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貧困家庭來說,考大學,是改變人生的一條道路,楓香鎮花茂村的楊優華已經考上了大學,卻不得不忍痛放棄,父親生病倒下了、姐姐還在讀大學,貧困具體的家庭讓他不得已放棄了大學,承擔起了生活的重擔,雖然生活改變了,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極下去,而是選擇了另一條路,實現自己的價值。
楊優華今年21歲。去年,他被福建的一所大學錄取,並順利入學,但是,家裡的一場變故卻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就在入學後不久,楊優華的父親得了白血病,失去了勞動能力,家裡的經濟支柱沒有了,除了他自己上大學之外,楊優華的姐姐此時也正在山東的一所大學就讀,面對家庭的變故,小楊在和家人溝通後,毅然中途放棄了求學之路,扛起了家庭的重擔。
楊優華:之前我是在遵義跟到一個修車的師傅學修車,後面那家店有點開不下去了,發不起工資。
家裡生活全都指望著小楊,小楊在去年年底,來到了這家餐館打工,剛開始的時候,小楊是在店裡做一名服務員,因為勤勞肯幹,做事又踏實,受到了老闆的讚賞。
餐館老闆 羅華希:他最開始來的時候是作為一個前廳的服務員,然後特別有一點讓我特別感動,就是他首先沒有問他的薪酬待遇,在年輕人裡面這是很難得的。他首先想樹立自己的價值,我覺得這個是我比較欣賞的一個地方,年輕人比較踏實。
餐館老闆了解到了小楊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的家庭狀況後,決定不再讓他幹服務員了,而是把他轉到了廚房去學習廚藝。
餐館老闆 羅華希:第一我覺得這個年輕人比較踏實,第二這個廚房裡廚師的工資待遇,肯定是比前廳的服務員高得多,所以我也希望通過他自己的努力,來創造他想要的生活,來改變他家裡面目前比較貧困的一個情況。
小楊說,現在自己的姐姐在山東那邊的大學,已經念到大三了,自己作為現在家裡唯一的頂梁柱,是承擔自己責任的時候了。雖然自己現在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兩千來塊錢,但是,他也會拿出一部分,來作為姐姐的生活費,讓姐姐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楊優華:每個月會給她生活費,她自己也在做兼職。記者:你一個月給她多少錢?一般都是800到1000。
現在小楊在餐館裡,三個月的時間裡就學會了廚師的一些基本功,雖說做廚師已經開始入門了,不過進入這個行業,對於小楊來說,之前壓根就沒有朝這方面想過。
記者:之前有沒有想過學廚師?
楊優華:之前一直沒有想過,然後家裡面的人叫我去學,我都沒去過。記者:那現在是怎麼想的?現在想學好。這家店的老闆對我都非常好,就想報答他們的那種感覺。
小楊說,現在自己在廚師這個行當裡,還要努力學很多東西,儘管沒能順利完成大學學業,但是,也要爭取讓自己在餐飲領域有所作為。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穩定的收入,繼續幫助姐姐完成學業,儘可能地為家裡分擔。
楊優華:儘量熬到她大學完成了,然後我們一起努力。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相信小楊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學到真本事。採訪最後,記者和餐館老闆一起,將親籌集的善款送到小楊家裡,讓小楊父親治病。
下班後,我們和小楊一起,來到了位于楓香鎮花茂村萬裡組的家裡,與我們同行的,還有餐館老闆羅華希以及他的生意合伙人。
此時,小楊的父親正躺在病床上,因為身患白血病,看上去特別的虛弱。小楊的母親告訴我們,孩子的父親是2014年查出白血病的,之前做過幾次化療,不過因為經濟困難,所以沒有得到持續治療。
楊優華的母親:蔡佳芬:好點了沒有錢就沒有醫。去複查,就叫他做化療,他說的我不做化療,沒有錢。他一聲說你不做化療就不要說了,沒有事得,就沒有治,一直都沒有治。
今年3月,小楊的父親突然再次病重,又到醫院進行化療,花了幾萬塊錢以後,家裡面再也拿不出錢來了。
楊優華的母親:蔡佳芬:醫生說了沒得錢就叫他回家來養病,回家還要養三個星期才回去,是這麼說的。醫生說的還要住兩個星期的院,我沒有錢,借不到錢沒有辦法得,就把他叫回家來了。
實在想不到辦法的情況下,小楊和讀大學的姐姐,通過網絡發布了一條求助信息。信息發出後,餐館老闆的羅華希正好看到了,於是,他和朋友發起了捐款行動。
餐館老闆 羅華希:昨天早上八點半,我收到楊凱的一個微信,給他擴散一下,我看到之後,確實這家人很不容易,雖然命運很坎坷,但是我們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能夠改變這家人的生活。
捐款行動發起以後很快便得到了響應,兩天時間就籌得了善款一萬餘元。
現場:通過一些我的朋友,還有我們店裡面的員工,還有我們貴陽培訓的一個團隊,這裡給你捐贈了10300,希望你能夠早日回到醫院去,與病魔抗爭,早日康復。
餐館老闆羅華希表示,現在捐款行動還在進行當中,如果還有更多的善款,他都會立馬轉給小楊。
楊優華:非常感謝,心裏面感覺世界充滿了愛,然後就想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將來好回報社會。
記者 胡桃 紹全 直播遵義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