孩子的示範作用。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孩子的很多行為模式都是學習父母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這句話道出了孩子身上反映出的父母對其的影響烙印。
  • 每日蒙臺梭利:尊重孩子的成長自然規律
    HELLO MONTESSORI蒙臺梭利我們要感受孩子所想,知道孩子所想,懂得孩子所想,只有將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平臺上,以一顆孩子的心來看待孩子的問題,才能真正意義上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因為只有真正意義上懂得了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為孩子服務。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兒童發展具有階段性特點
    HELLO MONTESSORI在蒙臺梭利蒙臺梭利認為,兒童處於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種發展呈現出階段性。蒙臺梭利博士對兒童發展劃分為4個階段:嬰兒期0-6歲,兒童期6-12歲,青少年期12-18歲,成熟期18-24歲。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孩子反抗背後有什麼秘密?
    HELLO MONTESSORI三歲左右的孩子因此,當孩子在你的面前說「不」的時候,你應該高興才對,這表明孩子的心智發展了。然而,3歲左右孩子的心智發育還不成熟,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大人沒有滿足他們內心需求的時候,孩子就會用最直接的方式,說「不」。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蒙臺梭利三階段教學法
    HELLO MONTESSORI蒙臺梭利請孩子摘下眼罩,找到被選出來的那一個原來的位置,並把它放回原處,也可將選出來的一個藏起來,請小朋友指出位置後放回。4、伴隨記憶練習配對和序列均可通過增大教具間或時間的間距進行伴隨記憶練習,間距越大,感官練習的困難程度也越大。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蒙臺梭利博士經典語錄
    ,而是為了孩子將來的生活和工作做準備。2、誰若不能獨立,誰就談不上自由,獨立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目標。3、兒童出生後三年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4、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5、我看了,就忘記了;我聽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6、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孩子為什麼會咬人?遲到的口腔敏感期
    通常而言,從孩子喜歡用手指揉捏比較軟的食物(如麵團、土豆泥)或玩具(如橡皮鴨之類)開始,就意味著這個孩子口腔敏感期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就是手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被專家稱為是更智能的一種方式——因為孩子們不再只是「感受」某人某事某物,而是開始進化到像大腦一樣「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