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二個「14天隔離期」以來,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注持續遞增,「很多患者治癒出院了,怎麼定義治癒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後後遺症嚴重嗎」等一系列問題依舊困擾著許多網友。近日,武漢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呼吸治療學組委員汪濤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抖音火山版同時直播,進一步向網友科普講解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防治知識。
汪濤指出,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治療原則還是分層治療。根據患者感染的嚴重度,醫院會把患者分為輕症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四種。其中,輕症型患者臨床症狀很輕微,通常表現為咽痛、低熱、咳嗽;普通型患者伴有發熱呼吸道症狀,影像學可以看到面積不太大的局部深處有病變現狀;重症患者表現為缺氧呼吸窘迫,血氧飽和度下降。而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則需要呼吸機支持。
對應這四種不同層級,醫院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於大部分輕症患者來說,隔離觀察加上使用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藥就可以治癒,甚至有些情況下可以不用藥。
由於部分患者確診及時,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就可以康復出院。直播中,汪濤對「如何定義治癒」也進行了一番講解。他介紹,一般患者體溫恢復三天以上,再經過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後就可以出院。出院後,患者最好繼續在家隔離兩周,戴好口罩,做好相關防護。
同時,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後後遺症是否會很嚴重」這個問題,汪濤做出了正面回答。他強調,輕症型、普通型患者治療後,不會有後遺症,而重症、危重症患者在最後恢復過程中,可能會遺留肺纖維化。肺纖維化將在一段時間內,甚至終生無法恢復,並且隨著肺功能下降,患者的勞動能力和運動耐量也會下降。
自己在家每天早中晚量體溫都不一樣,這是正常的嗎?汪濤講解道,人的體溫在一天不同時間段都有波動,早上36.5度、晚上37.1度都屬於正常現象。如果體溫超過37度,需要留心觀察一下,但也不用特別擔心。
非常時期,多方面了解防治知識至關重要。為增強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防疫知識的理解,採取正確的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今日頭條、抖音集中邀請了全國一線專家成立「防疫專家團」,為大廣大網友科普講解防疫相關知識,澄清網傳謠言。截至目前,已有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產科主任醫師、教授段濤,武漢協和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李偉,首都兒科研究所感染科主任鄧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醫師陳恩強、北醫三院ICU副主任醫師薄世寧、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國民體質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馮強等專家直播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