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文/晴雨影視解說,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晴雨影視解說
提起印度電影,大家一定會想到印度電影的一個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一言不合就跳舞,管他劇情著不著急,先跳一段舞蹈唱一首歌再說。當然,除了這個特點,印度電影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反應社會現實。印度電影善於用幽默諧和的方式去直面的反應出社會各方面存在的問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部反應印度社會教育問題的優秀電影《起跑線》。
《起跑線》是薩基特·喬杜裡導演執導的喜劇,由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該片於2017年在印度上映,今年4月在國內上映。主要敘述了印度的一對中產階級夫妻為了讓女兒進入名校學習,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躋身上流社會而展開一系列行動的故事。
拉吉年輕的時候是裁縫鋪的學徒,這天,裁縫鋪來了一位貌若天仙的美麗女子米塔。米塔最服裝設計有很前衛的看法,服裝店老闆便讓拉吉來為米塔做衣服。拉吉一眼就愛上米塔,便對米塔展開了強烈的追求。他偷偷跟在米塔身邊做她的車夫,在下雨天偷偷給米塔送傘。終於,堅持不懈的拉吉追到了米塔。這也為後來拉吉對老婆的百依百順埋下了伏筆。
多年後,拉吉成為一家時裝店的老闆,雖然家裡住在鄉下,但也家境殷實衣食無憂。米塔卻很嚮往上流社會的生活,米塔很努力的學習英語,自己沒有成為上流社會的人,女兒也一定要過得更好,所以米塔對女兒皮婭過分保護,對皮婭的時間安排完全控制,連出門玩耍也一定要擦好各種防蟲防曬霜,包裹的嚴嚴實實。
轉眼間,到了皮婭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如何進入一家名聲最好,教育資源最好的幼兒園成為米塔最頭疼的問題。起先她打聽到要進入一家TOP4以內的私立學校一定要有距學校三公裡以內的房子,米塔便立即向拉吉提出要搬家的要求。拉吉捨不得自己的老家和周圍的鄰居不願意搬家,他認為公立學校的教育已經足夠了。然而,拗不過執意搬家的妻子,拉吉只好妥協。
一家人搬去大城市裡以後,下一步便是努力融入周圍上流社會生活和給皮婭申請有名的學校了。剛搬過來的拉吉一家舉辦了一個派對來認識周圍的鄰居,然而拉吉在排隊上的表現卻和這些上流社會的人格格不入,拉吉興奮地舞蹈暴露了他的「土鱉」。這讓米塔生氣極了,她好不容易建立的高貴形象都被拉吉毀了。果然,第二天在公園玩耍的皮婭就被其他小孩孤立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就是為皮婭申請學校了,然而,名校哪有那麼容易申請到。拉吉每天天不亮就去排隊領申請表,卻還是報不上名。這讓米塔十分焦慮,米塔甚至得出了一個荒謬的結論,「皮婭不能進好學校就不能得到好的教育,得不到好的教育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女兒就會產生焦慮的心情,而這份焦慮的心情可能會導致皮婭去吸毒。」不得不說,這個莫名其妙的腦迴路真的讓人好笑。
幸好,米塔碰到了一個老熟人,在這個老熟人的介紹下他們找到了一個申請學校的顧問幫助他們。進入名校不僅要考核孩子還要面試家長,在顧問的幫助下,拉吉和米塔學習用英文寫申請,學習上流社會的穿衣風格,學習各種面試時的標準回答,然而在這一切努力下還是沒有申請成功,這一切的原因都是拉吉不是一個真正的上流社會的人。米塔變得更加焦慮了,她將這一切怪在拉吉身上,家裡的氣氛越來越壓抑了。
後來,拉吉從服裝店的員工口中得知,員工的孩子上了一所很好的私立學校,原來這些名校每年會有15%的名額留給貧困生。為了能讓皮婭能進入名校,拉吉只有偽造貧困生的資料報名,然而在一切都準備好了的時候,突然得知有人舉報了貧困生入學弄虛作假的行為,今年將大力檢查,嚴格審核貧困生資格。
拉吉和米塔便只好做戲做全套,帶著皮婭去到貧民窟生活。剛到貧民窟的的拉吉和米塔還保留著富裕生活的習慣,引得周圍的鄰居不滿,唯獨只有隔壁的一位大叔對他們照顧有加。後來得知,原來大叔的兒子也想申請皮婭的申請的那所學校,大叔看米塔會說英語,便想讓米塔教他孩子說英語,米塔也欣然接受了。
沒過多久,學校派了老師過來檢查每個貧困生的情況,老師一看拉吉的手上沒有老繭就懷疑拉吉不是真正的窮人,情急之下拉吉只好說自己是落魄的富商,剛過貧苦生活不久,鄰居大叔也幫腔維護拉吉,老師才勉強相信,但表明還會再來一次。
之後,鄰居大叔幫拉吉找工作,大叔的妻子也教會米塔在貧民窟如何生活,對他們一家都照顧有加,讓他們徹底適應了窮苦人的生活也順利的通過了老師的再一次檢查。
然而下一個問題又出現了,上學需要交一筆活動費用,這筆費用對拉吉來說當然算不了什麼,但對大叔家缺失一大筆錢。晚上拉吉去取款機取錢的時候,鄰居大叔還以為拉吉走投無路了要去搶銀行,便急忙拉住拉吉,並且不惜被車撞傷來碰瓷為拉吉湊錢。拿到這筆錢的拉吉心裡十分複雜。
在最後的入學抽籤環節,皮婭很幸運的被選上了,而大叔的兒子卻落選了。回到城市的拉吉和米塔卻並沒有因為女兒進入名校而有多高興,他們感覺是自己搶了大叔兒子的上好學校的機會。心裡愧疚的他們決定匿名給大叔兒子所就讀的公立學校捐款修繕環境。大叔得知有好心人幫助了學校建設便打聽到好心人的住址想要上門感謝,不料卻發現了拉吉其實就是富豪,生氣的大叔感覺拉吉搶了他兒子來之不易的機會,想要去學校告發他們,卻在學校遇到了皮婭,看到皮婭天真可愛的臉,他實在不忍心傷害她便放棄了告發。
然而拉吉感受到內心的自責,主動前找到校長想要把這個名額還給大叔的兒子,可是這哪是說還就能還的啊。隨後拉吉在學校的會議上發表了一段教育公平的演講,鼓掌的卻只有米塔一個人,拉吉的這段演講打動了米塔,最後決定將皮婭轉去公立學校。
這部電影巧妙的選擇了一個中層階級的家庭角度來講述父母為了讓孩子受更好的教育的一些心態和行為。影片中的大叔窮但是窮的善良,拉吉一家富卻富做這種違反道德的事。從這個角度也映射了印度社會教育的一些不公平的現象,也表現出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的一些不正確的觀念。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知幾時開始早已成為大多父母的心聲。記得前幾年有一個網圖廣為流傳,圖片描述的是一個幾個月大的小寶寶安詳在睡在搖籃裡,而搖籃前頭卻放著一個大大的牌子,寫著距離高考還有六千多天。很多人因為這張圖誇張的手法哈哈大笑,然而這張圖諷刺的正式這種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
然而,究竟怎樣做才是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了?是拼命賺錢讓孩子一出生就是富二代,然後一生只是衣來生手飯來張口?是幫孩子安排好一切,扼殺孩子任何想像,只需按照你的想法去走那條你已經為他鋪好了的所謂的最好的路?是從娘胎裡就開始培養,各種補習班不斷?是擠破腦袋,不惜花重金也要把孩子送入最好的學校接受所謂最好的教育?
小編認為孩子的起跑線是你對孩子有多少關注而不是你能給他多少零花錢,孩子的起跑線是你以身作則的告訴他做人的根本是善良是責任而不是為了利益的欺騙,孩子的起跑線是他無憂無慮的童年,而不是被學業壓彎了的小小的身體。
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