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當年困擾大家的平舌捲舌音嗎,小編也已經不學拼音許多年,漢語拼音裡的這些名詞也都快忘了,乍一聽,平舌捲舌,到底是啥,zhi、chi、shi還是z、c、s,有木有r,小編特意去查了資料,今天我們就帶您全方位無死角的了解我們所說的平舌捲舌音!
其實我們說的平舌音,就是現代漢語裡經常說的舌尖前音,也就是z、c、s啦。其中Z[ts]-C[ts』]屬於清塞音,區別是Z[ts]是不送氣音,C[ts』]是送氣音,S[s]屬於清塞擦音。
這三個輔音發音部位非常相似,Z[ts]-C[ts』]在發音時,舌尖輕抵齒背,軟聘上升,堵塞鼻腔,聲帶不顫動,用較弱的氣流將舌尖與上齒背形成的阻礙衝開一條窄縫並從中擠出,摩擦成音。兩音的區別僅是發C[ts』]音時氣流更強。S[s]在發音時,與Z[ts]-C[ts』]的區別是舌尖靠近上齒背,氣流從舌尖和上齒背的窄縫中擦出成音。
俄語中也有一組發音類似的輔音[ε]-[ϲ]。[ε]是濁輔音,發音時舌前部與上齒及上齒齦靠近形成縫隙,舌尖觸下齒,氣流通過窄縫成音,聲帶振動。[ϲ]的發音部位與[ε]相同,區別就在於[ϲ]是清輔音,發音時聲帶不振動。
[ε]-[ϲ]在發音時也有在詞尾池輔音清化的特殊語音現象,而漢語中的輔音又通常不會出現在詞尾,同時留學生通常將俄語中的[ϲ]對應為漢語拼音中的Z[ts],將俄語中的[ϲ]對應為漢語拼音中的S[s],此外俄語的[ϲ]與漢語拼音的C[ts』]寫法相同,所以,將這三個音混讀的偏誤在有俄語背景的留學生中是很常見的。所以呢,中亞留學生分不清楚這幾個音是很正常的。
漢語中的捲舌音呢,即 zh[tʂ]、ch[tʂʻ] 、sh[ʂ] 、r[ʐ],這組輔音比較特殊,因為很多語言中沒有這樣的音,所以這一組音是所有留學生學習漢語語音的共同難點。俄語背景的留學生尤其如此,他們用比較相似的舌面音 j[ʨ]、 q[ʨʻ]、 x[ɕ]來代替,因而直接讀成了 j[ʨ] 、q[ʨʻ]、 x[ɕ]。要教會留學生發好捲舌音zh[tʂ]、ch[tʂʻ]、 sh[ʂ],明確並掌握好它們的發音部位是至關重要的。j[ʨ]、 q[ʨʻ]、 x[ɕ]發音時舌面或舌中部向硬顎抬起,舌尖與舌面前部向上齒齦靠攏,嘴唇往往向前突出。舌尖後音 zh[tʂ]、ch[tʂʻ] 、sh[ʂ]、 r[ʐ]和捲舌音相比,它的部位靠前,舌頭與齒齦、前硬顎接觸面較大。
小編今天特意請教了有著非常豐富的對外漢語教學經驗的美女老師,留學生分不清楚這幾個音怎麼辦呢,老師說,並沒有特別有效的辦法,只能多練,而且不僅僅要注意單個字的音,而且一定要放在句子中體會語流音變,單個字跟句子結合才能掌握更地道的漢語。
中國很多地區也存在平卷不分的情況,那怎麼辦呢?要分清它們,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正確區別平、捲舌音的發音;二是辨別、記憶、掌握平舌音和翹舌音作聲母的字,常用方法有兩種。
(1)代表字類推法
漢字中大部分是形聲字。相同聲旁的形聲字,大多數又會同聲母。如「喿、曾、宗、卒、採、倉、曹、從、散、司。叟、遂」作偏旁的字,絕大多數是平舌音;「佔、中、主、專、、朝、成、出、少、善、申、生」作偏旁的字,絕大多數是翹舌音。因此,強記一些平、翹舌音代表字或偏旁,可以方便地類推,確定一大批平、翹舌音的字。
(2)普通話聲韻規律類推法
普通話中,聲母和韻母的拼合,有一定的規律。例如ua、uai、uang這三個韻母,能跟翹舌音zh、ch、sh相拼,都不能跟平舌音z、c、s 相拼。因此遇到「抓、裝、窗、摔、雙」等韻母分別是ua、uai、uang的字,可以直接斷定它們是捲舌音。又如韻母ong能跟平舌音s相拼,卻不能跟翹舌音sh相拼,我們就可以斷定韻母是ong的「松、聳、宋」,決不會是翹舌音。記住這些規律,也有助於我們辨別和記憶平、翹舌音的字。
祝各位女神女王節日快樂,永遠十八歲!
祝願大家都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覺得還不錯的話,就關注唄,下次更精彩 ~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