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貢老街老舊菜市場搬遷 市民買菜環境變清爽

2020-12-22 雲南房網

菜籃子工程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日前,呈貢引攤入市搬遷了兩個老舊菜市場,市民買菜環境得到改善,百年菜市場得以保留和延續延續。

7月1日,呈貢老街臨時蔬菜市場整體搬遷至「三臺山標準化農貿市場」,這個由社區出資新建的新市場整潔有序,分區合理,而且入駐的商戶還免收攤位費。新市場解決了周邊小區1萬多人買菜難的問題。

呈貢老政府臨時蔬菜市場是龍城街道城內社區居民自發擺攤銷售自產自銷蔬菜,後形成一個臨時露天蔬菜銷售小市場。呈貢老政府臨時蔬菜市場風雨幾十年,承載著老呈貢人的記憶,但歷史久遠,市場場地有限,遠不能滿足周邊市民買菜需求,加之地理位置特殊,市場又無專人經營管理,環境衛生髒亂差,周邊道路狹窄,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6月,龍城街道結合開展創文工作和城內社區搬遷工作實際,由社區集體公司出資250餘萬元,嚴格對標創文農貿市場建設標準,緊鄰社區建設了一個佔地1600平方米的標準化農貿市場,就地就近滿足周邊群眾生活需要。

新建市場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規劃了100餘個攤位和50個臨時攤位,同時,在市場旁邊還配建了興建了一個生態停車場及公廁。市民不僅停車買菜都很方便,買菜環境也變清爽舒服了。而且,這個新建的農貿市場目前還不收取攤位費,儘量減少經營戶的經營成本,因此,新市場開業不到半月,新增了近五十個經營戶。未來針對新市場管理運行產生的成本,城內社區將以集體經濟補助的形式,酌情收取少量費用維持市場正常運行。

百年「龍街」入新市 「最差道路」換新顏

「龍街集市」是呈貢百年老菜市場,與昆明「馬街」、「雞街」、「狗街」相似,每逢三、八日,來自周邊各地的村民和商家自發聚集至此,帶上農副產品、民間刺繡、古董玉貨等到龍街趕集,人數多達上萬人。但由於地處呈貢老城興呈路主幹道兩邊,市場經營無序,佔道嚴重,致使交通異常擁堵,環境衛生非常差。

為了保留住百年老市場,今年4月,龍城街道以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投入300萬餘元在原龍街幾百米遠的空地上新建了一個佔地40多畝的新市場,550多個攤位統一規劃攤位,分區布局,目前,已引攤入市200餘商戶。與此同時,還在市場旁邊配套新建了一個可停放400多輛車的停車場,將「龍街」引攤入市、還路於民。

寬敞的龍街新市場,延續了百年老市場的歷史

4月28日,龍街新市場正試投入使用。新的龍街市場由於場地面積大,停車方便,歸類合理受到了群眾和商販的肯定,整個引攤入市工作井然有序,興呈路的道路交通、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於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繫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雲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焦點

  • 三裡崗菜市場順利搬遷!
    12月14日上午,磨子潭路與齊雲路口北側的三裡崗菜市場正式搬遷,新三裡崗菜市場與原菜市場僅一路之隔,位於齊雲路的南側,在原菜市場的對面。裕安區城管局(支隊)調集30餘名執法人員配合屬地政府保障菜市場搬遷秩序。
  • 明湖小區菜市場退路進廳 有的業戶和居民不願意
    嫌新菜市場攤位費高 有的業戶不願去  16日上午10點多,縣學街集貿市場內買菜的人少了,不那麼忙了。看著前兩天市場北頭一塊攤位已經被拆成的瓦礫堆,市場內的一些業戶又聚在一起,議論市場去留和他們生計的問題。  「俺在這市場幹了10年了,就是賣雞蛋,也賺不了多少錢,頂多夠個生活費。」
  • 「來這裡買菜很放心」!瀕開裡菜市場以良好環境和便民服務贏得群眾...
    「這裡購物方便,環境不錯,菜品也很齊全,物價也很合理。」12月10日下午4點多,在被問起對濱海新區瀕開裡菜市場的感受時,來買菜的新區市民馮艾偉說,疫情期間整個市場防疫做得很好,測體溫、查驗健康碼已是常態,來瀕開裡菜市場買菜很放心。
  • 「市民到菜市場買菜是安全的!」疾控專家提醒市民購買海鮮需徹底...
    「6月13日,深圳開展市場環境、重點食品品種以及從業人員應急監測,1233份樣本全部為陰性,市民前往菜市場買菜是安全的。」 17日,深圳市羅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管醫師莊輝元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市民進入菜市場要佩戴口罩,購買海鮮需徹底煮熟再食用。
  • 「不在外面買,都來這裡買菜!」這個菜市場大變樣
    由昆明市市場監管局牽頭的"管集市"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農貿市場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提升,市民的購物環境和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呈貢金龍農貿市場,是呈貢區最大的綜合性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每天的客流量超過3萬人以上。在愛國衛生運動"管集市"專項行動中,整個市場經過提升改造,一改以往"髒亂差"的面貌,經營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商戶:「以前這個市場不怎麼好,現在也上規模了,也上檔次了,而且衛生條件也好了,消費者也挺喜歡來這裡的,我們做生意的也有信心了。」在市場硬體設施提升改造的同時,市場的經營管理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 經開區壕子口農貿市場即將建成投運居民告別「買菜難」
    這些現狀,反映出老舊農貿市場已經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市民生活需要,居民們需要一個更大更現代化的新型農貿市場。  記者從壕子口街道獲悉,今年8月,新的農貿市場就將建成投入使用,老農貿市場將搬遷到新的農貿市場,可解決內棉、鍛壓廠、火車站等片區市民「買菜難」問題。
  • 虹灣路菜市場開業!彩虹灣居民買菜更方便~
    12月18日, 三角地虹灣路菜市場正式開業, 解決彩虹灣居民買菜難的困擾。 從2015年10月一期「薔薇裡」竣工,到2020年4月四期「墨翠裡」交付使用,隨著彩虹灣居民大量入住,各項配套設施,如市民驛站、醫院、學校、公園等公共設施也一直在同步跟上。
  • 餓了麼「孵化」菜市場,PK美團買菜?
    對於餓了麼本地生活服務在生鮮賽道的構想,熊斌對包括虎嗅在內的媒體表示:「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消費者需要豐富和多樣性,這是不會變的。」他以叮咚買菜為例,為什麼叮咚買菜在自己有APP的情況下,還會進駐餓了麼平臺。「叮咚買菜目前只是生鮮的一個品類,未來它可能會擴,但是在整一個本地生活新零售整個板塊裡面我們除了有生鮮,也有水果,也有商超,也有醫藥。
  • 今天你怎麼買菜?上海市民有這些多元的買菜方式
    買菜可以說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了。如今,老百姓的「菜籃子」有了智能化、便利化和更為標準化的選擇:傳統菜場不斷升級、手機微信下單線下自提、社區生鮮店提供半成品……「上海第一大鎮」浦東新區祝橋鎮還將出現3.0版菜市場:自帶中央廚房、開展助老送餐服務等。但是無論怎樣買菜,端上餐桌的都是人間煙火。
  • 閒逛老店林立的澳門十月初五老街,菜市場的菜價有些出乎意料
    ,我卻看到一個人氣最旺的店鋪,那就是澳門茶王曾老闆斜對面的菜市場。 菜市場不大,其實稱它為蔬菜店更合適一些,估計整條街的居民都要在這裡買菜,所以顧客很多。 考慮到澳門幣與人民帀之間的匯率也有一定的差異,我們就將磅與斤的差異撇開不談,來看看澳門老街菜市場的菜價與內地有何差異。
  • 微信下單買菜即可自提 廬陽區紅璽臺菜市場今日試營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菜市場空氣不好會有警報、微信下單還能自提……1月10日上午,合肥市廬陽區首個與中國電科集團第十六研究所合作打造的高標準智慧化菜市場——廬陽區紅璽臺菜市場試營業。
  • ...菜市場」還賣化妝品?市民:網不網紅我不關心,最重要是菜新不新鮮
    但是現在蠻喜歡到這裡來買菜的。」在真如高陵集市門口,記者遇到了家住上海西站附近的奚阿姨,她是專門從家裡騎了一刻鐘助動車趕到這裡來的。 走進菜場,奚阿姨邊走邊跟記者講自己喜歡的理由:「一個攤位一堵牆,老早的石庫門門洞樣式,不像是到菜市場買菜,倒是像在『老上海風情街』。」
  • 臺北士東菜市場大變身 買菜像在逛時尚商場
    閩南網11月1日訊 在傳統菜市場,空氣中通常瀰漫著由肉味、魚腥味還有腐敗蔬果味混合的臭氣,讓人難以忍受。不過臺北市區的士東市場通過各種努力,讓菜市場大變身,讓市民買菜時也能吸到好空氣。昨日,這個菜市場獲得臺北市環保局頒發的「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認證標章」,這在臺灣還是首例。  士東市場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士東路100號,總計有255個攤位。
  • 老年人也習慣手機買菜 叮咚買菜半小時送菜到家便利市民生活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手機買菜正在變成一件時髦的事兒——很多消費者認為,通過手機app買菜極大方便了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去菜市場的職場白領,還是住家遠離菜市場的退休老人,或者是因身體不便難以出門買菜的市民,越來越多的市民正在成為手機買菜的
  • 三餐幸福感 四季煙火氣 鎮江菜市場的升級之路
    對於鎮江市民來說,和菜市場息息相關的「一日三餐」不僅關乎小康生活,更體現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小到菜市場的整潔與否,大到整體規劃布局,從「菜籃子」折射出的是百姓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從「買菜難」到「一鍵購買」下午5點,從幼兒園接了孩子放學的王可帶著孩子來到萬科倍全超市。
  • 蕭山市北市場將改造升級 施工期間市民買菜去這裡
    杭州市蕭山城區的東南西北有四個規模較大的菜市場,大家習慣叫它們東門菜場、西門菜場、南門市場和市北市場。其中建於1997年,位於永久路的市北市場見證了這二十多年北幹一帶的發展,小區越來越多,人氣也越來越旺。
  • 網際網路買菜,會擠垮菜市場嗎?
    網友一 退款換菜是消耗時間成本,但是一個上班族下了班趕去菜市場買菜的時間成本更高,很多商品房附近沒有菜市場,去一次菜市場必須開車或者騎車,
  • 小長假來了,上海專家建議市民買菜、做飯、出遊要注意這些防控小細節
    「不管怎麼防護,生活要繼續,買菜都是剛需。」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建議,市民可以根據日常生活情況,判斷哪些時段是買菜尖峰時段,儘量和尖峰時段錯開買菜。她指出,不管是騎自行車還是開車、走路去買菜,進菜市場之前一定要把口罩戴好;在菜市場不要集中在某些攤位,儘量和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 面積大、分區多、環境好、停車便……內江這個大型農貿市場今天...
    菜市場是食物出發的地方,是生活裡最市井的所在,世間風味於此,人生百味於此,城市的味道也於此。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老邱家嘴農貿市場現有的功能、配套設施已無法滿足市民的購物需求。為給市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購物環境,市中區決定新建邱家嘴農貿市場,規範市場經營秩序,提升城市形象。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四大「菜籃子」之一,崇文門菜市場幾經變化
    肉餡專櫃,劉香春為市民裝餡、秤重、貼籤。這個櫃檯每天賣出近500公斤大肉餡作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四大「菜籃子」之一的崇文門菜市場,給人留下了太多美好回憶。人們記住了它「真在質量,誠在服務」的經營理念和傳統特色。如今,北京人走進新的崇文門菜市場都有一有種親切感、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