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

2020-12-25 華夏經緯網

  *九二共識
  1998年,李登輝派蔡英文以發言人的身份跟隨辜振甫率領的「海基會」代表團訪問大陸,自此她的名字開始頻頻出現在新聞媒體。1998年,蔡加入李登輝所謂「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參與「兩國論」的起草,被稱為「兩國論」的「接生婆」。李登輝在卸任前極力向陳水扁推薦蔡英文,蔡得以擔任「陸委會主委」,搖身成為陳水扁兩岸政策的核心幕僚。在4年「陸委會主委」任內,蔡英文拒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否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不遺餘力地鼓吹「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千方百計地阻撓和破壞兩岸關係,為兩岸「三通」設置重重障礙。
  2000年5月23月,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稱「'特殊國與國關係'是開創兩岸新架構的好提議,但遭到中共誤解,未來將不再提兩國論,但不代表事實不存在」。
  2000年7月20日,蔡英文表示「'臺獨'是臺灣人民對兩岸關係的選項之一」,公然為「臺獨」主張張目。她曾為所謂「臺灣加入聯合國」造勢,公然鼓吹要「彰顯臺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的存在事實」,還屢屢表示希望美國作為「第三者」插手兩岸事務。陳水扁於2003年下半年拋出「公投制憲」、「2006年催生'臺灣新憲法'及2008年實施'新憲'」的「臺獨時間表」、引起美國的疑慮和不滿後,蔡英文多次赴美「滅火」,借「民主」旗號來掩蓋陳水扁的「臺獨」本質,騙取美國的「諒解」與支持。
  2000年8月,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在「立法院」發言稱,「'一個中國'是臺灣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臺灣沒有空間與可能性去逃避。因為基於文化與經濟的接近性,臺灣人民無論是要選擇臺獨、統一、或是維持現狀,未來只有一個選項,就是要與大陸建構一個有意義的政治關係,且必須要處理一個中國的問題」。同年12月,蔡英文重申「臺灣無意迴避'一個中國'的問題,而且只有在維持兩岸關係和平與穩定的前提下,這個具有高度爭議的問題才有逐步解決的空間」。她強調「任何兩岸關係處理必須符合民主對等原則,尊重人民自由意志選擇,政府對國家未來走向不能預設立場或結論,必須與臺灣民意同步」。
  2011年8月23日,蔡英文第一次參選臺地區領導人時拋出維持臺灣現狀與民主機制是「臺灣共識」的論調,聲稱「臺灣共識」對將來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穩定互動,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對於作為兩岸交流基礎的「九二共識」,蔡英文公然聲稱「九二共識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沒有所謂承認或不承認或接受不接受問題。」蔡英文談到所謂「主權議題」時稱,「臺灣前途決議文」明確主張民進黨的立場,現在臺灣內部最大的共識就是「維持臺灣現狀」。蔡英文稱,基於內部意見的多元性,必須透過民主機制形成一個「內部共識」,或許可以稱它作「臺灣共識」;將來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以及可長可久的架構,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
  2015年,蔡英文第二次參選臺地區領導人時表示,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是「維持兩岸現狀」,並聲稱「該立場與美國立場一致」。「不否認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也認同當年雙方都秉持相互諒解精神,求同存異,希望兩岸關係往前推進的這一段協商溝通的經過和事實。這也是兩岸交流累積成果的一部分。」11月,蔡英文公然聲稱「習馬會」「悖離臺灣現狀,看不見'中華民國'的存在」,質疑其「不是穩固的橋」、沒有做到「透明、徵詢人民意見的過程」,是「黑箱作業」,並聲言這場會談的「唯一效果」,是「在國際舞臺用政治框架框限未來在兩岸關係上臺灣人民的選擇」。
  2016年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蔡英文表示會建立具有一致性的、可持續的兩岸關係,5月就職之後,在「現行體制」下推動兩岸協商交流,以民主原則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致力於確保海峽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創造臺灣人民最大利益和福祉。她表示「兩岸有責任盡最大努力,以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確保兩岸無挑釁無意外,這是臺灣民意的展現。」「在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1992年之後20多年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及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去珍惜與維護,在這個基本事實與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但她也表示「這些(有關對」九二共識「核心內涵表態的)問題都是衍生自陸方近來的說法,但陸方說法有很多不同的詮釋,這些詮釋會影響我們的判讀」,甚至認為大陸方面「可以運用這個機會再展現一些善意」、「不需要我們去指點他什麼」,並以「民主」為藉口拒絕正面回應「九二共識」。自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臺灣當局領導人後,因蔡英文當局未能確認「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聯繫溝通機制進入停擺狀態。
  2016年7月,蔡英文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明確聲稱「臺灣'政府'不太可能違反民意,去接受對方設的(承認」九二共識「的)期限。」她同時提出所謂「不同的中國觀」,批評美國政府自1979年後「不公平地」將臺灣定義為「政治實體」,宣稱臺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主國家'」。
  2016年9月29日,蔡英文在公開信《給民進黨黨員的信》中公開叫囂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和「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
  2016年10月4日,蔡英文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再次明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宣稱「臺灣政府不太可能違反民意,去接受對方設置的承認九二共識的期限」,海峽兩岸領導人會面「不應預設(包括'九二共識'在內的)條件」。這是蔡英文首度正式拒絕九二共識。
  2018年6月23日,蔡辦秘書長陳菊在民進黨籍臺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造勢晚會上聲稱,蔡英文堅持「九二無共識」,臺灣一定要用所謂「自由民主的方式」,來確保臺灣可「多元發展」。


  *釣魚島問題
  2015年7月30日,蔡英文受訪稱,「釣魚島是屬於臺灣的」。
  2015年10月9日,蔡英文拜訪日本執政黨自由民主黨期間表示,「希望在釣魚島主權的爭議之餘,臺灣跟日本可以坐下來好好的談,漁業協議是一個好的開始,雖然有'主權'的爭議,雙方可以坐下來找出相互可以獲利的安排。」
  2016年2月17日,針對李登輝「新書」中「釣魚島列嶼(註: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不歸屬臺灣」的言論,蔡英文回應稱「這件事情民進黨的立場一向很清楚,也就是釣魚島是屬於臺灣的。」由於曾有人用「政治父女」來形容李登輝與蔡英文的趨近立場與特殊聯繫,此事也被臺灣輿論諷為「蔡英文打臉李登輝」。


  *南海問題
  2015年7月30日,蔡英文稱民進黨從來沒有放棄南海「主權」。
  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當選臺灣當局領導人後在「國際記者會」上談及南海問題,聲稱「南海方面有些島嶼,我們主張有'主權',但反對任何緊張升高的行為」。
  2016年1月27日,蔡英文方面拒絕了馬英九對蔡英文團隊發出的共同登上太平島的邀請。
  2016年7月,蔡英文當局拒絕接受「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

 

責任編輯:許嬑

相關焦點

  • 臺灣當局的兩岸政策誰說了算? 蔡英文還是賴清德?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4月10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民進黨當局上臺後,雖然國際局勢快速變化,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始終對外宣示在兩岸關係上要「維持現狀」。不過,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的「臺獨」論述與主張,卻一直衝撞所謂的「兩岸現狀」。雖然蔡英文在專訪中對賴清德說法表示尊重,卻也強調賴清德支持「維持現狀」。
  • 蔡英文兩岸政策鬼打牆 臺商受害
    在馬當局時期,臺商反映的問題,不是透過兩岸協議,就是透過臺當局政策或海基會來協助解決。但蔡當局上臺後,味道全變了,臺商反映問題,蔡當局卻有心無力,甚至於在春節包機上,增加臺商返家過年的困難。兩岸關係的味道也變了。蔡英文在就職典禮的講話,在這一年半多時間中,不斷地出現,蔡英文也不變強調,這是自己釋出最大的善意。
  • 兩岸可能觸發嚴重衝突,蔡英文當局打算怎麼做?
    編輯:枯木從2016年蔡英文上任以來,蔡英文當局至今仍然拒絕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由此導致兩岸事務主管部門溝通聯繫機制與兩岸兩會協商中斷,兩岸關係陷入僵持對抗的局面。而蔡英文連任成功之後,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至今看不出任何實質調整跡象,反而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對抗大陸",甚至露出與美國勾結的苗頭,企圖以"美國牌"、"民意牌"、"民主牌"轉移島內民眾視線,推行兩岸關係惡化,實施"臺獨"。
  • 臺灣學者:美國靠不住 蔡英文有可能調整兩岸政策
    一向「反陸親美」的蔡英文當局到底為何恐慌與憂慮?川普的當選,對未來臺美關係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會不會也隨之改變?針對以上議題,導報記者電話採訪了臺灣知名美國問題學者、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
  • 兩岸政策起爭執 蔡英文與蘇起較勁
    華夏經緯網11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日前以私函的方式,把一份親擬的長達七頁的文章直接派人交付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反駁蘇起上周在國民黨中常會「兩岸條例修正案是『急獨』或『直航』的試金石」的報告。蘇起與蔡英文結怨,始於1999年7月9日李登輝發表「兩國論」時。
  • 臺民調逾半數不滿蔡英文執政 57%不滿其兩岸政策
    民調還發現,57%的臺灣民眾不滿意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此次民調由臺灣《卓越雜誌》與臺灣民意學會合作合作進行。蔡英文就職後所陸續推動的重大政策都列入調查。民調發現,在一例一休、社會住宅、長期照護等政策各有高達七成二、六成六及五成六的不滿意度,可見這些被蔡英文當局納入的重大政策並不獲多數臺灣民眾所肯定。
  • 臺「兩岸關係調查」凸顯冰火兩極 蔡英文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
    《聯合報》17日評論稱,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中間消失,統「獨」兩極分化更為明顯,越來越多對政治厭煩的人將選擇「用腳投票」。變化最大的指標是「外交」角力《聯合報》2010年開始規劃「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每年定期追蹤島內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
  • 蔡英文當局拍板陸生健保政策的真正目的
    (全民健康保險)呼聲不斷,10月24日,蔡英文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中拍板「陸生納健保」政策。蔡英文當局表示,「僑生」、外籍生、陸生都要全額自付健保。  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陳淞山據此認為「蔡英文這項遲來的決定既體現了人道關懷價值,也意味著兩岸必須以同理心來正確處理雙方往來交流事務,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與相互認同感。」  事實真是這樣嗎?
  • 如何定調兩岸政策?臺灣輿論關注蔡英文520談話
    「對於外界關心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如何談及兩岸問題,是否將維持其2020大選勝選演說時拋出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八字準則及「不挑釁、不冒進」基調,蔡辦發言人丁允恭今天表示,目前蔡英文的演講稿還在持續討論、撰寫中,但在兩岸政策方面仍會維持「穩健、一致」的主軸來陳述。
  • 蔡英文護兩岸政策嗆「自以為是」 柯文哲冷笑
    臺北市長柯文哲直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走「辣臺妹」風格,藉此拉抬民調是「飲鴆止渴」,蔡陣營反駁兩岸政策是穩健、不挑釁。柯文哲13日受訪時冷笑說:「哇!她這樣講我就沒辦法了。」蔡英文則響應,「執政」以來以維持兩岸跟區域和平穩定為最重要的目標,她反批,柯文哲近來的觀察失之偏頗,也太以自己為導向。
  • 對韓國瑜、蔡英文的未來兩岸政策,國臺辦重申嚴正立場
    人民政協網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高楊)10月10日,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利用所謂「雙十節」演講機會,以大篇幅言論攻擊大陸,而國民黨2020參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也在當日開直播,公開他的「兩岸政策白皮書」,介紹他的未來兩岸政策。
  • 從林全辭職看蔡英文政策的失敗及兩岸關係走向
    其實,自蔡英文選定林全之日起,對林全的質疑就一直沒停止過,隨著蔡英文民進黨當局政策的逐漸出臺,已註定了林全「院長」的短命。所以,今天林全的辭職本不值一評。但,圍繞這件事暴露出的一些現象倒是可以聊一聊。同時,在此微妙時刻,林全的辭職給兩岸關係的走向是否帶來一些變化,也值得一議。
  • 蔡英文的兩岸題,答錯了!
    &nbsp&nbsp&nbsp&nbsp元月一日,蔡英文一改上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都不發表元旦講話的做法,首次發表講話。人們以為,剛遭到「九合一」選舉慘敗的蔡英文會順應民意,調整各項政策,特別是阻礙兩岸交流的兩岸政策。
  • 蔡英文當局搞假善意與真對抗 是否說明兩岸和平發展的一切機會都沒了
    自「5·20」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兩岸關係進入了不同於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新階段。如何看待蔡英文當局這一年的兩岸政策,大陸方面又是如何沉著應對的,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專訪了上海市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主編、廈門大學兩岸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倪永傑。
  • 臺當局不「反制」大陸惠臺政策了?港媒:蔡英文面對現實吧!
    臺「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給出的解釋是「大陸惠臺政策許多不是新的,衝擊不會太大」。此前,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剛就大陸惠臺政策出臺宣稱,「(大陸)最終目標是併吞臺灣」,而陳美伶的說法顯然與賴清德不一樣。香港中評社13日發表評論認為,為臺灣未來著想,臺當局還是不要再有賴清德這樣的說辭了,否則對兩岸關係無益、甚至會帶來很大傷害。
  • 臺媒:「現狀」恐怕無法繼續維持 蔡英文該端出兩岸政策了
    但是兩岸持續冷凍下去,不只影響經濟,大陸也開始不耐煩,對臺當局「邦交國」下手。臺灣「聯合新聞網」22日刊登評論文章認為,蔡英文執政已將近一年,兩岸政策也該端出來了。文章認為,民進黨重返執政,兩岸關係是一大挑戰,過去民、共之間缺乏互信基礎,蔡英文上臺,首要任務就是穩住臺海局勢,因此蔡英文在「大選」前就喊出「維持現狀」,上臺後也一直保持這個基調,試圖讓兩岸降溫,「冷凍」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是什麼?
    未見媒體報導,但是不久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曾南下高雄單獨與韓市長會談,之後舉行記者會,陳主委 在記者會上自以為幽默的說,他的名字代表了「陳」水扁在任上的時候,「明明」就是要促成兩岸三「通」。他們私下會談時,陳明通是否傳達了蔡英文阻止高雄市與對岸交流的命令,就不得而知了。
  • 臺媒評蔡英文兩岸政策:不能靠一廂情願的幻想
    臺灣《中央網絡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海基會副董事長柯承亨日前表示,當前兩岸關係雖然低迷,但仍樂觀看待。作為蔡英文當局智庫的「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稍早也說,他對兩岸關係很樂觀,不認為兩岸關係會一直壞下去。
  • 蔡英文下半年提新兩岸政策?若真心"破冰"何須等半載
    儘管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咖臺協會長全數缺席,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現任會長王屏生、創會會長張漢文皆不見蹤影,但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依舊到場和臺商共進午餐,並在席間向前任會長郭山輝「吹風」稱,將以最大努力突破兩岸發展,「下半年可能會是提出新政策宣示的較好時機」。對此,學者指出,如果要有突破,何須等下半年?現在就該做出動作。
  • 王金平為蔡英文兩岸政策詭辯:她從未刺激過大陸
    臺當局立法機構前負責人、國民黨王金平今表示,蔡英文上臺後,對大陸都沒講過一句刺激的重話,但民進黨方面的「去中國化」,這是相當程度地刺激大陸。他表示,蔡當局未來在兩岸政策上,要如何規避「九二共識」所帶來的影響,「能另提一個好的說法」。此舉引起臺灣網絡極大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