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夜裡9點,臺北大安森林公園人潮依舊,空氣中有雨後泥土的芬芳,路燈柔和的光映照在慢跑步道上,不同年齡段、一身運動裝扮的人們正在慢跑、健走;兒童遊戲區的幼童們在滑梯和攀爬架上上下下、樂此不疲,穿著輪滑鞋的青少年在旱冰場上刻苦練習……公園外水泥森林環伺、車水馬龍,公園內蛙叫蟬鳴、螢火點點,家住板橋、專程帶兒子來玩的臺北市民林先生說,不想開車出遠門、到郊外,拿上悠遊卡,坐捷運(地鐵)就可以享受到「森林浴」。
螢火蟲歸來
位於臺北中心地帶、離地標臺北101大樓僅兩站捷運車程的大安森林公園,佔地面積約26公頃,曾獲評為臺北市十大最受歡迎公園第一名,有「都市之肺」的美譽。
大安森林公園1994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首座位於臺北市中心的大型生態公園。
既是森林公園,多樣化的植物必不可少。兩條主路貫穿公園東西,一條主路貫穿南北,沿途遍植喬灌木,從榕樹到竹林再到熱帶風情的棕櫚,都有詳細的標示牌。除了觀葉植物外,一年四季繁花不斷、美不勝收。園內有生態水池一座,池中錦鯉、烏龜遊嬉其間,池旁草木中棲息著各種水鳥,上百隻白鷺鷥停在樹上,每天都有遊人駐足池邊欣賞良久,裝備精良的攝影愛好者更是一蹲守就是幾個小時。近年來,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在臺北市已消失數十年的生態指標螢火蟲也出現在大安森林公園,市民不用上山就可「賞螢」。
大安森林公園也是臺北市文化演出的重鎮。公園裡建有一座演出用的「音樂臺」,觀眾席呈自然斜坡狀,有900多個座位。臺灣某當紅樂團當年首次登臺演出就在這裡。去年,為了紀念出道20年,他們回到「起點」,在音樂臺舉辦免費演唱會。
保住石滑梯
大安森林公園人氣最高的區域非兒童遊樂區莫屬,雖然孩童眾多,卻秩序井然,在沙坑、鞦韆、滑梯、攀爬架,只聽家長們不斷地提醒:「小心,不要碰到別人」「要排隊、要等哦」……
在最受歡迎的鞦韆處,小朋友們排起長隊。鞦韆上有管理者貼心的文字提醒:鞦韆適用12歲以下兒童以排隊方式使用。在家長們的監督下,再心急的小朋友也必須乖乖排隊,輪到後最多玩5分鐘,家長就會主動提醒自己的孩子該下來了。謙讓與秩序的種子,就這樣深植在小朋友心中。
大象造型的水磨石滑梯也是孩子們的最愛之一。關於這座滑梯,還有一個故事。2015年,臺北市政府公園處以不符合安全標準為由,決定拆除大安森林公園等處的水磨石滑梯,代之以塑料滑梯。身為孩子媽媽的林亞玫等人認為,30歲以上的臺灣人,童年都有一座水磨石大象滑梯陪伴他們長大。滑梯如果有安全問題可以整改,但換成千篇一律的塑料遊戲器具,既沒有美感,也抹殺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林亞玫等人的想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他們組織起來與臺北市政府有關部門交涉、商討、提供改進意見,終於保住了大安森林公園等處的水磨石滑梯,「還我特色公園」也成為臺灣社會的共識。
最美捷運站
臺北最受歡迎的公園成就了臺北最美捷運站。2013年11月24日,捷運信義線通車,大安森林公園站出口直通公園。由於此站地形條件絕佳,設計者提出借用公園用地,以下沉式庭園將森林公園的自然風景與捷運站融合,將陽光、空氣引入站體,增加旅客與公園多元互動及停留休憩的機會。
翹著二郎腿的青蛙、圓弧狀的水簾設計、半圓形的透明光塔、玻璃帷幕的陽光大廳、定時起舞的水舞秀、以四季為主題的走廊壁畫……大安森林公園站一啟用,就成為臺北市民觀光打卡的景點,攝影愛好者更是在這裡創作了無數大片。常來這裡攝影的宋先生說:臺北捷運站大多是為了通勤而設,不像高雄的捷運站那麼有特色。現在,臺北捷運終於也有了一站讓你可以專門來拍照甚至發呆的地方,臺北人又多了一個處於市中心的舒壓空間。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2日 20 版)
(責編:袁勃、劉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