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豪放的詞竟是婉約派一個女人寫的!難怪被稱為李白轉世

2021-01-08 張三說說說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一代才女,婉約派代表詞人,卻寫出了氣魄宏大,想像瑰麗,風格豪放的作品。

李清照的經歷頗為坎坷!朝廷南渡,丈夫死亡,夫家父家相繼敗落,可謂國破家亡!再加上封建社會對女人的各種束縛!令人窒息!她想要掙脫這束縛!但是現實中又做不到,只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寄情詩詞!通過夢境,通過詩詞來尋找出路。

全詞都是寫夢境,天空、雲濤、曉霧、星河、千帆競舞。多麼的夢幻又大氣磅礴。

「夢魂歸帝所」,回到來處才叫「歸」,天帝所在是李清照魂魄的歸處,莫非李清照原本就是來自天帝所在的地方?這不就是說李清照也是「謫仙人」?

「路長嗟日暮」,《離騷》中有「……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句,這可能是李清照路長日暮的出處,也可能不是。但是二者所表達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宋代對婦女的束縛已經很嚴重了。李清照自己也不知道路在何方,只是在不斷求索。

雖然人世令她失望,甚至有了歸去的想法,但是李清照並沒有一味的消極,一味的悲傷,而且以昂揚的精神不斷的探索!

「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要像大鵬鳥,翱翔於九萬裡的高空,風不要停,一直把我吹到海外仙山吧!「三山」,《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在那裡,應該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本文由張三說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當塗詩人郭祥正,竟是李白轉世?《宋史》上真是這麼寫的
    少有詩聲,梅堯臣方擅名一時,見而嘆曰:「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也!」這裡有兩個重要信息:郭祥正的母親夢見李白,之後生下郭祥正;北宋詩壇常青樹梅堯臣老先生,見到郭祥正感嘆說:這樣的天才,真是李白投胎轉世的吧。
  • 詞為何分為婉約和豪放兩派?這樣恰當嗎?
    這是最早開始將詞分為婉約、豪放兩派的觀點,並說明了婉約的詞作就是要將情感藏在文字內,不過於外露,而豪放的詞作則是要氣勢磅礴外放。這個觀點一出,後來的人就逐漸將詞分為這兩派了。但張綖為何要這麼說呢?其實,在蘇軾「以詩為詞」以後,確實使得詞有了很大的改變。
  • 蘇軾最偏愛的一個詞牌,兩首詞一首豪放一首婉約,都是經典之作
    熟悉蘇軾的人都清楚,蘇軾以豪放詞聞名,其婉約詞其實數量更多,質量也不錯。其實為蘇軾以豪放詞聞名,很大原因是因為他是豪放詞的開創者。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成為了歷史上少見的豪放與婉約兩種風格都能夠並駕齊驅的大家。
  • 宋詞除了豪放派和婉約派,還有什麼分類標準?
    現在一般按風格把宋詞主要分別為兩大流派,即「婉約派」和「豪放派」,宋人本人卻並未如此明分壁壘。 婉約、豪放二詞的發源,是因為明代人張綖說過一句話,叫「少遊多婉約,子瞻多豪放」。
  • 婉約派代表李清照的《漁家傲》,為何被稱為罕見的豪邁風格作品?
    這是李清照十八歲時的一首賞梅詞,上片寫寒梅初放,下片寫月下賞梅,雖然是頌梅高潔,但用字琢詞,少女情態溢於言表。與豪放是不搭界的,這也是易安居士在是遭遇家國之變之前的普遍文風。那麼肯定是指《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了: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 宋詞中為何形成婉約詞這一風格流派?婉約詞形成的背景如何?
    商業經濟繁榮,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到處是綺羅香風、歌宴舞席,正需要融音樂性、抒情性、愉悅性為一體的詞這種文藝形式。婉約詞可謂是應運而生。婉約詞的形成具有如下的背景支持:第一,晚唐五代詞的興起為婉約風格的興盛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淵源。詞起源於民間曲子詞。隋唐時期燕樂盛行,宴樂時和樂歌唱的詞被稱為曲子詞。而宴樂是西域音樂,傳入中原後,先流行於宮廷之內,後來擴散於民間。
  • 宋詞: 左手是溫婉 右手是豪放
    唐詩達到巔峰之後,至宋代迎來了詞的高潮。南唐李後主絕唱「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而南唐滅亡了,有宋一代,李煜的詞卻風靡一時。後世尊稱其為「詞聖」,他啟蒙的那一派詞風,被認為是「婉約派」。   婉約派小家碧玉,「豪放派」卻縱橫開闔,氣象恢弘雄放。婉約、豪放之說最早見於《詩餘圖譜》:「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
  • 如此霸氣的一首詞,居然是辛棄疾喝酒時的醉話,「狂」了800年
    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蘇軾總是豪放中帶了點婉約,而辛棄疾就是霸氣中帶了點豪放。但這麼霸氣的詞竟然是辛棄疾酣醉時的醉話,這不禁讓人更加佩服起辛棄疾的文學底蘊。雖然詞狂,但寫的時候卻是極講究的。全詞幾乎句句有來歷,通篇的典故,看似信手拈來的張狂之語,卻是千錘百鍊,詞人的鍊字功夫早就入了化境。
  • 既婉約又豪放的六一居士
    在北宋前中期詞壇,晏殊與歐陽修斷推巨擘。他們師出南唐,瓣香於馮延已,而或俊或深,不惟「堂廡"較大,而且「廂房」也漸成規模。特別是歐陽修,一方面寫了大量聊佐清歡的綺羅香澤之語,構成其俗豔之詞的主體部分;另一方面也別出蹊徑,用民間新腔,敘寫風土人情。而其寄託忠愛悲憤的慨嘆詞,如《聖無憂》(世路風波險)、《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等,抒情深摯,尤為後來詞家所矚目。
  • 蘇軾抱著被子睡不著,寫下首悽美詞,豪放的東坡寫婉約詞別有韻味
    不過,除了婉約詞一派代表人物柳永的「衣帶漸寬」,作為豪放詞一派代表人物的蘇軾也曾一首「衣帶漸寬」之作。豪放的東坡寫起婉約詞來也是別有一番韻味。下面就來跟著筆者一起走進蘇軾這首《蝶戀花》。《蝶戀花》-(北宋-蘇軾)昨夜秋風來萬裡。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 宋詞:婉約宗師李清照的虎狼之詞
    眾所周知,宋詞分豪放、婉約兩派,不同於豪放派的氣勢雄偉,婉約派以委婉含蓄稱諸於世。李清照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留下了無數經典,她的詞清新簡麗,賦物予情感,是古今公認的「千古第一才女」。然而作為婉約宗師,其實李清照一點也「不婉約」,今天就帶大家走近這位才女「不婉約」的一面,虎狼之詞的代表作《醜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
  • 不管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宋詞的一個重要主題是國家統一
    加之宋代實行重文輕武政策,皇帝個個愛詞,大臣個個填詞,整個社會形成了吟誦詞作的風氣,孕育了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第一個抒寫多樣情感的專門文體——詞。過去,學界認為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我認為,這種看法遺漏了宋詞的一個重要主題:國家統一。不管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都在自己的詞篇中表達了憂慮國家分裂、呼喚國家儘快統一的意識。
  • 亦剛亦柔亦中和——豪放與婉約的對立統一
    詩人的性格和他作品的風格有對應或同構關係,因此人常說詩如其人;但也有例外,一個既定性格的詩人能寫出多種風格的作品。或許,人的性格也有多重。詩和其它文藝作品一樣,有無數種藝術風格,但研究者總是先把握大端。曹丕分文氣為清、濁,劉勰分文學現象為八體,皎然概括為十九種類型。
  • 史上最經典的離別詞,堪稱婉約派的神作!
    宋詞大致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不包括五代詞、花間派),婉約派誕生較早,名家也多。如柳永、晏殊、歐陽修、李清照、秦觀、姜夔等等都堪稱婉約派一代詞宗!他們也分別有代表作被選入高中課本!而我們今天所要講的便是宋詞中第一位婉約詞宗——柳永的經典之作,婉約派最為經典的神作《雨霖鈴》,同時也是高考名句背寫的必考題!
  • 平時含蓄婉約,喝點酒就變得豪放的三大星座
    一些人,平日裡看起來含蓄婉約,說句話都是仔細斟酌,擔驚受怕的,過於在意別人的想法。不過,酒精對他來說,是一個壯膽良方,喝點酒就可以變成豪放派。一起看看,十二星座中,誰平日裡含蓄婉約,喝點酒就變得豪放不已。
  • 歐陽修這首詞婉約兼具豪放,樂觀的虛設衝淡恨別的現實
    歐陽修為北宋一代名臣,除德業文章外也常填寫溫婉小詞,這些抒寫性情的小詞,往往於不經意之中流露出自己的心性襟懷。這首詩作於景祐元年春,歐陽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滿,離開洛陽之際。這首詞詠嘆離別,傷別中蘊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體驗。 上片由尊前傷別、芳容慘咽,而轉入對人生的沉思。詞人準備向朋友提出告別,輕輕地告訴朋友別後歸來的期限。
  • 蘇軾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詞,一個狂字貫穿全篇,專門寫信向朋友炫耀
    累了的時候,就吃上一碗東坡肉,讀上一首蘇軾的詞吧!作為宋代詞壇的一哥,他的詞充滿了魅力,讓人愛不釋手。用「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來形容一個男子總覺得有些不妥,但事實卻又當真是如此!於是後世總希望用一些標籤,給他的詞定個義,但卻發現太難了。
  • 婉約詞宗僅有的一首豪放浪漫主義名篇
    在詞史上,李清照被譽為婉約之宗,她的詞清麗婉轉,幽怨悽惻,含蓄雋永。詞分婉約和豪放,但人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蘇軾作為豪放派代表,也寫了不少婉約詞,如《水龍吟 似花還似非花》,同樣,李清照雖為婉約詞宗,也有豪放之作,其中有一首不僅豪放,更是僅有的浪漫主義名篇。
  • 婉約派為什麼是「宋詞正體」?
    與豪放派不同,「婉約派」的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詩詞是如何徵服宋詞的半壁江山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蝶戀花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為代表的香軟詞風。故明人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
  • 詞怎麼寫?專家,要研究如何開頭,如何結尾
    宋代文人喜歡寫詞,有一個格律派詞人叫張炎,總結了寫詞的方法。他說,「頭如何起,尾如何結。」這句話翻譯過來是,寫詞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想好如何起筆開頭,如何收尾。有人會說了,寫詞難道不要從格律、音韻學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