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之前的超人和凡人說,超人說最早來源於尼採的哲學。
後來隨著閱歷的增長,慢慢意識到凡人超人都是在個體身上發生的,我們遵循本能做事通常讓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停留在「過去」,用過去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是解決不了現在的問題的。
今天就不再說人性的弱點了
說說發生在身邊的一些事:昨天同事討論育兒話題:
W:我家孩子交給督導老師,現在作業等大多時候都是老師輔導完成的(甩手式的)
Y:我以後的話,要把自己家孩子的手機,電腦給嚴格看管好(她還沒結婚)~
小學時,父母就看的特別嚴,不給買手機,之後我自己買了手機,整晚,整晚的玩,玩到第二天去上課~
之後才知道,她高度近視就是小學中學時遺留的~
當開始保持開放的大腦覺察時,慢慢開始發覺,我們通常都是「索取者」,向外要求者
比如:要求孩子乖巧聽話,要求熱愛學習,要求獨立自主
但反過來自己確完全不是這樣的~
後來又看到一些人,他們付出,分享,貢獻,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只要求自己,對自己要求嚴格,要求極高,他們一直關注的核心都是學習和成長或者在實現自己的大願的過程中全力以赴!
真正的高手都是思考自己的立場和問題
比如孔子的「見賢思齊,見不賢而思內省也」
比如馬老師說的:我拿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在哪(不少人理解為遠遠超越對手,而其實想表達看不到未來會取代自己的產業「對手屬於升維」 陷入一種資源詛咒)
「英國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碑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
我呀,在最無知的年紀,發了最大的願,那時期待我可以改變世界,所以對父親說我想做科學家!
之後進入高中時代,因為一些變故,我被扭曲了,那時最相信的是「眾生皆苦」,因為我身在煉獄~
在哪些「難熬」的歲月中,我感覺連自己的過不好,眼前一片黑暗,從沒想過要改變什麼,至少,我感覺到全力以赴的生存下去就已經很困難了
渡過這個周期後,能想到的是做點什麼事業,後來呀,創業,工作兜兜轉轉,被生活摁在地上摩擦了幾遍了才開始慢慢有了一些明悟:我擁有的知識樂園力量,經驗甚至缺陷完全屬於我,哪怕再微弱的力量,再生疏的技能,其都屬於我,他們才是我的立身之本,才是我最大的依仗,明白這一點開始有些篤定了~
此時呢,我不再想著改變世界了,也不想改變任何人了,我唯一可以做的是:改變自己,要求自己,那麼終其一生,我只需要堅持關注學習和成長即可以了,這讓改變成為一種可能~
很幸運能明白這一點,從開始向內求後,我更理解了—自助者天助~
遇事,多思考自己的問題,也就是把人,事,物多視作自己學習和成長的契機~
當然,想其他人事物的原因也可以,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逃避,是一種藉口,是一種怯懦,是一种放棄,是一種禁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向內求者,才能改變自己,這就如蝴蝶效應的一次煽動翅膀,也如個體推倒成長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