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出一個內心豐盈、人格健全的孩子?

2020-07-29 王小騫
如何養出一個內心豐盈、人格健全的孩子?

王小騫說:


2014年我有了女兒早早,身為人母,我開始關注她的教育與成長。


宏大的課題,都有簡單的拆解方法,教育也不例外。


我始終認為,化繁為簡,選對方法和路徑,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塑造出內心豐盈富足、人格健全健康的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願望。


那麼,怎麼教、拿什麼教,就成為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如何養出一個內心豐盈、人格健全的孩子?

人格培養的基礎竟然是它


如何養出一個內心豐盈、人格健全的孩子?

寓言是古今中外口耳相傳的故事,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讀庫》主編、著名作家張立憲先生說過:


故事有什麼魅力?我們看那麼多故事,圖的是什麼?正如一部偉大的戰爭電影,首先,它一定是反戰的;其次,它是告訴人們在生死之際,一個體面人會怎麼做。


我們在別人的故事中傾灑自己的笑與淚,就是要看看在某種極端情況下,體面人是怎麼做的,以及警醒自己不體面的行為是什麼。


當面臨類似情況時,內心可以調用一種行為模式或情感反應,或者說,人格養成就在其中。


從早早兩歲起,我開始給她講睡前故事。


其中有很多寓言故事,這種又有趣,又好理解,又蘊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早早非常喜歡。


她幾乎每天都要求聽新故事,我就從眾多故事中挑選了一批講給她聽。


有一天,早早面對著一盤洗好的草莓,用胖胖的小手指著,稚嫩的聲音說道:


「媽媽吃,我不學樹葉。」


這句話讓我驚喜,因為前一天晚上才給她講過《樹葉和樹根》。


故事說的就是樹葉看不到別人對自己的好,眼中只能看到自己,不懂感恩。


還有一次,早早在家裡搭積木,已經搭了快一小時了,我讓她休息一會兒,但是她堅持繼續搭,並輕聲對我說:


「媽媽,你還記得紀昌嗎?」


原來,前幾天我給她講過的《紀昌學箭》的故事,講的是堅持。


她理解了!


小小的她真的從故事當中理解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至少,她在寓言故事中找到了可效仿的人,可參照的行為。


自此,我明白,寓言故事能夠滲透到早早的人格培養中。


於是我開始著手挑選更多的故事,想要在孩子成長的初期就開始自我塑造出良好的品格。


如何養出一個內心豐盈、人格健全的孩子?

《孩子必讀的世界經典寓言故事100》

既是成長必讀,也是教育必備

如何養出一個內心豐盈、人格健全的孩子?

然而,在挑選故事的過程中,我發現市面上的寓言書多如牛毛,寫作水平參差不齊。


有些我們小時候讀過的作品,長大後看來,部分情節的演繹略顯荒誕,甚至不合邏輯。


如此雜亂的作品,又怎麼能講給孩子聽?畢竟,我們希望孩子從寓言中汲取的是精華,而非糟粕。


並且,隨著我的短視頻帳號擁有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粉絲之後,我收到了成百上千父母的留言:


「我的孩子讀什麼故事好?」

「我應該給他買哪一類的書?」

「為什麼我給孩子講故事,孩子都不愛聽?是故事選錯了嗎?」……


在這些問題裡無一例外的,都是對孩子在選故事、閱讀上的擔憂。


於是,我開始甄別寓言故事,而這本書就是我在研讀了成百上千個寓言故事後,獻給家長、孩子的終極答案。


這些故事,既有外國著名寓言故事,又有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有很多故事,現在我們成年人讀起來都滋滋有味。


寓言真正的魅力,不是講道理,而是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學會選擇,得到自己的答案。


我在這些故事裡,為孩子們加入了富有發散思維的問題,引導孩子們成長的啟示。


同時,將這些故事按照7個優秀品質——誠信、感恩、謙遜、自信、堅毅、勇敢、合作,以及5個核心能力——思辨力、認知力、社交力、決策力、行動力,進行了12類劃分,希望將這些美好的品格和能力通過故事深植於孩子的成長基因中。


所以,這本《孩子必讀的世界經典寓言故事100》,既是成長必讀,也是教育必備


你會發現,孩子看到的是小狗小貓、灰狼獅子,但其實是在傾注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


當你打開這本《孩子必讀的世界經典寓言故事100》,一字一句念給孩子,抑或讓孩子自主閱讀,都會發現,孩子在一天天成長中給你帶來的驚喜。


藉助讓孩子易於親近的故事,幫你擺脫無效,甚至起到反效果的說教、批評甚至打罵,輕鬆搞定讓你頭疼的養育難題。


最後,希望這本書能陪伴每一個孩子,帶給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富足感。


如何養出一個內心豐盈、人格健全的孩子?

相關焦點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俗話說,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的言行舉止就能映射出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的。不僅如此,孩子雖小,卻能受父母情緒的感染,你高興,孩子跟著開心,你氣憤,孩子跟著發火。孩子不僅會家家長的動作,也會學家長面對各種事情時的處事態度。如果父母凡事都愛著急上火,孩子也會跟著形成緊張、壓抑的心理,無法靜不下心解決問題,只會衝著別人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 孫儷稱女兒小花是閨蜜:養出一個內心富足的孩子,父母有多賺?
    兩個孩子對生活抱有激情,富有愛心、會表達愛、有自己對生活獨特的見解... 當代著名作家馬德曾說:「最盛大的富有,便是內心豐盈。」 內心豐盈和富足的孩子,會樹立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三觀;也會擁有健康積極的心態;懂得熱愛生活,懂得尊重自己、愛自己;也會表達對他人的愛。
  • 7歲女孩左腳變形仍堅持跳舞:孩子內心的豐盈離不開家長的教育
    身體殘疾不是人生不出彩的理由,她並沒有因此而成為放棄的藉口,她內心的堅強和樂觀,這是離不開她家長平時的教育,當我看到小峻熙臉上的笑容,十分敬佩她的奶奶,不會因為孩子的身體缺陷而放棄孩子的未來。樂觀自信的家長,才能養出內心豐盈的孩子。
  • 如何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一定得重視這些方面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裡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它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近些年來,社會上頻頻發生的青少年犯罪悲劇,大多都跟人格不健全脫不了干係。父母並不能陪伴兒女一輩子,他們需要健全的人格來適應這社會。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到: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 ​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所以父母想要培養出一個「積極樂觀、人格健全」的孩子,就需要從孩子的嬰兒時期開始,就關注孩子的身心發育。但是如果孩子依戀關係沒建構好,內心缺乏安全感,就容易做事畏懼不前,膽小粘人,敏感愛哭,造成感統失調,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 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具競爭力的人
    比如,學習思維、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能力、更健康快樂、如何活得更有價值,等等。對於孩子而言,學習無處不在。孩子的學習,首先是在生活中完成的,比如,在玩耍中孩子學會許多手工,學會認識事物,學會許多生活知識和技能,學會交友、解決矛盾和處理問題等。這些都是學習。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過去不論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是教書先生時刻拿著一把戒尺警示學生,不都是為了對孩子嚴加管教,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做錯了事必定要挨板子受處罰。如果家長老師不讓孩子吃苦頭,長大到社會上還會吃更多苦頭,到時候的「罰」可就遠遠不止是家長那麼幾巴掌那麼簡單了。不論什麼時代,家長對孩子嚴格要求,從出發點來說是為了孩子好,只是當孩子面對家長認為的「錯誤」時,孩子可能還沒有那麼快意識到這就是錯了。
  • 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在教育目標體系中,有一個問題,即人格問題,無論是教育者個體素質還是每個學生素質,都要以人格特徵表現出來,教育應該培養每個人的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應建立在現代人格基礎之上。我國新時期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思想教育卻令人擔憂。
  • 健全人格的建立,從孩子說「不」開始
    1歲半到2歲之間會迎來孩子的第一次「不」意識,這就是可怕的2歲——terrible Two,做什麼都跟你對著幹,開始了他們的「雙重人格」,自己與內心自我的對抗,「不先生」上線了。在這之前他還是那個乖巧聽話的小baby,從這刻起,他開始叛逆了,這些都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作祟,恭喜你,說明他們開始有自我了,這是孩子第一次自我意識的萌芽,也是孩子長大的標誌,是孩子奠定健全人格的基礎。
  • 教育的本質: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
    資訊時代,關於那些「別人家的孩子」的事跡和傳聞同樣此消彼長源源不斷,似乎榜樣的事跡俯拾即是,只是不在自己家。每逢高考揭榜,更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眼看著一山更比一山高,優秀的孩子一個賽一個地拔尖,尋常人家的家長和孩子都過得苦不堪言。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不惜花費大量財力物力人力精力,卻發現自家孩子依然如故。孩子們費勁全力,卻依然滿足不了父母的期望值。
  • 教育 |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認識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教育都關乎著他的未來,在孩子還沒正式進入校園的時候,父母就教會了孩子背唐詩宋詞,甚至還會送去各種輔導班進行輔導,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大學,似乎只有這樣才是父母眼中最成功的教育方式。
  • 父母課堂: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父母可以從這4個方面入手
    很多人感嘆培養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是多麼的重要。那什麼是健全的人格?既然健全的人格重要,在生活中,父母該如何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 滿分的父母,養不出及格的孩子
    孩子健全的人格需要父母從小培養,如盆栽的塑型,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引導、矯正。滿分的父母養不出及格的孩子只有60分的父母才能培養出100分的孩子。父母偷的懶,是孩子努力向前邁的步伐,不做百分父母,留下空間任孩子茁壯。
  • 《高情商養育》人格健全的孩子背後是懂得軟化自己的父母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詳細地了解下,要怎麼達到這四個維度,從而養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而網際網路時代,孩子面對的是爆炸式信息,分辨能力尚且不足,認知和調節能力也還不健全,在不能正常釋放的情況下,就容易借鑑網上極端的案例。其次家庭結構和過去截然不同。過去孩子多,父母精力有限,孩子沒有受到過多的關注和幹擾,內心驅動力甚少受到阻斷,身心發展規律相對穩定。
  • 讀《不要用愛控制我》:論控制型人格如何養育心理健全的孩子
    本文首先闡述如何界定為人父母的自己是否具有強制性控制行為傾向;接著從控制型人格父母對孩子成長最大的傷害著手論述控制型人格父母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孩子的自我感覺和自我定義,尊重孩子的自我精神邊界;最後,因為控制型人格如果沒有強大的幹預是極其容易代代相傳的。我們控制型人格很可能來自於我們父母的控制型人格。
  • 讀《不要用愛控制我》:論控制型人格如何養育心理健全的孩子
    本文首先闡述如何界定為人父母的自己是否具有強制性控制行為傾向;接著從控制型人格父母對孩子成長最大的傷害著手論述控制型人格父母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孩子的自我感覺和自我定義,尊重孩子的自我精神邊界;最後,因為控制型人格如果沒有強大的幹預是極其容易代代相傳的。我們控制型人格很可能來自於我們父母的控制型人格。
  • 健全人格的內涵及特徵
    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看成機器,以及精神分析只看到人性的疾病和殘缺方面,認為心理學更應關心人性的健康方面,應把健康人格的研究作為心理學最基本的中心。因此,人本主義心理學也是關於健康人格的心理學。人本主義者認為,健康人格意味著視自己為一個自由的人,不受控於他人;表現出「存在的勇氣」,能了解並表達自己的感情和信仰,並勇於承擔行為後果;能意識到自已的局限,將自己的生命以及如何看待生命作為「自己的責任」。
  • 教育的目的:並非僅僅培養高智商的人,而應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
    而對於語言智能也是更多的傾向於:孩子的書寫和閱讀,傾聽和演說;至於說音樂智能、空間智能、邏輯和自然也是分散在各個學科中,沒有形成很好的綜合性整合性的考察。與我們今天講的內容有什麼樣的關係呢?關係非常緊密!
  • 比接受更高等教育,擁有健全人格更重要!家庭教育要避開的「坑」
    如果真有鬼神的話,我寧願相信這兒子是鬼附身了,要不該是如何的天性殘暴或人性扭曲,才能他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下此狠手!該事件一經披露就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一個高知家庭,竟然養出了一個狼子野心的兒子!殺的還是父母,想不通,到底有多大化不開的矛盾能親手殺了自己的親生父母?可悲!
  • 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
    大學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其健全人格的培養更具現實意義。和諧人格能促進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健全人格的培養,可以幫助大學生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標,端正人生態度,並為其行動提供充足的動力,避免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正確看待金錢、利益與個人價值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