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榮盛、藍光,房企規模突圍戰的不同邏輯

2020-12-22 騰訊網

導 讀

榮盛謀求二線城市突破,藍光積極下沉三四線城市。

◎ 研究員 / 朱一鳴、王映雪、汪慧、李丹

當前規模房企中,按發源地域劃分,數粵系、閩系、滬浙系和京津系房企佔比最多,在房企競爭格局中佔據主導地位。榮盛和藍光兩家房企分別起家於河北廊坊和四川成都,處於四大派系之外;但憑藉各自不同戰略路徑先後於2018、2019年邁入「千億陣營」,其實現規模突圍的邏輯有何異同,未來發展潛力分別如何?

本文,我們將圍繞榮盛和藍光兩家房企,從發展歷程、業績表現、多元化戰略、土地投資總量與質量、土地拓展方向等多角度進行異同點的比較分析,突出兩家房企差異化突圍路徑的出發點、形成過程及落腳點,並對兩家房企千億之後的發展空間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做出提示,對其他有規模突圍訴求的房企形成一定借鑑意義。

01

20餘年成長

榮盛和藍光晉入千億房企陣營

1、榮盛:廊坊起步,由點到線形成「兩橫、兩縱、三集群」戰略布局

榮盛發展1996年成立於河北省廊坊市,1999年在南京六合啟動第一個住宅項目——方舟花園。2002年起,榮盛逐步在滄州、南京、蚌埠等地設立分公司,開始了沿「京滬走廊」由點到線的戰略布局。2007年,榮盛成功在深交所上市;2010年,榮盛銷售額首進「百億俱樂部」,同時進駐秦皇島、呼和浩特、成都、唐山、常州等城市,布局全國9省20城。2015年開始,榮盛由傳統房地產開發逐步戰略轉型,打造「大地產」、「大金融」、「大健康」以及新型產業全面發展的「3+X」戰略布局。2018年,榮盛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並基本完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及中西部重點城市的全國化布局。

截至目前,經過20餘年的發展,榮盛全國開發項目約300個,基本形成了「兩橫、兩縱、三集群」的戰略布局。

2、藍光:立足成都,全國化拓展,雙總部疊加雙資本平臺開啟發展新紀元

藍光發展於20世紀九十年代初在成都成立,近30年間主要經歷了初創開拓、區域深耕、全國布局、穩健發展四個時期。1990-2000年為藍光的初創時期,1989年公司前身——成都市西城區蘭光汽車零配件廠成立;1992年成立「成都蘭光房屋開發公司」,開始正式涉足房地產業務。2000-2008年,藍光開始專注於區域深耕。2002年首次競得成都第一塊招拍掛土地,2002-2004年間奠定了自身商業品牌地位,2004年首個住宅項目——御府花都開售,標誌藍光正式規模化進軍住宅地產領域;2005年開始,藍光陸續開發「富利」系列產品,佔據成都城北大部分剛需市場;2006年在成都金沙片區開發了首個高端別墅項目——藍光雍錦灣。

2008年,藍光重慶「十裡藍山」開盤售罄,自此開啟全國化拓展之路。2012年,藍光全國化進程提速,先後進入青島、無錫、長沙、武漢、蘇州、無錫、西安等重點城市。2015年,藍光正式在上交所上市,同年末旗下物業公司嘉寶股份掛牌新三板。2019年,藍光啟用上海總部,形成「上海+成都」雙總部發展格局;同年嘉寶股份在港交所上市,藍光進入「A+H」雙資本平臺時代。

藍光於2019年全口徑銷售金額首破千億,達1015.4億元。2020年,藍光將經營策略定調為「精準投資、卓越運營、資本突破、變革創新」,基於「人居藍光+生活藍光」雙引擎業務模式,開啟新經濟下的發展新徵程。

榮盛和藍光分別起家於廊坊和成都,在過去十餘年間拓展至全國。整體來看兩家房企發展時間進程較為相似,榮盛啟動住宅開發業務與上市皆更早,而藍光全國化步伐更快。在新經濟時代下,兩家房企均藉助資本力量,進軍多元化領域,為房地產主業賦能。

3、大本營市場基礎拖累了榮盛與藍光的早期資本積累(略)

02

千億規模的背後

兩家房企的基本盤與新賽道經營

1、主業經營:全國布侷促成長,榮盛和藍光規模進階

雖然大本營省份的經濟、人口、收入等方面相較發達省份有一定差距,但榮盛和藍光仍然脫穎而出,其銷售增長均經歷了千億前突飛猛進的階段。

1.1、銷售金額:500億左右增長最快,千億後增速放緩

整體來看,榮盛2010年以來的銷售業績規模保持持續增長趨勢,大致經歷了兩波增速高峰期。第一波出現於2012-2013年,在2010年突破百億大關之後,得益於榮盛走出廊坊的橫縱布局拓展。2013-2015年,榮盛進入300億元的平臺停滯期,直至2016年,受益於所布局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熱度提升,銷售金額突破500億元,同比增長65.8%。2016-2019年榮盛迎來第二波增速高峰期,2015-2019期間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9%,並於2018年突破千億大關,當年增速49.5%。

……部分略……

藍光自2015年上市之後,受益於全國化高能級城市布局的成效顯現,實現銷售規模的迅速增長,2015-2019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3.5%。2019年,藍光實現銷售金額1015.37億元,同比增長18.7%,並突破千億大關。

……部分略……

1.2、區域分布:榮盛相對均衡化

從銷售的區域分布看,基於榮盛多年來在環渤海、長三角區域的深度布局,這些區域合計銷售貢獻度保持在80%以上;其中環渤海區域佔比約為50%。

從銷售的城市能級分布看,榮盛的銷售主要集中於三四線城市,佔比在60%以上。而從均價走勢來看,得益於榮盛近年來向二線城市突圍,整體銷售均價呈現逐步上升趨勢,2020年中期銷售均價達11106元/平方米。

藍光基於「立足成都,全國化拓展」戰略,早年間銷售份額近五成來自於成都區域。隨著戰略的持續推行,成都區域的銷售貢獻度逐步收窄,而華東、華中區域的銷售貢獻比重逐步增加。截至2020年中期,藍光的銷售金額主要來自於華東、華中和成都區域,分別佔比28.8%、25.1%和17.3%。由此可見,隨著「雙總部」定位的形成,藍光已逐步將重心向華東區域轉移。同時,華南、華北區域近年來的銷售貢獻度有擴大趨勢,全國化布局帶動銷售份額的區域均衡化。

此外,從均價走勢看,基於藍光近年來下沉三四線戰略,整體銷售均價從2018年的每平方米萬元之上下滑至2019年的9270.2元/平方米,2020年中期均價進一步下滑至9111.8元/平方米。

榮盛和藍光均經歷了2015-2019年的業績規模快速增長期,以及千億後的增速放緩期。藍光基於更為均衡的全國化布局,以及重點一、二線城市業績的釋放,2015-2019年間的複合增長率更高。榮盛基於早期深耕積累的優勢,較藍光早一年邁入千億陣營。千億之後兩家房企增速均放緩,2020年1-9月,兩家房企的銷售金額均超700億,較為接近,未來發展走勢有待觀察。

……部分略……

1.3、盈利表現:榮盛整體更優,藍光成本費用管控邊際向好(略)

2、多元化戰略:藍光聚焦主業,榮盛多元化已成型

2.1、榮盛:產業園區與康旅業務發展向好,產業鏈協同顯優勢

2016年,榮盛啟動「五五」規劃,並確立了「3+X」(「3」即大地產、大健康、大金融,「X」是網際網路、金融、產業園、康旅等新興產業)戰略,邁入多元化加速期。經過五年發展,榮盛已基本形成了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康旅、產業園、設計、實業、酒店、物業、商管、房地產金融等業務為一體的全方位、綜合性的全產業鏈條。其中,產業園區與康旅板塊發展漸成體系,並形成一定規模。

當前,產業園板塊已成立榮盛興城公司,進行專業化運營,實現穩定收益,是多元化業務中收益佔比最高的業務。今年上半年,實現收益20.35億元,佔總營業收入7.78%,實現淨利率3.11億元,完成回款 23.81 億元。

康旅板塊,也在2015年成立榮盛康旅,以旅遊、度假、養老、養生四大產業為主,通過戰略併購積極推進全國化布局。目前,榮盛建設運營35個康旅國際度假區、14家五星級標準度假酒店、9家榮逸溫情酒店、15家特色公寓/民宿,5個特色小鎮、3個滑雪場,項目已覆蓋13個省,成為公司重要的業務和利潤來源。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79億元,新增土地儲備面積77.48萬平方米。

整體來說,榮盛的產業園區與康旅業務已基本步入正軌,規模持續擴張。此外,物業板塊榮萬家也於年內赴港IPO,謀求藉助資本市場擴充規模,「五五」規劃初顯成效,榮盛多業態聯動的多元化布局取得初步成果

2.2、藍光:聚焦現代服務業,多元化發展道阻且長

2015年,藍光發展通過借殼迪康藥業上市後,提出「人居藍光+生命藍光」雙輪驅動戰略。然而醫療行業技術門檻高、回報周期長,藍光的醫藥板塊投資並未取得明顯成果,因而藍光已將相關業務出售,發展戰略也有所調整。

2019年,藍光發展產業布局戰略轉為「人居藍光+生活藍光」,在住宅地產開發主業外,聚焦現代服務業。該版塊以物業管理服務、諮詢服務、社區增值服務為三大業務線,管理業態覆蓋住宅、商業、辦公、城市綜合體、總部基地、旅遊地產等運營服務產品。近年來,收入規模高速增長,2019年達到15.73億元,同比增長53.1%,在企業總收入中所佔比重增加至4.32%。

物業拆分上市的熱潮下,2019年10月18日,藍光旗下物業公司藍光嘉寶服務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是我國西部地區首家在港上市的物業公司。藉助資本市場,嘉寶持續穩步擴張。今年以來,已收併購十餘家物業公司,增加在管面積超過2500萬平方米。11月20日,嘉寶發布更名公告,將四川藍光嘉寶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綴「四川」去掉,更名意在加速全國化布局。

此外,藍光的多元化布局涉足生態、文商旅、英諾等成長性新興產業。從整體發展成效來看,嘉寶是藍光多元化戰略價值的集中體現,在分拆物業管理板塊之後,2020年藍光半年報收入構成中,主營業務收入佔比高達98%,多元業務貢獻僅有2%。

……部分略……

03

投資策略差異化

戰略轉向殊途同歸

1、土儲總量分析:榮盛儲備適度拿地平穩,藍光更加激進

土地資源是房企長期經營的核心,作為千億級房企中的後起之秀,榮盛和藍光依然保持著規模化擴張的追求,其總土儲均呈上升趨勢,但藍光儲備總量稍顯不足。截止2020年6月末,榮盛的總土儲建面4036萬平方米,按照總土儲建面/19年合約銷售面積計算,去化大約需要3.7年,完全可以滿足未來開發的需要。同期藍光總土儲建面約為2416萬平方米,僅為2019年銷售面積的2.2倍,藍光的土地儲備與銷售能力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從拿地力度看,榮盛拿地平穩以補庫存為要,儲備不足的藍光更加激進、拿地波動也更大。藍光持續大舉投資,每年的購地金額、新增土儲建面均高於榮盛,並且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拿地面積均超過合約銷售面積。2020年上半年,兩家房企銷售受到疫情衝擊,但是拿地態度更加積極,藍光的拿地銷售比猛增至0.91,榮盛拿地面積超過銷售面積。

……部分略……

2、土儲質量分析:固守VS進擊,榮盛和藍光的大本營戰略殊異

2.1、都市圈布局方向一致,城市能級儲備分化

榮盛和藍光的全國化布局方向均瞄準發展潛力最大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世界級城市群。榮盛2015年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加大環渤海區域的投資力度,之後穩步向其他區域拓展,至2018年已經形成 「兩橫、兩縱、三集群」的戰略布局( 兩橫:長江及隴海鐵路沿線,兩縱:京滬、京廣鐵路沿線,三集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藍光的全國化布局從2012年開始加快, 2015年確立「東進南下」戰略,2018年升級至「1+3+N」戰略(1是大本營成都,3是三個重點區域:長三角、京津冀、大灣區,N是省會城市)。三大都市圈經濟總量高、人口集聚效應強,是兩家房企布局的核心區域。

榮盛和藍光的全國化方向一致,但是在區域和城市能級的選擇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區域分布方面,榮盛六成土儲集中在環渤海區域,中西部和長三角區域佔比分別為20%和16%,珠三角區域佔比僅為5%,開拓深度明顯不及其他區域。藍光在起步的中西部區域土儲佔比過半,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城市群開拓力度相對均衡。

在城市能級方面,榮盛和藍光近三年均未在一線城市拿地,主要布局二三四線城市。不同的是,榮盛大力深入三四線,僅有28%的土地儲備在二線城市,其餘土儲分布在三線及以下城市,藍光的擴張則優先聚焦省會與強三線城市

……部分略……

2.2、榮盛土儲集中深耕河北,藍光布局版圖相對分散(略)

2.3、榮盛更易受到局部市場波動影響,藍光成都大本營收縮殊為可惜(略)

3、土儲拓展分析:踏出舒適區完善土儲布局,但激烈競爭下突圍成本上升

3.1、榮盛謀求二線城市突破,藍光積極下沉三四線城市

在全國化版圖初步實現之後,榮盛和藍光也在不斷完善布局。此外,榮盛在紮根三四線的同時,開始向更高能級的城市進軍;藍光則在下沉更多的低能級城市。

榮盛的拿地重心開始向二線城市調整。2018年,榮盛在二線城市新增土儲建面佔比11%,僅在石家莊和合肥兩城市拿地。近兩年,榮盛在二線城市拿地的比重逐年增加,2019年首次進入杭州、蘇州,也在已經進入的石家莊、天津、南京、合肥、長沙等城市繼續布局。今年以來,榮盛繼續加大二線城市的儲備力度,二線城市拿地建面佔比繼續增加至43%。

藍光選擇布局更多的三四線城市。從新增土地的情況看,藍光在三四線城市拿地建面並未增加,但是入駐的城市越來越多。藍光2018年新進入湖州、揚州、洛陽和寶雞等城市,2019年新進入佛山、常州、淄博、上饒等城市,2020年新進入南陽、信陽、阜陽等城市。

榮盛加強中西部布局,藍光在長三角拿地漸趨積極。為了降低對京津冀區域的依賴性,榮盛2020年以來在西安、昆明、武漢、鄭州、南陽及鹹陽新增儲備較多。藍光在中西部區域新增土儲佔比一直高於50%,在長三角拿地佔比上升。藍光高管對外表示,「未來應該更深入地向全國發展,尤其是東部,其中華東區域要佔到三分一左右的規模」。由此看來,藍光在長三角區域的土地儲備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部分略……

3.2、發揮差異化優勢,榮盛布局二線中端市場,藍光聚焦低線改善型

向新的區域和城市邁進之際,榮盛主要增加二線城市郊區布局,藍光聚焦三四線改善型市場,以期發揮自身優勢與能力,在新的市場站穩腳跟。

榮盛的高能級突圍之路偏謹慎。在深耕大本營區域市場時,榮盛已經建立了花語、錦繡、盛景、府邸四大產品系,涉及不同檔次不同標準的產品,囊括了從馨居到奢享的城市生活方式。但是在向高能級城市擴張的時候,榮盛仍然選擇布局最具優勢的中端產品,瞄準價格敏感型客群,主要增加次中心及遠郊項目的布局。

基於對自身能力的判斷,藍光在三四線城市堅持聚焦改善型產品的發展戰略。針對市場多元化需求,藍光建立並完善芙蓉、雍錦、黑鑽、長島、未來、商辦六大產品系。其中,代表府第文化的雍錦系熱度較高,藍光在寶雞、張家口、衡水等低線城市都選擇布局這一系列產品,相繼開發了寶雞雍錦半島、張家口雍錦錦匯、衡水雍錦半島等住宅,通過在三四線城市提供中高檔產品,進擊當地改善型市場。

……部分略……

3.3、土地擴充溢價率走高,拿地成本上升擠壓利潤空間(略)

3.4、「三條紅線」下,資金面承壓影響未來投資規模(略)

排版丨Jenny

專 題

目錄

《榮盛、藍光,房企規模突圍戰的不同邏輯》

一、20餘年成長,榮盛和藍光晉入千億房企陣營

1、榮盛:廊坊起步,由點到線形成「兩橫、兩縱、三集群」戰略布局

2、藍光:立足成都,全國化拓展,雙總部疊加雙資本平臺開啟發展新紀元

3、大本營市場基礎拖累了榮盛與藍光的早期資本積累

二、千億規模的背後,兩家房企的基本盤與新賽道經營

1、主業經營:全國布侷促成長,榮盛和藍光規模進階

2、多元化戰略:藍光聚焦主業,榮盛多元化已成型

三、投資策略差異化,戰略轉向殊途同歸

1、土儲總量分析:榮盛儲備適度拿地平穩,藍光更加激進

2、土儲質量分析:固守VS進擊,榮盛和藍光的大本營戰略殊異

3、土儲拓展分析:踏出舒適區完善土儲布局,但激烈競爭下突圍成本上升

本文版權歸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隨意轉載

轉載註明出處:克而瑞地產研究(cricyjzx)多謝配合!

相關焦點

  •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藍光發展規模擴張承壓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11月房企境外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8.04%,融資成本超10%的多為陽光集團、景瑞控股等中小房企,而旭輝控股、正榮地產等融資成本維持在5.25%~5.45%區間。同為已跨入「千億陣營」的房企,藍光發展的融資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 藍光發展踩兩紅 負債規模1861億 楊鏗:三高之下 何為優秀
    成績值得肯定,但隱憂依然沒減多少:藍光發展總的債務規模未降反升。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其負債規模已攀至1861.38億元,為歷史新高。相比2018年末的1237.88億元,不到兩年時間裡,增長50%。同時,兩條紅線依然如鯁在喉,後續騰挪空間又有多少?
  • 高股息、低估值,榮盛發展價值回歸可期
    部分房企銷售始終難以恢復而部分房企銷售很快回歸正常水平。截至2020年前11個月,30餘家房企的銷售過了千億。這其中,銷售增速達到兩位數以上的不過一半出頭尚不到六成,部分房企甚至負增長。在困難面前能夠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這顯示了榮盛發展強大的銷售韌性。
  • 綠地消失「預售證」、榮盛「狗洞門」折射4成房企完不成年度目標
    這不,榮盛發展在常州的項目,交付時就遭遇了大規模的維權。發生維權的項目是榮盛御府項目,據了解,該項目原定於2020年12月31日交付,目前距離交付不到一個月時間。而業主此次維權的導火索是竟然是一樓的單元入戶門。
  • 如果這46家房企做春晚,他們大概會唱這首歌……
    如果地產圈有一臺除夕歌會,各家房企又會給各位看官帶來什麼樣的歌曲? 龍頭房企碧桂園這兩年在高科技領域一直有突破,致力於機器人的各種研發。豔姐聽說近期機器人餐廳落地。碧桂園在機器人賽道成功突圍,由它演唱《機器貓》最合適不過。
  • 2020中國房地產校招最佳僱主出爐,24家房企獲獎!
    濤哥雜談近幾年,房企對校園招聘及管培生培養的重視度愈發提升,標杆房企校招量不斷增加、薪酬水漲船高、培養速度也越來越快。這也使房企與高校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彼此都需要更多的了解和互動。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宏乾北京建築大學城市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周霞東北財經大學投資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宋維佳榮盛發展副總裁伍小峰藍光發展助理總裁張日芳中交房地產集團副總經理周濟綠城中國本體建設中心執行總經理汪正時代中國集團人力資源中心總經理灤福田遠大住工集團人力資源總經理周鋒
  • 50家房企手持現金超2.5萬億 但負債……
    部分房企「錢緊」,千億規模現金流才200多億手持現金500億元-1000億元(不包含)的有11家,代表房企有中海、綠地、招商、奧園、新城、華潤、龍湖、世茂、旭輝、合景泰富、綠城。在這一區間,除了合景泰富和新晉千億規模的奧園外,其他房企均為銷售規模兩三千億的龍頭房企。
  • 融資成本5%以下房企進一步下降,但分化依然嚴峻——2020上半年EH50...
    解讀一、上半年平均融資成本下降0.14pct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房地產行業遭遇銷售停滯風險,融資渠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企業難以及時收回現金,償債困難,政府及時救市救企,融資環境邊際放寬,以緩解房企償債壓力、刺激經濟,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普遍下降。
  • 三紅「藏債」面面觀:陽光城、金科、榮盛發展的小聰明、大考題
    日前,各房企陸續交出2020年前11月銷售成績單。碧桂園、萬科、融創等龍頭房企及千億規模房企銷售額同比均增。除了「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三紅影響也不容忽視。紅檔房企(三條全踩),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不能增加;橙檔房企(踩二條紅線),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不能超5%;黃檔房企(踩一條紅線),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不超10%;綠檔房企(未踩紅線),有息負債規模不超15%。對於強規模效應的房地產業而言,高槓桿的現金流就是生命線、就是擴張器。
  • 從「規模之路」轉向「利潤之戰」:市場看多世茂集團的深層邏輯
    行業增速放緩,疫情影響疊加,規模房企競爭加劇,各梯隊房企持續分化。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巨大挑戰,成為了檢驗房企綜合實力的試金石,在這一過程中,有的企業倒退,有的企業向前,「危中有機」,對每個企業的含義並不相同。
  • 外阜房企搶灘臨潼,未來前景不容小覷
    那麼我們做一個關於住房面積假設性的邏輯倒推,首先土地資源是有限的,隨著西安人口基數的加大,未來的人均住房面積肯定會減少。也可以說隨著置業人群係數的加大,可供應的住房面積是有限的。當人口基數上漲到一定規模後,城市落位逐步形成,你也就錯失了置業資格。 2018年4月9日,《人民日報》公眾號文中指出:西安市GDP名義增速接近20%,增速全國第一。
  • 房企2017年銷售業績快速增長 碧桂園銷售額5508億奪冠
    土地面積90394.03平方米;建築控制規模控制在99433平方米。本次出讓宗地中商品住房銷售均價須不超過68924元/平方米,且最高銷售單價不得超過72370元/平方米。地塊上建築控制高度12米,加上其容積率為1.1,建築控制規模控制在99433平方米。市場分析,該地塊預計將建成低密度洋房與別墅。
  • 房企數萬億債務風險受關注 「三道紅線」風聲緊
    市場消息顯示,為控制房企有息債務規模,有關部門設置出「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再根據房企觸線情況不同,分檔設定有息負債增速閾值。雖然上述消息至今尚未得到權威部門證實,但房地產行業已是風聲鶴唳。
  • 從「0」到「1」再到「5」,看「黑馬」榮盛攪動山城
    從初入重慶到榮盛華府、榮盛濱江華府、榮盛錦繡南山、榮盛城接棒重慶樓市新生軍,成為區域樓市供應的重要力量,榮盛用時4年;2020年,榮盛重慶加倉北區,再落一子,執筆中央公園,帶來裡程巨著鹿山府,再次攪動北區市場,成為北區人居擔當。橫跨五區,形成5子攬山河之勢,榮盛重慶的每一個發展方向,都是對土地價值及人居高度的不斷突破。
  • 銀河證券:一季度公募基金偏好高彈性、現金流改善的成長類房企
    ◆4.公募基金偏好高彈性、現金流呈現改善的成長型房企和物管公司。◆投資建議:疫情對行業基本面的負面影響在逐漸修復,在內外流動性寬鬆的環境下,行業資金面持續回暖,二季度行業或迎來需求的集中釋放,政策邊際寬鬆的邏輯仍不變,關注下半年需求端政策的支持程度。
  • 房企曲線圈錢虛實難辨,多筆住房租賃債被叫停
    2017年2月,國內首單公寓行業ABS發行,魔方公寓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上交所掛牌,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二線城市經營的30處物業的4014間公寓未來三年的租金收入作為底層現金流,採用「專項計劃+信託受益權」的雙SPV架構設計,發行規模為3.5億元人民幣。
  • 2020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銷售業績公布 業績完成率達四成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512.1億元,同比下降1.45%;其中銷售額破千億房企13家,較去年同期(12家)增加1家;百億房企107家,較去年同期(121)減少14家。TOP3的房企分別是碧桂園、恆大、萬科,銷售額分別為3723.0億元、3487.9億元以及3180.0億元,前三甲差距在逐漸縮小。
  • 限房價時代 北京房企加速突圍
    2018年,對於徵戰北京新房市場的房企來說,已經不僅僅是通過節省成本、提升利潤的問題了,而是如何在對手如林的限房價項目中搶佔市場與客群。從幾個已經試水入市的項目來看,售罄者有之、去化一般者也大有人在,這為限房價項目的銷售前景蒙上陰影。在拿地成本、資金持有成本高企的當下,限房價項目如何突圍,靠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有對市場和客群的敏銳掌握。
  • 萬億房企魔咒:一場規模極限與突破瓶頸的世紀之爭
    這是與「萬億」規模最接近的三家房企。一年前,這些企業曾在內部不同場合提過萬億計劃,並為這個計劃投下巨額砝碼。以萬科為例,萬億計劃原本預計在兩個戰場展開:傳統地產開發與創新業務。但是不知不覺,有關萬億的故事逐漸被淡忘。「我們內部已經很久沒有提過『萬億大萬科』的事情了。」一名萬科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
  • 房企長租公寓規模年考:萬科泊寓第一 龍湖冠寓第二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房企長租公寓規模年考:萬科泊寓第一,龍湖冠寓第二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曉蘭)1月7日,克而瑞從擁有自主公寓品牌的房企維度出發,推出了《2019年度房企長租公寓規模排行榜》(以下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