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賣卵,男孩賣腎,年齡最小14歲:拿命換錢,卻不忍罵孩子虛榮

2020-12-25 尹建莉父母學堂

「冰涼的鋼針,手臂般長,刺穿陰道、卵巢。先是像平常打針那樣刺痛一下,之後是墜脹疼,不知被取走多少個卵子,疼得汗浸透了衣背。」

女大學生曉雯淪落至此,只因當初花7000元買了部蘋果手機,陷入網貸泥潭……

12月30日下午,人民網發文《聚焦「校園貸」之一:捐卵還貸》,報導了女大學生曉雯、趙萌(均為化名)的真實遭遇,使得#女大學生捐卵還貸#在2019年尾登上熱搜。

網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發表大量評論,指摘當事女孩的消費觀念和能力、品德,認為她們不自愛、虛榮,且缺乏常識性的經驗、判斷。

國家明令禁止卵子買賣。

地下取卵手術可能導致感染、不孕甚至死亡。卵子賣給不同的人,生出來的男孩女孩再相遇,會增加近親結婚機率。且捐卵者未經遺傳病篩查,還可能擴大遺傳病的遺傳範圍。

業已成年、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孩,會做出傷自己身、傷父母心、違背法律又貽害他人的選擇——為什麼?

僵局

2016年12月底,大二學生曉雯丟了手機,隨後花7000元買了部蘋果。

曉雯家庭條件不錯,父母每月會給她兩三千元生活費。大學期間,曉雯也利用專業技能做著兼職,有一定收入。

但一次性消費7000元買手機,加上談戀愛花銷增大,讓她開始在錢上周轉不開。

由於家教嚴,她沒敢將自己的需求和困難告訴父母。

曉雯嘗試了「專注於年輕人分期購物」的某APP,第一次借款2000元。之後在不同網貸平臺頻繁借款,拆東牆補西牆,直到所有平臺都借不出錢。

另一位叫趙萌的女孩,走過和曉雯類似的借貸之路,緣起是大一時為減肥想辦張1000元的健身卡。

女孩們起初想像分期還款壓力並不大,深陷其中才發現這些網貸平臺放的是「高利貸」,加的是「砍頭息」。

當債臺高築且再貸不出錢來時,擺在她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是向父母坦白;二是拖延時間,用各種方式賺錢翻身。絕大多數學生選擇後者,不到萬不得已不願向父母求助。

除了賣卵,曉雯還去醫院給新藥做試藥,換取報酬;去夜總會面試找工作;甚至打了裸條——用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片代替借條。如果違約,放貸人會以公開裸照相要挾。

最多時,曉雯欠了5萬多元貸款,至今還有1萬多元沒有還清。裸照攥在別人手裡,就像定時炸彈。賣卵、試藥的身體傷害,更是巨大隱患。

2018年初,趙萌每天要還貸近1萬元。臨近還款日,催債電話簡訊不斷,心驚肉跳。

找黑中介賣卵,因身體不好,體檢沒有通過。逾期還不上錢,被軟禁在放貸公司一夜。

2019年9月,趙萌欠款加利息累計到30多萬,放貸人逼出其父母聯繫方式。父母趕到,先對女兒進行打罵,爾後還清了貸款。

曉雯、趙萌不是個例。

近年來,媒體屢屢報導少女為錢賣卵造成傷病甚至危及生命的案例。見諸報導的賣卵少女,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

女孩賣卵,男孩賣腎。

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聞名全國的賣腎買手機男孩。他後來怎麼樣了呢?

2011年,17歲高中生小王在湖南郴州通過黑中介賣掉了自己一個腎,獲得2.2萬元錢,隨後買了iphone4和ipad2。

一段時間後被診斷為腎功能缺損,構成三級傷殘,後半生都要臥床,生活不能自理。

小王的媽媽歐女士與兒子同住一個屋簷下,卻在事前完全不知情。事後才對黑中介提出索賠。

庭審期間,歐女士對記者說,小王是家中獨子,家裡條件說不上非常好,但還過得去。「我兒子不是為了買蘋果手機才去賣腎的,他是擔心拿了這兩萬元不知道怎麼跟家裡交代,才買了手機和平板帶回家。」

無論怎麼解釋,我們都能看到孩子懼怕父母,極盡手段對父母隱藏真實的自己。

上述案例有著顯著的共性:

孩子出了事,家長既心痛又憤怒。

孩子致傷致殘的,家長要追責黑中介、無良商家;造成經濟損失的,對孩子實施打罵、懲罰——怎麼都免不了像廣大網友第一反應一樣,指責孩子虛榮、不自愛、傻……

商家和教唆者黑心,孩子無知、不爭氣——這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嗎?

案例中的家長們似乎都選擇性忽視了事情的另一部分真相,那就是:孩子有什麼願望時不敢和家長說,陷入騙局甚至有生命危險時,還極力隱瞞父母,不願向父母求助。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想必打小他們對父母提出一些物質需求時,就被父母冠以「虛榮」「貪婪」「奢侈」「浪費」等罪名。

在長期生活中,父母給孩子留下了嚴厲、固執、難以傾聽和理解他們的印象。

親子之間可以敞開心扉交流的通路早就關閉了。

推想至生活其他方面:孩子多玩一會兒、少學一會兒就說他懶;作業不會、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說他笨;起床、刷牙不準時就說他習慣差、不自律;對異性夥伴感興趣就說他不純潔、學壞……都是多麼常見。

給孩子貼標籤、判罪是容易的,然後呢?

等孩子大一些,真做了傻事、錯事甚至要命的事,再給孩子判罪一次——都怨他不聽話、不成器,然後呢?

子身上的問題半點沒有消滅,親子關係也破壞掉了

這本不是父母的初衷啊!

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孩子活得昂揚、向上、有尊嚴、有出息?可如果父母永遠當高高在上的法官,孩子便只能當抬不起頭的罪犯。

這僵局,怎麼破?

破局

尹建莉老師在2020年新年獻詞《尹建莉:新的一年,讓「真實的自我」向「定義的自我」靠攏》中寫:

有一對事業成功的父母,為他們不成器的兒子來找我,概括他們的陳述主要是這幾條:

1、我們無條件愛孩子。

2、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問題。

3、我們作為榜樣沒問題。

4、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沒有自控力,一點不上進。

我問這對夫妻:

1、既然無條件愛孩子,怎麼就向孩子要求自控力呢?這不是條件嗎?

2、既然你們的教育沒問題,說明是孩子天性不行,而天性來自遺傳,孩子遺傳了誰呢?誰該為遺傳負責呢?

3、如果遺傳不能怪父母,那就只好怪老天爺了,老天爺設計的東西,小孩子自己能改變嗎?你們要他比老天爺還厲害嗎?

如果這對夫妻踏實地思考我提出的問題,誠實地面對自己,他們就能發現這幾條陳述裡必定有謊言,如果他們做不到對自己誠實,就永遠解決不了面臨的問題。

同理,就上文少男少女變賣身體器官換錢的事說:

孩子為什麼表現出虛榮、不自愛?

因為他們不以真實的自己為榮,不愛真實的自己,覺得只有虛假的自己才能被愛、被接納。

人為什麼不以真實的自己為榮,不能愛真實的自己?

因為真實的自己未被養育者認可、接納過啊!

上述案例中的父母有無條件愛孩子、俯下身去真的傾聽理解孩子嗎?如果有,怎麼會給孩子貼標籤、粗暴打罵?

父母們願意嘗試接納真實的孩子嗎?還是只能接受一個理想化的、規規矩矩的孩子?

如果說能接納真實的孩子,那麼,小時候,他買過一支棒棒糖還要買、有了一個文具盒還想要;長大點,他想要一張有點貴的健身卡、一個蘋果手機,父母立刻覺得不應該,給孩子扣貪婪、虛榮、浪費的帽子,又怎麼解釋呢?

突破教育僵局,無疑需要家長放下權威姿態,誠實反觀自身。

一些有學習意識的家長已經在轉變觀念,嘗試這麼做。

理解萬歲

人們調侃伴侶關係時常說:「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傷錢。」其實,與花錢相關的消費觀念之爭,也常是當下親子關係衝突的焦點。

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要考慮將其奉為美德的時代背景。

絕大多數百姓家庭過過窮苦日子,那時,節儉生,浪費死。因此,一動錢,就容易喚起人們血液深處的生存焦慮。

2020年,中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消費觀念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如今,一家人出去,人均一兩百吃一頓飯很常見了吧?許多家庭還在投入巨資買房買車。但我們也得承認,普通中國人最捨得花錢的地方仍集中在吃和住這兩項剛需。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曾幾何時,人們覺得一頓飯吃掉成百上千不可想像,現在卻覺得平平常常;那麼不遠的將來,人們也一定會覺得,穿件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衣服、用個幾千元的手機是自然的,不必在心裡苛責自己。

一個月花多少錢算節儉,花多少錢算浪費?沒有永恆不變的標準。

我們可以誠實地去面對自己內心深處對生存的恐懼和焦慮,學著理解自己、體恤自己,而不必將自己對高品質物質生活的喜愛、追求當成是罪。

當我們理解了自己、寬容了自己,也便能理解孩子、寬容孩子。

社會向前發展,必然包含消費觀念迭代,而青少年常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

近期發布的大學生超前消費調查顯示,近九成大學生用過分期付款。超前消費主要用於購物、飲食和娛樂。

有意思的是,這當中,又有近八成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

可以明顯看到當代青少年在消費上的矛盾心態——一邊花著錢,一邊覺得不該花。

孩子們心裡的擰巴是怎麼來的呢?一定和家長的灌輸、和節儉的傳統觀念分不開。

父母口中寅吃卯糧、貪得無厭的孩子,其實花錢花得也不痛快!也在面對欲望和道德評判的交戰!

說到底,承認、重視自己的需求,不給人性慾望定罪,仍是上下幾代中國人共同的功課。

僵化地秉持著節儉度過一生,可能很「正確」,但一定不舒服。

而且,恰恰是從小一表達需求就被打壓、批判,內心充滿委屈感、匱乏感的人,會更容易逮住機會就吃撐花超,然後自責自恨——如此惡性循環。

需求被肯定、被看見、被同理的孩子不會委屈;被父母儘量滿足過的孩子不會匱乏。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面對物質,才更容易做到量力而行,讓自己既舒服又滿足。

兒童時期儘量滿足孩子,不完全取決於經濟條件,主要還取決於家長的思維、意識。

▲孩子玩具很多還要買買買,咋辦?

(學堂官方dou音號:yinjianli)

我們看到,選擇賣卵、賣腎的孩子,並不都出身於赤貧家庭,許多家庭條件小康。

富裕家庭的父母也常斥責孩子表達的需求、欲望;平民家庭的父母也能夠做到對孩子表達理解、認同。

《走出劇情》一書作者、心理學者李雪說:

能滿足孩子的,儘量滿足。滿足不了,或者不想滿足,可以拒絕,但不要道貌岸然地攻擊孩子虛榮、自私、不懂事。

教育在眼前的一點一滴中發生,卻會在經歷漫長的時間後才能看到真正的收效。

攻擊、斥責孩子的需求,可能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變得聽話,藏起父母不願接納的言行表達,後患呢?就是本文中那些真實案例所現:

孩子關閉了和父母的溝通渠道,不再將父母當成可信賴的人;一遇外部陷阱就掉進去,搭進他自己的健康幸福,父母也逃不脫要為曾經在教育上的失誤買單。

重生

尹老師在《永遠正確的家長最失敗》一文中寫道:

首先,生活總有種種矛盾出現,如果父母從來沒錯,犯錯的就只能是孩子。一個孩子經常領略自己的失敗和窩囊,他會慢慢地形成一個穩定的認識:自己不行。其次,父母永遠沒有錯,孩子就看不到認錯的榜樣。雖然他經常被要求認錯,而他學到的正是「我從來沒有錯」,漸漸養成愛自己的想法超過愛一切的固執習慣。第三,永遠正確的家長總是不停地給孩子各種建議和要求,孩子沒有思考的機會,嘗試精神和判斷力一點點萎縮,慢慢變成一個成年的幼兒,以一棵藤存在而不能以一棵樹站立。——摘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永遠正確的家長最失敗》

在培養孩子消費觀上也如是。

父母佔據永遠正確的位置,抱著僵化觀念不放,在錢上對孩子管控得很嚴,孩子便難以接納自己的需求,產生高自我價值感,學會自尊自愛;同時,也沒機會練習獨立選擇和判斷,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

如果父母選擇節儉過一生,無可厚非——這是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但不要將此當成絕對真理去限制孩子吧。

孩子是另一個人,屬於未來。

2019年初出現過一個熱門話題:你會給孩子買40元一斤的草莓嗎?

有些家長覺得奢侈、貴。

其實,如果真的買不起一斤,買二兩滿足一下孩子,讓孩子嘗一嘗行不行?(相關閱讀:《「我會給孩子買40元一斤的草莓」 生活中的小決定為什麼會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喜歡高品質的東西,保持高品位的眼光,才會去追求高品質的人生啊!

這不正是父母希望孩子具備的志存高遠嗎?

▲孩子要啥給啥,長大就毀了?

(學堂官方dou音號:yinjianli)

突破「永遠正確」的權威感,將教育目光放長遠,虛心學習更為靈活無害的教育方法,是父母走出自身舒適區的最勇敢嘗試。

2020,成為學習型父母,為勇敢的你加油!

作者介紹

小豬豬,傾聽者,感受者,記錄者,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

相關焦點

  • 曾經「賣腎」換錢,「賣卵子」買蘋果手機的2個人,今現狀怎樣?
    在我們身邊,不難發現那些虛榮的年輕人,其實每個人都有虛榮心,但其中有些人的虛榮心太強了。現在年輕人的競爭心很強,小學生比書包,中學生比手機,高中生比鞋,打學生比電腦等等。這些孩子非常看重名牌,如果他們沒有自己的名牌產品,他們似乎比別人矮一截,這無疑是因為虛榮心。
  • 「地下捐卵」另藏隱情?14歲女孩現場拿命換錢:平均一天至少2000
    "地下捐卵"的事情一經網絡曝光後迅速引起熱議,事件發生在一位14歲的女學生曉雯身上,她表示,自己曾找到了一處商業化買賣卵子的渠道,最終她拿到了2000元,但是給自己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損傷。究竟是為什麼會讓這些女孩子小小年紀就去販賣自己的卵子,如此的不珍惜自己的身體?
  • 14歲女孩拿命換錢地下捐卵,15分鐘不知被取多少
    而在這些「代孕」背後,提供捐卵者,也被他們稱為「卵妹」,甚至有的「卵妹」年齡不到20歲。而吸引「卵妹」捐卵的理由也十分簡單,高額的補償費用。捐卵,15天可補償8000到3萬不等。15天30000塊,平均2000塊一天,這也是讓女孩子心動的原因。
  • 賣卵黑市:17歲女孩為了7000塊賣卵子,疼哭在手術臺上,最小14歲
    近日,有媒體爆出,接連有花季少女在黑市裡賣卵子,以換取高額報酬。有記者臥底在武漢一家名為「途欣悅」的公司,拍到一些未成年的花季少女蝸居在居民房裡賣卵的全過程,整個過程看上去殘忍無比,不但器具設備簡陋,而且還沒有安全保障措施。
  • 「兼職賣卵2-8萬」-別讓以命換錢的黑產伸向女大學生
    在2012年,17歲的安徽少年選擇了後者,但是這個決定讓他後悔一輩子。類似地,賣卵子的黑手伸向大學,盯著那些想賺快錢的女孩。「捐獻卵子,可以換錢」「外貌越好,學歷越高,收入越高」「無痛無傷,來錢更快」…這樣的無良小廣告,長期「潛伏」於大學論壇、貼吧、女廁所等。有些身陷困境的女大學生,成為黑市出售卵子的利益鏈中被吞噬的群體。
  • 17歲女孩為買iPhone賣卵,致終生不孕:能站著掙錢,就別躺著
    ——茨威格01前幾天被一個新聞驚到:14歲的女孩小娟到廣州打工,回到惠州就整個人不對勁。臉色發黃、整天腹脹,家人問她:「你怎麼了?」她說:「我很累,就想睡覺。」天天這樣。從晚上八點睡到第二天早上十點,起來還是喊累。家長懷疑她得了肝癌。
  • 女大學生賣卵20顆換iphone7?!是缺錢?是虛榮?還是缺智商?
    根據網上的報導,一名94年的在讀女大學生自稱因為「缺錢,沒辦法」,在微信群裡看到了「捐卵」廣告,便變產生了「捐卵」的想法,隨後她在地下市場賣20顆卵子獲得了2.5萬報酬。報導中說,此時記者想起了女孩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是真的缺錢,沒辦法。」由此,這篇報導在傳播時就被貼上了「女孩賣卵20顆秒換iPhone 7」的標籤!!! 於是,網友們調侃說,前有「腎六」,如今有「卵七」,估計年底的時候「精八」就出來了。
  • 1年前,那個「賣卵」買蘋果手機的小女孩,現在如何了?不妨一看
    1年前,那個「賣卵」買蘋果手機的小女孩,現在如何了?這種歪風邪念通過發達的網絡傳入了校園,傳入了青少年的耳中,在他們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都是需要通過正能量的事情積極引導的,但是這種盲目攀比之風直接扭曲了他們的三觀,我至今還清楚的記得在五六面前,一個青春期男孩,為了跟同學攀比,經壞人挑唆通過非法渠道賣了自己的一個腎,直到腎被帶走,自己才發現被騙了,我不知道那些非法分子有沒有被繩之以法,但是我敢肯定的是,那個男孩的後半輩子肯定會過的比較艱辛
  • 8年前,那個賣腎買 iphone 手機的高中生,現在怎麼樣了?
    而像小王一樣,為了一部手機就賣腎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一個叫阿豪的19歲小夥子,他堅定不移地要賣腎,居然只是為了購買他每天都在念叨的iPad2和iPhone4s,並給QQ充一年的黃鑽。看著這些賣了腎或是想要賣腎的年輕人,真是覺得既可笑又可憐。
  • 女大學生賣卵子 | 太容易學會虛榮,卻太難學會自愛
    相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賣腎買手機只是個越來越帶嘲諷意味的玩笑話,但總有讓人吃驚的新聞告訴你,對於有些人來說,「用身體換虛榮」是現實——有人說,腎7可以退休了,以後都叫卵8;有人說,誰還敢說「沒卵用」?簡直太有用了!
  • 《聖經》說:不要拿命換錢
    文:仇多方Samuel《聖經》說:不要拿命換錢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聖經》(馬太福音 16:26 和合本)在基督徒的認知觀裡,生命分兩部分,身體的命,靈魂的命。有的人身體活著,但靈魂死了。有的人身體死了,但靈魂活著。
  • 賣卵、捐卵究竟毀了多少中國女大學生?
    對於很多人,賣腎換手機或許是一個帶有諷刺味的玩笑話。但總會有一些讓人吃驚的新聞浮出水面,不斷刷新我們吃慣群眾的三觀。其中,談論最多莫過於就是「賣卵」......高校現愛心捐卵小廣告,捐1次可得3萬元?近日,上海建橋學院女生寢室以及教室裡出現各種有償捐卵的小廣告,這些打著「愛心捐贈」的廣告,實則是暗藏這金錢交易。而小廣告裡的二維碼背後就是一個介紹捐卵活動的公眾號。當記者嘗試掃碼諮詢時,卻得到:「3萬元打底」、「不合法但也不違法」、「對身體有影響」等之類回復。
  • 17歲少女賣卵不孕險喪命,只為給男友換個蘋果x
    最近,「17歲女孩賣卵,僅7000元人民幣,針管吸卵痛哭在手術臺」的新聞刷屏網絡,讓黑市卵子交易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曝光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觸目驚心的報導吧。"23歲的女子賣卵還債致病,不育"「14歲女孩被騙賣卵,地下代孕85萬包黑鏈」"17歲少女賣卵終生不育,23歲女孩賣卵死了!"除了法規許可的情況下,黑市還以「兼職」、「志願者」等名義,誘騙無知的年輕女性出賣卵子,包括許多未成年女性。
  • 女大學生為買「蘋果」而賣卵,肚大如球抽出十幾斤水,險些喪命!
    一說到買蘋果手機,相信不少人還記得「賣腎買蘋果」這個梗。小編在此提醒,請只把賣腎買蘋果當成一個段子,千萬要看好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同伴,別打歪主意,更別把歪主意打在自己身上!經過與對方溝通,得知所謂的「捐卵」對身體沒有傷害,只需每天打促排針,半月後取出卵子就可以賺到一兩萬元。面對金錢的誘惑,女孩答應了。隨後她到一家指定的小診所開始了「捐卵」流程,而後得到了10000元報酬,也終於買到了她期盼已久的蘋果手機。
  • 女孩講述賣卵經歷:下面尖銳刺痛,在手術室內哀嚎尖叫
    她撥通了賣卵機構的電話,對方告訴她:「手術快,不痛,就取幾顆卵,對身體健康不痛不癢,現在很多人都在做。」她信了,打了兩個月的催卵針後,工作人員帶著她七拐八拐,來到一處小巷子裡偏僻的工作坊,讓她走進那間髒亂差的手術室,躺上那張簡陋狹窄的手術床。
  • 起底地下代孕黑鏈:14歲少女被騙賣卵 85萬包性別
    首先,來看一段發生在一名14歲小女孩身上的遭遇。14歲少女被取卵,致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在網上輸入「捐卵」「賣卵」等關鍵詞,便會出現五花八門的買賣卵子廣告,儘管上面大多打著「愛心捐卵」的幌子,還隱晦地將提供卵子的人稱作「志願者」,但這些網站連最基本的備案號都沒有,正規性可想而知。
  • 地下代孕黑鏈調查:14歲少女被騙賣卵,85萬一條龍包成功
    首先,來看一段發生在一名14歲小女孩身上的遭遇。14歲少女被取卵,致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小娟今年14歲,輟學後她在網友的推薦下,從老家惠州來到了廣州打工。但兩個月後,當小娟回到家裡時,家人卻發現她臉色發黃,還有腹脹的現象。
  • 10歲女孩被男孩捅7刀致死,男孩不滿14歲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近日, 關於大連10歲女孩被男孩捅7刀致死的新聞在網上引發熱議。而引發熱議的原因不止是此案涉及的都是兒童,而是後來警方的通告。在24日,大連警方通告,因為男孩不滿14歲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按照相關流程對其進行收容教養。
  • 9年前,那個為買蘋果手機2萬塊賣腎的高中生,現狀令人唏噓
    每次蘋果新機上市,必會引得果粉狂熱追捧,最狠的一次當屬震驚全國的「腎機」事件。要知道,9年前的1萬元,相當於普通工人的全年收入總和,然而高昂的價格並不能阻止那些愛慕虛榮的年輕人。年僅17歲的高中學生王剛,看到一條有償求腎的消息,在中介說兩個腎賣掉一個對人體沒影響,還能得到2萬元營養費時,毅然選擇了賣腎。拿到錢的王剛很開心,第一件事就是買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蘋果手機。
  • 地下非法賣卵產業鏈:「20顆卵子30000塊,用生命在換錢的兼職」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公共廁所裡看到很多小廣告,有賣槍枝的、有做推廣的,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但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竟然還有賣卵的廣告。這些廣告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不大不小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廁所,加之高額的賣卵費用,很是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