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以後,準媽媽對飲食變得小心翼翼,生怕吃了不該吃的傷害胎寶寶。在民間的流傳裡,很多食物都上了孕期的黑名單:
「西瓜都很寒涼,吃了會流產。」
「小龍蝦、麻辣燙都不乾淨,懷孕了不能吃。」
「橘子吃多了,寶寶出生容易得黃疸。」
類似這樣的有爭議的食物還有很多,比如方便麵、燒烤等。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看看是不是真的不能吃。
西瓜
孕期可以吃西瓜。
「西瓜寒涼,不適合孕期吃」「吃西瓜會導致流產」這些說法都沒有科學依據。
西瓜有很多優點:
準媽媽可以放心吃西瓜,但如果胃腸功能弱或體重超重,最好少吃西瓜,以免引起胃腸不適或進一步發胖。
橘子
孕期可以吃橘子。
網上流傳「孕期橘子吃多了會使寶寶出生後容易得黃疸」,這樣的說法不科學。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血清中的膽紅素升高,導致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吃橘子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小龍蝦
孕期可以吃小龍蝦,但要注意衛生。
如果吃了不衛生的小龍蝦,容易發生腹瀉。
如果是自己做小龍蝦吃,要挑選鮮活乾淨的,認真清洗和加工,保證煮熟透。如果是去外面吃小龍蝦,要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餐廳。
燒烤
孕期要少吃燒烤。
理論上,如果食材很新鮮,並且徹底烤熟了,那麼是可以吃的。
但實際上,燒烤可能會沒完全烤熟,有可能會導致李斯特菌感染。此外,食材在高溫燒烤的過程中不僅營養會遭到破壞,還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如果經常吃,會存在一些健康風險。
麻辣燙
如果保證食材健康、製作衛生,懷孕後也是可以吃麻辣燙的。
和普通的洋快餐以及油炸或醃製類食品相比,麻辣燙的食材豐富,既有蔬菜又有肉,只要合理搭配,就能保證多種營養的攝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健康的。
但是考慮市面上的麻辣燙食材品質、衛生狀況和製作規範等參差不齊,隱藏著安全隱患,準媽媽不適合吃太多,可以考慮自己在家做麻辣燙。
方便麵
孕期可以適當吃方便麵,但最好少吃。
醬油
孕期可以吃醬油,但是不建議吃太多。
傳聞「孕期吃醬油,寶寶將來皮膚會比較黑」,這種說法不科學。膚色除了取決於基因,還和皮膚表面的黑色素多少有關。醬油中的有色物質進入人體消化後,會變成胺基酸、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等物質,並不會沉著於皮膚表面,也不會促進黑色素的合成,使準媽媽或寶寶的皮膚變黑。
但是孕期最好清淡飲食,醬油裡的鹽不少,建議做菜時不要放太多。
油條
孕期不建議吃油條,不管是傳統的油條,還是所謂的「無礬油條」。
冷飲
孕期可以適量吃冷飲。
一般情況下,孕期吃冷飲是安全的。但由於大多冰淇淋和飲料所含糖分和熱量較高,如果吃太多容易導致體重超重,使順產的難度增加,長期吃還可能會增加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所以準媽媽不能吃太多。
此外,如果準媽媽腸胃功能比較弱,或者容易感冒、患有鼻竇炎,最好諮詢醫生能不能吃冷飲。
咖啡
孕期可以適當喝咖啡,但不能喝太多。
咖啡、紅茶、綠茶、可樂、巧克力等食物中含有咖啡因。
孕期每天攝入 200mg 以下的咖啡因是安全的,一般一杯 350ml 美式咖啡所含的咖啡因是 150mg 左右,一天最多喝一杯,如果超量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關於常見食物中所含咖啡因的含量,可以點擊文末相關推薦下的文章進一步了解。
酒、料酒、甜酒釀
孕期不能喝酒,也不能吃含有酒精的食物,包括甜酒釀,做菜最好也不要放料酒。
酒精可能會造成胎兒發育異常。甜酒釀中含有一定濃度的酒精,其濃度和啤酒是差不多的。
料酒中的酒精濃度偏低,部分酒精也會在烹飪的過程中揮發,但是安全起見,準媽媽最好能不放就不放。如果要放,要少放一些,並且烹飪時要把鍋蓋打開,這樣有利於酒精揮發。
關於孕期能不能吃一些食物,民間存在很多荒謬卻又普遍流傳的謠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古代科學不發達。當出現一些巧合的例子,比如吃過西瓜的準媽媽碰巧流產了,人們便會把原本不相關的「吃西瓜」和「流產」聯繫在一起,謠言就這樣產生了。
所以,準媽媽要多學習科學的孕育知識,辨別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