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什麼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2020-11-09 誼杉


「不輸在起跑線上」幾乎是現在所有嬰幼兒父母們奉行的真理。似乎父母和孩子早一分努力,就必能早一步領先。

許多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在孩子才一兩歲時就開始教孩子認字,三四歲就開始讓孩子學琴、畫畫、學英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周期,講話有早有晚,走路有早有晚,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每個孩子也都不盡相同。家長們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有的孩子兩三歲就可以掌握加減法的概念,而有的孩子三歲的時候怎麼啟發都不懂,可是到了六歲一下就明白了。如果父母心急,非要逼著這個沒有開竅的孩子在三歲時學會,那必然是父母孩子雙輸的結果。


我們去看看人物傳記,很多名人像愛因斯坦、愛迪生、 拿破崙、 邱吉爾都是小時候成績很差的學生,決定是否成功的不在於他們小時候的學習成績,甚至是否上沒上好大學都不重要。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孩子的性格和品德,而不是指孩子會什麼技藝。一個彬彬有禮、誠實善良、充滿愛心的孩子和一個驕橫跋扈、自私自立的「小皇帝」,未來的發展是可以預期的,後者即使受到最好的教育,他的人生也不會比前者成功和幸福。

要想孩子有個成功幸福的人生,父母對孩子品德的培養才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教他如何做人。培養孩子誠實、正直、有愛心這些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培養孩子好的心態,勝不驕敗不餒,做事專心有始有終。這是件細水長流的事,可能一時半會兒看不到成效,不像教孩子識字、背唐詩那麼立竿見影。但是,這些品質一旦成為孩子自身素質的一部分,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就省心並放心了。

這些品質在孩子考大學、工作面試、找對象等人生的關鍵時刻,都會以某種形式反映出來。

擁有好的品質和好的人生態度的孩子,不管考上什麼樣的大學,都會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會有很好的收穫。


《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中對美國1300名百萬富翁就「成功因素」問題進行了調研。他們幾乎沒有一個人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他們的聰明才智和畢業的學校,而是說:」成功的秘訣在於誠實、有自我約束力、善於與人相處、勤奮和有賢內助。」

歷史上唯一一個創造了兩個世界五百強公司的企業家稻盛和夫,他在《活法》一書裡,總結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經營理念,他認為自己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他的能力,而在於他堅持了單純卻強有力的信念,那就是:不撒謊,不給他人添麻煩,不許貪得無厭,要正直,不許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等這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


稻盛和夫還總結出「人生的結果」公式:人生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能力有天生有後天訓練,是公式中最不重要的部分,而思維方式最重要,它可負可正,完全是後天培育的結果。什麼是正確的思維方式?最簡單地說就是凡事朝好的地方著想。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懂得感恩、善於合作、樂觀、善良、有理想、待人溫和、刻苦努力、不自私、知足……這些都屬於正確的思維方式。

從稻盛和夫的成功經驗中我們可以看出,決定人的命運的是他的品性和人生態度。


所以,我理解的真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秘訣是:給孩子好的德行,讓他具備良好的做人準則。


相關焦點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關於如何理解「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很多人都明白。但卻往往只是知道,知道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享受認為「一樣的待遇」。「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其實很勵志,但是也是一個很大的坑。坑在哪裡呢?
  • 教育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問她,你這樣,孩子會不會壓力太大了,學的東西太多了,你得讓她喘口氣啊。她說,沒有辦法,你不學,別的孩子在學,總不能讓我的女兒輸在起跑線上吧。「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奉行的真理,於是,早早就開始讓孩子學習識字、背書、記單詞、上興趣班等。我一直覺得這句話,是一些商家為了招生,而寫的一句廣告語。什麼是起跑線?
  •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讓孩子逃離這家幼兒園,很多人不理解
    最令我不理解的是,原本每天中午12:30上床睡覺時間,現在向後推遲了半個小時,有時會更晚一些,這段時間會讓孩子通過閃卡識字(通過手機可以看到幼兒園的情況),這與我想像的幼兒園的手工課、塗鴉課、摺紙課、音樂課完全不同,這完全是小學化模式。
  • 什麼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是這樣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沒什麼錯,只是很多人理解錯了首先要明白起跑線在哪?很多人都沒搞懂起跑線就亂跑沒搞懂起跑線,就不知道終點在哪,結果跑的方向錯誤,但無法回起點重新再來其實所謂的起跑線,也就是人生的起點,出生的那一刻。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至理名言還是偽命題?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羅媽媽覺得,這句話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需要看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這個對於行業發展必然是非常有促進作用的,但是萬一某一天某一個企業調整了想法,他想的是,我資金實力雄厚,我要搞死同行,然後我一家企業搞壟斷所有市場,他開始採取低價策略,為了佔領市場不擇手段。其他企業一看不對,我也跟著降價,然後大家走到了惡性競爭中來。到最後,所有的公司發現不掙錢了,大家感覺要活不下去了,於是想著提價了,這個時候要提價,然後發現市場不接受了。
  • 長頸鹿美語石家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前提是什麼?
    一我兒子暑假在英語培訓機構讀書,不上班的時候我和孩子他媽都會去接送。這麼做有幾點原因:第一,確實多少能保持學習狀態;第二,孩子本身不排斥;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如果天天閒在家裡,我們當爹媽的也沒時間帶。
  • 關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90%的家長都理解錯了!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研究「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多少中國爸媽的豪言壯語、凌雲壯志。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已不可考,但影響力最大的,當數世紀之初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所提的「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從小浸泡在各種課外班裡,就是贏在起跑線了嗎?孩子從小掌握八門語言,就是贏在起跑線了嗎?
  • 不尊重孩子生長規律的教育,早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如果考遊泳,那絕對不練跑步;如果考拉單槓,那絕對不練撐雙槓。在激烈的競爭當中,所有素質教育都會變形的,你考什麼我就幹什麼,為了身體健康?以後再說吧!這就是素質教育這個說法的荒誕。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尊重孩子生長規律的教育,早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中國家長最喜歡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多大歲數算是起跑線呢?十歲?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會讓孩子輸在終點線上
    看到這裡,我想到兒童時代熟悉的一個句型:撼山易,撼根深蒂固的觀念難!本世紀以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信念已深深地紮根於祖國人民的心坎裡,融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君不見,奧數、音樂考級、強化班、輔導班等等五花八門,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家長疲於奔命,孩子苦不堪言。再加上成堆的課外作業,真把他們柔弱的還未發育完好的身體壓得喘不過氣來。
  • 暑假補課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別把起跑線理解錯了,暑假也就白過
    我們家長喜歡在暑假給孩子報班學習,理由是:別人都報,你不報,開學就你輸了,想贏在起跑線,就得去補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成為了家長們為孩子教育投資的最好理由。可是什麼是起跑線呢?孩子的學習環境,接受的教育資源,甚至是提前學的知識?我們對起跑線的不同理解,其實都是為孩子傾盡所有的投入。
  •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的輸了嗎?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看未必。所謂起跑線,大概就是人們理解的條件和環境。農村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再到成家立業。所處的環境、家庭的薰陶、接受的教育,確實與城裡有很大的差別(當然這是指以前)。
  • 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怎麼理解這個「起跑線」的?
    許多家長可能會想著不管怎麼樣先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於是把他們理解的「起跑線」給孩子們拉起。各種國際早教班、培訓班、興趣班都給報起,拉著孩子們跑。可是,家長們知道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什麼?在哪裡嗎?我相信很多家長會說是找個好的幼兒園,擁有十八般技能特長,給孩子積累更多的財富等等,這也都沒有錯。但是,真正給孩子起跑線的是家庭給的那條線。
  • 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孟母三遷談孩子的起跑線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說法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已經無法考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在中國家長中非常流行。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才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自己忙了一天回家後,看到孩子還是不聽話,恐怕無視、生氣,怒吼會是更多父母的選擇吧。就算能靜心的教育,但卻會發現現在的學習知識太過變態,大多數父母甚至在學習上還不如自己的孩子。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古怪的命題
    印度有部電影,叫《起跑線》,影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得出,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站在了起跑線上。有的人說還要更早,從胎教開始。一群人在比賽場,站在同一條線前準備開跑,那條線是起跑線。
  •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一些教育機構為了招攬父母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賺錢,就想盡一切辦法找好的宣傳語,反覆誇大這句話「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先說說這句話的害人之處!「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家庭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導致了社會的攀比之風,很多家庭明明不需要報輔導班和培訓班,但是面臨身邊鄰居和朋友的討論,慢慢被影響,也開始為孩子報各種班,導致了孩子正常的生活狀態發生改變,性格也會收到影響,活的會更加壓抑,這種壓抑有可能產生性格上的變化,嚴重了會造成性格扭曲!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這些有著非同常人的潛質的,也讓其他孩子的父母揪了一把汗。自己家孩子拿什麼跟人家競爭?有些孩子,光履歷表就能甩自己的孩子幾條街。再說關於親子相處的方式,很多父母是盡心盡力的。以前火遍全國的《家有兒女》裡面的劉星母子的相處模式就是很多現實家庭的相處模式:媽媽每天忙進忙出,每天做不同的可口飯菜,還能一直照看著孩子的成長。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不知道這句話能造成孩子的影響
    父母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的家庭都在遵循這個道理,就害怕自己的孩子完了什麼都學不會,早因此各種的輔導班一起上。很多的地方也經常喜歡報導一些「天才」兒童,3歲背誦唐詩三百首,4歲背誦圓周率,8歲學完小學的全部課程……但是深究的話,這種事情真的很好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
  • 不輸在起跑線上,你的起跑線劃對了嗎?
    不輸在起跑線,是現在很多父母奉行的真理,似乎孩子和父母早一點努力就能早一步領先。如果人的壽命只有6歲,到了六歲的時候,所有人一起來比較知識水平的高低,那麼或許早早開始教孩子識字、背書、記單詞、學習乘除有必要。可是人的平均壽命近八十歲,如果一定要把人生比作競賽,那麼它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跑。起步線上早一步晚一步對馬拉松的結果毫無影響。
  • 鄭強教授: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教育孩子成為了許多家長的一大難題,對於這些家長來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讓自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起步早,不斷地逼迫孩子去學習,但這樣做真的正確嗎?在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身為網紅校長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現場演講時,又再度爆出金句表示:「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