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界發現的新物種,你認識幾個?每一個都造型獨特

2021-01-19 探索宇宙說

地球有著46億年的歷史,而地球早期生命大約出現在40億年前。早期生命誕生之後,經過數十億年漫長的進化演化,才有了現在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不僅有智慧生命人類的存在,而且還有數百萬種以上的各種生命。

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人類對地球生物界的各種生物了解是極其有限的,大量的生物我們是不知道的。直到人類走進科技時代,有了科技的幫助,我們才能夠對生命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在不斷發現地球上的各種新物種。

雖然人類現在是科技文明,有強大科技的輔助,但是對於地球生物的了解其實並不是很全面。而地球這個生命世界裡,其實包括三個生物圈,一個是陸地生物圈,一個是海洋生物圈,最後一個則是地下生物圈。

由於人類生存在陸地,而科技對於陸地的探索也更容易更全面一些,所以我們對於陸地生物的了解其實是最多的。即使如此,在陸地仍然有15%左右的生物可能還沒有被我們發現,這些生物往往都集中在一些人類難以進行探索的區域,比如一些原始森林深處,沙漠深處以及南極深入。

海洋的面積佔到地球表面積的71%,而海洋生物的豐富絲毫不亞於陸地生物,可是由於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僅有10%左右,所以我們對海洋生物的了解更少,尤其是深海中的那些生物,我們基本沒什麼了解。而地下生物圈就更複雜了,曾經科學家以為地球內部即使有生命,也沒有多少。

可是近年來,隨著科學家研究探索的深入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地下生物圈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和龐大,有可能陸地和海洋生物圈加起來也沒有地下生物圈龐大。我們想要了解地球生物世界,就需要不斷發現新物種,而地球上的新物種基本每年都有發現,近年來,地球生物界出現了不少的新物種,你認識幾個?每一個都造型獨特。

一、南美洲慄鼠,南美洲慄鼠屬於哺乳類齧齒豪豬亞目南美洲慄鼠科,許多人一提到鼠就想到老鼠,其實它和老鼠完全不同。其主要區別在於:老鼠是雜食性動物而南美洲慄鼠是吃素的。老鼠是雙排卵管而南美洲慄鼠是單排卵管,所以老鼠(包括倉鼠)可以每20天就生一窩仔,而南美洲慄鼠每年只能產仔1-2次且每次產仔1~2隻的概率是80%。

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南美洲慄鼠,可如果換一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南美洲慄鼠也被稱之為龍貓,是現代人們非常喜歡養的一種龐物鼠。這種鼠類你很難想像它是牛羊的近親,雖然現在從外形上觀察,於牛羊相差實在太大,但是在三千二百五十年的智利安第斯山脈,它們卻是極為相似的存在。

科學家根絕南美慄鼠的骨骼觀察,憑它的牙齒的結構於牛、羊、馬極為相似而定為近親。它的牙齒結構就如摏草藥的研缽和杵一樣,能夠在不傷害牙床和牙齒的狀態下把草木的根莖研磨磨碎並且吞咽。

二、變色蛙,這是一種新蛙種。2004年美國科學家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南部山區一小片雲霧林裡發現。變色蛙有時黃,有時綠,有時灰褐。當陽光明媚的時候,呈淺綠色,當進入光線微弱的陰暗處時,在幾分鐘之內,又變成淺棕色。

變色蛙是一種比硬幣還小的蛙類,僅有二釐米左右,它目前只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新的山區有所發現,可能是這裡的環境適應這種蛙的生存。由於它的皮膚能夠像變色龍一樣進行變化,所以能夠輕易地隱藏自己和躲避天敵的危險。

如此小的蛙類,天敵自然不會少,可以說在這個地區的生物圈中,是沒有什麼生存優勢的。可是大自然是非常公平的,能夠在物競天澤,適者生存的法則下生存的生物,即使再小,也必然有特殊的本領,而變色蛙的生存本領就是變色。

三、食肉海綿,這是一種科學家新發現的深海動物。食肉海綿長2米,呈錐形,外表為類似華夫餅乾的菱格狀,在澳大利亞海域內海平面以下2197米處被發現。它有著直徑達半米的「嘴」,當魚或其他生物在其周圍遊過並觸動它時,它便會用漏鬥形的「嘴」將獵物捕獲,然後將獵物包圍起來,困在身體裡面並吃掉。

四、貓眼天竺鯛魚,這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新發現的一種貓眼天竺鯛魚,體高而側扁,眼大,口大;體色呈半透明的淡粉紅色至淡紅色或橙色,幾乎不延伸到尾柄上;頭部和身體三分之二的前半部分覆蓋著大小不等的橙色斑點,體長2.1釐米。

以上四種就是科學家在生物界發現的一些新物種,事實上,近年來發現的新物種非常多,我們無法進行一一的介紹。只能選擇其中四個進行一個簡單的描述,根據一項科技報告,2019年全世界共發現了有71種新物種。

在這些新發現的物種中,有17種魚、15種壁虎、8種開花植物、6種海蛞蝓、5種蜘蛛綱動物、4種鰻魚、3種螞蟻、3種石龍子、2種鰩魚、2種黃蜂、2種苔蘚、2種珊瑚和2種蜥蜴。它們分布在五大洲和三大洋。

由此可見,地球的生物種類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雖然工業的快速發展,產生的各種汙染對地球的生態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每年都會有不少的物種滅絕消失。可是同樣也有很多的物種不斷被我們發現,這還只是限於人類目前可探索的區域,而在那些人類還無法踏足的區域,有可能存在更多的新奇物種。

生物是地球生命星球的象徵,生命種類的豐富也是地球生態系統好壞的一個重要標誌。地球生物圈中的生物越多,意味著地球的生態系統越好,可是我們也能夠看到,地球的生態環境在人類的影響下正在不斷惡化。雖然地球的生物種類繁多,但是在適者生存的原則下,很多的生物無法適應環境的惡化正在不斷消失。

如果有一天,地球的生物圈已經沒有了生物存在,那說明地球也徹底惡化,成為一顆荒涼的星球。人類自然也無法在地球生存下去,如果那個時候,人類已經是星際文明,我們可以移民外星球繼續生存。可如果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成為星際文明,人類的命運會如何?相信大家能夠想到。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新發現的珍稀海洋物種:造型都很奇特
    前不久,法國的「塔拉」號科考船展示了從全球210處採集點集齊的大約35000種海洋浮遊生物,他們默默地通過光合作用貢獻著地球一半的氧氣,令人大開眼界。在海洋這個浩瀚的領域,科學家們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
  • 生物界的致命生物,導致三波物種滅絕浪潮,現在依然進行中
    在地球的歷史上,出現過大大小小很多次物種滅絕事件。究其原因,大多都是星體撞擊地球、火山活動、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或者下降、氧氣含量變化等等諸如此類的原因。但有一個因素往往是被忽略的,那就是人類。當下,因為人類活動所導致的物種滅絕自不必說,就說早在農業革命發生之前的那數萬年,伴隨著智人的遷徙所發生的物種發滅絕就足以讓人錯愕。時至今日,有很多專家學者試圖為人類脫罪,將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物種滅絕歸因於氣候變化。但如果你想要證明物種滅絕的原因就是氣候變化導致也是非常困難的。
  • 全身都是黑科技的物種,令人懷疑它到底是不是地球本土生物?
    不研究則可,這一研究卻發現這玩意兒簡直就是地球生物界的王者。它可不僅有著可以瞬間擊碎應付的一對「拳頭」,還有著可以說是最頂配的眼睛以及人類至今也無法理解的聲光通訊系統。下面咱們就一一介紹一下。有人對皮皮蝦專門做過力量實驗,其頭部下面的那一對不到7毫米的小拳頭的擊打力量竟然可以瞬間達到150公斤,而出拳的速度是三千分之一秒。
  • 雲南發現新物種「大葉可愛花」,專家稱:這種花不僅漂亮,還獨特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是我們生活中時刻都離不開的。而地球上的植物,究竟有多少種類,這關係著我們人類是否能更好生活的問題。近日,網上傳出一條消息,雲南發現新植物「大葉可愛花」,專家們稱:「這種花不僅漂亮,還獨特」,它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 福建省發現新物種
    發現一個新物種有多難?首先它必須是未被發現記錄過的物種,其次你需要捕獲一雄一雌作為標本,再寫論文並在國際上獲得認可。7月初,國際最權威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就認可了一種發現於福建深山,發現者為福建人,並且以這位福建人命名的新物種天牛!!全英文論文(劉鵬宇提供)因國際命名法則規定,新物種的發現者對此物種有命名權,因此新物種被命名為黃劍斌糙天牛,其中黃劍斌為人名,糙天牛為天牛的一個屬。
  • 章魚真不是地球物種?
    章魚進入「打魚時代」 章魚跟大多數生物一樣,其實也是在每天進化之中,包括我們人類也是如此,科學家們發現人類進化並沒有停止,所以地球上的所有物種可能每天都在進化
  • 章魚真不是地球物種?
    章魚進入「打魚時代」章魚跟大多數生物一樣,其實也是在每天進化之中,包括我們人類也是如此,科學家們發現人類進化並沒有停止,所以地球上的所有物種可能每天都在進化,只是微妙的變化很難讓人察覺。首先我們知道,章魚的整個身體十分的發達,是標準的軟體生物,並且非常奇怪的是——它們不僅有3顆心臟、9個大腦,並且章魚大腦中還有高達5億個神經元,這種獨特的神經構造使其具有超過一般動物的思維能力,大家很多時候都說,老鼠的是比較聰明的物種,然而老鼠的神經元數量只有0.8億個,與章魚相比較,這完全是「大巫見小巫」。
  • 生物界最強殺手,導致290種兩棲動物滅絕,至今無法阻擋它
    上個世紀70年代,兩棲動物在世界範圍內急劇下降,許多物種最終走向滅絕,但是研究人員並不知道原因,很多報導把這些物種消失當成地球處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標誌性事件。
  • 來認識櫛水母,地球上最古老、最接近所有動物...
    莫羅茲表示:「櫛水母可不是僅僅多了或者少了幾個基因。它有著與眾不同的神經系統,堪稱是大自然宏大而新穎的設計。」櫛水母的神經系統由獨特的化學物質和基因構成。換言之,它的神經系統從一開始就走上了與地球上其他動物截然不同的進化之路。這是趨同進化的典型案例:櫛水母這個物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基因原材料進化出自己獨特的神經系統。櫛水母的神經系統與地球上其他動物的神經系統採用了不同的進化路徑。
  • 這種長度約40釐米的物種入侵法國生物界,它不是「蚯蚓」!
    在地球上,生物的變異是現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形成新的物種過程越來越簡單化,很多物種科學家們都找不到根據去說明,因為在科學生物紀錄中,找不到這樣的生物存在,這跟我們的地球環境存在必然的關係。根據法國生物科學研究發現,揭開了五種錘頭扁蟲的存在,其中有兩種可能是新種,長度大約40釐米。科學家懷疑這種巨型錘頭扁蟲是一直外來物種的入侵,可能是來自於紐幾內亞扁蟲,不屬於法國本土的物種。
  • 中國科學家潛入地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什麼?
    目前全球已發現46個深淵區,包括33條海溝和13個海槽。33條海溝中有26條分布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是全球最深的海溝。」科學家在其中8條海溝發現了300多個新物種,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新物種都只存在於深淵環境。這些發現使科學家認識到,黑暗的深淵世界生活了極其獨特的「深淵生物群落」。隨著深海調查技術進步,全球近年來又陸續開展了多項大型深淵調查活動,發現了更多深淵新物種,深淵生物量和生命活力也遠超預期。
  • 蘭花大家族迎來新物種:「北京無喙蘭」首次被發現
    2017年10月27日訊,北京地區發現了一個蘭花新物種,被命名為「北京無喙蘭」。通過長達10年的野外調查,北京林業大學沐先運博士發現了這一對生長環境要求十分苛刻的新物種。這是目前我國唯一以北京為模式標本產地、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也是無喙蘭屬在中國分布的第3個物種,而全世界也僅有7種。
  • 智能健康座艙保駕護航,領克06新物種「進化論」
    在這個星球上,每天都有物種銷聲匿跡,但與此同時,許多「新物種」也在悄悄誕生……「智能物種」將取代人類大腦?今年9月,一種來勢洶洶,擁有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且能讓地球上的「老物種」無地自容的「智能物種」,就來到了地球。
  • 南極洲首次發現「無頭雞海怪」,造型奇特,它還有個夢幻的名字
    文/濤聲依舊南極洲首次發現「無頭雞海怪」,造型奇特,它還有個夢幻的名字地球上有著很多奇特的生物,有的生物形狀非常奇怪,這些生物隱藏在密林,大山或者是深海,有的人們還尚未發現,有的數量非常稀少根據10月22日的消息稱,科學家在南極洲的深海發現了夢海屬的存在,這是第一次,科研人員目前尚未發現有其他夢海鼠的存在,從圖片上來看,它的確像是一個沒有頭的雞,非常的奇怪,但是它其實早就被人類發現過,之所以引起了轟動主要是因為它獨特的外形和珍稀的數量。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進化已停止?為高級物種讓路?
    ),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菌類和藻類,當時是微生物的時代,所以很難找到生物大滅絕的證據,地球上的生物化石大量出現於5.41億年以來的顯生宙,六次生物大滅絕都是指5.41億年以來地球上的生物集群滅絕事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物大滅絕特指的是宏觀生物,而不是微生物,因為微生物沒有化石證據。
  • 哪些地球物種能逃過氣候變化而劫後餘生
    部分原因是人類繁殖後代的速度實在太慢,通常人一生只能養育繁殖一兩個後代,類似一些特別受人類青睞的動物,比如熊貓。具備快速生殖大量後代能力的生物逃過滅絕的機率較高。這看來只是一個臆想實驗。但有關地球各物種逃過氣候變化而生存下來機率大小的討論,卻是令人不安的。最近一份引起各方重視的的生物多樣性報告聲稱,目前地球上每四個物種中就有一個面臨滅絕之災。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確立了生物界的秩序的林奈,進化論的奠基人
    上中學時,他非常喜歡採集動植物標本,他的老師發現了他的愛好,就把他接到家中,對他進行輔導,教他用花做區分植物的標誌,並鼓勵他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中學畢業後,林奈進人龍德大學,後來又轉到烏普薩拉大學學習。25歲時,林奈在學校的支持下獨自到瑞典北部的拉普蘭地區進行考察,他旅行2800多公裡,收集了 100多種新植物,回到學校以後,他寫了《拉普蘭植物志》。
  • 地球史上最強的一對海怪,共存100萬年,皆是各自巔峰物種!
    在地球漫長的幾十億年裡,海洋霸主之位可謂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從第一任霸主奇蝦,到後來鸚鵡螺、翼肢鱟、鄧氏魚等等,猶如人類歷史的王朝更替。每當在這些海洋霸主開始沒落時,地球總會安排新的霸主繼位。但在中新世時期,海洋裡同時出現了兩種「空前絕後」的超級海怪——巨齒鯊和梅爾維爾鯨。
  • 萬有引力定律:16、17世紀歐洲學者質疑,改變和放棄最神聖化認識
    猜想的依據:(1)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引力使行星不能飛離太陽,物體與地球之間的引力使物體不能離開地球;(2)在離地面很高的距離裡,都不會發現重力有明顯的減弱,那麼這個力必然延伸到很遠的地方。檢驗的思想:如果猜想正確,月球在軌道上運動的向心加速度與地面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應該等於地球半徑平方與月球軌道半徑平方之比,即1除以3600有引力與相作用的物體的質量乘積成正比,是發現引力平方反比定律過渡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必要階段.
  • 人類為什麼不能阻止新病毒的誕生?地球上隨時可能出現新物種嗎?
    作者:石蘭地球上突然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意味著可能誕生新的物種?實際上,人類看似無所不能,但實際上也跟其他宇宙萬物一樣,很多時候都不得不屈服於自然規律。而且,新的病毒隨時都有可能在我們的身邊爆發,從古至今亙古不變,區別只在於我們是否識別出它是一種新的病毒。而人類起到的作用,只可能是加快其爆發的節奏,而並非阻斷新病毒類型的產生。簡單來說,病毒和物種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事物,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連生物都算不上,而後者往往大規模出現於上一次生物大滅絕之後,我想沒有人會期待這一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