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地下水汙染的技術方法有哪些

2020-12-22 中國水網

地下水汙染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僅給人類帶來病痛的折磨,更重要的是現在幾乎沒有治理的可能。因為治理汙染的代價太大了,尤其是地下與地上還不一樣。根據水質檢測結果顯示,我國地下水汙染嚴重,治理地下水汙染的技術方法有哪些呢?下面金標準小編為你介紹一番:

物理法

1.屏蔽法

是在地下建立各種物理屏障,將受汙染水體圈閉起來,以防止汙染物進一步擴散蔓延。常用的灰漿帷幕法是用壓力向地下灌注灰漿,在受汙染水體周圍形成一道帷幕,從而將受汙染水體圈閉起來。其他的物理屏障法還有泥漿阻水牆、振動樁阻水牆、塊狀置換、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圈閉法等。適合在地下水初期用作一種臨時性的控制方法。

2.被動收集法

是在地下水流的下遊挖一條足夠深的溝道,在溝內布置收集系統,將水面漂浮的汙染物質收集起來,或將受汙染地下水收集起來以便處理的一種方法。在處理輕質汙染物(如油類等)時比較有效。

抽出一處理法

抽出一處理法是最早使用、應用最廣的經典方法,根據汙染物類型和處理費用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類。在受汙染地下水的處理中,井群系統的建立是關鍵,井群系統要控制整個受汙染水體的流動。處理地下水的去向主要有兩個,一是直接使用,另一個則是多用於回灌。後者為主要去向,用於回灌多一些的原因是回灌一方面可以稀釋受汙染水體,衝洗含水層;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地下水的循環流動,從而縮短地下水的修復時間。此方法能去除有機汙染物中的輕非水相液體,而對重非水相液體的治理效果甚微。此外,地下水系統的複雜性和汙染物在地下的複雜行為常常幹擾此方法的有效性。

水動力控制法

水動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統通過抽水或向含水層注水,人為地區別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從而將受汙染水體與清潔水體分隔開來。根據井群系統布置方式的不同,水力控制法又可分為上遊分水嶺法和下遊分水嶺法。水動力法不能保證從地下環境中完全、永久地去除汙染物,被用作一種臨時性的控制方法,一般在地下水汙染治理的初期用於防止汙染物的蔓延。

原位處理法

1.加藥法

通過井群系統向受汙染水體灌注藥劑,如灌注中和劑以中和酸性或鹼性滲濾液,添加氧化劑降解有機物或使無機物形成沉澱等。

2.滲透性處理床

適用於較薄、較淺含水層,一般用於滲濾液的無害化處理。在汙染羽流的下遊挖一條溝,該溝挖至含水層底部基巖層或不透水黏土層,然後在溝內填充能與汙染物反應的透水性介質,受汙染地下水流人溝內後與該介質發生反應,生成無害化產物或沉澱物而被去除。

3.土壤改性法

利用土壤中的黏土層,通過注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劑及有機改性物質,使土壤中的黏土轉變為有機黏土。經改性後形成的有機黏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機汙染。

4.衝洗法

對於有機烴類汙染,可用空氣衝洗,即將空氣注入到受汙染區域底部,空氣在上升過程中,汙染物中的揮發性組份會隨空氣在上升過程中,汙染物的揮發性組份隨空氣一起溢出,再用集氣系統進行收集處理。

5.生物處理法

原位生物修復的原理實際上是自然生物降解過程的人工強化,它是通過採取人為措施,包括添加氧和營養物等刺激原生微生物的生長,從而強化汙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過程。另外,強化措施還可以從微生物的角度人手。在地表設施中對微生物進行選擇性的培養,然後通過注射井注入到受汙染區域。一般情況下,原位生物修復要與井群系統配合進行,即通過抽水機與注水井的配合,以加速地下水的流動及氧和營養物的擴散,從而縮短處理時間。


編輯:李丹

相關焦點

  • 汙染地下水可滲透反應牆(PRB)技術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地下水汙染已成為我國嚴峻的環境問題,治理汙染地下水工作迫在眉睫。可滲透反應牆(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術是汙染地下水修復的新興技術,具有治理效果好、造價低廉、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等特點,能夠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機氯化物、重金屬和無機離子等。
  • 堅決打好地下水汙染防治戰
    作為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全國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可以說,保護好地下水資源,關係到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子孫後代生存安全。地下水汙染原因眾多。城市地下汙水管網破損或是覆蓋不到位,垃圾填埋場、工業固體廢物堆放場滲漏等都會造成地下水汙染。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過多使用化肥和農藥,也會通過土壤滲透汙染地下水體。
  • 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本技術指南規定了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工作中的基本概念、工作程序、資料整理與現場踏勘、採樣布點要求、實驗室檢測、效果評估、報告編制要求等。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指南1 適用範圍本指南規定了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的內容、程序、方法和技術要求。
  • 【地下水】圖說:地下水汙染及汙染途徑(有視頻)附142個相關的法律法規
    一些企業搞「地下藏汙」,不僅讓民眾失去環境安全感,而且還會引發群體性汙染事件。去年春節期間發生的廣西龍江河鎘汙染事件,就是一家企業將汙水直接排入地下溶洞引起的。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堪憂。去年5月的環保部數據表明,全國仍有2.98億農村居民的飲用水不安全,20%城市居民的飲用水水源地不達標。我國一半城市市區地下水汙染嚴重,57%的地下水監測點水質較差甚至極差。
  • 石油類汙染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調查實例分析
    、坑探、鑽探綜合調查技術和定深取樣等一些取樣方法,對不同深度土壤及地下水的有機汙染進行調查和樣品分析。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廷克空軍基地的儲油罐汙染土壤與地下水的調查是場地有機汙染調查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它對石油烴在土層及地下水中的分布做了系統的調查,為治理提供了數據支持。國內在土壤與地下水汙染調查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國家環保總局於2002年開啟的《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探查研究》項目,採用樣品採集送實驗室的傳統方法,對長三角和珠三角進行了土壤汙染程度調查評估 。
  • 土壤及地下水汙染調查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應用技術分享交流(上)
    2物探技術的應用有哪些?物探技術發展了近百年了,在礦產資源勘察和地勘領域,使用十分廣泛也很成熟。主要的方法有:電法、磁法、重力、地震和放射五大方法。我們把物探技術應用到環境工程領域,技術手段可以借鑑,但是對測量目標的理解卻是安全不同的,從測量維度、解析度、地層連續性等方面,都截然不同,因此無法簡單複製,需要做很多適用性的研究和開發。3土壤及地下水汙染調查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哪些?
  • 場地修復之原位化學氧化/還原技術(汙染土壤和地下水)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技術名稱原位化學氧化/還原,英文名稱:In Situ Chemical 0xidation&Reduction2技術適用性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和地下水2) 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化學氧化可以處理石油烴、BTEX(苯、甲苯
  • 北京大學鄭春苗:關於中國地下水防治
    地下水汙染主要是農藥跟除草劑,重金屬、有機汙染物,酸性礦山排水,這四類是中國地下水汙染的主要來源,這跟世界很多國家也類似。這是全國農藥使用量,它是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另外,工業固廢填埋都會引起很多汙染。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都會有地下水汙染。所以,在媒體上大家看到很多,像「癌症村」都跟地下水汙染有關係,當然數據不一定真實,至少有這個問題存在,大家擔心這個問題。
  • 地下水原位修復材料鑽進注入技術現狀調研
    地下水原位修復材料鑽進注入技術現狀調研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我國地下水汙染已呈現從點狀汙染向帶狀和面狀汙染髮展的態勢,原位鑽進注入方法無需開挖、擾動小、成本低,已成為地下水修復的發展熱點和方向。本文對國內外功能修復材料原位鑽進注入工藝方法和設備進行了調研,重點介紹了直推式鑽進注入、噴射注入、壓裂注入等工藝方法,總結了各種工藝方法的特點、適用性和局限性,並分析了原位功能材料鑽進注入的難點與關鍵技術,可為該項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 「第七屆土壤與地下水國際研討會」會議通知
    為保護改善土壤與地下水環境質量,發揮科學技術在土壤與地下水汙染防治中的支撐作用,深入交流和研討土壤與地下水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模式,提高我國土壤和地下水汙染防治與修復技術創新能力,分論壇學術議題:  (1)工業場地土壤汙染修復  召集人:黃沈發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高  姜 林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李 輝 上海大學教授  徵文及研討的主要議題:場地環境調查監測技術與設備,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方法與基準;汙染場地風險管控適用技術與應用實踐;汙染場地治理修復適用技術與應用實踐;汙染場地修復功能材料與專業技術裝備
  • LNAPL 汙染場地治理概述、汙染物的遷徙與分布
    LNAPL 汙染場地治理概述、汙染物的遷徙與分布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隨著石油化工工業的發展,大量的有機物經由各種途徑進入地下環境系統,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今天主要帶大家了解一下石油類有機汙染物進入土壤水環境系統的其中一種形態--輕質非水相流體(LNAPL)。
  • 基於保護健康和水環境的氯代烴類汙染場地地下水風險評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以華北某市搬遷化工廠址氯代烴類汙染場地為例,基於我國《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和美國RBCA(risk based corrective action)E2081導則開展場地地下水風險評估,提出基於風險的地下水修復策略。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據統計,僅石油汙染一項每年全世界就有800萬t進入環境。
  • ...43號地塊(原安利化工廠)紅線外(西側)汙染土壤治理項目的補充通知
    經驗收治理合格的加0.5分,限評1項,本項最高2分。 本項目為場地及地下水汙染治理工程,並不是單獨的地下水及廢棄處置項目。建議調整為投標單位承擔過類似工業場地汙染防治項目,該項目含地下水(汙水)處理項目經驗:其中單項合同≥3000萬元的得1.5分,經驗收治理合格的加0.5 分,限評1項,本項最高2分。
  • 山東濰坊現地下水汙染 水中有活蟲燒開後仍發臭
    核心提示:近日媒體報導稱,被曝深井排汙的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又被爆出當地一家養豬場因違法排汙導致周邊幾個村的飲用水源被汙染一事。檢測部門稱,被汙染的地下水糞大腸菌群指標超過國家標準50多倍。當地居民還反映,地下水中常有活蟲子,水燒開後仍有臭味。
  • 科學管理保障地下水環境安全《寶雞市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印發
    科學管理保障地下水環境安全《寶雞市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印發 時間:2020-09-03 15:55:57  來源:寶雞日報
  •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
    因此,土壤系統中重金屬汙染的防治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本篇文章中,奧科環境將為您繼續介紹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1土壤重金屬汙染原因土壤重金屬汙染可由巖石風化、火山噴發等自然地質活動造成,但人類活動往往是造成土壤重金屬汙染的主要原因。
  • Science:新風險模型凸顯了中國地下水的砷汙染風險
    一種新型的預測地下水汙染物風險的模型將會為人們節省大量的時間與金錢,並在該過程中凸顯出飲用水品質的問題。這一模型目前正在中國投入使用以確定地下水砷汙染的擴散。Luis Rodriguez-Lado博士是該模型設計團隊的一名研究人員,他解釋說:「由於使用了受到汙染的飲用水而導致砷中毒是世界上許多地區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
  • 地下水怎樣處理為飲用水
    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歸納起來主要有:物理處理法、水動力控制法、抽出處理法等。運用最多的是水設備,目前最普遍的方法就是抽出再處理法。包括三類: (1)物理法:吸附法、重力分離法、過濾法、反滲透法、氣吹法等。 (2)化學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中和法等。
  • 中國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的化學固化方法盤點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化學固化是改變土壤重金屬賦存狀態、降低重金屬生物有效性、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是一種廉價高效的化學處理方法,應用前景廣闊。本文就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的技術、土壤重金屬化學固化的原理及其影響因素、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期望能為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