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常數或變量 蔡英文的答案是…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接受聯合報訪問,將兩岸關係易位為區域關係,希望臺灣在區域關係中變成「常數」,而非「變量」。這個說法,便是將臺灣問題國際化,進而引申出她所稱的「兩岸需有結構性合作關係」,改變了雙方關係的結構,形成「新模式」。

    兩岸關係的原結構是「一中原則」,是蔡英文拋棄這個結構,自己卻又提不出替代結構,使原結構所具有的「常數」,變成如今人心不安的「變量」。她更欲稱她所肇致的「變量」成為「常數」,俾顛覆原來的結構。

    大陸對臺政策很僵化,但很清楚,便是「臺灣不能離開中國」。馬英九升高並強化「中國」二字內涵,即「一中各表」,經多方努力,使「各表」成為兩岸關係結構的重要部分。蔡英文因不接受「一中」,便也不接受「各表」,使這個結構搖搖欲墜,她要打掉,卻不說如何重練,升高了兩岸關係的變量。

    她呼籲大陸應該本於新的情勢需求,重新思考兩岸關係。所謂「新的情勢需求」中的「新」與「情勢」指的是什麼?是蔡英文要改變原結構,使因她而形成的「變量」成為兩岸關係的「常數」嗎?是接受兩岸關係成為區域關係中各自獨立的多邊關係之一環嗎?這個潛臺詞是否要大陸承認「臺灣是個獨立國家」?

    蔡英文給北京提出「問卷」,內容空泛得如無字天書,她倒是要求,習近平應以擁有大國地位的領導者的身份,來看待兩岸關係,這指的又是什麼?是否意指要大陸「放」了臺灣,任由它翱翔在國際天空,甚至助它一臂之力嗎?她以臺灣今年能否收到WHA邀請函為兩岸關係的「指標」,她以近似警告的口吻說:「如果WHA這件事沒有好好處理,會讓兩岸關係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倘若北京不理不睬,硬是不發出邀請函,蔡英文又能如何?或許是,蔡英文根本已知收不到邀請函,採先發制人,將兩岸關係的變量責任,推給北京,如果以為北京會被「嚇倒」,這太好笑了吧!

    最近因為年金問題,「版本」二字很流行,國民黨不提自己的版本,只罵別人的版本很爛,蔡英文是在學國民黨嗎?兩岸關係沒有自己版本,只一味不接受馬英九時期的版本和大陸的版本。然而,國民黨是「在野黨」,還有耍賴的空間,民進黨則是「執政黨」,對兩岸關係必須負起完全責任。說些「空靈」的話,寫些「文青」文章,欲在兩岸關係中打混,這種日子可以過多久?

    如果蔡英文確信「天然獨」是臺灣看待兩岸關係的「常數」,那就硬一點,林義雄正藉行走要求蔡當局落實「臺獨公投」,何不就將這個要求列為臺「立法院」優先審查「法案」?即使美國施壓、北京恫嚇,或「公投」結果數字很難看,總讓大家明白了蔡英文(或民進黨)執政的兩岸態度。

    常數乎,變量乎,兩岸結構性合作關係乎,真的很想知道蔡英文心中的標準答案。

    【桑品載/臺灣作家(桃園市)】

 

來源:臺灣《聯合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常數項、虛擬變量與固定效應
    常數項、虛擬變量與固定效應在線性回歸中,常數項的作用常常被人忽略。常數項什麼意義?別人都說沒啥作用,你忽略即可。忽略?為啥沒作用啊?就是沒作用啦!為啥沒作用啊?沒作用就是沒作用啊!沒作用給個理由撒?沒作用還給理由撒!
  • 網友:如何鑑別蔡英文兩岸論述的真心與假意?
    日前,蔡英文在美國對兩岸政策的論述被視為有了新說法:「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與二十多年來的協商、交流成果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和平穩定發展,並推動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人們對其進步表示更多的期待和鼓勵的同時,也毫不掩飾疑惑和不信任。有的認為是真正的進步,有的認為是半真半假,有的乾脆認為是騙選票的權宜之計。究竟應該如何解讀,蔡英文兩岸政策新提法的真心假意?
  • 蔡英文兩岸立場緊貼美國
    隨著五二○的逐漸逼近,到底蔡英文及民進黨在五二○的講話中,會如何呈現有關兩岸關係的表態,已經成為相關各方,特別是大陸的關注。而要了解蔡英文及民進黨到底會如何就兩岸關係表態,恐怕必須從美國最近的相關表態切入,才能找到線索,因為,即將上臺的蔡英文及民進黨,其相關的兩岸關係立場,基本上是緊跟著美國的風向走的。
  • 大公報: 蔡英文兩岸政見與民意背道而馳
    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8月26日電 香港《大公報》26日刊文說,「臺獨」分子陳水扁執政八年,兩岸關係停滯八年,島內經濟空轉8年。當下島內主流民意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蔡英文的兩岸主張與民意相距十萬八千裡,難怪民眾棄蔡英文而去。  文章摘編如下:  島內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信任指數下降。在民望方面,其支持率也呈下滑趨勢。這並非偶然現象。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龍還是蟲,經過時間的檢驗後,便會原形畢露。
  • 臺媒:蔡英文兩岸政策大餐何時掀鍋蓋?
    人民網5月27日電 臺灣今日新聞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前扁辦主任陳淞山在5月初觀察表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真正的兩岸大餐根本就還沒出爐,到目前看來依然是如此,即使6月要赴德國、英國,已公開的行程也顯示,談論兩岸政策不是優先考慮,那又要等待到何時呢?
  • 楊昆福:變本加厲操作兩岸對抗 蔡英文有何政治算計?
    其次,民進黨內部派系角力檯面化,蔡英文試圖爭奪綠營話語主導權。當下,蔡英文民望萎靡不振,民進黨內山頭勢力不斷進逼,加之「獨派」大佬不斷放話,蔡英文承受巨大壓力。為了緩解山頭勢力的「逼宮」,兩岸關係一方面成為其引導宣洩壓力的「排洪渠」;另一方面,兩岸政策是臺灣地區領導人權責範圍,透過製造兩岸對立,蔡英文試圖彰顯其決策權威,從而主導綠營話語權。
  • 蔡英文:願盡力維持兩岸和平
    華夏經緯網1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兩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朱立倫、蔡英文昨天隔空交鋒,朱立倫批評,所有清醒的人都不會被蔡英文的空話給催眠;蔡英文在地方造勢時反擊說,朱立倫從以前講到現在,都是一樣的話,她已經把兩岸政策都講得很清楚,「我也說過,裝睡的人總是叫不醒的。」
  • 兩岸關係短時間很難回暖?蔡英文把臺灣「兩岸籌碼」玩完了
    編輯:凝冰來源:中國臺灣網2019年是兩岸關係最緊張的一年,很多願意看到兩岸和諧相處的民眾,希望在2020年能看到兩岸關係回暖,但從蔡英文新年致辭中「4個認知」來看,她好像沒有這方面的打算,有媒體直言不諱的指出,蔡英文把兩岸的籌碼徹底玩兒完了。
  • 蔡英文當選,兩岸「和平統一」真的無望了嗎?答案讓人放心
    「綠色恐怖」,民眾都生活在他們製造的恐怖之中,而蔡英文用這種手段獲得最後的勝利,其過程是真的令人髮指。蔡英文當選,兩岸「和平統一」無望了嗎?答案讓人放心。蔡的當選不會是和平的威脅在蔡英文這次票選的勝利,在大部分民眾的眼中,和平發展是無望了,因為她在參選之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開始不擇手段,而她在獲得最後勝選,就開始宣布「抗中保臺」這種比較荒唐的言論,但我們可以知道,她這種手段是十分的讓人覺得不齒的行為。
  • 臺「兩岸關係調查」凸顯冰火兩極 蔡英文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主流媒體《聯合報》發布的最新「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過去一年來,島內民眾認為兩岸「外交」和官方互動關係趨向惡化,雙雙創下歷次調查的新低。不滿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表現的人攀升到68%,是近3年的新高。
  • 蔡英文不鬆口「九二共識」 兩岸進入最冷夏天
    距離5月20日蔡英文上臺還有半個月時間,臺灣「外交」和衛生主管部門連日來成了「熱鍋上的螞蟻」,被逼得團團轉。一切皆因一張令臺當局望眼欲穿的邀請函——本月23日至28日,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但臺灣至今未收到邀請函。
  • 蔡英文的兩岸題,答錯了!
    然而,讓兩岸失望的是,這篇用了大半篇幅講兩岸的講話,表現的卻是蔡英文堅定的「臺獨」立場、僵硬的兩岸政策和為兩岸交流設障的決心。蔡英文的兩岸題,絕對答錯了。&nbsp&nbsp&nbsp&nbsp去年11月的島內「九合一」選舉,中國國民黨一舉奪得15個縣市,特別是公開宣稱支持「九二共識」的韓國瑜以15萬票的優勢贏得民進黨連續執政22年的高雄市。
  • 用朝韓互動類比兩岸關係,蔡英文終於「現形」了!
    葉青林 華中師大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東南衛視首席記者蔡英文7日接受臺電視臺採訪時用朝韓模式類比兩岸。她說,金正恩與文在寅互稱對方總統和委員長,兩岸領導人也應該這樣「對等」談判,不設任何政治前提。
  • 兩岸政策被多方敲打 蔡英文:我會好好處理
    蔡英文在桃園市為民進黨「立委」輔選【環球網報導 記者徐亦超】臺灣「大選」進入最後衝刺期,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12日表示,「市長層級還可以迴避九二共識的題目,但『總統』就不能迴避」。民進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蔡英文回應稱,「這是柯市長的看法,但柯市長也肯定我有能力可以處理這個問題」。
  • 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
    李登輝在卸任前極力向陳水扁推薦蔡英文,蔡得以擔任「陸委會主委」,搖身成為陳水扁兩岸政策的核心幕僚。在4年「陸委會主委」任內,蔡英文拒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否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不遺餘力地鼓吹「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千方百計地阻撓和破壞兩岸關係,為兩岸「三通」設置重重障礙。
  • 臺海觀瀾 陳菊替考,替蔡英文改寫答案
    蔡英文就職前,來自島內外方方面面的壓力,包括綠營的壓力,逼迫她必須在就職演說中對兩岸關係定位進行表態,其中的關鍵詞,就是九二共識。最終,蔡英文採取了模糊化的做法。她在就職演說中表示:「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
  • 臺媒悲觀預測:蔡英文把臺灣的兩岸籌碼玩完了!
    &nbsp&nbsp&nbsp&nbsp「困」和「亂」兩個字,分別是2019年兩岸關係和臺灣島內評選出的關鍵字,可見兩岸關係去年一年的緊張,那麼,新年伊始,兩岸關係會不會有什麼轉機呢?對此,臺媒「中時電子報」作出了分析,結果並不樂觀。
  • 追求兩岸和平 蔡英文、蘇貞昌責無旁貸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和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最近常把戰爭掛在嘴邊,好像兩岸已兵兇戰危,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結果,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昨天詢問臺當局防務部門主管嚴德發,得到的答案是「臺軍戰備一切正常」,沒有提升,大陸也是。沒有的事,蔡當局高層喊的震天價響,不是嚇自己人又是想嚇誰?
  • 蔡英文主動邀學者談兩岸 一言不合回嗆「沒完沒了」
    對此,臺灣「亞太和平基金會」首席顧問、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表示,蔡英文曾主動邀他談兩岸問題癥結,他回答後卻被當面回嗆「沒完沒了」,讓他後悔自己多話。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趙春山在近期出版的新書中提到,2016年蔡英文勝選至就職前,趙春山曾前往大陸交流訪問,返回臺灣後向蔡英文表達看法,希望能在當年的520就職演說中,明確聯繫臺當局的「一中憲政體制」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當時蔡英文面露難色,雖然在就職演講中沒有提到「九二共識」,但確實有提到上述部分建議。
  • 蔡英文拋出所謂「兩岸三個新主張」 專家:推卸責任
    「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在5·20就職周年前夕,蔡英文2日晚接受臺媒專訪,拋出所謂「三新」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蔡英文此番新論述,各方都不買帳。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吳敦義直言,「蔡英文用華麗、很多人都不懂的詞藻,試圖解決沒智慧、沒能力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