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的由來:漂洋過海的真實事跡,跨越國界的友情

2020-12-11 泠江閱讀

我常常在想:他會不會後悔,自己讓他離開了,以至於後來再也沒有見上一面。他踏上回到古老而神秘的東方國度,是否依舊會想起自己?會的吧,畢竟他是那位東方先賢的追隨者,君子待人以誠。就這樣,卡本蒂埃目送著丁龍上了遠去的遊輪。自己也將從此一個人。

卡本蒂埃,或許早就打算為丁龍的願望奮鬥一生了吧!從他回國的那刻起,自己唯一能為這位好友做的事,或許只能是讓他的願望,更快,更好的實現吧?

1.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的由來

當丁龍與卡本蒂埃兩個人陪伴彼此幾十年之後,丁龍也到了該退休的時候。卡本蒂埃心裡已經有所準備。相伴幾十年,卡本蒂埃知道丁龍還是很想回到那個幼時的故鄉,儘管自己以主人的身份將他留在身邊幾十年。如今不得不分別,自己也要滿足他的一個願望,以此感謝多年的照顧以及陪伴。

在丁龍盡職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後,卡本蒂埃已經做好送他一筆錢財,或者送他回家的打算了。然而,自己終究還是不了解他。他說:「我想請主人在您的母校,將我為您服務畢生的酬勞捐獻給她,用以建立一個漢學系。

卡本蒂埃再一次吃驚了,儘管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丁龍的品格所折服。但無疑,丁龍在他心中的地位更加的高尚了。當時,有四處打著「將華人趕出去」的口號。他這麼做,或許,是想做點什麼。

於是,卡本蒂埃幫助丁龍,讓他寫信給哥倫比亞大學。

(圖片源自網絡)

「先生,我在此寄上12000元的支票,作為貴校漢學研究的資助。丁龍,一個中國人。」)

而這,的確給哥倫比亞大學出了一個難題。是的,12000元的美金,對於大部分美國家庭來說,已經是一筆相當大的巨款。但是對於一個大學來說,建立一個前所未聞的漢學系卻是遠遠不夠的。

而卡本蒂埃同時在這封信裡同時私人寫了一封信給母校並且捐獻了部分錢財。說這十萬美元,都是自己省出來的,希望母校建立哥倫比亞漢學系。並以「丁龍」命名。他親自幫丁龍完成了這一願望。

2.丁龍的生平簡介以及對其為何要建立漢學系的猜想

在今年的紀錄片《尋找丁龍》一切都得到了答案,丁龍原名為馬萬昌。在當時,人們其實並不知道,丁龍到底是不是他的姓,而名字又是不是只是龍。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立漢學系的一百多年裡,人們對他的了解知之甚少。他的一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檔案館也僅僅只有兩頁紙。並且當年相當多的細節,至今大多已無法考證。

(丁龍年輕時的照片,一個樸實無華的青年人)

丁龍1857年誕生於廣東,18歲被賣至美國,成為了一名人人可欺的「豬佬」,受到非人般的對待,並在幾經輾轉之後,來到了卡本蒂埃家裡成為傭人。

(1882年的法案掠影)

而關於為什麼想要建立漢學系。筆者當時也只能這樣猜想:彼時,在美華人受到各種各樣的不公正對待,甚至是被要求「必須滾出去」。他們的處境艱難,也正恰逢是丁龍剛到美國那段時間,情況愈來愈糟糕更有甚者在夜間睡夢中被人殺害。這是一段讓人心酸的黑歷史,他們不被理解,自然也得不到尊重,連生命和財產都得不到保證。他其實也是想被理解,想得到更多的尊重,不受人歧視和侮辱。同時,他更希望那些與他一個面孔的人群,也能不被歧視。這也許是那封信的結尾說「一個中國人」的原因吧!

(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華人)

在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建成後,他就離開了,從此讓哥倫比亞大學以及後來知曉的新中國尋找了一百多年。頗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感覺。

3.卡本蒂埃:從血腥的資本家到各種慈善基金捐款人

卡本蒂埃,出生於皮匠家庭,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開始受學,畢業後,前往加州淘金。在這次淘金中發財,創辦加州銀行。這期間,他的一些行為實在說不上光彩,但如果以金錢論輸贏,他的確是成功了。

之後,在一片處女地上建立一座新城——奧克蘭,並且自任市長。這塊地頭,都是坑蒙拐騙得來的自立為主,將原有的主人變成租戶,同時,他對待下人也是十分的尖酸刻薄。

丁龍,起初為他家管家,負責家中各種事務。但是,卡本蒂埃性子十分暴躁,醉酒後經常會打罵下人。一次,醉酒後,他對家中的僕人打罵,並將家中所有的下人遣散。

卡本蒂埃很是驚奇,當他把他們解僱後,他們全部都選擇了離開。但是,只有他繼續選擇留下。他問丁龍:「你為什麼沒有走?」

(卡本蒂埃)

丁龍說:「當您把我解僱後,我沒有回來。是因為我並不是那種為了薪資而留下的人,而當您蒙難後(其實也只是無人照顧),我回來看您,是出於孔夫子說的禮。而我也將離開了!。」

卡本蒂埃對此感到不安,他開始了解了這個來自東方的僕人身上古老的行為並為其魅力所折服。他又問:「你上過學嗎?這些都是你在學堂裡學到的嗎?」

卡本蒂埃再一次的震驚了。「不,先生。這只是每個中國人對孔夫子的話耳濡目染的結果。」對卡本蒂埃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那個古老的國度中每個人都有如此的美德,並且信奉一個人的學說。這或許對他來說,有些難以想像。卡本蒂埃對丁龍道歉,並且希望再次僱傭丁龍。自此,兩人形影不離。卡本蒂埃到哪裡都會帶著這個來自東方的「低賤之人」。

4.卡本蒂埃對丁龍的態度,遠遠不止是敬重

丁龍回到卡本蒂埃家之後,卡本不再將他與普通的下人一同看待。時時都將這位東方人帶在身旁。在一次海上郵輪的聚會中,當時在場的人,都是白人,他們拒絕身為中國人的丁龍入席。卡本蒂埃為此感到生氣,別人說丁龍是「異教徒」,卡本蒂埃對他的人品這樣形容:「雖然他是一個異教徒,但卻是一個正直、溫和、謹慎、勇敢和友善的人。」在場的人無不動容,並且礙於卡本蒂埃的面子,他們選擇了閉嘴,以及無視。

此後,卡本蒂埃這樣評價丁龍:不錯,他是一個異教徒。像蘇格拉底,留克利希阿斯,艾匹克蒂塔一樣…他是一個與生俱來的孔子追隨者,行動上的清教徒,一個信仰上的佛教徒,一個性格上的基督徒。在卡本蒂埃的眼裡,丁龍好比一個完人,沒有絲毫缺點。

5.關於漢學系的命名,遠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希望以卡本蒂埃的名字命名這個系。因為,校方實在不想用一個無名的中國人來命名這個系。校方曾質疑丁龍的存在,但是卡本蒂埃只是回答:不必質疑丁龍中國人的身份,他不是虛構,而是真實而鮮活的人。

但卡本蒂埃堅決要求用丁龍來命名,否則將會撤資。包括,在慈禧太后得知哥倫比亞大學將用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的名字命名一個系後,立即想辦法希望將這個系的名字以一個政府官員的名字命名。此事關乎國家尊嚴。丁龍連學都沒有上過,首先與清廷一點關係都沒有,其次與孔子一點關係都沒有,命名一個系,實在是有損國家尊嚴。於是,清廷要求用李鴻章,或者駐美大使伍廷芳來命名。但是,卡本蒂埃堅決不允許。為此,他曾與校方多次周旋。而卡本蒂埃也成功的為朋友捍衛了這一榮耀。

最終清廷也是送了5000冊中國古典書籍援助哥大建系,以幫助世界了解中國。儘管,在這場比賽裡,清廷輸了。但是,清廷給予了丁龍孔子學生的身份以維護清廷尊嚴,畢竟如果真的跟清廷沒有關係,又跟孔夫子沒有什麼關係,這真的就糗大了。

(珍藏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古典資料)

6.兩人的離別

丁龍1901年向哥倫比亞大學捐款,並且本人在1906年離開了卡本蒂埃。此後,他去向不明(後來,結婚生子)。而卡本蒂埃由於性格原因,終其一生未婚。

即便如此,在丁龍離開後,卡本蒂埃依舊向母校繼續捐款。想想也是讓人淚奔,你從我的生活中消失,我無法再為你做一些什麼,只能是不斷的幫你把你希望的漢學系快快落實。以便今後想起,於心無所虧欠。這也是為數不多還能為你做的事!

卡本蒂埃與丁龍的分別,實在迫不得已。由於美勢力強大,卡本蒂埃與丁龍往年別離。為此,他曾在《哥倫比亞季刊》上為其申訴:即便是從南歐,或者西亞來的流浪漢或者殺人犯都能輕易在美國獲得生活的機會,但是他生活在此的權利卻被剝奪。實在是不公!

(離去的丁龍)

此後,卡本蒂埃不斷捐款。甚至成立各種幫助有色人種以及婦女的基金會。他開始轉為慈善家,並且促進中美之間的交流,成為一座橋梁。他不再是那個殘酷的剝削者,而是一位充滿慈善家。

卡本蒂埃晚年由於捐款,生活陷入困境。只能與一條牧羊犬一起生活。死前與丁龍的書信,仍然希望能再見他一面。但是,這一願望並沒有成真。丁龍當年受法案影響被迫離開。他也不曾料到過,這是最後一面。當真讓人唏噓。

7.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的影響

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研究中國的學校。不同於現今大學漢學系主要是二戰後才開始建立,這些漢學系主要是講究實用,並且功利性較大。哥大漢學系,保留了注重古典文化精神以及人文傳統的歐洲傳統院校建校風格。

同時,哥大的「丁龍漢學講座教授」不僅是哥大東亞系最高榮譽,同時也是國外漢學最高榮譽。而今,哥大漢學系在國際上舉足輕重。校方也十分的看中「丁龍漢學講座教授」這一職位,寧肯空缺二十三年,也不曾濫竽充數。

除此之外,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也為中國培養過不少人才。比如,徐志摩,聞一多,陳公博……這些人後來都是中國的文學大家,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一切都是當初為此努力的二人希望的,而又未曾奢望的。但無疑的是,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是他們友誼的象徵。

相關焦點

  • 百年前,一個在美華工捐獻一生積蓄,創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
    著名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有個東亞系,創建之初為「漢學系」。它是120年前,在美國的中國勞工、卡彭蒂埃將軍的管家丁龍 (Dean Lung),捐獻了自己的全部積蓄1.2萬美元,受他感動的僱主陸續又捐款將近50萬美元後創立的。,並且還創建了「丁龍講座」。
  • 哥倫比亞大學有位傳奇人物,只是一個普通華工,事跡卻被歌頌百年
    很多年以後,卡朋蒂埃問丁龍想要什麼回報,丁龍坦誠的說:希望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立漢學系,讓更多的美國人可以了解中國文化。如此出人意料的回答,讓卡朋蒂埃再次感到震驚。1901年6月,卡朋蒂埃無條件向哥倫比亞大學捐贈了10萬美元,並希望哥倫比亞大學可以建立漢學系。與此同時,丁龍也捐贈了自己積攢的12000美元,希望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 二十世紀初捐款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漢學系的丁龍,其身份找到了!
    20世紀初,赴美華工丁龍捐款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了漢學系,但他的身世卻始終像個謎。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國內外媒體就會掀起一股「丁龍」熱。因為一些史料的缺失,丁龍的中文姓名與籍貫一直不為人知,而且根據美國的海關記錄,1905年,他離開美國後,去了哪裡,同樣一無所知。
  • 他是個卑微的文盲僕人,卻讓哥倫比亞大學發布啟事全球尋找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百變歷史秀,分享不一樣的歷史】公元2007年,美國著名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發布了一個奇怪的尋人啟事,因為這個尋人啟事是尋找的100多年前的一個人,他是一個中國人,曾在美國當僕人,是個文盲。
  • 這個中國人做了什麼,讓哥倫比亞大學找了他多年?國人都該感謝他
    想必對世界名校稍有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哥倫比亞大學。2007年,哥倫比亞大學曾發起過一則尋人啟事,想要尋找的是100多年前的一位中國人。當初做了什麼事情讓哥倫比亞這所世界名校和中國最權威媒體大費周章去尋找他?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述那段動人心弦的往事。這個人的名字叫做丁龍。這名字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因為他本就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之中,父母沒有文化,而且自己也是一介文盲,沒有能力給自己一個寓意深遠的名字。
  • 在哥倫比亞大學發現的破紙條,感動了無數中國人:平凡英雄的偉大
    直到著名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宣布,成立漢語系的消息傳出,華人們才覺得心暖了起來,他們看到了希望。而給了他們希望的這個人,就是丁龍,一個平凡卻又偉大的小人物。丁龍,於1857年出生的廣東人,他18歲被人賣到了美國。因為在修建鐵路時,表現出色,認真肯幹,獲得了老闆卡本蒂埃先生的另眼相待。卡本蒂埃是一位典型的商人,他出生紐約,喜好冒險,為人陰險狡詐,比較市儈。
  • 一個文盲華工,推動哥倫比亞大學建立全美第一個中文系
    丁龍而丁龍是千萬華工中幸運的一員,他被一個叫卡本蒂埃退役將軍聘為奴僕,賀拉斯·W·卡本蒂埃(HoraceWalpoleCarpentier,1824-1919)生於紐約今天唐人街所在的下城運河街附近,他是一個皮匠的兒子,自幼好學上進,其父竭其所能供他上了名校哥倫比亞大學。他不負父親厚望,以優異成績畢業,並成為當年的畢業講演者。
  • 119年前,哥倫比亞大學專門為一中國人設立講座,此人卻是文盲
    直到哥倫比亞大學設立了第一個全美中文系,才使得西方人第一次系統對中國文化進行研究。而這一切卻和一個來自中國最底層的勞工有關,他的名字叫丁龍。丁龍其人丁龍1857年出生在中國廣東,遇上了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為了生存總是身不由己。18歲的時候被當作「豬仔」賣到美國加州。
  •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百年前由華工丁龍捐畢生積蓄而建
    人民網8月14日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110年前,在美國當僕人的中國勞工丁龍捐獻了自己的全部積蓄1.2萬美元,希望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設立漢學系,以傳播中華文化。他的主人卡本蒂埃為了實現丁龍的願望,陸續捐款將近50萬美元。這個漢學系,就是今天的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 為了用這筆捐款達成自己的心願,丁龍歷盡艱辛。
  • 兒童劇《風箏》:在夢幻中打開心扉,收穫真實的跨國友情
    兒童劇《風箏》:在夢幻中打開心扉,收穫真實的跨國友情 2020-04-08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就業真實現狀
    越來越多去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的同學選擇畢業後回國就業,那麼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就業怎麼樣呢?下面詳細介紹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就業真實現狀供大家參考。可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就業情況綜合考慮擇業。
  • 丁龍:百年前的美國華傭 他和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有何淵源?
    丁龍卡本蒂埃卡本蒂埃致校長信哥大校門側影丁龍捐款信本月28日是丁龍寄支票發起捐建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119周年。回顧一百年前的美國和紐約的大環境,也許更容易看清當年創造「丁龍奇蹟」的背景及促成他創建漢學系成功的機會。1901年世界上大事不斷,這一年也是哥大的變革時期。它剛從曼哈頓中城搬到晨邊高地現址不久;校名也從學院改為大學,它力求拓展提振士氣、以新面目示人。那時的哥大除了擴大了校址無數倍以外,它也在攻城略地籌建新學科、在全世界招兵買馬誓將哥大建成世界級名校。
  • 漂洋過海來愛你真實事件改編 日本少女畫家純子愛上中國縴夫
    ­   由真實事件改編,導演童江南執導,水原碧衣、楊鈞丞、劉偉、葛凌芮、黃橙橙、劉川主演的電影《漂洋過海來愛你》即將於6月12日上映。今日片方發布了終極版預告片及海報,進一步展現出角色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情節跌宕起伏,讓這段中日跨國戀極具吸引力。該影片還在第29屆東京電影節上一舉斬獲「金鶴獎」。
  • 哥倫比亞大學本科轉學條件,附真實案例
    哥倫比亞大學是頂級藤校的一員,也是不少留學生轉學目標,那麼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本科條件是什麼呢?一般來說需要GPA3.5以上,下面託普仕帶來詳細介紹,並用真實案例給大家作為參考。2、轉學分要求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必須已在美國大學或美國以外的美式大學修夠24個學分,如未修夠24個學分,只能以新生身份申請,如已在原學校修完4個學期以上課程,不建議申請。
  • 她在波赫積極推廣漢語教學——記東塞拉耶佛大學漢學系主任卜雅娜
    新華社塞拉耶佛12月2日電 通訊:她在波赫積極推廣漢語教學——記東塞拉耶佛大學漢學系主任卜雅娜新華社記者 張修智與中文結緣15年、積極推廣漢語教學、會使用微信……東塞拉耶佛大學哲學院漢學系系主任卜雅娜是波赫本土漢語教學的領軍人物
  • 16國40校,跨越千萬裡的硬核「表白」來了!
    16國40校,跨越千萬裡的硬核「表白」來了!萬裡傳書,紙短情長;漂洋過海、守望相助。真切祝福,由衷讚揚在眾多來信中,各校代表對學校全體師生及醫護人員致以誠摯的問候,並對我校在疫情一線作出的貢獻表示深深的敬意。美國布朗大學副校長Jack A.
  • 丁龍:一個中國男僕和他創建的哥倫比亞中文系
    115年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收到一筆12000美金的捐款。捐款人有這樣一個要求,我要捐助一所漢學系,這個要求讓校方頗為為難,因為專門設立這樣一個中國的研究機構需要多少人不知道,需要多少錢不知道,怎樣發展不知道,如何規劃不知道。
  • 2020世界大學排名,中國清華超過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在最新曝光的QS大學排名中,清華大學力壓耶魯哥倫比亞,挺進16強。雖然形勢喜人,但是可以看到,在QS2019的排名中,美國大學總計14所,Top4都是美國的大學,英國大學6 所,中國瑞士新加坡各2所,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香港各 1所。
  • 尋找丁龍的真實身份(上)疫情中迎來轉機的十天
    這位名叫「Dean Lung」的普通的中國人,在20世紀初捐款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了漢學系,其極具前瞻性的義舉以及其與僱主卡朋蒂埃的傳奇故事深深吸引著海內外的學者與廣大華人,國內的各種媒體紛紛轉載,每隔一段時間,媒體上就會掀起一股「丁龍」熱。早在199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華人學者王海龍發現了「丁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