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產業何去何從

2020-12-09 投資界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美國對華為的限制再次升級。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旗下工業與安全局 (BIS) 宣布,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切斷華為試圖脫離美國出口管控的途徑。

新禁令之下,我們更希望能夠就國內半導體產業在短、中、長三個時期分別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分享華興的思考。正如5月16日華為在「心聲社區」中的回應稱「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我們堅信外部承壓下,國內的進口替代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半導體產業發展也將迎來重要機遇期。

新禁令解讀:留有談判餘地,但保留全面封鎖的可能

1. 此次限制保留有120天的緩衝期

美國商務部稱,該規定將允許已經生產的晶圓基片,從即日(2020年5月15日)起在120天內發貨給華為。需要注意的是,晶片需要在5月15日之前投入生產,否則根據規定,它們將不具備生產資格。這意味著,該項限制計劃在時間上留有餘地,給予華為及其供應鏈參與者緩衝時間,也給予中美雙方談判緩衝時間。

2. 此次限制形式大概率為要求申請許可證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最新反饋,此次限制形式大概率採用申請許可的方式。該限制形式同樣給各方留有談判餘地。

3. 此次限制擴大了對華為供應鏈的限制範圍

該項限制將對華為的限制從美國晶片設計公司延伸到包括為華為海思晶片提供製造服務的晶圓製造公司及華為海思晶片設計所用EDA軟體公司。華為海思成為此次限制的焦點。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此次限制提及了「只要這些供應商的直接產品用到美國某些軟體或技術」的說法,理論上,全球所有為華為提供晶片的設計公司及製造公司(包括國內的fabless和國內的晶圓製造廠),其所提供晶片的設計、生產製造、封測環節都很難避免使用到美國的軟體或技術。也就是說,雖然截至目前,此次限制的打擊對象目前還僅限於華為海思,但美國在此次限制計劃的表述上,保留了對華為整個晶片採購進行全面封鎖的可能性。

產業影響:長期利多於空,中期承壓

積極影響

此次限制對華為海思是直接的,而對於華為供應鏈中的其他國產半導體設計及製造公司的影響邊界有限,而整體來看將更積極的表現為帶動整個半導體產業的國產替代及去全球化的加速,這對於國內半導體的發展利多於空。從半導體產業鏈角度,具體體現為:

1. 半導體設備公司

此次美國對華為的限制主要體現在禁止代工廠使用美系設備給華為生產晶片,因而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影響首先是將進一步激發本土半導體設備公司發展的急迫性。

目前國產半導體生產設備所有的環節都有國內公司在開發:刻蝕設備、CMP、清洗機、薄膜沉積設備等的國產化比例相對較高(代表公司有中微公司、北方華創、長川科技、華興源創、晶盛機電、盛美半導體等),不過設備工藝達到7nm的還很少,一般是到14nm-28nm;國產化程度最差的光刻機、離子注入機、塗膠顯影設備等,對應的上海微電子(光刻機),北京中科信、凱士通、中電科電子裝備(離子注入機),瀋陽芯源(塗膠顯影設備)等也已經在搞研發和推進,也有極少量設備已經有所應用。

2. 半導體製造公司

本土的半導體設備發展是需要平臺的,中芯國際、華虹等代工廠發展的越好,則國產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廠家發展的越好,因而國產半導體製造公司未來短期內甚至中長期都將成為國內半導體產業聚焦的領域。

鑑於目前國產半導體生產設備工藝達到7nm的還很少,一般是到14nm-28nm,中芯國際、華虹等代工廠要想進一步實現技術的提升,不可避免需要從美國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採購設備。2月19日,中芯國際披露了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美國的泛林集團發出一系列訂單,花費6.01億美元(約合42億元人民幣);2020年3月2日,中芯國際再次發布公告,向美國的應用材料集團發出一系列訂單,總金額為5.43億美元(約人民幣37.9億元)。

在上述客觀情況下,當前中芯國際向華為供貨需要注意安全邊界,對於涉及到美國設備的高端生產工藝建議慎重,以免遭到美國禁令制裁,進而影響到整個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長期發展勢能。

3. 半導體設計公司

2019年5月15日,美國將華為及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該事件帶動了大規模的國內半導體設計公司在華為供應鏈中的國產替代。此次限制升級,國內其他終端廠商都無法置身事外,更多的危機感下需要做好隨時會受到影響的準備。因而,對於這些終端廠商來講,國產替代的緊迫性更強,而此前國產半導體晶片在華為供應鏈中的成功應用,也會有一定的背書作用,這將為國內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帶來有利的發展機遇。

4. EDA軟體公司

從競爭格局來講,EDA軟體被美國的三大巨頭Cadence、Synopsis及Mentor壟斷,一直是晶片設計無法完全去美化的最大短板。接下來,國內應當將EDA作為半導體產業鏈的戰略節點進行攻關,可預見的是,華為將採用自研+聯合國產廠商共同開發的EDA軟體策略。

消極影響

華為作為5G建設的領導廠商、全球通信設備的龍頭、智能終端設備的第二大廠商,對他的限制必然帶來對整個產業鏈上下遊的負面影響。分別來看,受限程度也有區別:

1. 5G建設

5G作為華為的根基,120天的緩衝期內華為的晶片囤貨會以保證5G基站供貨為主,而這個需求量並不大,在代工廠不能生產的情況下,華為通過囤貨保證5G基站的中短期供貨理論上是可行的。根據工信部《2019年通信業統計公報》,2019年中國移動基站有841萬個,其中4G基站544萬個。中國基站的數量是全球最多的,像4G基站佔了全球的一半以上,也就是全球的基站數量也即是千萬的級別,更何況華為也不可能獲取全部的份額。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要求,晶片需要在2020年5月15日之前投入生產,否則根據規定,它們將不具備生產資格。因此,在此之前華為是否已有所準備非常關鍵。

2. 通信設備

華為的2G、3G、4G設備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有海量的存量,因此美國不大可能完全禁止代工廠對華為在現存通信設備的供貨,至少給現網的存量設備維護的供貨是可以的,否則會對大量國家的網絡運行構成威脅,經驗上可以參考美國為了本國農村使用華為設備的運營商而數次延長給華為供貨的期限。

3. 智能終端

出貨量最大的智慧型手機,每年出貨量在2.4億臺(2019年),通過短期囤貨遠不能滿足如此巨量的需求。此外,華為海思作為此次限制的焦點,其手機處理器晶片一方面國產處理器晶片中短期內很難達到同等性能,另一方面當前國際形勢下高通的替代也很難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可見,華為智能終端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及其產業鏈上下遊在此次限制下受到的挑戰最大。

總體來講,對整體國內的半導體產業而言,結合當前的形勢判斷,本次事件的影響可概括為短期利好(除海思本身),又一輪晶片囤貨操作即將來臨,並且比此前更為猛烈;中期利空,如果中美貿易關係在接下來的120天內無法緩和甚至進一步激烈,那麼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甚至整個電子、通信產業鏈將會面臨一段較為煎熬的日子;長期利好,國內的進口替代進程將進一步加速,除了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免責聲明

本文件由華興資本集團製作。華興資本集團連同其董事、管理層人員、代理人、顧問或僱員合稱「華興資本」。本文件僅為向收件人提供參考。收件人應根據自身的投資審查及評估行事。華興資本根據收件人的請求發送本文件。無論在任何司法管轄區,本文件不作為也不應被解釋為任何證券出售要約或證券購買的要約邀請。本文件是根據華興資本所知的信息而準備的,華興資本沒有獨立驗證或確認此類信息或本文件內容的準確性。華興資本不就本文件的內容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或提供任何其他擔保。華興資本並不代表本文件的收件人行事。在某些司法管轄區分發本文件可能會受到有關法律法規的限制或禁止。收件人應在這些司法管轄區遵守所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規定。華興資本與本文件中提及的任何公司、機構或當事方可能有利益或股權關係,或任何其他創收安排,而收件人可能會或可能不會考慮此等關係或安排為引起任何實際或潛在的利益衝突。通過收到本文件,收件人承認,即使在存在此類利益衝突的情況下,收件人也無條件同意並放棄華興資本可能存在的任何此類利益衝突。華興資本不承擔因本文件的使用、不當使用、依賴、分發或佔有而產生的,應由收件人承擔風險的任何責任。本文件適用於有能力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的機構投資者或專業投資者。未經華興資本的事先書面同意,本文件或其任何內容不得被披露或用作其他任何目的。如接收方有任何疑問,應向其獨立顧問尋求專業意見。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投資界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

相關焦點

  • 日媒:中國半導體產業「道阻且長」
    半導體是電子產品的基礎構件,應用於從手機到超級計算機伺服器的一切東西。中國早就掌握了用別處生產的半導體製造成品的本領,但充其量只是組裝而已。中國想要成為產品和創意的原創者,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汽車等前沿產業。為此,中國需要自己的半導體。但挑戰可不小。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晶片市場,但國內使用的半導體只有16%是國產。
  • 中科微牽手保定阜平 助推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中新網河北新聞10月24日電 (呂子豪 徐巧明)24日下午,北京中科微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與保定阜平東佳科技有限公司、阜平縣阜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京籤署《阜平佳率半導體技術信息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書》,以期在阜平佳率技術服務支持下,縮短國內晶圓廠完成技術轉移、新產品認證和新廠開辦時間,提高產品良率,助推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步伐。
  • 半導體行業是信息技術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鼓勵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
    中商情報網訊:半導體行業是國民經濟支柱性行業之一,是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其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屬於國家高度重視和鼓勵發展的行業。
  • 2018中國寬禁帶功率半導體技術論壇及產業發展峰會在濟南舉行
    本次大會由中國寬禁帶功率半導體及應用產業聯盟與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包括"技術交流"、"產業論壇"、「產融對接」等三大板塊,包括12個主題演講和多個項目籤約及產融對接活動。中國寬禁帶功率半導體及應用產業聯盟(以下簡稱「中寬聯」)理事長宗豔民在致辭中表示,與矽半導體相比,目前是我國新一代寬禁帶半導體與發達國家差距相對較小,是我國半導體產業趕超世界發達水平的最好機會。
  • 年薪5萬美金,中國半導體產業砸重金挖走臺積電「大牛」
    近年來,我國在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布局越來越深遠,作為一個國家的國之重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與國際大國之間的技術代差。有消息指出,到2020年,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需要的人才在八十萬左右,目前僅能滿足一半需求,缺口達四十萬左右。
  • 國產之光,第三代半導體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名單)
    一,半導體產業分類按照產品功能劃分,半導體產業包括集成電路、光電器件、分立器件、傳感器四類。  半導體材料。半導體材料分為基體、製造、封裝三大類,我國靶材領域已經比肩國際水平,但在光刻膠等高端領域仍需較長時間實現國產替代。在晶圓產線向中國大陸轉移趨勢下,國產半導體材料廠商有望享受市場規模增加疊加市場份額提升的雙重紅利。
  • 上海至純蔣淵:經歷「沙、土、林」的沉澱,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黃金...
    作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觀察者,上海至純又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的?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如何才能實現突圍?在第七期集微龍門陣之「突圍!晶圓製造大發展下的中國半導體設備」的直播中,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淵給我們做了解答。
  • 2018,全球半導體產業這一年!
    站在2018年的尾巴上,你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半導體產業,更是一個共融共進的全球半導體產業。回顧這一年,讓我們通過這10個關鍵詞來理解當下全球半導體產業。轉眼間2018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間,全球半導體產業依舊保持著增長的態勢,存儲器市場依舊貢獻著大部分市場份額。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波瀾不驚,背後則暗潮洶湧。
  • 吳玲:中國正迎來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和產業飛速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2020年11月23-25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SSLCHINA 2020)暨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IFWS 2020)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召開。開幕大會上,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理事長吳玲做了「迎挑戰 抓機遇 開新局」的綜述報告。結合國內外大勢,從半導體照明與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整體發展角度,詳細分享了產業面臨的挑戰、機遇與新局面。
  • 拓墣產業研究院:中國半導體基金布局重點將轉向IC設計業
    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自2015年出臺後,大基金承諾投資額度已接近人民幣700億元,其中多數資金投入於半導體製造端晶圓廠的建置,佔已投資比重約
  • 中國2020年GDP預計突破100萬億元 半導體產業前一年的全球表現卻是...
    中國經濟整體2020年GDP平穩增長,即將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的大勢背後,半導體產業近兩年的表現卻比較複雜。2019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甚至可以說是「大衰退」性的表現。2020年年初,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宣布,2019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營收為4121億美元,與2018年相比大跌12.1%,這是自2001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 澳珠攜手打造大灣區半導體產業高地
    最近一年以來,利用澳門的國際化研究力量,依託珠海橫琴的產業化土壤和廣闊市場,兩地在產學研方面深度融合,正攜手發力打造大灣區半導體產業高地。  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智能製造技術委員會近日在珠海橫琴成立,在成立大會之後,還舉辦了中國(橫琴)半導體智能製造高峰論壇。
  • 滬矽產業—半導體領域龍頭
    ,今天重點說說半導體細分領域半導體材料,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光刻膠,其實在半導體材料市場中市場規模最大的細分領域是矽晶圓,日本佔全球68%的市場份額(光刻膠日本佔72%)但國內這一領域的國產化比例也是非常低的,和光刻膠差不多,所有從機會來看,除了之前分析的光刻膠外,半導體材料領域裡矽晶圓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矽晶圓又名矽片,在行業格局方面
  • 半導體業界大佬胡定華辭世,曾推動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
    ,今天大家收到消息真的都是晴天霹靂,並強調,胡先生一生以半導體產業為己任,沒有他,臺灣半導體就沒有今日局面。他早年曾任教於交通大學,32歲時受命創立工研院電子所,其後14年在電子所所長及工研院副院長任內,並參與催生臺積電、聯電、臺灣光電、智邦科技、南亞電路板、旺宏、智邦、合勤及多家小型科技公司,奠定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基礎,對產業貢獻極深。
  • SEMI中國區總裁居龍:2021年半導體產業將持續正成長,呼籲強化國際...
    集微網消息,剛剛過去的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然的疫情打亂了產業回暖的預期,中美貿易摩擦演化為科技冷戰,全球半導體產業深受其苦。在這種背景下,全球電子產品的銷售額下降大約3%,但半導體產業預計逆勢增長7%,而中國市場增長快於行業整體。
  • 為什麼荷蘭半導體產業那麼發達
    荷蘭的半導體產業非常完善,除了上面那幾家,還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在半導體設計、測試和模擬及MEMS、光電子等應用領域發光發熱,它們在上遊、中遊、下遊幾乎全部涉獵,讓人驚嘆荷蘭半導體產業的發達程度。 筆者通過對荷蘭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和崛起,全面闡述荷蘭半導體產業發達的根本原因,帶大家認識不一樣的產業狀況。
  • 中國半導體市場仍將持續上升,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半導體消費國
    無論全球市場如何起伏波動,中國半導體市場仍將持續上升,這種觀點得到業界的一致認同。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半導體消費國,並且將一直是世界半導體產業的重點關注地區,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2005年,中國半導體市場的增長幅度仍然可以達到20%左右。  如此高的增長離不開國家對產業的扶持和政策導向。
  • 投資「芯」機遇:半導體產業有這些突圍機會
    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華登國際合伙人王林、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張韻、芯長徵CEO朱陽軍先生、聯睿微CEO李虹宇、黑芝麻智能科技CMO楊宇欣、德聯資本合伙人賈靜、元禾厚望高級合伙人孫文海、架橋資本合伙人童亮亮、梧桐樹資本管理合伙人高申等數十位半導體領域資深學者、投資人、創始人蒞臨現場,共話2020年半導體產業現狀,探討複雜環境下的突圍之路,近千名業內人士蒞臨現場
  • 半導體產業股權投資備忘錄
    (四)行業展望展望2020年,雖然受疫情阻礙,但半導體行業發展廣泛被看好。原因如下:1、國家意志確立,國產化替代加速敵對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施加重重封鎖,精準打擊我國最薄弱、最核心部分,以遏制產業升級,威脅經濟發展、國民安全。此役,徹底打破「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謬論,確立發展獨立自主的核心產業。
  • 半導體顯示:一個產業新定義
    目前,新一輪有關顯示產業發展方向的爭論又已開始。為此我提出「半導體顯示」這一產業新定義,期望對下一步顯示產業的發展有所幫助。  半導體技術革命引發的三次偉大替代  自1879年愛迪生發明燈泡以來,繼而1904年電子管問世,電子器件的進步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