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界大佬胡定華辭世,曾推動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

2020-12-23 電子工程專輯

7月11日下午消息,據臺灣地區「中央社」報導,半導體業界大佬、旺宏前董事長及創辦人胡定華辭世,享壽76歲,旺宏董事長吳敏求通過電話記者會表示,平日見胡定華身體硬朗,今天大家收到消息真的都是晴天霹靂,並強調,胡先生一生以半導體產業為己任,沒有他,臺灣半導體就沒有今日局面。

吳敏求表示,目前不清楚胡定華去世原因,只知道在睡夢中辭世,上次見面是6月18日股東會,當時他氣色、頭腦均仍十分清楚,所以今日收到消息確實非常意外。

胡定華1943年1月於四川成都出生,小時候隨著父母到臺灣,為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士,交通大學工程碩士,美國密蘇裡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美國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碩士。

他早年曾任教於交通大學,32歲時受命創立工研院電子所,其後14年在電子所所長及工研院副院長任內,並參與催生臺積電、聯電、臺灣光電、智邦科技、南亞電路板、旺宏、智邦、合勤及多家小型科技公司,奠定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基礎,對產業貢獻極深。


 

旺宏30年,他參與了30年

和胡定華先生多年共事的好友吳敏求提及:他自己是在1989年臺灣創業時,通過朋友介紹漢鼎創投,因而認識當時擔任總經理的胡定華,後來決定由胡擔任董事長、吳敏求擔任總經理,2人因此結緣。2004年,胡定華認為公司已有一定規模,由吳敏求接棒董事長職務,自己則維持擔任董事。對於胡定華他給予了高度評價:「從胡定華身上學習到許多半導體專業、經營的知識,時至今日,若在公司重要決策上面臨問題,還是會請教胡定華,他總是在我還沒想通的時候,幫我打通任督二脈。」

沒有胡定華就沒有現在的旺弘

在胡定華管理下的旺弘電子,自成立以來,即持續落實自有產品的競爭優勢,並不斷提升生產製造能力,以提供客戶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因此,成功地與世界級大廠建立長期而互惠的策略夥伴關係。旺宏秉持高標準公司治理,致力維護投資人關係,並積極遂行企業社會責任,也獲頒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制度評量認證的肯定,更成為園區第一家通過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系統驗證之半導體公司。

此外,旺宏電子是全球少數能夠提供從512Kbit 至 256Mbit 完整Serial Flash系列產品的公司,我們並擁有極小尺寸的Flash產品,可充分滿足可攜式電子產品日趨輕薄短小化的需求。在ROM唯讀記憶體部份,已開始量產65奈米XtraROM®產品。旺宏電子也提供良裸晶粒(Known Good Die, KGD)產品,以供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 SIP)的需求。

旺宏電子目前擁有一座十二寸晶圓廠(晶圓五廠)、一座八寸晶圓廠(晶圓二廠)及一座六寸晶圓廠(晶圓一廠),晶圓五廠及晶圓二廠主要生產製造旺宏自有非揮發性記憶體產品,晶圓一廠則以利基型邏輯產品的晶圓代工業務為主。此外,為落實專注經營,並達到資產運用最佳化的營運效益,旺宏電子獨立邏輯產品部門,於2007年正式成立四家子公司。結合子公司於建構行動通訊平臺(Mobile Platform Solutions)的研發技術能力,旺宏進一步擴大了集團整合運作的效果。

旺宏電子從1991年就開始發展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簡稱EDA),EDA是利用計算機軟體工具將複雜的電子產品設計過程自動化,以縮短產品開發時間、協助工程師設計電子產品,EDA是IC設計所需的軟體,同時也是半導體製程技術提升的必須品。旺宏電子將當時的EDA系統稱之為NOVA,意思是「太空中的行星」,直到2000年,覺得這個行星不太夠用了,就將系統改版為Super NOVA「超行星」,從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工廠的生產製造、廠務系統、測試到成品,全部都涵蓋在這個超行星系統裡面。sNOVA是一個100%由旺宏內部開發的系統,目標是應用大數據技術,包括統計方法、數據挖掘技術、訊息技術和用戶領域知識,以持續和高效的方式提高產品質量,sNOVA的服務領域幾乎包括完整的半導體工業領域,進行準確及時的分析。

事實上,胡定華是臺灣發展半導體的先驅者,很多制度建立、決策幾乎都在他手中完成,對臺灣半導體重要程度不亞於張忠謀。

就在當時臺政府主導自美國引進集成電路技術,決心在內地掀起一場產業革命。工研院看好當時民生消費及通訊等產品在未來的發展趨勢,選定以電子表作為驗證技術成果的載具,「但我們所有投入的專家、學者、人才、主政者都不只是將這個計劃當作科專計劃,做出電子表就結案,而是一開始就規劃完完整整地將集成電路技術引進,讓中國臺灣日後能擁有自主研發與生產的能力!」當時擔任計劃主持人、工研院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主任的胡定華,一語道出所有加入計劃的參與者,積極投入擘劃未來遠景的雄心壯志,希望打造以集成電路為基礎的資訊電子產業,燃亮中國臺灣產業的革命之火。

前排左起凌宏璋、葛文勳、趙曾玨、羅念、胡定華,後排左起厲鼎毅、史欽泰、李天培、楊丁元、潘文淵。

產業重量級人士親臨追掉會

由臺工業技術研究院、交通大學與旺宏公司聯手籌備追思會,包括聯電榮譽副董宣明智、臺積電前副董曾繁城、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臺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等都親自出席吊言。

這場追思會主任委員由旺宏董事長吳敏求擔任,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等擔任副主任委員,集合產官學研代表,其中,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已參加家祭,今日未出席。

會上,臺北愛樂管弦樂團現場演奏,配合邀請的12位胡定華友人致詞追思感言,氣氛相當溫馨。其中,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史欽泰雖哽咽致詞,但幽默道出與胡定華共事的小故事。

史欽泰說,老胡都叫我老史,當年我們還年輕,他心中沒想過要發大財,只一心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這一生成就了不可能的任務。甚至過去有很多失敗的投資案,但從不後悔,樂於幫助年輕人創業。

史欽泰回憶,當年一群年輕夥子犯了很多錯,老胡是大家的領頭羊,因此在大人(政府)心中,老胡是衝動、不懂事的小孩,得罪不少人。臺灣發展半導體、電子業時受到很多阻礙,老胡總是當仁不讓、一直抗議,更讓大人覺得他更應該接受管理教育,他後來也確實到史丹佛修習管理碩士。

對於工研院,史欽泰指出,胡定華奉獻人生最寶貴的時光,老胡是一位忠誠又慷慨的工友,他享受美酒佳餚、樂於分享,且記憶很好,總是說我們何時喝了什麼葡萄酒卻不記得,浪費了他很多佳釀,這些美好的時光仍歷歷在目,都讓人感慨無限,史欽泰最後說,老胡,你不虛此生!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也在致詞回顧與胡定華相識過程,他說,胡老師,你真的瀟灑地走了一生。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則感嘆,胡老師真的聰明過人,一路求學、跳級、學成歸國,對產業、管理等樣樣俱到,一直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形容胡老師,我想是超平凡而偉大。

追思會前一日家祭中,當年跟隨胡定華開創臺灣半導體業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等百餘位產業大佬均提前到場追念,今臺積電總裁魏哲家等上百位半導體重量級人士同樣齊聚現場,悼念這位親友、師生眼裡,聰明睿智、勇於表達、敢於想像及行動、熱衷奉獻,並懂得享受生活的胡老師、胡先生,與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先行者。

 

相關焦點

  • 臺灣三大半導體產業大佬見蔡英文 諫引入陸資
    據日本經濟新聞(英文版)9月6日報導,全球最大半導體封裝測試企業臺灣日月光(ASE)運營長吳田玉6日表示,希望加強與中國大陸合作,在下一代技術浪潮中兩岸可以獲得雙贏。  「臺灣和中國大陸在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產業上,一直以來都是惡性競爭。
  • 從豆漿店走出的臺灣半導體,如今全球舉足輕重,給我們哪些啟示!
    臺灣半導體是全球半導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光拿臺積電來說,這家晶圓老大的全球影響力就無人能比。根據臺灣工研院IEK Consulting報告,2018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達新臺幣2.62兆元,穩定成長6.4%。工研院進一步指出,雖然2019年受限於全球經濟景氣放緩,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動能轉趨保守。
  • 蔡英文:臺灣組隊 打半導體國際杯
    中時電子報》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蔡英文昨前往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和半導體大佬會談。    蔡說,半導體產業是「鎮臺之寶」;未來5大產業創新研發計劃,如果沒有半導體的支撐,物聯網IoT、智慧機械、新能源、生技和防務等發展計劃,都無法成功。
  • 張忠謀的「半導體人生」|半導體產業|德州儀器|張忠謀|臺灣|臺積電...
    [新聞頁-臺海網]12月15日,臺灣新竹科學園區迎來建園40周年慶典,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獲頒40年「傑出成就貢獻獎」。在頒獎典禮上,曾被指有「瑜亮情結」的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上演了一場「世紀大破冰」,吸引了臺灣媒體輿論的焦點。臺積電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作為創辦人,張忠謀早已蜚聲半導體產業界,號稱臺灣「半導體教父」。那麼這一路他是怎樣走過來的?
  • 臺灣半導體往事
    1950年代,臺灣工業生產、出口值、GDP平均增長已經是11.9%、22/1%、8.1%;1960年代,增長到16.5%,26%、9.7%。  臺灣的經濟發展之後,也延續了這種思路,政府官員利用產業政策強勢推動經濟轉型,同時堅持民營化戰略。  張維迎和林毅夫在關於產業政策的爭論時,提出反對產業政策的兩個理由,認知困境和激勵困境。
  • 2018年中國臺灣半導體發展分析(圖)
    半導體產業在美國形成規模以來,半導體產業共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產業轉移,在這兩次大規模不僅僅轉移半導體產業的製造中心,同時也推動了新興市場的快速崛起。半導體產業轉移歷程在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是以獨創代工模式,1995年之後中國臺灣民間掀起半導體投資熱潮,並一直延續到了2004年,同樣是因為成功加入全球分工的網絡中,在PC和手機需求的驅動下,加之代工模式的成功,中國臺灣成為了全球IC製造第一大地區,IC設計第二大地區。
  • 半導體行業是信息技術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鼓勵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
    中商情報網訊:半導體行業是國民經濟支柱性行業之一,是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其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屬於國家高度重視和鼓勵發展的行業。
  • 「AI軍火商」齊聚臺積電30周年慶,張忠謀對半導體業界的最後囑咐
    圖丨在 30 周年慶論壇中,臺積電也邀集了主要的大客戶,一起暢談半導體產業的下個 10 年作為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全球半導體行業的格局在近幾年發生了劇烈的變動,憑藉半導體優勢而一度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臺灣表現似有下降。而此前也傳出消息,張忠謀將在明年 6 月份正式退休,一時間引起熱議,作為臺灣半導體的代名詞,臺積電這家行業巨頭的命運也因此突然變得撲朔迷離了起來。
  • 中美半導體戰爭之三 兩岸早期半導體發展差異探究
    觀察兩岸早期(2008年為界)半導體晶片製造產業的發展,差異很大。1977年,王守武曾感慨說:「全國共有600多家半導體生產工廠,其一年生產的集成電路總量,只等於日本一家大型工廠月產量的十分之一。」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今天的取得的成就以及半導體產業近些年的發展,當年這批歸國人才功不可沒。2、國內半導體市場太小,池小養不了大魚。國內市場之於企業就像大地之於安泰俄斯,是源源不斷的力量來源。
  • 從半導體發展看未來國家綜合國力
    中國5G技術的突破所帶來的技術性革命正是引導了下一輪半導體產業向中國轉移的下遊需求。半導體產業歷史轉移經歷過兩次過程第一次產業轉移:1970-1980年,美國至日本。日本以DRAM為切入口,依託於家電及工業級計算機產業的繁榮發展,在美國的技術支持下實現了對其反超。
  • 臺灣新聞臉:張忠謀的「半導體人生」
    在頒獎典禮上,曾被指有「瑜亮情結」的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上演了一場「世紀大破冰」,吸引了臺灣媒體輿論的焦點。臺積電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作為創辦人,張忠謀早已蜚聲半導體產業界,號稱臺灣「半導體教父」。那麼這一路他是怎樣走過來的?他的傳奇人生又有什麼故事?
  • 【芯視野】環球晶併購Siltronic 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生變
    臺灣媒體的報導指出,環球晶為全球營收規模第三大的半導體矽片廠商,世創為第四大,若完成合併,環球晶將成為業界第二大廠商,僅次於日本信越。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衡量半導體矽片行業數據的主要統計指標應為矽片出貨面積,而若以矽晶圓出貨面積計算,環球晶收購完成後將躍居龍頭。
  • 泉州半導體高新區:超500名臺灣人才入駐發展 打造泉臺交流新高地
    來源:中國臺灣網近年來,泉州半導體高新區管委會高度重視引才聚才工作,發揮園區對臺地域、血緣及產業優勢,不斷加強泉臺合作交流,充分對接臺灣集成電路產業轉移的現實需要,優化臺灣人才就業創業環境,引進了大批臺灣創新創業團隊和產業高層次人才入駐發展。
  • 中國半導體曾盛極一時,遠超日韓,但為何衰落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起點其實非常高!在電影《橫空出世》中,有段科學家們一起打算盤推演公式的橋段。但實際上,開發「兩彈一星」的計算量,絕不是僅靠科學家們熬夜打算盤就能完成的。但隨著歷史進入「十年文革」,一些不好的因素便開始影響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發生了一些諸如「蝸牛事件」的荒誕鬧劇。1972年,我國決定引進一批彩色顯像管的生產線。次年年底,第四機械工業部派了12名專員前往美國考察,尋找合適的彩色電視機生產線引入國內。
  • 國產之光,第三代半導體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名單)
    一,半導體產業分類按照產品功能劃分,半導體產業包括集成電路、光電器件、分立器件、傳感器四類。  規劃」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功率半導體器件處於現代電力電子變換器的核心地位,受益於下遊需求增長、國產替代,以及細分市場的高增速,國內功率產業鏈領先公司盈利有望快速提升。
  • 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什麼這麼發達?這3個原因,值得我們學習!
    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什麼這麼發達?這3個原因,值得我們學習!在目前,全球的半導體行業幾乎被美國、日本、韓國三個國家壟斷。其中美國佔據的市場份額最好多,而韓國也擁有兩大半導體的廠商。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我們中國大部分處於半導體的落後階段,但為何臺灣就可以這麼發達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半導體領域起步的比較早早在上世紀的70年代時候,臺灣就已經開始進入到了半導體產業,從封裝以及代工方面開始起步,在半導體領域中找到了突破。
  • 半導體顯示:一個產業新定義
    通過10餘年發展,TFT-LCD已成為顯示領域主流,結論已定。隨著TFT-LCD和電致發光(EL)技術的進步,有源有機發光顯示(AMOLED)也開始產業化。另外,柔性顯示(Flexible Display)、雷射顯示(Laser Display)等新型顯示技術不斷湧現。目前,新一輪有關顯示產業發展方向的爭論又已開始。為此我提出「半導體顯示」這一產業新定義,期望對下一步顯示產業的發展有所幫助。
  • 臺灣人才湧向大陸 著名半導體企業跑了四百多人
    大陸31項惠臺措施出臺後,臺當局祭出「固盤」措施,叫嚷要把人才留在臺灣,卻被臺灣科技人才「用腳投票」狠狠打臉。臺灣《聯合報》18日報導稱,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17日表示,近一兩年臺灣半導體業被大陸「挖角」情形嚴重,臺塑集團旗下的電腦內存製造廠商南亞科已有48名高級技術人員離職,直接去大陸就業,其中又以半導體領域人才流失更為明顯,雖然這是預料中的事,「但沒有想到會跑這麼多」。而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儲存及影像產品製造商之一的美光科技有限公司流失人才更多,「跑了四百多人」。
  • 居龍:臺灣半導體發展相對穩定,主要是因為臺積電
    集微網消息,5月20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 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指出,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半導體景氣已經呈現降溫,主要受到手機、PC 需求逐漸下滑影響,再加上伺服器的需求也不如預期。而這波寒冬仍將影響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整體產業成長趨勢將會放緩。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15期:華為掀起半導體行業波瀾 「麒麟...
    半導體協會周子學:中國IC產業發展潛力仍然可期在9月3日舉行的「第二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子學表示,全年來看,我國IC產業整體增長仍不樂觀,但在5G、人工智慧、汽車電子等新興應用的帶動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發展潛力仍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