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

2020-12-25 紅樓夜思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句流傳多年的口號式教育理念,正因有了這句話,無數家長內心焦慮的小火苗被點燃,於是,不加選擇地報各種課外培訓班、死盯分數和名次、一窩蜂搶佔名校學區房等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層出不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資訊時代,關於那些「別人家的孩子」的事跡和傳聞同樣此消彼長源源不斷,似乎榜樣的事跡俯拾即是,只是不在自己家。每逢高考揭榜,更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眼看著一山更比一山高,優秀的孩子一個賽一個地拔尖,尋常人家的家長和孩子都過得苦不堪言。

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不惜花費大量財力物力人力精力,卻發現自家孩子依然如故。孩子們費勁全力,卻依然滿足不了父母的期望值。一邊是焦慮而煩躁的家長,一邊是雙眼呆滯無神的孩子。說什麼減負和素質教育,當今社會競爭那麼激烈,你不拼命,將來靠什麼來活命?

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學校的教育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求老師們關注並培養好每個孩子,顯然不現實也不可能,那麼剩下的呢

恐怕得靠父母們做好自己家的家庭教育了!

全國知名校長陳錢林在《教育的本質》中,闡述了他的教育心得。他的一雙龍鳳胎,兒子陳杲(音「稿」)和女兒陳杳(音「窈」)先後於十四歲、十六歲時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南方科技大學首屆教改實驗班錄取。陳錢林校長也在多家媒體上開闢專欄發布文章闡述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傳播相關教育經驗。

陳錢林既是優秀校長,同時是名優秀的父親。

對於家庭教育,他從道的層面給出了宏觀的理念,同時在術的層面給到了一些具體的可供操作和參考的做法或建議。書的開篇,陳校長針對教育的本質給出了一個定義,明晰了教育的本質的概念。他指出,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

在報滿課外補習班、追求分數至上的今天,很少有人真正思考過將孩子培養成才的真正含義。成才,在絕大多數父母心裡,就意味著考試的名次,這決定了孩子是否能上名校,繼而決定了孩子是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部分家長心裡,可能認為孩子的成才意味著他將來能幹一份體面出色的工作,比如當醫生、律師等。還有一些父母,將孩子的成才等同於出人頭地給自己長臉。至於什麼是出人頭地,如果問他們自己,他們恐怕也說不上來。

要知道,每個孩子天資不同,秉性也不同,即使一個家庭的同一對父母生養的孩子,從出生到嬰幼兒時期,其表現也不盡相同。後天的成長環境中,兄弟姐妹各自所遇到的待遇也各有差別。

放到社會上來說,在不同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差別太大,而每個孩子今後的發展,也絕非考名校所能決定的。如果名校真的等同於更好的未來,那麼在名校畢業後人生跌入低谷並從此一蹶不振的大有人在。而許多沒有讀名校的人,可能工作並不光鮮,收入也不高,但過得幸福的也大有人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早已屢見不鮮。

所以,教育的本質真的是要培養一個讀書機器或考試機器嗎?會讀書會考試,就一定意味著人生從此一帆風順,會收穫幸福美滿的人生嗎?

無可否認,真正優秀的人,各方面都優秀:不僅在學生時期學業優秀,成年之後事業有成,而且結婚後婚姻生活幸福,家庭美滿和諧,更是在生孩子後,也能把孩子培養得比較出眾,從此收穫一個幸福安穩平靜的晚年。這樣的一幅人生圖景,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說是夢寐以求也絕不誇張。因為不少人,僅僅是活著,都得要拼盡全力。但重點是,優秀的人是如何做到事事優秀的呢?

必須承認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輕而易舉地優秀,但要想讓生活過得順遂平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狠狠地努把力,還是能做到的。既然不是優秀的人,也沒有什麼天賦,又想要過得好,活得知足,那該怎麼做呢?

其實,優秀的人要想做到事事優秀,平凡的人要想過得幸福,無一例外地,都需要具備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

在《教育的本質》中,陳錢林校長提到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而這個才是貫穿於一個人一生裡最重要的素養和品質,是最根本最核心的東西。

其中,人格基礎包括:健康、性格、習慣、情商、知識、能力、遊戲、探究、志向、規則、幸福感、價值觀。而核心素養,則包括廣為人知的責任心、孝心、感恩心,規則意識、法紀意識,學習習慣和制定並實現目標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內容。

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與智商有關,但其關聯程度遠遠不及與情商的關聯程度大。高情商基本都是建立在健全人格的基礎上,高情商的人,絕大多數性格都比較好。而一個人一旦擁有健全的人格,基本也意味著此人的性格沒有太大問題。

所以如此看來,通俗地說,教育的本質,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具備優秀的品質和較高的情商。這和智商的培養,並不直接相關。這個觀點,更是從另一方面印證了當下流行的一個觀點,即情商更能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成事以及是否獲得幸福

家長的教育,如若能朝這個方向發展,孩子至少能成人,且成才也不會太難。畢竟當今社會,雖說競爭激烈但機遇也不少,而如果不具備這兩點,即使名校畢業,但在人生遭遇坎坷後,會不會退縮,會不會萎靡,那就難說了。不少青年時代在學業和事業上順風順水的人,到了中年一旦遭遇不順,便了結生命,箇中緣由,值得細思。

作者:向上。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紅樓夜思。從書裡,更廣闊的人生。

相關焦點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
    大學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其健全人格的培養更具現實意義。和諧人格能促進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健全人格的培養,可以幫助大學生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標,端正人生態度,並為其行動提供充足的動力,避免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正確看待金錢、利益與個人價值的關係。
  • 教育的目的:並非僅僅培養高智商的人,而應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
    那麼這8種智能中,現在的考試,如果我們只簡單地看,用筆和紙進行的考試:高考,他能夠考察人的哪些智能呢?在人際智能、運動智能、類型智能這三項中考察是非常薄弱的,甚至沒有!而對於語言智能也是更多的傾向於:孩子的書寫和閱讀,傾聽和演說;至於說音樂智能、空間智能、邏輯和自然也是分散在各個學科中,沒有形成很好的綜合性整合性的考察。
  • 但漢國: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生命教育實踐
    二是人的發展是自然素質、社會素質和精神素質(心理)的協調發展,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健康身心;良好的社會素質,懂得感恩和責任;良好的自然素質,能夠珍愛生命,學會生存生活。從人的本質與人的發展論斷中,我們明確了教育的本源、方向和未來。
  • 家長應該重視的教育問題: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不進一個好的小學、中學、大學是起跑線嗎?如果以此為基準,以學習數學、認字等技能培養的早教模式固然是最合適的。但是卻很少有家長反思,這種技能教育雖然或許能夠幫助孩子進入好的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但放在整個人生階段來說,學校階段的教育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小部分,學到知識固然重要,但如何適應社會、如何待人處事的人格養成,卻遠非學校教育能全部包含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訴求是不同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許多家長奉若神明的信條。然而,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一點是:什麼是「起跑線」?
  • 家庭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將來有份好工作,但好工作並不等於好生活,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更重要。起跑線確實存在,只不過既不是小升初,也不在幼兒園,而是他們的父母,正所謂「人莫不愛其子孫,愛而不知教之,猶弗愛也。」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長。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的幼教、早教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也有人認為,孩子人生的起跑線其實應該是父母的經濟情況。想贏在起跑線?實際上,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就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的經歷:網友善解:有一次我坐地鐵,遇到的一對母子可以說是非常有教養了。
  • 怎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非常豐富的時代,當前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而知識和技能在競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呢?身體與健康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習。而幼兒時期是身體機能發育的重要時期,兒童對身體的控制、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運動能力都是在幼兒時期發展成熟的。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對兒童的生活和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書法教育轉型思考
    從概念理解上,當下流行的核心素養,是把「核心」轉換成了「體系」。按照標準定義的表述,核心素養的本質屬性可以解讀為:教育性和獲得性的統一,內在性和必要性的統一,穩態性和適用性的統一,社會性和價值性的統一。學校設立的每門學科都應承擔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責任,不同的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有著不同的獨特貢獻。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順應他不代表不管他養孩子就像種樹,雖然不能揠苗助長,但是可以修剪。什麼是修剪?就是給他規矩,建立規則,養成好習慣,培養好性格,培養完整的人格,他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讓他真正明白:這個世界比他認為的要精彩和美好得多。這位父親接受採訪時回答說:「父母都是望子成龍,可這個『望』不是幹望,你要有所行動。否則,就是不負責任。」有些家長因為自己一事無成,就把希望全部拋給孩子,置身事外當「甩手掌柜」。自己做不到的,不想做的,就要求孩子去替你他們完成。
  • 《教育的本質》:以育人為本,培養自律、自主、自學的良好品質
    陳錢林從事教育30多年,做校長近20年,對教育生態有深刻的了解,他悉心研究家庭教育,自己的龍鳳胎均獲得世界名校博士,他的文章樸素而有思想含量,被各大媒體平臺轉載,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尋教育本質。什麼是教育本質?陳錢林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育健全人格;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家庭教育的本質是育人為先。
  • 天童美語怎麼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所以,為孩子選擇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尤為重要的,而天童美語正是一個可以滿足多數家長和孩子需求的專業英語教育機構。兒童英語教育重要嗎?眾所周知,一個孩子如果在英語環境中,可以自然掌握英語,英語環境是英語思維建立的土壤和必要條件。天童美語在課堂上融入了當今西方最為推崇的internationalleadership課程培養體系。
  • 印度神片《起跑線》:真正成名的教育是培養出內心有光的孩子
    印度神片《起跑線》: 真正成名的教育是培養出內心有光的孩子教育問題一直存在,也一直廣受關注,印度神片《起跑線》就是基於這樣的社會背景才得以創作而成,不論是印度還是中國,教育問題一直困擾著所有的家長,他們都渴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著更好的未來,為了能讓孩子上一所好學校,他們不遺餘力。
  • 《教育的本質》:精神成長下培育健全人格,自律自立培養自學覺悟
    我一直認為純粹的刷題很難必然實現高成績這一目標,學霸當然也刷題,可學霸的基礎與理解能力,普通孩子真的要差一截,真的可以一概而論嗎?肯定不啊!02那為什麼,還有前赴後繼的學生們在瘋狂刷題呢?是老師強加,同伴壓力,父母相逼嗎?今天,當我讀到這本叫做《教育的本質》這本書時,我對這事有了更深的感悟。
  • 教育 |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認識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教育都關乎著他的未來,在孩子還沒正式進入校園的時候,父母就教會了孩子背唐詩宋詞,甚至還會送去各種輔導班進行輔導,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大學,似乎只有這樣才是父母眼中最成功的教育方式。
  • 培養核心素養離不開家校共育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學校能完全承擔得了的嗎?在我看來,除了學校,重要的還有家庭,必須做到家校共育。家庭教育主要是成員之間的互相影響和教育,包括兒童入學前,使他們在身心健康方面得到發展,這樣更好地為兒童接受學校教育做好準備。
  • 贏在起跑線上的秘密!孩子一生或將因此改變
    全人教育讓孩子有能力面對未來國際社會全人教育,所有的學科,所有的知識,最終指向的都是對人本身的成全和完善,指向的都是對人格的塑造和養育。全人教育從改變學習環境、改變教育立場、改變課程體系、改變學習結構、改變評價方式到改變班級管理模式,有效引領、科學營建適宜各種「生物」生長的良好生態。
  • 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具競爭力的人
    這些,才是未來真正需要的競爭力。兒童期正是人格培養的關鍵期。從出生到18歲,孩子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塑造。幫助孩子知道我是誰,我能做什麼,弄清楚自己的人生意義,是這段時間裡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許多家長重視孩子知識技能的培養勝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可否認,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足夠的基礎知識技能,才能更好地發揮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