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本書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在寫拆解稿、聽書稿的時候,我們看一本書需要花很長時間,有可能要花五個小時、十個小時才能把一本書讀透。讀完之後,一定要把這本書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並不是讀完一本書,寫一篇拆解稿或者是聽書稿,這本書的價值就利用完畢了。這本書的價值有非常多的實現方式,比如我們可以摘抄其中的一些筆記放到豆瓣上,可以寫讀後感發布在自己的公眾號裡,可以寫書評發布在豆瓣上,或是投稿到一些公眾號去,然後還可以去悟空問答或是知乎上去回答跟這本書相關的一些問題,來進行再次利用。另外我們可以把這本書寫成拆解稿,再寫成一個聽書稿。這樣一本書可以投稿兩次,投到不同的平臺裡去。
讀了一系列主題的書籍之後,我們還可以把這些系列書籍寫成一篇書單文章,投稿到大平臺上。也就是說,一本書可以有非常多的用途。
當我們讀完一本書之後,一定要把這本書的價值開發到極致,這樣我們閱讀的時間就就最大化地被利用了,而且效率也會更高。
高效寫作的方法:
首先要選擇安靜、無打擾的環境,這一點特別特別關鍵,因為寫作需要我們全神貫注的思考,沒有打擾效率才會高。
第二,看完書之後,先列提綱再動筆。我們寫拆解稿和聽書稿,字數都比較多。如果沒有列好提綱就直接動筆,萬一寫作思路出現偏差,可能已經寫下來的幾千字就浪費掉了。所以一定要先列好提綱,先做好思維導圖,再開始動筆。
第三,寫初稿的時候可以斷網,這樣才能全神貫注去寫。
第四,一氣呵成,先寫完整,再來修改。
第五,根據編輯的修改意見多修改。初稿交上去之後,編輯會反饋回來很多修改建議,我們一定要根據編輯的建議再重新修改這篇文章。
第六,多閱讀優秀的文章或樣稿,總結寫作的技巧,這樣寫拆解稿和聽書稿的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制定標準化,把寫作變為可控可複製的過程
在寫作的時候,可以拆解寫稿的步驟,把它流程化、量化寫作時間,這樣我們才能持續創作。假設我們在寫一篇聽書稿,那麼請自問自答以下幾個問題:
閱讀需要花多長的時間?
寫思維導圖需要花多長的時間?
寫第一篇初稿需要花多長的時間?
修改一篇文章需要多長的時間?
最後把花在寫這篇聽書稿上的時間都統計起來。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寫一篇聽書稿大概需要花多長時間,也就可以根據這個工作量,去安排每月的寫稿的時間以及工作。
對於新人寫作者的一些建議
首先,要去學習拆解稿、聽書稿的寫作方法,因為這兩種文體有固定的寫作的模式。
第二,根據固定的方法先寫樣稿。過稿之後,建議選擇兩到三個平臺籤約。平臺不要選太多,如果籤約的平臺太多的話,有時候就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完成每個平臺的寫作任務了。也不要只選擇一個平臺進行籤約,因為每個平臺都會有很多作者,如果我們只有一個平臺的話,可能安排給我們寫作的書籍,數量不會太多。
第三,堅持寫,利用業餘的時間來寫作。寫作是非常好的有副業收入的方式,白天可以完成本職工作,晚上或者早上上班之前的時間,用來閱讀和寫作,這樣就會有兩份收入了,而且寫作的壓力也不會太大,畢竟我們還是有本職工作的收入。
第四,除了寫拆解稿和聽書稿之外,還要去搭建自己的自媒體矩陣平臺,打造個人品牌。與書籍相關的文體,除了拆解稿和聽書稿,還有讀後感、書評、書單等等,這些都可以發布在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上,給自己增加粉絲或者帶來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