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很多人喜歡在網上購買東西,因為網店可能比實體店便宜一些,尤其搞促銷的時候,加上一些優惠券或商家的打折活動,價格更是很實惠。商家搞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消費者,最重要的是誠信經營,履行承諾。
杭州一男子在網購平臺買了商品,在同一家店買了26樣東西,雙方就這些訂單產生了糾紛,商家不願意給這名男子發貨,為何會出現如此情況呢?
在網店上下單買了8000多塊錢的東西,商家要求消費者退單
小趙對運動鞋情有獨鍾,前不久,他在某購物APP上下單買了26件商品,其中包括很多鞋子,之所以買這麼多東西,是因為他發現這家網店的東西特別便宜,平時800多塊錢的鞋子在這家網店只要二三百塊錢。買了東西之後,他等著商家發貨,可這個時候他卻接到了商家的電話,商家說有的價格弄錯了,希望小趙退單。
小趙買這些商品總共花了8000多塊錢,是分三個帳號支付的,他填寫了自己的地址,商家的位置在西安,商家發出了貨物之後轉成了自提,也就是說,小趙必須要去西安才能拿回自己的這些東西,小趙覺得商家這個做法特別不合理,於是聯繫記者曝光了此事。
消費者和商家已達成一致
小趙給記者展示了一下,有一款鞋子現在網店上的價格是1249元,而小趙下單的時候僅花了205塊錢,很多商品都有類似的情況,按照現在商品的價格來算,小趙下單的時候確實很優惠。
有的商品是現在價格的一半,有的是現在價格的1/3。不論在實體店還是其他的網店,以這樣的價格買到小趙下單的這些商品是很難得的,也許這正是商家不願意發貨的原因。
小趙說,既然商家已經把東西掛在了網店上,就是要讓消費者購買的。現在自己的訴求只是拿到自己的商品,不需要多餘的賠償。記者聯繫了這個購物平臺的客服,工作人員說,會先調查一下,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再給消費者一個答覆。後來小趙給記者回饋消息說,商家已經和他達成了一致。
也許是因為系統的緣故,商家弄錯了價格,也許是因為商家以低價吸引消費者,但無論什麼原因,作為店鋪,都應該按時履約,給消費者發貨,就算價格弄錯了,也應該商家為此事買單,而不應該要求消費者退貨。
很多網店的運營者沒有弄清平臺的規則或者設置價格的時候,點錯了小數點,弄錯了折扣,導致消費者以白菜價買到了價格很高的東西。希望經營者認真一些,不要出現類似問題,如果要求消費者退貨,會給消費者帶來麻煩,若是按時發貨,自己也許會有損失,只有謹慎點,才能避免類似的問題。
你認為,遭遇類似的情況,商家要求消費者退單到底合不合理呢?歡迎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