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2021-01-08 騰訊網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因為很多時候,父母都聽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響亮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正在努力「實踐」這個所謂的「教育理念」。

「起跑線」這一概念本來是田徑比賽等相關活動的專用術語,可是現在竟然被「移植」進教育領域,並還「迷惑」住一大批父母,可見其「不簡單」。

我們父母可以想想看,這個口號是誰提出來的?難道是真正的教育學家提倡嗎?我想聽到這個口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家長去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的時候,聽到教育機構這樣說的吧。

鄰居張姐在她的女兒兩歲時,就給孩子報了舞蹈班,三歲給孩子報鋼琴班,現在孩子6歲了,開始報了英語班,張姐經常說這樣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孩子從小多學一些才藝,將來對她的人生會有幫助。

可見張姐比較認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教育理念,並認為孩子越早學習越多,就會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有幫助。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一位副司長,曾經說:「在我看來,人生是長跑,起步早晚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發展。」

最近幾年,孩子們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走向極端的報導屢見不鮮,很多孩子就是因為不適當的「起跑」而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鬱,狂躁,焦慮等心理障礙性疾病,甚至有個別的孩子還因此走上了不歸路……

孩子的童年是一次旅行,而不是一場比賽,人生不是「百米跑」,而是一個長長的「馬拉松」,孩子應該贏的是整個人生,而不是某一個階段。

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童年變成一場又一場的「競技比賽」,否則只會讓孩子苦不堪言,所以不要讓孩子在「東奔西跑」中錯過了美好的童年。

記得曾經有一位準媽媽說:「我和老公已經做好了,孩子出生後的教育計劃,希望寶寶一出生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萬萬不能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早教,甚至從孩子學會說話那天開始,就教他們識字,算術,學英語,背古詩詞,很多上小學甚至上幼兒園的孩子,幾乎失去了玩耍的時間,雙休日和假期,被各種課外班安排的滿滿當當。

我們來看一下,當孩子考試不理想告訴媽媽時,兩位媽媽不同的回答體現了,何謂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第一位媽媽

孩子:媽媽,我這次考試考80分。

媽媽:你咋考的,怎麼這次還沒有小軍考得好?

孩子:我也不知道。

媽媽:好好學習吧,再不好好學,你真的輸在起跑線上了!

第二位媽媽

孩子:媽媽,我這次考試80分。

媽媽:還不錯,只要加把勁兒,爭取下次考到90分。

孩子:可我沒有同桌考的好。

媽媽:寶貝,不要總跟別人比較啊。

孩子:可我老師說,不贏過別人就要輸在起跑線上了。

媽媽: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呢,你只要盡力做好就夠了,寶貝,媽媽送你一句話,一輩子都要和別人去比較,是人生悲劇的源頭。你的人生沒有起跑線,人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同時去享受你應得的快樂的過程。

讓孩子無需和別人比較,讓孩子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成長,這才是成功的起跑線,這也是成功父母的遠見。

在《中國家庭育兒方式研究》報告中,就「您認為孩子競爭起跑線應該設在什麼階段」這個問題,分別有43%的媽媽們認為,孩子競爭的起跑線從胎教開始;25%的媽媽認為,孩子競爭的起跑線在進幼兒園之前;24%的媽媽認為應該設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和讀小學之前。

綜合所有的媽媽的選擇,中國孩子的競爭起跑線平均設在寶寶出生後的第18個月,這堪稱此次研究報告的一個「大」發現。

所謂「路遙知馬力」,都是跑的馬拉松,一步一步向前走,關鍵是堅持不懈,不認輸不放棄。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贏家,就算起跑,再怎麼用力也只是開始,如果這個漫長的過程不努力,也贏不到最後的!

關於「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理念,我們家長應該有更深的了解:

首先,「起跑」很重要,但是不應該過分重視起跑線的輸贏,對於每個孩子來講,早教是孩子跑得快跑得遠的前提,但家長如果過分重視起跑線的輸贏,必然讓早期教育變成單純的知識灌輸,這樣將會抹殺孩子們的本真和天性。

其次,教育的輸贏不在於孩子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題,而在於孩子人格是否健全,是否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是否能適應將來社會的發展需求。一時的輸贏不能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與其拔苗助長,不如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慢慢成長。

最後,贏在起跑線上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早教是一種早期教育,其效果很難保持,而孩子性格的塑造,習慣的養成,最好的方式是家長的言傳身教。

因此,我們不否認早期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家長也不要依戀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說法,我們應更應尊重孩子的天性,還孩子一個快樂、簡單的童年。

我是柒月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我們互相學習,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教育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問她,你這樣,孩子會不會壓力太大了,學的東西太多了,你得讓她喘口氣啊。她說,沒有辦法,你不學,別的孩子在學,總不能讓我的女兒輸在起跑線上吧。「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奉行的真理,於是,早早就開始讓孩子學習識字、背書、記單詞、上興趣班等。我一直覺得這句話,是一些商家為了招生,而寫的一句廣告語。什麼是起跑線?
  • 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在如今,「散養」的教育方式幾近絕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被廣大家長們所熱忱擁戴的口號,更加被轉化為了實際行動。當然,我也是千千萬萬名家長們之中的普通一員,家裡的小朋友也有報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相同經歷,周末同樣也曾經在不止一個興趣班之間奔波。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孟母三遷談孩子的起跑線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說法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已經無法考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在中國家長中非常流行。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才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完整的看完故事後我們應該會明白了,孟子的起跑線其實不是學堂旁的家,孟子母親這樣明智的母親才是孟子真正的起跑線。下面讓我們來看下孟子的母親到底具備了哪些能力 第一,孟子的母親有財力把家搬到學堂旁,換到今天的說法就是,孟子的母親買了一套學區房。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卻輸掉了整個人生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無數家長的豪言壯語,也成了緩解家長焦慮的有效法寶,於是,孩子奔走在英語、奧數等各種補習班、大小考試之中。早上5點起來,晚上11點才睡覺,周末時間安排滿滿,就連暑假假期也是疲於奔命遊走於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之中。
  • 什麼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是這樣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沒什麼錯,只是很多人理解錯了首先要明白起跑線在哪?很多人都沒搞懂起跑線就亂跑沒搞懂起跑線,就不知道終點在哪,結果跑的方向錯誤,但無法回起點重新再來其實所謂的起跑線,也就是人生的起點,出生的那一刻。
  • 我理解的什麼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輸在起跑線上」幾乎是現在所有嬰幼兒父母們奉行的真理。似乎父母和孩子早一分努力,就必能早一步領先。許多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在孩子才一兩歲時就開始教孩子認字,三四歲就開始讓孩子學琴、畫畫、學英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周期,講話有早有晚,走路有早有晚,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每個孩子也都不盡相同。家長們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我們大部分父母漸漸的有了類似這樣的口頭禪是:你這孩子,怎麼就那麼不聽話呢?總感覺自家孩子差於人家孩子很多。所以很多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必須得注意這幾點,才能決定孩子的競爭力。要正確的樹立「起跑線」的觀念很多所謂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因為過早地透支了自己和家長,反而不一定能一直走在別人前面。
  • 那些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要知道,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不要逼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似乎成了每一個家裡有娃的爸媽最初的教育目的然而,擁有這樣心態的家長們,你是否想過,這是孩子的人生,你是沒有權利左右的。當你開始用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比較的那一刻,你就背離了「父母」這個稱呼最初的意義。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養孩子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並不是都像《摔跤吧,爸爸》裡的爸爸一樣因為缺個冠軍才要生孩子。這是兩代人,你可以用你的人生閱歷教會孩子人生道理但卻不能決定他的生活和人生。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候,提出了一條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從有了這條線,多少家長奔波這、焦慮著;多少孩子負重前行,挑起了與年齡不相符的重擔。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 不愛運動的孩子,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愛孩子的父母都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真正的起跑線是健康、是運動。沒有健康,生活會很痛苦,人生之路走起來會過於艱難。而運動,恰好是健康的通行證。而且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沒有形成成熟的價值觀,選擇體育運動去挖掘孩子的競爭意識
  • 家庭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簡單的生活已經不適應當今的社會。每一個成人,富二代、官二代除外,都要為生計奔波,讓自己、孩子、父母能夠生活的好一點,再好一點。長期生活在緊張的家庭關係之中,孩子的性格以及對未來的家庭構想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性格上講,長期家庭關係緊張,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易怒,遇事容易著急,不會心平氣和的處理問題。對家庭產生恐懼以及不信任感,未來組成的家庭中也不太擅長處理夫妻關係的矛盾,容易走極端。現在很多家長為孩子的教育傾盡了心血,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父親每年暑假都會帶上孩子外出。他們先是在一所名校旁邊租一個小房子,然後呆上一周,這期間就是逛逛校園,去自習室坐一坐,聽一聽公開課;然後再在一所三流學校旁邊租一個小房子,再呆上一周,重複相同的事情。初中三年,每年如此。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居然走出了一個被清華大學錄取的高考狀元。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那位發宣傳頁的老師就「教育」了我: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就已經開始上了,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想真是可怕,才二年級,就應該為小學畢業做準備。雜七雜八的課程包羅萬象。奧語、奧數,英語,遊泳,跆拳道、羽毛球、足球、籃球、小主播、鋼琴、吉他.......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存在的。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的幼教、早教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也有人認為,孩子人生的起跑線其實應該是父母的經濟情況。想贏在起跑線?實際上,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就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的經歷:網友善解:有一次我坐地鐵,遇到的一對母子可以說是非常有教養了。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02、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之前看過一部印度電視,名字就叫《起跑線》。影片用一句話概括了整部電視的主題,那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電影裡的主人公拉吉的妻子想通過上名校來讓孩子在超越常人的起跑線上起跑,在她的心裡是這樣想的:「要是不上名校,那他長大就上不了名牌大學,如果不上名牌大學,那她就去不了外企上班;要是去公立學校,就會學壞,要是學壞了,就會吸毒。」
  • 鄭強教授: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教育孩子成為了許多家長的一大難題,對於這些家長來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讓自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起步早,不斷地逼迫孩子去學習,但這樣做真的正確嗎?在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身為網紅校長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現場演講時,又再度爆出金句表示:「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 《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文/晴雨影視解說,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晴雨影視解說提起印度電影,大家一定會想到印度電影的一個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一言不合就跳舞,管他劇情著不著急,先跳一段舞蹈唱一首歌再說。當然,除了這個特點,印度電影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反應社會現實。
  • 你還相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教育口號嗎?
    想想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是誰提出來的?一定不是真正的教育家提的,也一定不是真正懂教育的人提的。而是那些蠱惑父母去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的「教育機構」說的,這是他們屢試不爽的「宣傳語」。因為真正懂教育的人,是不會說這樣違背教育常識的話的。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
  • 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在終點線綻放最美的芳華
    二、「贏在起跑線」的殺傷力「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後遺症殺傷力還能摧毀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人生觀。我們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說白了就是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跑中讓孩子無知無畏「偷跑」「搶跑」,並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時,過早、過度地開發透支了孩子的天賦、愛好、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