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臺了,世界將會陷入劇烈的動蕩之中!

2021-02-15 天涯時事

前段時間有人問我:拜登上臺後,世界的局勢會怎麼走?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說說這個問題。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先搞懂資本利益、政黨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的關係。

國家利益就是人民利益,政黨利益就是統治階級的利益,資本利益就是有錢人的利益,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非常的複雜,有時它們的利益是一致的,有時它們的利益又是不一致的。

我們簡單的舉幾個例子:

第一,資本利益、政黨利益和國家利益一致;

我是一個資本家,我辦了一個企業,然後在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持下,我的企業不斷的向外擴張,為本國人民提供了很多工作崗位,給國家繳納了大量的稅收,同時我自己也獲得了很多的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老百姓、政府和我都獲利了,這個時候資本利益、政黨利益和國家利益就一致了。

這種情況是最理想的情況。

比如,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大量的企業不斷的對外擴張,老百姓都有了工作,收入也提高了,社會穩定了,共產黨的政權也更加穩固了,而資本家也獲得眾多的利益,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第二,政黨獲利,資本和國家利益受損;

我開辦了一個工廠,然後政府官員天天到我這「吃喝拿要」,沒過多久我的企業就堅持不下去了,只能大量裁員……

這個過程中,政府獲利了,但是老百姓和我的利益都受損了,即政黨獲利了,資本利益和人民利益都受損了。

這種情況,不僅在歷史上,而且在現在也很常見。

比如,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為了自己的利益與日本、美國籤訂了眾多的不平等條約,出賣國家利益和民族資本利益。

我們舉一個例子:《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後,國民黨為了在內戰中取得美國更大的支持和援助,於同年11月4日,由外交部長王世傑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籤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該條約規定:全中國領土均向美國開放 

該條約把中國一切經濟命脈雙手獻給美國金融財閥,把中國變成美國商品傾銷的殖民地市場;該條約把從水上到陸上,海洋到內河的全部中國領土、中華民族的生存權利,拍賣得乾乾淨淨……

國民政府與美國籤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後,中共指出這些條約、協定都是非法的,並於1947年2月1日鄭重聲明:1946年1月10日以後,由國民黨政府單獨成立的一切條約和協定,「共產黨現在和將來均不承認,並決不擔負任何義務」。

第三,資本獲利,政黨和國家利益受損;

同樣的道理,我開辦了一個工廠,大量吞併小企業,增加的工人遠遠的小於失業的工人,然後還通過各種方式偷稅漏稅……

這個過程中,除了我自己的利益增加外,老百姓和政黨的利益都受損了,即資本獲利了,政黨和人民利益都受損了。

當然了,這個當中是非常複雜的,因為資本之間、政黨之間和人民之間也是有矛盾的。

比如,資本之間也有矛盾: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間有矛盾;化石能源資本和新能源資本之間有矛盾;民族資本和買辦資本之間也有矛盾……

比如,政黨之間也有矛盾:左派政黨更加注重平等,右派政黨更加注重自由——美國民主黨為了所謂的「平等」搞出一個「男女同廁」;共和黨為了追求自由,鼓勵政府放鬆監管、槍枝合法等,推行社會達爾文主義。

比如,人民之間也有矛盾: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民族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等。

我為什麼不看好多黨執政?

因為多黨執政的過程中,不是左了,就是右了,代表的始終是部分人民的利益。相反,一黨執政更容易代表更多人的利益。

比如,美國的民主黨代表的是金融資本、跨國產業資本等利益集團的利益,共和黨代表的是傳統產業資本、石油天然氣、步槍協會等利益集團的利益:民主黨上臺後就打壓石油資本和步槍協會等利益集團,共和黨上臺後就打壓金融資本和跨國資本等利益集團,加劇了雙方之間的矛盾。

川普上臺以後,為了發展石油天然氣和傳統製造業等,立刻就退出了《巴黎協議》,這嚴重傷害了新能源資本,導致特斯拉不得不跑到中國來;拜登上臺後,立刻就又加入了《巴黎協議》……這兩黨根本就不考慮對方的利益。

相反,中國採取的是一黨執政,我們採取的是「統籌兼顧」的方針:我們要發展新科技,但是也不能立刻把傳統產業全部打死,在政策制定的時候,兼顧了雙方的利益——新科技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我們要鼓勵,但是我們也通過補貼、逐步降低關稅等政策給傳統產業轉型的時間。

為什麼要和大家說這麼多?

因為你只有了解這些問題以後,你才能更好的明白拜登的對外政策。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國家利益>政黨利益>資本利益,否則這個國家政權必然不穩定。

如果資本利益傷害到政黨利益,那麼政黨肯定要收拾資本的;如果資本利益傷害到國家利益,那麼政黨也要收拾它的,否則政黨的執政權就不穩定了;如果政黨利益傷害到國家利益,那麼它一定會被人民所拋棄的……

所以對於每個執政黨來說,它的最大追求就是:讓資本利益、政黨利益和國家利益達到一致。

對於民主黨來說,它背後最大的支持者是華爾街金融財團和矽谷高科技財團。

華爾街對民主黨的影響有多大?

大到你無法想像的地步。

2016年,維基解密公布一份信息震動了整個美國:2008年美國大選投票日的前一個月,華爾街就擬好了未來的內閣高級別官員的參考名單。

2008年美國大選投票日是11月4日,當時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是歐巴馬。但是,在10月6日的時候,曾經是美國花旗集團的高層管理人員麥可·弗羅曼給歐巴馬競選委員會工作的波德斯塔寫了一封郵件,郵件的標題是「名單」。

這份名單就是華爾街給歐巴馬推薦的31位內閣成員名單,最終這31人中有9個人當選,分別是:

另外,財政部也有三個人選,分別是:羅伯特·魯賓,拉裡·薩默斯和蒂莫西·蓋特納。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了,華爾街對民主黨的影響極深——川普當選後,天天懟美聯儲,而且遠離了華爾街,只用了一個華爾街的人,即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

華爾街對民主黨影響如此之深,那麼民主黨如何在國家利益和華爾街利益之間做平衡呢?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清華爾街的利益所在。

華爾街是做什麼的?

搞金融的!

搞金融的如何才能賺到錢?

主要有兩種途徑:

第一,放貸;

怎麼才能放高利貸呢?

很簡單:你想要別人找你貸款,首先你得讓他缺錢吧。

如何才能讓他缺錢呢?

你得先讓他活不下了,處於破產的邊緣。

如何才能讓別人活的艱難?

你得讓經濟產生嚴重的動蕩。

第二,炒作匯率、期貨和股票等。

如何才能在股市、期貨上獲利?

你必須要做到能夠操控大宗商品價格和經濟走勢。

華爾街想要賺到錢就必須製造金融市場和經濟的動蕩,只有那樣才能放貸,才能在期貨和股票市場上不斷的「高拋低吸」,從而獲得巨額的利益。

民主黨要做的是什麼?

民主黨要做的就是:如何在華爾街製造全球經濟和金融動蕩的時候還不傷害到美國人民的利益。

能不能做到這點?

可以的!

因為美國有一個其它國家都不具備的優勢:美元霸權。

華爾街和民主黨是如何利用美元霸權來獲利的呢?

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美聯儲採取降息或量化寬鬆(印錢)的方式,讓華爾街和矽谷拿著大量低息資金投資其它國家,在降息和量化寬鬆的過程中,美國和世界獲得充足的美元,經濟開始變熱,然後華爾街在高位拋售股票、矽谷高科技公司從其它國家大規模的撤資,再然後美聯儲開始持續加息或縮表,讓美國經濟由過熱轉為正常的情況下,讓其它國家經濟崩潰,然後華爾街和矽谷高科技公司在殺回去,低價收割股票和資產。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過程可能比較難理解。

我們給大家舉個例子:

假設我是一個大資本家,我有很多的錢,現在中國經濟不好,股票和資產價格都很低,這個時候我拿著大量的錢去購買股票、收購資產或開辦工廠。

等我做完這些以後,央行開始降息或印錢,由於市場上錢變多了,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充分的投資,大家賺錢很容易,這時有人就會去購買股票、開辦工廠等,這時股市就會上漲,經濟就會變好……

當股市和資產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時候,我就開始在高位拋售股票、高價出售資產了……

等我把股票和工廠都以高價賣出去的時候,央行開始持續加息,這時大量企業為了償還銀行貸款就開始縮小規模,經濟開始變差,股市開始下跌……

隨著央行的不斷加息,很多公司破產了,很多股票跌到低於公司實際價值了,這個時候我再低價收購股票和企業,等我完成這些以後,央行再開始降息或量化寬鬆(印錢)……

簡單的說就是:美聯儲通過美元是國際貨幣的優勢,利用貨幣政策,讓金融市場和經濟產生嚴重的動蕩,然後華爾街和矽谷等跨國企業總是在最低位買入,最高位拋售,一輪又一輪的收割世界,這個過程就叫做「剪羊毛」。

舉個具體的例子:

現在的美國受到疫情影響,經濟非常的差,美聯儲印了大量的錢,在一年的時間內,美聯儲的負債由3.8萬億美元增加到7.2萬億美元,增加了3.4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

美聯儲印了這麼多錢哪去了?

主要有五部分構成:

第一,進入了美國房地產行業;

據美國媒體報導,2020年6月份美國現房銷售價格中位數首次突破30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超過了2007年金融危機前的高點。而且近幾個月,美國房價也依然保持升勢。

第二,進入了美國的股市;

現在的美國經濟很差,但是美國的股市則不斷的在創新高,道瓊指數已經超過危機前1000點,納斯達克指數已經超過危機前的30%。

第三,被老百姓存起來了;

經濟形勢不好,你失業了,你只能把銀行的存款拿出來花,儲蓄率應該下降是不是?但是,美國的儲蓄率是增加的,這就說明賺到錢的人都存起來了,而且人數大於取錢的人。

第四,進入債券市場了;

經濟形勢不好,一些人不敢進股市、樓市,還不敢存銀行,最保險的辦法就是購買債券,這導致債券收益率下降。

第五,被華爾街和矽谷拿到別的國家投資了。

當美國人拿著美元到其它國家投資,那麼就會導致其它國家的貨幣升值,美元貶值,這表現在美元指數上:美元指數由危機前的103降至現在的90左右。

現在,華爾街拿著大量的美元到其它國家低價購買股票了,矽谷拿著大量美元到其它國家投資建廠了,很多國家就有了很多的美元。

當一個國家有了大量的美元,等疫情一緩,它就可以拿著美元到國際上大量購買自己必須的商品和技術來發展自己的經濟,它的經濟立刻就會變好。

同樣的道理,美國印了那麼多的美元,等疫情稍緩以後,大量的美元就出來投資了,那時經濟就會變熱,物價就會上漲,當美國物價開始大幅度上漲的時候,就是美國洗劫世界的時刻!

美國經濟形勢變好,當初多印的那些錢就都出來了(畢竟存銀行沒有利息,債券收益率也極低),大家都去建廠、買房、購買各種商品,物價開始暴漲;經濟嚴重過熱,物價大幅度上漲,老百姓就受不了了,這時就需要讓經濟冷靜下,美聯儲開始加息……

當然了,在美聯儲加息之前,華爾街和矽谷就已經大量拋售其它國家的股票和資產了,美元大量流出,一些國家經濟就會變差(沒有足夠的美元到國際上購買商品了),然後美聯儲開始加息,加速了美元外流,最終導致股市崩潰、資產價格暴跌……

美聯儲通過加息,讓本國經濟由過熱變為正常,既保證了經濟的增長,也穩定了物價;美聯儲通過加息,讓其它國家經濟崩潰了,華爾街和矽谷獲得大量的利益……美國國家利益和資本利益達成了一致!

這就是民主黨平衡國家利益和資本利益的方法。

但是,這裡面有問題:有些國家的外匯儲備比較充足(比如中國),即使華爾街、矽谷大量拋售其它國家資產也未必能消耗掉其它國家的外匯儲備,無法製造出經濟危機。

這個時候怎麼辦?

這個時候就要動用其它手段來加速讓其它國家經濟崩潰了。

這就要用到軍事手段了。

主要有兩種方法:

第一,不斷製造地區熱點,以戰爭驅趕資本;

比如,美國在歐洲、中東、臺海、南海和朝鮮半島製造緊張。

資本膽子很大,但也很小,一旦一個地區有戰爭風險的時候,它就會從該地區撤離,這樣就能加速消耗一些國家的外匯儲備。

第二,抬高油價,加速消耗一些國家的外匯儲備。

美國加入《巴黎協議》後,美國國內石油產量就會下降,這時美國再逼迫歐盟國家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再在中東地區發動戰爭,幹掉幾個產油國……

這樣,油價就會暴漲。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你可以不到國際上購買其它商品,但是你無法不購買石油,因為石油是工業的血液。

油價暴漲,購買石油的數量還不能減少,這就會大量消耗外匯儲備,這就會加速經濟危機的發生。

所以,拜登上臺後,世界很快就會再次陷入動蕩之中,戰爭、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等會頻繁發生。

川普很壞,但是他只是不要臉的訛錢和無視規則的打貿易戰,並沒有利用美元霸權來製造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更沒有發動戰爭或通過顏色革命搞亂其它國家。

但是,拜登不一樣。

拜登的背後是華爾街和矽谷,它們是一定要製造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甚至發動戰爭的,因為只有那樣才能它們獲利。

拜登,遠比川普要邪惡。

全文到此為止。原創不易,如果喜歡,請點下「在看」和轉發到朋友圈。


關注公眾號,看正能量文!

相關焦點

  • 拜登首次談及「上臺」後的對華策略
    而對於拜登來說,"上臺"以後將面臨多個問題,首先就是該如何解決其國內的社會矛盾。同時,美國國內也十分關注拜登"上臺"以後,將會怎麼樣處理中國和美國的外交關係。拜登在參加記者採訪時,首次在未來的對華關係中做出了定義,而美國智庫提議用"軟刀子"的手段對付中國。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
  • 拜登還未上臺,李顯龍就來了個下馬威:沒有中國的聯盟誰願意加入
    當時美國正因大選陷入內亂,中國與14個國家籤署了非常重要的RCEP協議,這無疑會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雖然拜登還沒有上臺,但他已經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那又如何?是不是美國也應該制定一個不包括中國在內的協議?然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明確表示,沒有中國的盟友,也不想加入。
  • 還沒上臺就露出真面目?拜登一舉動出乎意料,中國外交部嚴正回應
    撰文、校對丨南喬全文924字,閱讀約需2分鐘中美雙方關係自從川普上臺之後就急轉直下,高層幾乎沒有任何互動。隨著美國大選結束,拜登成為下任美國總統。不想還沒上臺拜登似乎就露出真面目,一大舉動出乎意料,中國外交部嚴正回應。不知拜登是否會重新考慮一下中美關係,讓雙方關係回歸正常軌道,加強雙方經濟合作以及交流。拜登或改變對華態度距離拜登入主白宮還有一段時間,拜登還沒上臺就露出真面目。
  • 「深度」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歐洲大國各有憂慮
    【環球時報駐德國、法國、美國、英國記者 青木 劉玲玲 鄭可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編者的話:若拜登上臺,跨大西洋關係將迎來「蜜月」?在美國大選投票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被主流民調普遍看好,歐洲很多國家也希望拜登贏,連被視作川普最親密盟友的英國首相詹森,也被英媒爆料有此期待。隨著美國大選結果明朗化,歐洲人長出一口氣,一些政要歡呼「歡迎美國歸來」。
  • 拜登一上臺就作出了一項正確的決定
    中國的舉動,令世界超級大國的美國倍感「壓力山大」,同一天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也預告了一個大動作,他宣布,在其正式就職的第一天,美國就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拜登在社交平臺上表示:「5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國首腦聚在一起通過了《巴黎氣候協定》。39天後(也就是1月20日,拜登就任之日),美國將重新加入該氣候協定。我們將團結世界,推動各國攜手,積極應對氣候危機」。
  • 拜登上臺後第一件事要幹啥?中外專家解析
    中美的貿易談判以及關係處理是否會被列在拜登政府施政的優先排序中?在鳳凰衛視、鳳凰網舉辦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三位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分析。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提到,防疫和經濟恢復都是棘手的問題,拜登會優先考慮解決這些問題。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隨著時間推進,它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 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第一,拜登政府將優先美國利益。以有利於聯盟和美國盟友以及國際組織的方式,優先美國。
  • 拜登都要上臺了,蔡英文為何還在呼應川普?
    眼看美國大選在近期落下帷幕,民主黨人拜登憑藉著306張選舉人票戰勝川普獲得了新一屆美國總統的寶座。 儘管現在美國權力中心掌握實權的仍是川普政府,但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拜登上臺後美國的一系列內政外交政策都將產生重大變化,而臺灣地區民進黨偏偏選擇在這個時候挑起兩岸對抗。
  • 拜登會取消貿易戰嗎?我們該如何投資?
    現在的問題是:世界各國能不能拆掉「圍牆」?如果能夠拆掉圍牆的話,那麼一些頑強活下來的花花草草還能活下去,大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沒有那麼激烈;如果不能拆掉「圍牆」的話,那麼一些艱難生存下來的小企業將不可避免的死亡,大企業之間也必然進入殘酷的廝殺之中!那麼,世界各國能不能拆掉「圍牆」呢?
  • 蘇萊曼尼之女:拜登和川普都一樣,他們都是仇人
    根據美國五角大樓所言,朗普下令襲擊蘇萊曼尼,是為了保護好美國駐外人員所採取的必要,也是必須的措施……然而這之後兩國矛盾升級,從德黑蘭宣稱已經準備好了十三種報復美國的方案,到川普威脅若伊朗進行報復行動,就將對伊朗的五十二個目標進行反擊……蘇萊曼尼事件震驚世界,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拜登上臺後的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
    從以上訊息可以看出,拜登上臺後在中美關係上,將基本回歸民主黨以前歷屆總統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為下一步調整中美關係預留了空間,也適當安撫了臺灣蔡英文當局。從長遠看,拜登上臺後對華推行強硬遏制戰略這一立場不會改變。
  • 離拜登上臺還有二十多天,來了解拜登與美寶相關的政策
    拜登獲勝已是板上釘釘,各國大佬也都已給拜登發賀詞了,連推特都認證拜登是美國當選總統了,拜登也宣布自己1月份就要就職了,唐納·川普翻盤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所以小編來分析下拜登上臺後對於咱們美寶以及美寶家庭利好的政策吧!
  • 美國大選落幕,伊朗總統給拜登提了3點建議
    伊朗總統向拜登提議接下來只剩兩個月時間,拜登將會入主白宮,川普不得不在未來退出白宮。顯然,川普為此事已傷透腦筋。經歷多日的較量,拜登上臺執政已是眾望所歸。自11月30日起,川普與哈裡斯兩人就需接手每日總統簡報。這表明川普在白宮中的日常活動都需向拜登匯報。
  • 已投資150億美元,川普下令最後幾周抓緊施工,拜登上臺就停建
    舉報   川普作為美國歷任總統中的特殊存在,總能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不知道大夥還記不記得他在上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
  • 拜登上臺後會不會走川普的老路?他已經表態兩次了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日前刊文稱,與過去數十年相比,今天的世界以及美國在世界中的地位顯得缺乏穩定性和確定性。拜登上臺後,他和他的團隊將被迫面對一系列巨大的威脅和深刻的挑戰。德國《商報》12月9日刊發文章稱,中美關係從未像今天這樣糟糕,拜登的上臺帶來了中美緊張關係得到控制的希望,但「他面臨的挑戰在於防止衝突進一步升級。」 德國前駐美大使彼得·維蒂希表示,拜登上臺後「對華政策不會出現180度轉彎,但會有新調整。」
  • 賈慶國常委:美國對華政策將會有哪些變化?
    此外,總統大選中,為了競選需要,拜登也在中國問題上說了一些狠話。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短期內,拜登政府即使想改善關係也很難做到。儘管仍會保持對華強硬,但拜登政府在做法上與川普政府還將會有明顯區別,一是不大可能延續大選前川普執政後期為了扭轉國內選情採取的一系列極具挑釁性的做法。比如說派飛機從臺灣上空飛過。
  • 楊希雨:拜登上臺後中美將處於「不確定的穩定期」
    【環球時報-環球網 報導 記者郭媛丹】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在議題一「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的討論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會處於「不確定的穩定期」。
  • 拜登還想拉幫結派對付中國?或是「一廂情願,幾年折騰,難難難」
    自己人都認為走錯了方向,拜登政府還想為全球指引方向?三、"民主國家聯盟"只能將少數西方國家集合在一起由於美國不再具有榜樣的力量和民主制度弊病的暴露,所謂"民主國家聯盟"只能將少數西方國家集合在一起。而廣大的非西方國家,則鮮有國家會加入這個虛偽的聯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