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2月7日報導(文/王非)
12月4日下午,由獵雲網主辦的「逆勢生長-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之「半導體崛起之路」專場在北京柏悅酒店隆重舉行。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華登國際合伙人王林、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張韻、芯長徵CEO朱陽軍先生、聯睿微CEO李虹宇、黑芝麻智能科技CMO楊宇欣、德聯資本合伙人賈靜、元禾厚望高級合伙人孫文海、架橋資本合伙人童亮亮、梧桐樹資本管理合伙人高申等數十位半導體領域資深學者、投資人、創始人蒞臨現場,共話2020年半導體產業現狀,探討複雜環境下的突圍之路,近千名業內人士蒞臨現場,見證這場思想碰撞。
作為本次大會的重磅嘉賓,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發表了《感知技術賦能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題演講。他表示: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正在向我們走,智能化需要大量的傳感器技術與產品形成大數據,更需要數據分析、存儲、處理,這也為半導體產業提供了有效的支撐。感知技術是信息技術基礎,是智能化系統中信息獲取的「電子五官」,微處理器是半導體晶片的核心產品,是數據處理的「大腦」,5G等通訊承擔著系統的「神經」傳輸技術和功能。三者相互依存,構成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核心支柱,相互依託和賦能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快速邁向新的未來。
郭源生寄望從業者,以集群化方式發展傳感器產業,形成有效的合力,避免資源分散、體系不全、「單打獨鬥」「勢單力薄」,形成規模效應,來迎接傳感器國際化競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
在貿易摩擦等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加速進口替代、實現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華登國際合伙人王林發表了《風口上的中國半導體》的主題演講,他表示:熱鬧的投資現象一方面從正面推動了行業發展,但長期來看,也造成了企業小,同質化,難以形成巨頭的裂變局面。
華登國際合伙人王林
2019年,我國晶片自給率僅為30%左右。不久前,我國再次表明決心,晶片自給自足率要在2025年達到70%。同時,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產晶片正處於加速發展階段,晶片產業在政策扶持下有很大的國產替代空間。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張韻在主題為《複雜環境下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突圍》的演講中表示:矽奠定了微電子行業的基礎,化合物半導體則開闢了更多樣化的應用。「現在所使用的5G基站,包括以後的6G的核心器件以及光纖通信裡的雷射器大部分是化合物半導體製成的,在智能電網、5G、新能源汽車及自動駕駛等典型應用場景裡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化合物半導體作為支撐產業升級、節能減排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是非常重要的。」張韻認為,在化合物半導體、特別是第三代半導體裡面,我們存在突圍的機會,實現建道超車。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張韻
2016年,第一代AI晶片開始爆發,傳統晶片廠商、算法公司、網際網路巨頭魚貫湧入;如今,四年過去,「商業落地」進入兌現期。同樣在2016年,黑芝麻智能正式成立,而如今,這家企業也已發展為行業內的重要力量。黑芝麻智能科技CMO楊宇欣發表了《高性能車規晶片推動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大算力晶片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基礎,軟體定義汽車需要高性能的車規級晶片。
楊宇欣認為,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一個產業就是智能汽車產業,特別是自動駕駛領域,有機會催生出包括晶片、整個供應鏈的新機會;其中,核心晶片是未來軟體定義汽車或者汽車電子架構支撐電子發展的源頭,這是國內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非常好的創新機會。而進入無人駕駛時期後,汽車電子架構更加成熟後,駕駛要涉及整個交通系統。因此,從大數據、人工智慧,包括整個系統運營管理,也將有創新機會。
黑芝麻智能科技CMO楊宇欣
目前,中國每年要從海外進口超過3000億美元的晶片。另一邊,5000億美元的全球半導體市場已然是存量競爭期,而國內半導體行業依然在成長期,增速高於20%,國產化率僅25%左右。國產替代的「衝鋒號」毅然吹響,在這樣大的產業勢能背景下,半導體行業也將誕生無數的投資機會。
德聯資本合伙人賈靜發表了《半導體投資的「勢」與「實」》的主題演講。她表示,半導體的「勢」,有兩處。首先是華為、oppo等核心客戶的陪跑紅利,二是科創板帶來了「便宜」資本的注入。
賈靜還表示,「半導體投資現在遇到了更多的挑戰,一個是新進入者比較多,現在產業鏈是細碎散的狀態。再是資金和人才相對被分散,拉長了整個產業整合的周期。最後,現在一級市場估值大幅度提升,透支了未來兩到三年的發展。」
德聯資本合伙人賈靜抓住「國產替代」的發展機遇
政策層面,則在不斷釋放利好信號。有消息稱,我國計劃把大力支持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寫入正在制定中的「十四五」規劃,計劃在2021-2025年期間,在教育、科研、開發、融資、應用等各個方面,大力支持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以期實現產業獨立自主。
「芯」機遇悄然而至。在《「芯」勢力,半導體產業迎機遇》圓桌對話上,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逆勢而上,國產替代已成為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新增長引擎。
鯤遊光電聯合創始人兼CMO李帥認為,國內市場的國產替代才有價值,「我們應該瞄向的是國內市場,但同時也要放眼全球市場。從中國應對來看,也是開放的心態,他們在退縮在封閉,我們在開放。所以我們這些公司要立足國內,先做好國內國產化替代,同時爭取海外市場。」
芯長徵CEO表示:一開始國產化必然有很大困難。但朱陽軍認為,隨著國內產線,尤其中興國際這些一流梯隊開始大量進入這個領域以後,晶片已經可以投入使用,在使用後又發現,晶片可能比進口產品更加靈活、更好用、更高性價比。
對於國產替代,聯睿微CEO李虹宇認為,進口替代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國產替代還有個深層次的要求,我們需要做好基礎教育,讓更多的人願意做、能夠做。經過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加上國家的引導,結果自然而然就會好。」
清微智能聯合創始人&產品工程VP李秀東則認為,國產替代要做,但是合作依然是半導體永遠大趨勢。這是一個產業鏈非常細的行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單獨掌握行業的產業鏈。在關鍵技術領域可以做半導體國產替代,但是全領域做國產替代,就有一些矯枉過正。
而作為總結,對於產業過熱的現狀,屹唐長厚投資副總經理郭志軍表示,一個晶片公司不會通過資本堆砌就產生,需要扎紮實實做好功底,厚積薄發才有機會。一個產業如果沒有市場泡沫它也很難快速發展,但這個市場泡沫吹得太大可能是一地雞毛。郭志軍也呼籲,在面對半導體的行業時,資本、創業者、地方政府都要冷靜看待,這個產業不是簡單用錢堆砌出來的,它需要人才不斷積累,需要技術積累,整個產業鏈的配合。
《「芯」勢力,半導體產業迎機遇》圓桌對話投資「芯」機遇,要冷靜、理性地看待泡沫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下,在一級市場募資總額同比下降29.5%,投資總額同比下降21.5%,投資案例同比下降32.7%。但是半導體領域卻逆勢崛起。今年前7個月中,半導體領域股權投資金額超600億人民幣,是去年全年總額的2倍;預計年底將超過1000億,達去年全年總額的3倍。
在光榮資產執行合伙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耿博主持,以《投資」芯「機遇》為主題的圓桌對話上,與會嘉賓圍繞中國半導體投資熱潮展開了深入討論。
耿博認為,目前機構都有一個心態,到底是做短線賺差價的錢,還是做長線,等待資產升值的錢?這其實很一個考驗機構的時刻。而面對行業的泡沫,他表示,投資半導體就像喝啤酒,沒有一點泡沫也不好。「要離泡沫近一點,但也不能完全按照泡沫邏輯做,這和產業特點相關。」
中信建投資本總監劉召龍認為,投長周期還是短周期並不很重要。因為資本都是帶血的,機構的錢投進去,某種程度上是在企業腦袋上架了一把刀。企業要給投資人回報,一旦出現風險,投資人會很難受的。劉召龍還表示,投行都是機會主義者,並不太懂行業。同時他也給創業企業打氣:「一個企業哪怕在外面看來多麼的高大上,它在發展過程中肯定是歷經波折,有高潮,有低谷,大家還是要堅持信心和恆心吧。」
肖霽表示:「半導體行業的黃金髮展期才剛剛開始。」在5G基礎設施的聯結支持下,以車的智能網聯為代表的新一代殺手級應用,將與各種工業智能互聯、智慧社會、消費互聯升級的應用一起,帶來邊緣端感知、處理、計算;以及新一代感存算架構的巨大機會;這次革命的機會將超越上一波智慧型手機帶來的移動網際網路革命。這一點,在海外資本市場已經初顯端倪。肖霽認為未來五年,車的智能網聯、萬物互聯將帶來邊緣端感存算及基於場景優化的新架構的巨大機遇。同時,超越摩爾定律將帶來晶片的各種新玩法,將非常有趣並充滿機會。
元禾厚望高級合伙人孫文海認為,接下來的投資方向會更多在,半導體裝備、軟體和材料上。面對行業的泡沫,他想對創業者和同行說,雖然現在有泡沫,但用曾國藩的話說要「結硬寨,打呆仗」。不是今天種下種子明天就開花結果的,還是要本著長期主義,把這個東西踏踏實實做好。而對於如何面對目前的行業泡沫?孫文海表示,作為GP來說,最高目標是為LP創造價值和回報,所以一切的策略圍繞這個目標而服務,長期也好,短期也好,這是戰略問題,而戰略是不變的。
架橋資本合伙人童亮亮表示,一個大的行業起來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推動,沒有泡沫就沒有後續的大發展。有泡沫是好事情,但最好不要自己踩到泡沫上。他希望企業和投資方都能夠冷靜一些,「行業是有周期的,不要在今天把價格抬的太高,行業下來後高估值會影響後續的融資。」
梧桐樹資本管理合伙人高申分享了其在半導體投資領域的布局心得,「我們經常說『填補國內空白』,因此在投資上我們希望天花板適當高一些,技術門檻更高一些。」高申認為,在裝備部件材料領域,明年的投資目標將會「更細分,更精準」。
《投資」芯「機遇》圓桌對話獵雲網2020「年度最佳最佳半導體領域投資機構TOP10」重磅發布
儘管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資本市場也面臨寒冬時刻,但對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卻逆勢而起。
今年前7個月中,半導體領域股權投資金額超600億人民幣,是去年全年總額的2倍;預計年底將超過1000億,達去年全年總額的3倍。基於此,獵雲網評選出了一些賦能半導體產業不斷發展的頭部機構。
在逆勢生長-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之「半導體崛起之路」專場上,獵雲網重磅發布了2020「年度最佳最佳半導體領域投資機構TOP10」,國科嘉和、和利資本、蘭璞資本、力合科創創投、三行資本、深創投、新微資本、耀途資本、元禾璞華、中科創星獲得殊榮。
未來,作為創投產業的觀察者和記錄者,獵雲網將繼續通過自己的力量去發現那些「被埋沒」的行業聲音,發現更多優秀的行業機構,助力新勢力品牌持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