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微電子所:科研布局集成電路產業鏈 累計授權專利超3100項

2020-12-13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作為我國微電子領域學科方向布局最完整的綜合研發機構,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近日亮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成績單:經過數十年的技術攻關和積累,中科院微電子所圍繞集成電路產業鏈開展科研布局,並產出不少關鍵性技術突破與成果,累計申請專利超過6000項,授權專利超過3100項。

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曹立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方式,引導科研人員創新創業,促進科研團隊走進企業,建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真正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他告訴記者,截至2020年6月,微電子所本部及其支持建設的地方創新創業平臺已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貨幣投入等形式參與企業158家,吸引各類社會投資超過45億元,初步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中科微至就是中科院微電子所孵化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中科院微電子所研究員、中科微至董事長李功燕表示,在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弘光專項」等支持下,中科微至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通過對核心算法、系統軟體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了高端智能物流整機裝備的自主研製,打破國外廠商對國內市場的長期壟斷。

目前,中科微至承擔的中科院弘光專項「支撐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核心智能裝備系統產業化」項目,已完成第一階段大件包裹自動分揀系統、經濟型動態秤系統、重載機器人型貨物分揀系統等研製,並在我國快遞、電商領域進行推廣應用。

李功燕說,今年「雙十一」期間,中科微至在全國分揀和輸送的包裹數量近20億件,其中一家快遞公司無錫分揀中心日均分揀量近200萬件,效率比人工分揀提高2-3倍。

據曹立強透露,中科院微電子所目前孵化企業中有超過30家估值過億元,其中,7家公司估值逾10億元,2家公司併入市值超千億的上市公司。同時,該所孵化的多家科創企業已成為所在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其中兩家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在申報科創板上市。

他告訴記者,中科院微電子所還要繼續探索合理的技術轉移轉化激勵機制,賦予科研團隊更多的自主權,提高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對於部分成熟科技創新企業,我們採用市場化手段推動重組整合,鼓勵其做大做強,構建更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對於經營發展遇到困難的,秉承容忍科技創新失敗的態度,積極幫助其解決歷史問題,讓科研人員無後顧之憂,大膽地開展創新創業。」曹立強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微電子所:科技創新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
    孫自法 攝中新網無錫11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學科方向和應用方向涵蓋微電子學研究各個主要領域,在微電子產業集聚發展區域系統推進產業集群建設,鼓勵研究團隊積極參與創辦各類高科技創業公司,累計申請專利逾6000項、授權專利超過3100項……作為中國微電子領域學科方向布局最完整的綜合研發機構,以及微電子技術研究創新的引領者和產業發展的推動者
  • 中科院微電子所的FinFET專利,為何能讓英特爾忌憚三分
    但誰也沒有想到,2018年2月,中科院微電子所向行業大佬Intel打出了中國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向海外巨頭專利維權的第一槍。指控Intel侵犯中科院微電子所的FinFET專利,要求賠償至少2億元,同時請求法院對「酷睿」產品實施禁售。 中科院微電子所有何能力,能「將」行業大佬Intel一軍?
  • 工信部批覆組建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我市通富...
    工信部批覆組建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我市通富微電為其第二大股東 來源: 技術創新處 發布時間:2020-05-08 字體:[ 大 中 小 ]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組建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和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
  • 中科院教授再度發聲!中國科研布局雖大但不強,落後的技術超35項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科院教授再度發聲!中國科研領域布局雖大但不強,落後的技術超35項。早在2014年的時候,根據清華大學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中國從事科研的總人數,佔到了全世界總量的25.3%,而身為全球科研中心的美國也只有17%,時至今日我國科研人數佔比,已經連續7年居於全球第一的位置,在科研投入上也始終保持在全球前三的位置。
  • 微電子產業從無到有,青島這片「芯谷」生機盎然!
    從戰略全局來看,作為高端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微電子產業無疑是一個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的先導產業,然而,這一領域卻幾乎是我國在信息化方面的最大短板,數據顯示,我國集成電路市場需求卻接近全球1/3,產值卻不足全球7%;從區域產業發展看,青島作為在全部41個工業大類中擁有 39個大類的工業大市,擁有完善的工業基礎,晶片應用端市場龐大,隨著近年來我市圍繞電子信息產業鏈布局傳感器及物聯網
  • 2014發明專利榜公布 中科院研究所排名居前—新聞—科學網
    在今年新增的按科研單位排名中,中科院下屬多家研究所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授權量排名均位居前列。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介紹,去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髮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發明專利申請量佔比首次超過實用新型專利;共授權發明專利23.3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6.3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9件。
  • 中科院微電子所舉辦第十四屆公眾科學日—新聞—科學網
    5月20日,中科院微電子所舉辦第十四屆公眾科學日。
  • 20PA008-新穎性:英特爾與中科院微電子所半導體專利無效案
    而所謂的「現有技術」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專利法》第22條第5款)。即如果申請的技術在申請日之前在世界範圍內為公眾所知,就因缺乏新穎性而不符合專利授權條件。同時,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在申請日之前的專利申請因構成牴觸申請而同樣破壞了所申請專利的新穎性。
  • 中科院黨組第一巡視組進駐微電子所
    按照中國科學院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受中科院黨組委派,院黨組第一巡視組於11月13日至24日進駐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開展巡視工作。  11月14日下午,院黨組第一巡視組在微電子所組織召開了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
  • 獲得大基金15億領投,艾派克微電子憑什麼
    據悉,艾派克微電子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屬於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思達」)全資子公司。其中,艾派克微電子擬以增資擴股及納思達轉讓艾派克微電子股權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本次引入的戰略投資者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為領投方,導入資金合計32億元。
  • 微電子所研究生參加「海西」IC設計大賽載譽歸來
    虞華年院士(左三)、薩支唐院士(左四)與獲獎研究生合影  中科院微電子所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實驗室(二室)5名研究生的兩項研究項目在12月於廈門舉辦的「海西」(兩岸三地)研究生集成電路設計競賽中成績喜人  海西研究生集成電路設計競賽由國家軟體與集成電路人才國際培訓(廈門)基地和福建省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微電子所二室研究生郭琨、於增輝、趙慧冬、袁甲在室主任黑勇研究員和喬樹山博士的帶領與指導下設計的「高速低複雜度RS解碼器」數字IP核獲得本次競賽一等獎。
  • 培養「芯」動能高端人才,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今年將招生170人
    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擁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和碩士學位點、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電路與系統博士學位授權和集成電路工程專業碩士授權,它們與所設立的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2個本科專業,共同形成了微電子學院完備的本碩博培養體系。
  • 培養「芯」動能高端人才,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今年將招生170人
    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是教育部首批26所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之一,多年來也一直是中國晶片領域人才培養的頂級學府之一。應國家戰略急需, 2020年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再次擴招50人,今年的招生人數將達到170人。
  • 【突圍】於燮康: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突圍已在路上;瀾起科技已布局...
    【突圍】於燮康: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突圍已在路上;瀾起科技已布局研發DDR5內存接口晶片
  • 振興集成電路,解決「卡脖子」難題!郝躍院士為西電微電子學院「十四五」規劃把舵定向
    ,在前期安排部署、廣泛調研、認真研究的基礎上,8月21日下午,西電微電子學院召開「十四五」規劃研討會,邀請中科院院士郝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楊銀堂為學院十四五規劃把舵定向。他強調,十四五期間學院要著眼大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解放思想,保持昂揚的精神面貌,勇立國家集成電路發展潮頭,勇挑解決國家卡脖子難題重擔;堅持引育並舉,優化師資結構,給青年學者提供成長的通道和舞臺,以一流師資培養一流集成電路人才;牢牢把握集成電路正式成為首個交叉門類一級學科這一重大機遇,
  • 合肥集成電路產業科研院所「走向」市場
    到如今,集聚著近300家企業,初步形成全產業鏈格局,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 連日來,記者走進合肥的集成電路企業,通過聆聽他們的發展故事,探尋合肥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無中生有」的發展「密碼」。
  • 微電子所與四川豆萁科技公司發布首款聯合研發flash晶片
    四川省經信委副主任方存好表示,信息安全產業是四川省重點打造的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之一,集成電路則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四川省擁有良好而充沛的產業基礎和人力支撐,為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四川省正在組建100億的信息安全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以資本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完善產業布局。
  • 陝西有色「智造」升級:投入逾百億 獲專利授權近千項
    陝西有色金屬集團方面向記者表示,集團公司首屆科技大會以來的10年裡,其已投入130餘億元用於200餘項重大科技項目和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並累計獲得政府資助約2.4億元。目前,陝西有色金屬集團已建成39個政府批准的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科技創新平臺與基地。
  • 微電子所與天津濱海海洋高新區、中環股份、北京海科建公司
    本次合作是在國家大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背景下,以「三個面向」為指導,各方發揮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天津現代製造中心的優勢,依託中科院雄厚的科研實力,整合創新資源,推動產業升級,完善合作機制,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