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孩子六歲之前灌輸知識不好,為什麼?

2020-10-17 黎方說教育


我不用學知識,我可以玩!

寫在前面的話:

六歲之前不讓孩子學知識,我想,大多數家長還不會認可!中國的幼兒園更不會贊同!

中國的官方和私立幼兒園,目前都是以經濟收入為前提的!......

這樣認為的專家們,大概是因為,不想把孩子的大腦,變成電腦儲存檔的緣故吧!

既然國外,都已經有那麼多國家的幼兒教育,都是這麼認定的,我們的幼兒教育就應該反思借鑑!

特別是紐西蘭,我的學生在哪裡做幼兒教育,她說了這麼一個道理:

六歲之前的孩子,大腦的想像力非常的豐富,不要讓死板的知識數據禁錮了孩子的想像空間!......

紐西蘭,把六歲之前孩子的相關教育內容都納入了法律!

早年,我也曾帶過不少小學生,做一些這方面的探討,孩子的大腦,過早的輸入些機械性的文字,會讓大腦變得僵化,就像一個電腦儲存檔,真的很可悲!

分享一點我的經驗給大家,希望大家多提建議多評判:

一、不能過早的教孩子讀書識字,不等於說不可以閱讀。


方法:可以通過父母的閱讀,開啟孩子的心智,挖掘孩子的心智潛能,促進孩子大腦智慧的快速發展!

六歲之前,是孩子大腦的快速發展期!六歲之後,孩子大腦發育會急速的減緩。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的心智潛能教育越早越好。

我認為,按一般規律說,孩子兩歲開始,比較好引導!

有條件的家庭,父母若有方法,有耐心,有時間,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不要期盼所謂的天才,因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絕大多數孩子不可能具備!


雖然我們不期盼天才,但是孩子出生之前,母親們,還是要有計劃的學習一些優生的方法,天才降生你家還是有可能的嗷!(母嬰飲食健康教育這裡不談)

所有的母親,當聽到孩子第一聲哭泣時,腦海裡都會閃過一絲念頭,我的孩子是健康的是智慧的,也許是…… 我也曾經這樣想過!

三、不要以為天才智慧者,一定是天生的,後天努力的結果,很多時候是出乎你預料之外的。

一落地就聲音洪亮,先聲奪人,是好的徵兆,但不能說明孩子將來就智慧,智慧者的反應能力敏捷,絕對是後天培養的!

經過這麼多年的探索研究,我發現,天生的智慧遺傳,僅僅只佔千萬分之零點零一左右(來源於國外一項資料的顯示),絕大部分孩子的心智潛能智慧,都是後天培養的,母親辛勤付出的結果!

所以,父母們不要太貪心,剛出生孩子的天分,雖然有那麼一點點,可是後天正確的心智潛能開發教育的方法,才是培養優秀智慧孩子的金鑰匙,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我想告訴父母們,與其守著未降生和已經降生,未必是天才孩子的期盼,還不如早早準備,給孩子進行早期的心智潛能開發教育,對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都有好處!

我查過很多資料,特別是當前國際最先進的,最有權威的專家的研究,他們的結論是:適合你的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開啟孩子智慧的鑰匙。

我研究心智教育多年,應該說,中國孩子的心智潛能開發,至今還停留在家庭教育的初期階段,這是因為父母們不重視造成的!

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心智潛能開發的思維觀念,遠遠落後於國外很多國家!

總結:

在中國,不管是國外的哪種說法,也不論是國外的幼兒教育有多少科學的根據,都帶有一部分的地方主觀傾向!

中國幼兒教育的最好的方法,我認為,應該以孩子自身的特點,以及孩子出生時母親的個性,母親生活的家庭環境,和母親的飲食健康條件等等因素決定!

對於兒童心智潛能開發,中國教育界始終眾說紛紜。

有專家認為,孩子的智慧開發應該自然成長。

也有專家認為,天才是聽其自然出現的,特別開發毫無用處。

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早慧天才的孩子有嗎?

很多神童傳說都只是轟動一時,當事者孩子身心交瘁,不了了之。

人的認知能力和創造力,它們未必有緊密的相關性。

一個人接受知識和創造知識,也畢竟是兩回事!

想像創造力這種素質,幾乎是沒有辦法衡量的啊。

道理很簡單,天才智商之外的很多重要素質,比如契而不舍的精神啊,堅定的自信心等,才是智慧開啟的最為關鍵的因素!

我想最後總結說一句,超常的智商孩子是有的,但是,他們是必須經過特別的方法教育出來的!

我認為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帶有無限的無法估量的潛力!

很多母親問我:我的孩子是天才嗎?

我回答她,你的孩子也許是天才,也許不是天才!關鍵是看你,有沒有給孩子成為天才的機會!

中國的幼兒教育,應該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成長環境等因素,來確定方法。

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我櫥窗裡的幾本書:修復大腦,穀物大腦密碼等,這些書會給你啟示!

點讚關注黎方說教育頭條號,獲取更多孩子心智教育的培養方法!

相關焦點

  • 經常給孩子灌輸知識常識到底好不好?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做過這樣一些事,這些事情在當時看起來,我自己覺得是很有智慧的,比如,在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我會給他講大量的常識知識。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做任何事情都會不斷地給孩子輸入那些約定俗成的小常識。
  • 為什麼五六歲的孩子學美術是最好的?家長如何引導
    為什麼五六歲的孩子學美術是最好的 為什麼五六歲的孩子學美術是最好的 為什麼五六歲的孩子學美術是最好的等到了5歲上幼兒園,從心理上已經認同了集體授課的方式,而且也對事物的形狀、特點有一個比較主觀的把握。也就是說孩子差不多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就可以報個畫畫班學習繪畫了。
  • 為什麼六歲之前的孩子要通過閱讀提高心智呢?
    ……孩子三歲了,母親的閱讀就要成為一種分享!把美好的故事分享給孩子,讓孩子的心靈,沐浴陽光和快樂!在我的記憶力,我五六歲就開始讀小說,當然是一些簡單的翻譯本,不懂了,也沒有辦法問母親,因為母親不識字,只好問鄰居的大哥。記得,讀的第一本書《三毛流浪記》,還是從鄰居大哥那裡借來的,書籍裡,還夾了一張作者三毛的封面照。
  • 中考前孩子問「我考不好怎麼辦」,家長如何回答?
    子總問「我考不好怎麼辦」?家長如何回答?你什麼事都不用管,只管複習考試再堅持下,咱們就都解放了......不要總是問「複習的咋樣了?」,因為孩子沒法回答你!事實上沒有人是「複習完了」才去參加考試的。另外,家長也不要說這些話:老師都認為你是上清華北大的料,可要爭氣呀!考好了就改變人生,考不好以後就難了。03 如何回答孩子,考不好怎麼辦?
  • 孩子六歲之前,家長做到這四多三少,孩子將來才會更自信更自立
    導讀:孩子六歲之前,家長做到這四多三少,孩子將來才會更自信更自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六歲之前,家長做到這四多三少,孩子將來才會更自信更自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六歲孩子脾氣不好,愛頂嘴,不接受家長的批評,怎麼辦?
    摘要:孩子現在六歲了,脾氣不好還不讓大人批評,甚至大人一批評他他就懷疑大人對他的愛。孩子爸爸給說:孩子現在不許大人批評他,只要我們說他,他就會說:為什麼只說我不對,你對我不好了。下課以後爸爸跟孩子說:不是我不教育其他的孩子,因為別人的孩子畢竟不是我的孩子,爸爸教育你也是為了你的安全,因為你現在的年齡自己拿捏不好分寸,如果你在玩耍的時候能控制好自己,別讓自己受到傷害,我也不會教育你。如果你不願意我教育你,那你以後做什麼事情我就不管你了行不行?這時我就把原本拉著他的手鬆開,可是他又說不行,緊緊拉著我的衣襟。家長想諮詢解決的問題是:面對孩子的壞脾氣應該如何處理?
  • 六歲前給孩子定下這五條規矩,ta會越來越優秀
    導讀:六歲前給孩子定下這五條規矩,ta會越來越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六歲前給孩子定下這五條規矩,ta會越來越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果孩子還沒到六歲,家長要抓緊做好這些事,以後少費很多心
    導讀:如果孩子還沒到六歲,家長要抓緊做好這些事,以後少費很多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孩子還沒到六歲,家長要抓緊做好這些事,以後少費很多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味「灌輸」孩子知識是徒勞,鼓勵孩子「發現式學習」才是真理
    相信不僅僅是我的朋友,很多父母為了快速提高孩子的成績,然後強行給孩子"灌輸"很多知識,也不管孩子到底有沒有消化這些知識點。然而,只是一味"灌輸"而沒有深入知識的本質,孩子是很難學到新的東西。如何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掌握知識呢?答案是"發現式學習"!
  • 灌輸不如引導 給孩子一個問為什麼的環境更重要
    對於每一名孩子來說,他們望向世界的眼睛,是一條條充滿問號的大路,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要那樣,這些關於『為什麼』的問題是每個孩子對於人生最初的思考。沒有人知道,這些充滿童真的『為什麼』背後,是不是站著未來的科學家或者未來的新領袖。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儘可能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最佳的『問為什麼』的環境,讓孩子發現問題,了解問題,並且尋找答案。
  • 孩子經常問「為什麼」,家長別嫌煩,耐心對待會有效果
    孩子經常問「為什麼」,家長別嫌煩,耐心對待會有效果有時候家長們工作回到家會感覺到很累,可是到了家還要陪伴孩子,孩子還經常會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優勢這就是家長們的噩夢,家長們有時候也會嫌煩,但是嫌煩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以家長們最後還是只能接受。
  • 有家長問,考研到底好不好呢?孩子一直想考研,該支持嗎?
    有家長問,考研到底好不好呢?孩子一直想考研,該支持嗎?按照這個提問來看,這位家長對於考研不太了解,而自己的孩子卻一直希望考研,所以才問出這樣的問題。作為一個考研過來人,現在要明確自己的態度:考研是很好的事情。我在考研之前,本科畢業後就參加了工作,是工作過一段時間然後再回到學校考研的。
  • 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說:在孩子六歲前,最應該這樣管
    關於孩子的教育,任何時候都是家長關心和頭疼的事情。尤其孩子在六歲之前性格還沒有定型,所以有很多的未知數。家長如果這個時候找不到科學的教育方法,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李玫瑾教授曾經在演講中表示,在孩子六歲之前,採用以下教育方法非常有效。
  • 如何幫助孩子科學啟蒙?不要只給孩子灌輸知識,這些方法學起來
    ,所以,在教育孩子時,不會為孩子考慮太多,更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只是一味地給孩子灌輸知識,關於孩子的科學啟蒙,並不難,掌握這些小技巧,在家也能帶孩子「玩轉」科學。不僅孩子會問問題,而且平常也是喜歡在家裡亂塗亂畫,摸摸這裡碰碰那裡的。
  • 家長的擔心 孩子的保護
    、剛上小學,她很醒目知道不可隨便提起警察,有新姨姨、新朋友都會先問我可不可以講。有老師對兒子說,老師在學校講了什麼也不要告訴爸媽,到底是什麼事不可讓家長知道?課室內,老師向學生灌輸的訊息或價值觀,我們真的無從監察嗎?
  • 把空間還給孩子:孩子玩具多、亂,是件好事!家長別瞎忙活
    幼兒教育講究在遊戲中學習、探索性教育,比起芬蘭、德國、日本、韓國以及臺灣地區的幼兒園,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中可以玩的玩具真的少得可憐,沒有這些,我們的教育只能是生硬的灌輸。幼兒教育家陳亞男在一次外出講課後,感觸頗深,她認為中國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認識也需要專業引領:好多次我講完課,一堆家長圍上來,可問的問題大同小異:我的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我的孩子入睡困難怎麼辦?我的孩子不愛上幼兒園怎麼辦?
  • 書呆子,灌輸式教育結出的「果」
    昨天,頭條有位好友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題目是:從小接受灌輸式教育,不會獨立思考,長大後怎麼擁有批判性思維?我給出的答案是:灌輸式教育危害極大,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否則,孩子將來就會成為機器人一般的「書呆子」!
  • 那些不正確的觀念,家長不會灌輸給孩子,否則家長會後悔
    有人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家長就時刻處於擔心之中,小時候擔心他們長不高、長不壯,大一點擔心學習不好,叛逆不聽話,等到他們真的長大成年,又開始擔心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家庭是否美滿……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在光明的大道上,而不是"誤入歧途"。
  • 成績不好的孩子都有這10個壞習慣!家長朋友需要督促孩子改正
    常有家長反應,孩子的學習效果不理想、成績不好。是學校老師沒教好?還是孩子自己不好好學?其實,影響孩子成績的「罪魁禍首」是不良學習習慣,究其原因,首當其衝的是以下10個學習的壞習慣,家長們必須留意。知識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人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把大量的學習內容灌輸到大腦裡去,飢一頓飽一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能是事半功倍。這的學習習慣,不僅會讓孩子形成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玩的心態。
  • 灌輸不如引導,睿智的家長,都懂得將灌輸式教育變為體驗式教育
    美國幾個專業學會共同評出的影響人類20世紀生活的20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由中國人發明;中國學子每年在美國拿博士學位的有2000人之多,為非美裔學生之冠,但美國專家評論說,雖然中國學子成績突出,想像力卻非常缺乏。——據《重慶晚報》這與我國許多家長與學校喜歡用的"灌輸式教育"分不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