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於燮康: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突圍已在路上;瀾起科技已布局...

2020-12-27 集微網

【突圍】於燮康: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突圍已在路上;瀾起科技已布局研發DDR5內存接口晶片

1.DDR4全緩衝「1+9」架構被採納為國際標準,瀾起科技已布局研發DDR5內存接口晶片

2.江蘇華存:正在攻關12納米SSD主控

3.於燮康: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突圍已在路上

4.年產200萬平方米高精密多層電路板,江西九江仁創藝電子項目開工

5.首次實現 「無漏電流」,大連理工團隊研發納米線橋接生長技術

6.研發新一代全光晶片,首位華裔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加盟上海理工大學

1.DDR4全緩衝「1+9」架構被採納為國際標準,瀾起科技已布局研發DDR5內存接口晶片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6月3日晚間,上交所公布第三批上會企業名單。上交所披露,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定於6 月13日召開第3 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審核瀾起科技等三家公司的發行申請。

瀾起科技主營業務是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片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內存接口晶片、津逮伺服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西南證券分析師陳杭在一份報告中稱,瀾起科技為「中國唯一打入國際主流伺服器」領域的核心晶片供應商。

根據招股書,瀾起科技在內存接口晶片領域經營十多年,成為全球可提供從DDR2到DDR4內存全緩衝/半緩衝完整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公司相關產品已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內存、伺服器和雲計算領域,並佔據全球市場的主要份額。

該公司的內存接口晶片已成為全球可提供從DDR2到DDR4內存全緩衝/半緩衝完整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瀾起科技發明的DDR4全緩衝「1+9」架構被採納為國際標準,其相關產品已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內存、伺服器和雲計算領域,佔據全球市場的主要份額。

此外,招股書顯示,目前瀾起科技根據內存模組製造商的研發進度,布局研發DDR5內存接口晶片,新一代產品能夠有效支持DDR5的高速、低功耗等要求。(校對/小北)


2.江蘇華存:正在攻關12納米SSD主控

集微網消息,據南通市臺辦消息,江蘇華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攻關12納米SSD主控。



江蘇華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1月,總投資約1億元人民幣。其研發的40納米工業級嵌入式存儲HC5001,在一年之內孵化,各項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打破了由三星、海力思等國際主流廠商在該領域的壟斷。

2018年11月21日,江蘇華存發布了HC5001存儲主控晶片及應用存儲解決方案。

HC5001兼具高兼容性和高穩定度,支持第5.1版內嵌式存儲器標準(eMMC5.1)、支持立體結構快閃記憶體材料(3D Flash)三比特單元(TLC)、支持隨機讀出寫入快閃記憶體高穩定度效能算法(FTL)、支持最新第三代快閃記憶體接口(ONFI3.2)、支持高可靠度低密度奇偶校驗碼糾錯驗算法(LDPC),以及40nm工藝製程滿足了高效能低功耗的嵌入式存儲eMMC裝置硬碟。

目前華存已圍繞存儲器主控設計申請了184項專利,有10項已經獲得授權,其中美國專利8項。工信部公布2018年工業強基工程名單,存儲主控晶片設計示範項目,華存成為大陸唯一實施單位。(校對/小北)


3.於燮康: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突圍已在路上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無論是從市場接受程度還是從未來的發展來說,都將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帶來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要知道,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大而不強的癥結所在。對此,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於燮康指出,從產業現狀來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仍處於中低端水平,可靠性和品質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需要從設備材料、晶片設計、製造及封測等環節全面突圍。但是對於正在尋求進口替代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來說,或許將成為最大的推動力。



眾所周知,集成電路產業是全球化分工,國際化發展的。因不確定因素增加和各方面限制,對於政府及民間投資和利用外資「雙輪驅動」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今後的前進之路也會多一些崎嶇。也影響到中外技術的充分交流與合作,技術創新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影響。我國的一些外向型半導體企業將受到境外訂單減少的不確定性影響,導致出口下降;進而代工企業的產線有放空的影響。在產業鏈無法完全補齊的情況下,生產工藝用的關鍵裝備、材料仍需國外供給,國產替代的邏輯在短期內很難完全實現。

於燮康強調,儘管未來發展的道路依然曲折,但長期來看,對於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可能是一次極好的機遇,許多產業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會趁此次機會解決部分,甚至更多。由此我們對國產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崛起依然充滿信心。

於燮康認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突圍已在路上。在加速國產化基礎上構建國內供應鏈,形成較完善的自我配套能力,將會成為重要議題並加大力度進行實施。可以大大地推進集成電路生產供應鏈的國產化進程,尤其是推進國內終端應用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國產化水平,大大提升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的自我創新能力與積極性,並逐步形成良性循環。

支持國產EDA等關鍵工具軟體的研製,加快集成電路基礎平臺的建設,促進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逼迫國產EDA等關鍵工具軟體加速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同樣,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基礎平臺和集成電路人才的需求,因此,政府應在集成電路基礎平臺的建設和人才培養上給予足夠政策,進一步保障集成電路的設計開發。

加大對集成電路重點領域和重點平臺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尤其應大力度加大對人才的政策扶持,近幾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需求驅動下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各地政府更應該聚焦關鍵技術及高端環節,集中力量實現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質性突破,避免跟風搶進與重複投資。


4.年產200萬平方米高精密多層電路板,江西九江仁創藝電子項目開工

集微網消息 5月31日,江西省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2019年度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集中開工儀式在城西港區舉行。此次集中簽約和開工的44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達182億元,涵蓋了現代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等多個領域。



其中,本次開工項目包括深圳市仁創藝電子有限公司年產200萬平方米高精密多層電路板製造項目。

據九江政府網報導,該項目於2018年9月3日籤約,深圳仁創藝電子項目投資10億元,興建年產200萬平方米高精密多層電路板製造項目,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0億元。

深圳市仁創藝電子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起初是一家噴錫代工廠, 2006年全面導入PCB全製程生產。官網顯示,目前,公司廠房面積達10000平米,可月生產2-26層高精密電路板20000多平米。(校對/小如)


5.首次實現 「無漏電流」,大連理工團隊研發納米線橋接生長技術

集微網消息,日前,大連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輝團隊發明了無漏電流「納米線橋接生長技術」。



該項發明解決了納米線器件的排列組裝、電極接觸及材料穩定性問題,研製出高可靠性、低功耗及高靈敏度的GaN納米線氣體傳感器,該傳感器可推廣至生物檢測以及應力應變檢測等。

相較於傳統體材料和薄膜材料,半導體納米線具有許多獨特優勢:大的比表面積可以提高器件的靈敏度,易於形變可以提升材料的集成能力,納米級的導光和導電通道可以製作單根納米線光子器件。此外,納米線優異的機械性能以及靈活多樣的結構,使其具有較好的柔韌性,且可形成芯包層和交叉網格結構。

黃輝表示,而與MEMS器件相比,半導體納米線的尺度縮小了1000倍,面積縮小100萬倍。因此,納米線是最小的器件,也是微納傳感器的理想選擇。

團隊研製出的集成納米線氣體傳感器——GaN納米線氣體傳感器,經檢測可在室溫下工作,8個月電阻變化率<0.8%,且NO2檢測限為0.5ppb,具有高穩定性、低功耗以及高靈敏度等特點。

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忻向軍表示,該技術首次實現了「無漏電流」GaN橋接納米線,研製出的GaN納米線氣體傳感器將推動傳感晶片的發展。(校對/小北)


6.研發新一代全光晶片,首位華裔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加盟上海理工大學

集微網消息,近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顧敏全職加盟上海理工大學,出任校務委員會執行主席。



圖片來源:上海理工大學

此前,他辭去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副校長職務。與他一起回國入職上理工的,還有陳希、欒海濤、張啟明3位青年科研人員。

這個高水平團隊的科研領域是光學工程,他們將在上理工重點研究類腦全光學計算,為集成光電路和人工智慧產業提供新一代全光晶片。

與傳統的微電子晶片相比,光學晶片速度更快、能耗更低,是業界看好的新一代主流晶片。顧敏課題組在光碟上創造的9納米線寬世界紀錄,為研發這種晶片提供了「領跑」技術。類腦晶片,是要顛覆傳統計算機及其晶片的馮·諾依曼結構,通過模擬人腦結構和運行機制,讓計算機變得更智能、更節能。

根據顧敏的構想,上海有必要建立一個有上百名員工的科研機構,組織納米光子學、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研發人員聯合攻關。上理工人事處處長姚儉說,為支持顧敏團隊探索前沿領域,校方正積極為其申報上海市高峰人才,在未來3年內擬投入科研經費、人員經費等約4800萬元,並取得上海市相關支持。

顧敏院士是首位華裔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院士。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澳大利亞斯威本大學副校長及傑出教授、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主管科技創新創業的副校長及傑出教授。他還是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校對/小北)


相關焦點

  • 科學網—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盼補最短板
    8月4日,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20〕8號,以下簡稱8號文),從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智慧財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對集成電路幾乎整個生態鏈做了部署。 8號文的推出,能給我國補足集成電路及軟體產業短板帶來哪些改變?
  • 華泰TMT王林團隊|電子:瀾起科技
    :內存接口晶片國際龍頭,基於自研產品進入伺服器平臺市場  瀾起科技成立於2004年,主要產品包括內存接口晶片、津逮伺服器CPU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公司發明的DDR全緩衝"1+9'架構被JEDEC採納為國際標準,相關產品已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內存、伺服器和雲計算領域,並佔據全球市場的主要份額。與此同時,公司2018年成功開發的津逮伺服器平臺是一款高性能的安全可控可信伺服器平臺,主要由瀾起科技的津逮系列伺服器CPU和瀾起科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混合安全內存模組組成,現已進入市場推廣階段。
  • 中美嚴峻局勢下,FPGA中國芯的突圍之路
    集微網消息,2018年8月23日,在今天舉行的南京國際集成電路技術達摩論壇上,深圳市紫光同創電子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佩寧發表了題為《FPGA中國芯在當前嚴峻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的演講。演講中指出,在當前國際緊張的局勢下,中國芯代表著一種力量,一種晶片斷供危難之時能夠支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
  • 2020科技創新者大會:創新突圍 乘風破浪
    大會以「創新突圍」為主題,聚焦新基建與商用5G、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新經濟與數位化轉型、車聯網與造車新勢力等前沿話題,邀請科技創新領域的一線科學家、企業家和觀察者,共同探討在2020年大變局之下,科技創新者所面臨的全新挑戰與機遇。  過去一年,我們感受到一個普遍矛盾:由於疫情,科技網際網路公司們第一次全方位檢驗自身對人們維持正常生活的必要性。
  • 2020科技創新者大會:創新突圍,乘風破浪
    大會以「創新突圍」為主題,聚焦新基建與商用5G、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新經濟與數位化轉型、車聯網與造車新勢力等前沿話題,邀請科技創新領域的一線科學家、企業家和觀察者,共同探討在2020年大變局之下,科技創新者所面臨的全新挑戰與機遇。
  • 突圍「芯迷宮」:技術向左,市場向右?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導突圍壓力之下,規模急劇增長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來到了十字路口。《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年初截至10月以來,全國新增晶片企業註冊量已達1.2萬家,同時已有近萬家企業變更經營範圍,加入半導體、集成電路相關業務。目前,全國共有晶片企業總數近5萬家。相較之下,上世紀90年代我國年增晶片企業總數不到百家。
  • 【IPO價值觀】從立昂微擬上市看國產半導體矽片發展;瀾起科技:DDR5...
    據立昂微電強調,目前除已實現量產的各類主要產品外,公司在「12英寸矽片產業化」、「砷化鎵微波射頻集成電路晶片」等國家產業政策重點關注的半導體材料及晶片領域,已完成業務主體的設立,產業化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
  • 廣東「工業母機」突圍記|產業集群深調研
    沒有強大的工具機產業,就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新中國成立後,曾布局國有工具機企業「十八羅漢」,創造出無數國產工具機行業第一,但這些企業卻無一落戶廣東。相對薄弱的家底,並未阻礙廣東工具機工業的崛起。以製造業立省的工業大省廣東,如何在工具機領域成功突圍?
  • 中興、華為事件背後的"中國芯",如何突圍?
    視屏製作:張少鵬「缺芯少魂」是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中興公司、華為公司接連遭遇美國晶片「斷供」事件把這一難題進一步凸顯出來,引起全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在譴責美國貿易霸凌主義的同時,也關心著中國晶片技術和產業:發展現狀和水平如何?當前面臨的最大瓶頸是什麼?如何才能實現突圍實現自立自強?
  • ...架構被認證為國際標準,「科創板明星」瀾起科技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瀾起成立於2004年。在創建瀾起科技之前,創始人楊崇和曾擔任美國IDT公司副總裁,IDT也是內存接口晶片行業的重要玩家之一。更早之前,他曾在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晶技公司等從事數模混合型超大集成電路的研發工作,積累了一定行業經驗。
  • 集成電路產業的第三次國際轉移,中國如何把握機會?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高地——無錫調研採訪了解到,在市場需求牽引和政策與資本的支持下,國內集成電路發展勢頭良好,已建成齊全的產業鏈。同時也面臨高端產品對外依賴度較高、人才短缺及產業集中度不高等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 「互通·共贏·新格局」華強電子網2019長三角-深圳集成電路企業...
    此次峰會邀請了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於燮康先生以及浙江、上海等省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的專家學者出席,同時包括廣東華冠半導體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城微零件有限公司、富萊德電子(深圳)有限公司、江蘇中科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明皜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近200家集成電路企業的高層代表參加
  • 再下一城 萬業企業延伸布局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產業鏈_個股資訊_市場...
    再下一城 萬業企業延伸布局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產業鏈
  • 投資「芯」機遇:半導體產業有這些突圍機會
    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華登國際合伙人王林、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張韻、芯長徵CEO朱陽軍先生、聯睿微CEO李虹宇、黑芝麻智能科技CMO楊宇欣、德聯資本合伙人賈靜、元禾厚望高級合伙人孫文海、架橋資本合伙人童亮亮、梧桐樹資本管理合伙人高申等數十位半導體領域資深學者、投資人、創始人蒞臨現場,共話2020年半導體產業現狀,探討複雜環境下的突圍之路,近千名業內人士蒞臨現場
  • 直面現狀,中國科技期刊全力突圍
    作為主編,在國內外各種學術會議,線上線下隨時宣傳這本科技期刊已經成了他的「習慣動作」。所以連柯林頓女兒切爾西也成了他們的粉絲,就不足為奇了。9月21日,第十三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山城重慶召開,500餘位來自全國科技期刊的代表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科技期刊的突圍之路。
  • 成飛副總工:國產大客機「突圍」不易 C919已獲訂單517份
    他表示中國大飛機將努力從波音空客的壟斷局面中「突圍」,C919飛機在總裝下線時已經收穫訂單517份,說明了它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去年11月,C919首架機在上海浦東基地廠房正式下線,標誌著該型號客機已達到可進行地面試驗的狀態。 此前有外媒報導稱,C919交付時間最晚或推遲到2020年,其服役時間可能晚於空客320、波音737的改良機型,從而處於技術劣勢。 洪建勝並不認同這一說法,「技術上的優劣和推出時間沒有關係,主要看你設計的時候有沒有前瞻性。」
  • 不止阿里收購中天微 這些科技巨頭在AI晶片產業都有布局
    一夜之間,似乎科技巨頭們都在搶時間布局AI晶片,編者特此整理了國內BAT網際網路巨頭在AI晶片領域的部分投資和布局情況。4、注資深鑑科技2017年10月24日,國內AI創業公司深鑑科技在北京召開2017年新品發布會,宣布公司已完成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螞蟻金服與三星領投,招商局創投與華創資本跟投,共融資約4000萬美元。
  • 精準洞察全新布局 美妝品牌珂拉琪逆勢突圍
    回顧2020年,美尚股份旗下潮酷彩妝品牌colorkey珂拉琪(以下簡稱「珂拉琪」)逆勢突圍。剛剛落幕的2020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珂拉琪以全渠道銷售額突破1.6億元、80分鐘天貓旗艦店累積銷售破億的數據,躋身國貨彩妝榜TOP3。其中,主打產品C位唇釉家族天貓旗艦店累積爆賣245萬+,平均每60秒賣出1.6萬支。
  • 專題|榮盛、藍光,房企規模突圍戰的不同邏輯
    由此可見,隨著「雙總部」定位的形成,藍光已逐步將重心向華東區域轉移。同時,華南、華北區域近年來的銷售貢獻度有擴大趨勢,全國化布局帶動銷售份額的區域均衡化。經過五年發展,榮盛已基本形成了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康旅、產業園、設計、實業、酒店、物業、商管、房地產金融等業務為一體的全方位、綜合性的全產業鏈條。其中,產業園區與康旅板塊發展漸成體系,並形成一定規模。
  • 「集微早報」①國內PA廠商競爭的背後,PAMiD成突圍關鍵點②通富微...
    ,歐美企業已佔據了領先的優勢。現如今,當前4G的PAMiD還在突圍中,而5G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國產集成封裝領域仍未有能夠脫穎而出的企業,缺少高性能的濾波器雙工器集成技術。行業人士表示,國內的濾波器、PA企業應該走高度協同合作的路線,加速在PAMiD產品在高端領域的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