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開南宋一代豪放詞派的先風,卻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020-12-20 明月長照

辛棄疾一身劍氣,卻偏偏又有著氣吞山河的才氣。仿佛天地間的山川日月之精華,都被他一人給佔領。

曾經有人評價他寫的詞作:「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所未見。」

他是文士中的俠士,也是馬背上的詞人。

古人云:稼軒者,人中之龍,詞中之龍。南宋的辛棄疾與北宋的蘇軾遙遙相望,開一代豪放派的先鋒。

與蘇軾不同的是,蘇軾的豪邁是天然的豁達,使他把跌宕起伏的命運投入到那厚重的歷史後所產生的深沉感慨;而辛棄疾的豪邁,則是在長期的軍旅生活中和灼燒在他心頭的那束復仇的火焰衝擊而成的慷慨激昂。蘇軾更長於對人生的反觀和哲學思考;辛棄疾則更長於在巧妙引援歷史典故中訴說自己救國救民的宏偉願望。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這首詞是寫給另外一個狂人陳亮的。陳亮字同甫,也是個氣衝雲霄的人。那一日,他拎著酒壺就過來了,頂著風雪趕赴一場只有他跟辛棄疾兩人的「約會」。那場「鵝湖之會」竟被後人譽為是南宋文化史上的盛會。

還記得,辛棄疾曾率領幾十萬軍馬南渡,當時是何等的威武!誰料,眼皮子前,只顧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根本分不出沙子和真金,幾句讒言就把辛棄疾貶了官。因而詞人追昔撫今,難免神傷。故而寫下了這樣一篇千古傳誦的詞: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登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是個好男兒,也是個奇男兒。他一生都帶著「馬革裹屍」的願望鋪作江南遊子。然而他的怨卻不是私人的恩怨,而是對國家最深沉的愛。雖然屢遭貶官、閒置,但每一次只要國家需要他,朝廷一起用他,他便生龍活虎,投入到魏國為民的事業中去,無論做什麼,都力圖造福一方百姓。

只有將個人恩怨置之度外的人,才是真正有胸襟的人。只有一個有胸襟的人,才會寫出意向開闊、波瀾壯闊並且純粹空靈的好詞來。

他的最後一站是瓢泉,那時他的一切功名都被朝廷剝奪一空,他過上了閒雲野鶴的生活。而後在此被啟用,又再次被貶官,回到了瓢泉,最終病死在那裡。

鶴立長空,我們的詞人去了,但是那一抹傲然的魂魄卻是再也去不了的。

恨不得拿著紅巾翠袖去搵那一抹英雄淚,在時光交疊中,緊握著詞人的手,留給他在這個冰冷的世界裡最後的溫暖……

相關焦點

  • 宋詞: 左手是溫婉 右手是豪放
    南唐李後主絕唱「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而南唐滅亡了,有宋一代,李煜的詞卻風靡一時。後世尊稱其為「詞聖」,他啟蒙的那一派詞風,被認為是「婉約派」。   婉約派小家碧玉,「豪放派」卻縱橫開闔,氣象恢弘雄放。婉約、豪放之說最早見於《詩餘圖譜》:「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辭情醞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
  • 從玉菡到賈璉,從菡萏到殘荷,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菡萏者,未開之荷花也——身為優伶的琪官蔣玉菡是弱小的,所以他和賈寶玉一樣,將強大的清流北靜王水溶當做依靠:因為水溶,是他們希望自己原本應該成為的樣子。水有清流,亦有惡潮,忠順王是勢力更大的惡潮,賈寶玉低頭,於是弱小的蔣玉菡成了第一個夭折的幻影。
  • 南宋最後的進士,一首詞寫盡了一生,也寫透了一個的時代的衰亡!
    公元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首都臨安;公元1279年,陸秀夫背著南宋最後一個皇帝趙昺崖山跳海而亡,南宋覆滅。 20年後,也就是公元1299年,一個叫蔣捷的人寫了一首詞。這首詞寫盡了他的一生,也寫透了一個時代的衰亡。
  •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浮華落盡,回歸本真才是正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
  •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辛棄疾的詞,用典巧妙,包含萬千,風格豪邁深邃。這種創作風格和他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 辛棄疾是智勇雙全的英雄,曾經帶50名騎兵直奔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生擒叛徒送到建康處死。但是自從南宋王朝符離之役失敗後,就選擇了委曲求全,通過納貢求和。而辛棄疾也被貶了又貶,到處當地方官,本是將才卻無兵可領,報國無門,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
  •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懷寧二中,那兩年
    二中,除了年輕教師是新面孔,還是大都熟悉的人:老同學汪貴應、陶阿寧(後病故)、昔日的同事汪益群、孫明貴(二人先後提為副校長)、李金才(政教主任)、劉心祥、孫昌文、先我調出新安中學的何家琪,以及一些退休的老先生們。但校園已非昔日的校園。
  • 第19天:詞中之龍----辛棄疾
    今天第19天,先看看這個大英雄----他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理想。他逝世前還高喊「殺賊,殺賊」。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將豪放詞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他是辛棄疾。早年經歷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
  • 這首主席的《沁園春·雪》,能不能稱為詞壇史上第一名作
    著名詩人柳亞子對這首詞佩服得五體投地,曾兩次極力推薦:「展讀之餘,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沁園春一闋,餘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蘇軾苦中作樂,詞中盡顯一代才子的風流雅致!
    因為他天性樂觀,生性曠達,這讓他無論身處何地面對何種困難,都能化腐朽為神奇,苦中作樂,在坎坷與磨難中開出生命最美麗的花來。公元1079年7月,因為幾句牢騷話,蘇軾被新法派誣陷。當時,蘇軾剛剛由徐州調任湖州,官位還沒坐熱就被朝廷派人從湖州緝拿到京師御史臺受審。
  • 一代詞聖蘇東坡,為何對柳永的詞如此推崇?
    這首詞從題材、意境、情感直到語言風格都是粗獷、慷慨、豪放的。蘇軾完成此詞後,十分得意,寫信給好友鮮于子駿說,這首詞「雖無柳七郎(柳永)風味,亦自是一家,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與鮮于子駿簡》)。這裡「柳七郎風味」系就柳永音律諧雅、情致婉約的豔詞、俚詞而言。
  • 辛棄疾的一首詞:清新委婉,意味深長,寫出了人生最高境界
    辛棄疾這個名字,對於喜愛詩詞的人並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人稱「詞中之龍」。他的詞風視野開闊,氣勢渾厚,代表了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都是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這些作品大多表達了他渴望恢復大宋江山的愛國情懷和英雄氣概。
  • 最該被課本收錄的一首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必將流芳百世!
    圖片來源於網絡:辛棄疾宋詞的代表人物有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還有婉約派的柳永和李清照,宋詞跟當時的時代息息相關,已經不是單純娛樂,而是敘事說理,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後期他的詞作也在豪放之餘多了一些無奈的哀愁。辛棄疾把自己滿腔的愛國情懷通過詩詞抒發出來,所以辛棄疾的詞更有豪氣,平添了一種情志抑鬱的氣質,讓後人感受到辛棄疾的胸襟。辛棄疾的這首被很多人認為是他生平最好的詞作,而且在後人眼裡這篇詞的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至今無人超越,到底是哪一首呢?
  • 如此豪放的詞竟是婉約派一個女人寫的!難怪被稱為李白轉世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一代才女,婉約派代表詞人,卻寫出了氣魄宏大,想像瑰麗,風格豪放的作品。李清照的經歷頗為坎坷!朝廷南渡,丈夫死亡,夫家父家相繼敗落,可謂國破家亡!再加上封建社會對女人的各種束縛!令人窒息!她想要掙脫這束縛!但是現實中又做不到,只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 詞入宋朝,才是巔峰,最美的宋詞,最牛的詞人
    他以一己之力「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開闢了宋詞的一代江山。《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喝最烈的酒,打最難的仗,吟唱最豪放的詩詞!
    辛棄疾,(1140-1207) 南宋著名詞人,號稼軒,少年參加抗金義軍,後率軍歸宋,先後任大理寺少卿及湖南、江西、福建、湖北、浙東安撫使等職,後去職閒居江西上饒一帶,善作詞,抒發其渴望復國統一的壯志,抨擊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投降妥協行經,著有《稼軒長短句》
  • 十首豪放詩詞,盡顯英雄氣概
    該詞也是對不思進取的南宋統治者的諷刺,體現了作者雖為柔弱的紅袖之身,卻有顆凌然正氣的心。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詩詞】十首豪放詩詞,盡顯英雄氣概
    該詞也是對不思進取的南宋統治者的諷刺,體現了作者雖為柔弱的紅袖之身,卻有顆凌然正氣的心。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一代偉人的《沁園春雪》,冠絕古今,當數歷朝歷代第一
    直至一代偉人的《沁園春雪》的出現,恰如石破驚天,就像詞壇上皇冠上的明珠,絢爛奪目,穿越古今,雄視天下。我們把目光重回唐代、五代以及宋朝,我們去尋尋覓覓,我們去地毯式搜索,驚訝地發現流淌了一千多年來,得到歷朝歷代高度評價的美詞也就那麼幾十來首吧。不錯,這些美詞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符號,成為中國人民的共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