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書《山海經》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是傳說,還是真實世界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繪山川與物產、風俗與民情的地理著作,還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其有著巨大的文化與歷史價值。全書共18篇,分為《山經》與《海經》兩個部分,然而,對於這樣一部體系龐大的怪書的性質歸類,卻是各有各的看法。
由於書中的一些怪異描述,有人說它是一部荒誕不經的神話書,有人說它是蓋古之巫書。對於一部古書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說法。山海經的記載內容可以說是非常廣闊,無論是地理知識,還是巫醫,祭祀,藥物,物產,民族,道裡,山川都有,並且在書中還有著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等寓言故事以及神話傳說。
《山海經》,因充滿各種怪異神話,讓人著迷。據說,秦始皇焚書坑儒,卻不忍燒掉這本;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卻不舍將《山海經》列入「被罷黜」之列;美國女學者默茨博士讀過《山海經》,甚至對照此書,踏上了勘探美洲山水河流的旅程,並讚嘆: 「對於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我們只有低頭,頂禮膜拜。」
關於《山海經》全書涉及的地域範圍及相關物是虛實,歷來眾說紛紜。很多學者都認為是一次國家地理大普查之後的文獻記載,有一些確實能確定下來,比如黃河、渭河、華山等等,地理位置與現實的大體一致。其實不管《山海經》是巫書、史書還是神話小說,它都是為後世流傳下來的一部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