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說:&34;
媽媽瞅了瞅孩子,說:&34;
……
兒子猛然抬頭,&34;
兒子蒙蒙的看著媽媽,以為媽媽說錯了。之前班主任老師給孩子們過忠告,初中需要進入前15名,在中考時,才有可能升入好一點的高中。
媽媽笑著說:&34;
孩子笑了。
媽媽接著笑著說:&34;
兒子笑了笑,收拾書包 ,準備出發!
這個暑假,有些不同尋常,孩子在小學畢業的時候,暗暗下決心要考入初中班裡的前15名,於是在畢業前,報了小升初的課外班,和朋友們一起去參加了一個月的集訓。集訓的內容有小升初分班考試的集訓內容,還有初一新課的預習。在這個假期裡,雖然孩子也不時的和朋友們聯機組戰隊,但是我能感受到孩子對未來好的期待及學習的主動性。
為啥孩子會考前緊張呢?
一是,來自於孩子內心對自己未來有些理想的期待,而對自己是否能達成那份期待未知。就是這份未知,帶來了緊張、焦慮,甚至還有的孩子會帶來恐懼。對未知的緊張、焦慮、恐懼,這樣的情緒,其實不只在孩子身上有,成人也同樣會有相同的感受。
二是,來自於對未達成父母期待的恐懼。父母長期的高期待,孩子雖然很努力,但是未能達成時,父母的態度。
對未知的緊張、焦慮、恐懼,這樣的情緒,其實不只在孩子身上有,成人也同樣會有相同的感受。
1、父母首先要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性。父母情緒穩定了,給孩子提供的就是安全的環境,孩子只有在安全的環境下,才有精力去激發自己內在的潛力、去實現夢想。
2、看到孩子的期待,肯定孩子的付出,讚美孩子為達成期待主動的付諸行動。
孩子對未來有積極的期待,是好事。一個假期的主動的學習的行為,值得被肯定與鼓勵。
3、引導孩子分解期待與當下的落差。通過梳理大目標、小目標、列計劃等,來降低孩子內心期待與現實的落差。將三年的中考大目標,分解成當下一年、一學期不等的小目標,從而可以輕鬆應對。
4、引導孩子積極樂觀的持續學習與成長。在長期的學習與成長中,成績起伏也是正常的,引導孩子客觀的看待成績,而不是陷入對成績起伏的緊張情緒中。
對孩子說,不怕不怕,沒關係,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哪些題做的漂亮?哪些題做的不熟練?哪些題不會? 從對熟練掌握的題中,找到孩子的亮點,增強孩子的自信。在不熟練及不會的題中,引導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回顧知識點重做。比如,向同學老師求教。
在孩子通過努力,每解決一個難題後,及時給予欣賞與肯定。將一次小小的失敗,轉化成成功事件。
結語:在每一天,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的認知是有限的,對人或事件的解讀思維也是有限的。父母作為監護人、撫養者,只有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成長,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
「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父母:挑戰》
「鼓勵是教養孩子最重要的部分。鼓勵孩子的重點在於,給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孩子:挑戰》
-The End-
作者:創跡生涯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關注:情感心理、生涯教育、家庭成長。
更多心理分享,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