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聽書稿寫作訓練營》結束了,除了學到寫聽書稿的方法,我還收穫了三點:讀書速度加快,提煉能力提高;對書的內容理解更深刻;能夠更好地實踐書中的學問。特別最後一點,讓我感到特別欣喜。
我選擇的是《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這本書,前兩天有寫過一篇書評,想多了解這本書的可以看書評文章《三個技巧,讓親子溝通高效而簡單》。學了PET還一直沒能完全活出PET是我的痛,知道做不到時,又多了一份對自己的批判和否定。
聽書稿學習要求我們先提煉出書中的三個重點,畫出思維導圖,須要快速閱讀找出重點,再用分析閱讀找出精華內容。我也是參加了弘丹老師的寫作訓練營才了解了不同的讀書方法:快速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等。也才發現我之前除了也會先看目錄和前後的評論和介紹,對書的內容一直還都是「奴僕」式的閱讀方式,從頭讀到尾,還有默讀習慣。本來看書就慢,有的書買了十年了還沒讀,有些讀了當時感覺很好,過一陣子就忘記了。
聽書稿要求提煉重點,有些章節要反覆讀才能從眾多知識點中提煉出最能打動自己的。畫思維導圖的過程,需要不斷通覽全書,比較核對。這個過程,提煉總結的能力不斷提高,從句子到斷句到詞語。恰好這期間我也在學習思維導圖,對寫聽書稿也起到輔助作用,也深深體會到思維導圖的強大。
提煉過程讓我對書的內容理解更深刻了,「積極傾聽」「我-信息」「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這些技巧在反覆讀書中重點內容時,包括理論和實例,讀讓我感到「這麼好的技巧我還沒完全用出來,太可惜了!」
體會深了,實踐起來動力也更強了。很多時候知道,在被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帶動時,就又容易自動反應用習慣的模式應對,批評、說教或命令等,這些都是PET中稱作的「溝通絆腳石」。深刻理解了絆腳石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更有意願運用書中的技巧。
比如,批評讓孩子感到自己缺乏能力、自卑、愚蠢、缺乏價值。說教可能引起孩子更加激烈的地抵抗或防衛。這點在茗茗身上格外明顯,當我們說教的方式給他講道理時,如果他有情緒在問題區,他就會強烈反抗,有時會故意做些過分的動作。
疫情在家孩子開學,給家長也帶來更多挑戰。3月2日,三年級的茗茗第一天開學,用電腦看直播,IPAD和老師互動。當媽的我也是一天都繃著神經,生怕哪個環節出問題,一天課終於結束了,晚上還要發作業,有問題的訂正後再發。語文作業一首古詩抄寫默寫,訂正了三次,最後一次原因是漏了一個逗號,我暈啊!
我運用書中的「我-信息"技巧,「我-信息」技巧有三個部分構成:描述不可接受的行為;表達父母的感受;指出這個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實際而具體的影響。
我對茗茗說:「我提醒了好幾次作業的事情,你沒有去做,後來老師過來催,還以為我沒看群信息(描述事實)。我感到很生氣(表達感受)!我自己的學習也因為處理你的作業沒辦法做(說出影響)。
我-信息」是PET父母效能中處理孩子不可接受行為的技巧。當孩子的行為影響了父母的需求時,問題就歸屬於父母。比如:你在和一個朋友談話時被孩子打斷;孩子用了你的東西沒有放回原處;孩子經常吃飯遲到。孩子這些行為都影響到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
晚上我又寫了紙條說,早點完成作業也是幫老師的忙,老師們現在更忙,當主播,批改那麼多上傳作業,錯了還要看訂正的,老師還有家裡的事,早點批改完可以早點休息。這兩天課間主動完成了上午的作業,上午課結束時作業也發出去了。有時邀請弟弟一起聽課,下課一起玩,午飯後還看了會動畫,一切井然有序。我也回歸正軌做家務、閱讀、寫作。
學習聽書稿寫作,讓我感到的是全方位的提升。做我所學,寫我所做,終身學習,終身成長。願共同走在持續學習成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