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他會不會後悔,自己讓他離開了,以至於後來再也沒有見上一面。他踏上回到古老而神秘的東方國度,是否依舊會想起自己?會的吧,畢竟他是那位東方先賢的追隨者,君子待人以誠。就這樣,卡本蒂埃目送著丁龍上了遠去的遊輪。自己也將從此一個人。
卡本蒂埃,或許早就打算為丁龍的願望奮鬥一生了吧!從他回國的那刻起,自己唯一能為這位好友做的事,或許只能是讓他的願望,更快,更好的實現吧?
1.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的由來
當丁龍與卡本蒂埃兩個人陪伴彼此幾十年之後,丁龍也到了該退休的時候。卡本蒂埃心裡已經有所準備。相伴幾十年,卡本蒂埃知道丁龍還是很想回到那個幼時的故鄉,儘管自己以主人的身份將他留在身邊幾十年。如今不得不分別,自己也要滿足他的一個願望,以此感謝多年的照顧以及陪伴。
在丁龍盡職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後,卡本蒂埃已經做好送他一筆錢財,或者送他回家的打算了。然而,自己終究還是不了解他。他說:「我想請主人在您的母校,將我為您服務畢生的酬勞捐獻給她,用以建立一個漢學系。」
卡本蒂埃再一次吃驚了,儘管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丁龍的品格所折服。但無疑,丁龍在他心中的地位更加的高尚了。當時,有四處打著「將華人趕出去」的口號。他這麼做,或許,是想做點什麼。
於是,卡本蒂埃幫助丁龍,讓他寫信給哥倫比亞大學。
(圖片源自網絡)
「先生,我在此寄上12000元的支票,作為貴校漢學研究的資助。丁龍,一個中國人。」)
而這,的確給哥倫比亞大學出了一個難題。是的,12000元的美金,對於大部分美國家庭來說,已經是一筆相當大的巨款。但是對於一個大學來說,建立一個前所未聞的漢學系卻是遠遠不夠的。
而卡本蒂埃同時在這封信裡同時私人寫了一封信給母校並且捐獻了部分錢財。說這十萬美元,都是自己省出來的,希望母校建立哥倫比亞漢學系。並以「丁龍」命名。他親自幫丁龍完成了這一願望。
2.丁龍的生平簡介以及對其為何要建立漢學系的猜想
在今年的紀錄片《尋找丁龍》一切都得到了答案,丁龍原名為馬萬昌。在當時,人們其實並不知道,丁龍到底是不是他的姓,而名字又是不是只是龍。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立漢學系的一百多年裡,人們對他的了解知之甚少。他的一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檔案館也僅僅只有兩頁紙。並且當年相當多的細節,至今大多已無法考證。
(丁龍年輕時的照片,一個樸實無華的青年人)
丁龍1857年誕生於廣東,18歲被賣至美國,成為了一名人人可欺的「豬佬」,受到非人般的對待,並在幾經輾轉之後,來到了卡本蒂埃家裡成為傭人。
(1882年的法案掠影)
而關於為什麼想要建立漢學系。筆者當時也只能這樣猜想:彼時,在美華人遭受到各種各樣的不公正對待,甚至是被要求「必須滾出去」。他們的處境艱難,也正恰逢是丁龍剛到美國的那段時間,情況愈來愈糟糕,更有甚者在夜間睡夢中被人殺害。這是一段讓人心酸的黑歷史,他們不被理解,自然也得不到尊重,連生命和財產都得不到保證。他其實也是想被理解,想得到更多的尊重,不受人歧視和侮辱。同時,他更希望那些與他一個面孔的人群,也能不被歧視。這也許是那封信的結尾說「一個中國人」的原因吧!
(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華人)
在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建成後,他就離開了,從此讓哥倫比亞大學以及後來知曉的新中國尋找了一百多年。頗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感覺。
3.卡本蒂埃:從血腥的資本家到各種慈善基金捐款人
卡本蒂埃,出生於皮匠家庭,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開始受學,畢業後,前往加州淘金。在這次淘金中發財,創辦加州銀行。這期間,他的一些行為實在說不上光彩,但如果以金錢論輸贏,他的確是成功了。
之後,在一片處女地上建立一座新城——奧克蘭,並且自任市長。這塊地頭,都是坑蒙拐騙得來的自立為主,將原有的主人變成租戶,同時,他對待下人也是十分的尖酸刻薄。
丁龍,起初為他家管家,負責家中各種事務。但是,卡本蒂埃性子十分暴躁,醉酒後經常會打罵下人。一次,醉酒後,他對家中的僕人打罵,並將家中所有的下人遣散。
卡本蒂埃很是驚奇,當他把他們解僱後,他們全部都選擇了離開。但是,只有他繼續選擇留下。他問丁龍:「你為什麼沒有走?」
(卡本蒂埃)
丁龍說:「當您把我解僱後,我沒有回來。是因為我並不是那種為了薪資而留下的人,而當您蒙難後(其實也只是無人照顧),我回來看您,是出於孔夫子說的禮。而我也將離開了!。」
卡本蒂埃對此感到不安,他開始了解了這個來自東方的僕人身上古老的行為並為其魅力所折服。他又問:「你上過學嗎?這些都是你在學堂裡學到的嗎?」
卡本蒂埃再一次的震驚了。「不,先生。這只是每個中國人對孔夫子的話耳濡目染的結果。」對卡本蒂埃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那個古老的國度中每個人都有如此的美德,並且信奉一個人的學說。這或許對他來說,有些難以想像。卡本蒂埃對丁龍道歉,並且希望再次僱傭丁龍。自此,兩人形影不離。卡本蒂埃到哪裡都會帶著這個來自東方的「低賤之人」。
4.卡本蒂埃對丁龍的態度,遠遠不止是敬重
丁龍回到卡本蒂埃家之後,卡本不再將他與普通的下人一同看待。時時都將這位東方人帶在身旁。在一次海上郵輪的聚會中,當時在場的人,都是白人,他們拒絕身為中國人的丁龍入席。卡本蒂埃為此感到生氣,別人說丁龍是「異教徒」,卡本蒂埃對他的人品這樣形容:「雖然他是一個異教徒,但卻是一個正直、溫和、謹慎、勇敢和友善的人。」在場的人無不動容,並且礙於卡本蒂埃的面子,他們選擇了閉嘴,以及無視。
此後,卡本蒂埃這樣評價丁龍:不錯,他是一個異教徒。像蘇格拉底,留克利希阿斯,艾匹克蒂塔一樣…他是一個與生俱來的孔子追隨者,行動上的清教徒,一個信仰上的佛教徒,一個性格上的基督徒。在卡本蒂埃的眼裡,丁龍好比一個完人,沒有絲毫缺點。
5.關於漢學系的命名,遠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希望以卡本蒂埃的名字命名這個系。因為,校方實在不想用一個無名的中國人來命名這個系。校方曾質疑丁龍的存在,但是卡本蒂埃只是回答:不必質疑丁龍中國人的身份,他不是虛構,而是真實而鮮活的人。
但卡本蒂埃堅決要求用丁龍來命名,否則將會撤資。包括,在慈禧太后得知哥倫比亞大學將用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的名字命名一個系後,立即想辦法希望將這個系的名字以一個政府官員的名字命名。此事關乎國家尊嚴。丁龍連學都沒有上過,首先與清廷一點關係都沒有,其次與孔子一點關係都沒有,命名一個系,實在是有損國家尊嚴。於是,清廷要求用李鴻章,或者駐美大使伍廷芳來命名。但是,卡本蒂埃堅決不允許。為此,他曾與校方多次周旋。而卡本蒂埃也成功的為朋友捍衛了這一榮耀。
最終清廷也是送了5000冊中國古典書籍援助哥大建系,以幫助世界了解中國。儘管,在這場比賽裡,清廷輸了。但是,清廷給予了丁龍孔子學生的身份以維護清廷尊嚴,畢竟如果真的跟清廷沒有關係,又跟孔夫子沒有什麼關係,這真的就糗大了。
(珍藏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古典資料)
6.兩人的離別
丁龍1901年向哥倫比亞大學捐款,並且本人在1906年離開了卡本蒂埃。此後,他去向不明(後來,結婚生子)。而卡本蒂埃由於性格原因,終其一生未婚。
即便如此,在丁龍離開後,卡本蒂埃依舊向母校繼續捐款。想想也是讓人淚奔,你從我的生活中消失,我無法再為你做一些什麼,只能是不斷的幫你把你希望的漢學系快快落實。以便今後想起,於心無所虧欠。這也是為數不多還能為你做的事!
卡本蒂埃與丁龍的分別,實在迫不得已。由於美勢力強大,卡本蒂埃與丁龍往年別離。為此,他曾在《哥倫比亞季刊》上為其申訴:即便是從南歐,或者西亞來的流浪漢或者殺人犯都能輕易在美國獲得生活的機會,但是他生活在此的權利卻被剝奪。實在是不公!
(離去的丁龍)
此後,卡本蒂埃不斷捐款。甚至成立各種幫助有色人種以及婦女的基金會。他開始轉為慈善家,並且促進中美之間的交流,成為一座橋梁。他不再是那個殘酷的剝削者,而是一位充滿慈善家。
卡本蒂埃晚年由於捐款,生活陷入困境。只能與一條牧羊犬一起生活。死前與丁龍的書信,仍然希望能再見他一面。但是,這一願望並沒有成真。丁龍當年受法案影響被迫離開。他也不曾料到過,這是最後一面。當真讓人唏噓。
7.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的影響
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研究中國的學校。不同於現今大學漢學系主要是二戰後才開始建立,這些漢學系主要是講究實用,並且功利性較大。哥大漢學系,保留了注重古典文化精神以及人文傳統的歐洲傳統院校建校風格。
同時,哥大的「丁龍漢學講座教授」不僅是哥大東亞系最高榮譽,同時也是國外漢學最高榮譽。而今,哥大漢學系在國際上舉足輕重。校方也十分的看中「丁龍漢學講座教授」這一職位,寧肯空缺二十三年,也不曾濫竽充數。
除此之外,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也為中國培養過不少人才。比如,徐志摩,聞一多,陳公博……這些人後來都是中國的文學大家,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一切都是當初為此努力的二人希望的,而又未曾奢望的。但無疑的是,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是他們友誼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