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本質是人類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爭奪生存資源支配權

2020-12-17 育鄰人

育鄰夢

《孫子兵法》「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關乎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任何國家的建立、朝代更替都發生在「戰爭」之後,也可以說是「戰爭」創造了國家。那麼,為什麼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建立國家呢?

「戰爭」本質是人類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爭奪生存資源支配權

國家領導權只能通過「戰爭」獲得

1927年8月7日,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上,毛澤東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著名論斷「槍桿子裡出政權」 。的確,人類社會從原始部落首領到今天的國家元首基本都由某個群體的最強者居之。那麼,一個群體之中如何判斷誰是強者、誰不是呢?答案有且只有一個——通過「戰爭」

拳擊是今天男性展示力量之美的典型、通過比武或筆試決出一二三名、投票選舉產生某個組織的勞領導者,這些理論上都屬於爭取群體領導權力的戰爭,與產生大規模流血犧牲的戰爭相比其進行的方式更文明。生活中,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夠成為特定人群的遊戲主導者、工作中幾乎每個人都期盼自己能夠登上更高一級的領導崗位,同樣社會生活中也沒有人終身甘願被領導。那麼,如何滿足大伙兒都想成為領導的現實需求呢?答案有且只有一個——通過「戰爭」。當然,現代「戰爭」形勢已經包括了投票選舉在內的一切競爭形態。

戰爭導致人類生存資源支配權變更

國界就是一國「戰爭」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範圍

人類按地球呈現的不同形態將表分為海洋、江河、湖泊、丘陵、平原、山區、高原、荒漠和沙漠,這些不同形態的地域之間存在著流動界限,自然生命根據自身繁衍生存需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領地界限,比如獅子、豹子、狼群、大象、羚羊等動物的生活領地,這些界限都是自然競爭的結果。人作為自然生命體系中的最高智慧擁有者,人類在漫長的繁衍進化歷程中還為為地球創造了另一種界限——國界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文化和政治四要素組成的大範圍人類聚居群體,是使用相同語言文字、擁有共同文化信仰、為追求同一幸福生活目標而團結在一起人民的統稱。

國界,是一個國家行使行政管轄權的界線,也可以說國界就是一個國家「戰爭」能力所能觸達的最大範圍。國家「戰爭」能力所能觸達範圍的大小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比如今天我們說美國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就是因為它的軍事力量遍布全世界所有大洲和大洋;我國對香港和澳門行使國家治理主權最顯著的標誌就是駐軍。

地球上本沒有領地或主權界限。但是,因為自然生命之間的戰爭讓地球村出現了生存權利界限,國界就是人類國家「戰爭」能力所能觸達的最大範圍。世界上不存在永恆不變的國界,國界會隨著國家戰爭能力的強弱而發生變化。我國歷史上每個朝代的國界都不同,今天世界上依然有很多國家因國家「戰爭」能力強弱更替而引起國界變更,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色列的持續擴張和巴勒斯坦的不斷萎縮。

國家主權界碑

求存是自然生命最根本的需求,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繁衍同樣必須以自然資源為依託。所以,世界上不同人類種族之間時常會因為爭奪自然資源而發生「戰爭」,也就是說「戰爭」的本質是人類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爭奪自然資源的支配權。當然,今天人類社會之中的「戰爭」已經不再局限於武力對抗,它已經被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經貿、文娛、科研、政治體制等多領域。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態圈。

相關焦點

  • 人類戰爭將這樣「進化」
    回顧人類的進化歷程,在類人猿完成猿人類、原始人類到智人類的高級進化後,人類生物學意義的進化已經變得緩慢,但人類智力及「智力產物」的進化卻極為顯著,攀登上了一個又一個的高級過程。正是由於人類智力的不斷進化,使人類從茹毛飲血時代逐漸走向現代文明。伴隨智力進化的不僅只有人類生產、生活、生存方式的進步,還有人類之間的鬥爭方式,從徒手博鬥,到使用棍棒、刀劍,再到今天的信息爭奪、精確殺傷。
  • 論人類文明及人類文化之什麼是人類文明以及人類文化?
    我們從五個方面來進行詮釋:1、文明是人類如何以農業耕作或者跨區域交易的方式以及其他方式獲取基本生存資源的一個階段.(注意;是一個階段、不是整個過程)農業文明是什麼?限局域性獲得資源,被土地栓死的資源獲得方式,也就是農業文明是在固定的區域耕種而獲得人類得以維持生存資源的時代.工商業文明文明是什麼?
  • 戰爭中忍者為何能在沒有鐵護的國家中生存
    與其他國家不同,在鐵王國裡沒有忍者,作為國民警衛隊的主力軍,鐵國武士這一獨特群體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他們沒有忍者那麼豐富多彩,鐵之國武士會將脈輪集中在劍上,並使用劍施展進行切割或秘技,這是一種文化和制度與眾不同,在火影忍者的地圖上是獨一無二的,建立的國家與鄰國是不相容的。
  • 生存資源的爭奪和兄弟相殘,捏著哥哥腳踵出生的欺騙者雅各
    利百加和以撒一見鍾情不久利百加懷上雙胞胎,跟撒拉明確得到上帝允諾不同,這裡沒有明確說到是上帝賜福讓利百加擁有孩子,但是幸運的利百加一次懷上了兩個兒子,上帝也一早就告訴利百加這次的家族首領應該是小兒子,這樣上帝對亞伯拉罕以來的承諾就在這個小兒子的身上成真
  • 從人民、國家與政治家利益維度看戰爭正義性,茅老揭穿千年謊言
    從這裡可以看到,人民的利益判斷標準和國家的利益判斷標準是不同的。這點不同,自古以來從來不允許說明。只有國家利益才可以宣傳,人民的利益好像不言而喻就是國家的利益。國家號召人民去打仗,要用各種理由。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國家管理好,而去爭奪那些沒有多少價值的荒地呢?
  • 自從有了資本市場,人類就多了一個無形而殘酷的爭奪利益的戰場
    從有了資本市場,人類就多了一個無形而殘酷的爭奪利益的戰場,各種關於如何在這個戰場作戰的理論也就應運而生,正統的如學院派、基本分析派和技術分析派,邊緣的如混沌理論、星象理論、周易八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尊重並也曾沉湎於這些理論,但作為一個市場實戰交易者,現在我更看重對市場語言本身的解讀與感悟。
  • 以統治利益為導向的政治分工與利益分配
    通過政治分工與貨幣分配就能統治各個群體,因為每個單位的貨幣都有目的性,普通人手中的貨幣與權力手中的貨幣各有其目的。沒有政治分工民眾是不會為了別人拿槍對準自己的,也不會自我欺騙。有了政治分工一部分人就變成了權力的統治工具,統治者是通過統治工具對民眾進行統治的,是通過政治分工與利益分配手段實現目的的。
  • 反思人類中心主義,重建生命倫理
    這是因為,具體歷史的人總是一定的種族、民族、膚色、地域、語言、文化、宗教、性別、國家、階級、階層的人,有著存在的基本特質、需求和利益,而不同背景、不同群體和個體的人的這些特質、需求和利益,總是有著千差萬別的差異、矛盾、對立,甚至是衝突的,因此常常發生爭鬥,甚至戰爭。 認識、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不同的維度。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共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呼籲、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共產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出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作為,也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理論貢獻,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需要不同文明利益共享、交流互鑑,更需要破除強權政治和霸權行徑,實現公平正義、責任共擔。
  • 團隊精神是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本質
    團隊精神是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本質,是知了殼及中海啟航集團所有人員聯繫的紐帶。知了殼通過團隊合作,激發團隊成員的學習動力;明確團隊的目標、團隊的角色、團隊的關係、團隊的運作;明白一滴水只有投身於大海才不會泯滅,一粒沙只有躋身於沙漠才不會被吹散,一隻雁只有排列於雁隊才能飛得更高更遠,一個員工只有融入團隊才能發揮個人作用。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一箭易斷,十箭難折。
  • 人類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從根源去理解這個問題!
    1.自然主義戰爭學者認為,戰爭的根源在於自然環境和人類生物的本性,也就是說,有人類的地方就有戰爭,並且戰爭就是一件自然發生且永恆存在的現象,那要是這麼說的話,解決戰爭唯一的方法不就是2.宗教戰爭論者認為,戰爭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這種觀點產生於遠古時代,在19~20世紀的時候還流傳很廣。
  • 慈誠羅珠堪布:任意殺生或將導致人類滅亡
    在每個星球上,超越人類肉眼範疇的生命肯定是存在的。迄今為止,人們也尚未找到,其他星球上存在以普通肉眼可以觀測到的生命的確切證據。因此,地球目前就成為無數生命的唯一故鄉,成為這些生命的誕生之地、生存之地,以及其屍身的歸宿之地。 由此可見,地球屬於所有的生命,而不僅僅是人類的。人類只不過是這些生命中的一個成員而已,僅有在此星球上生存的權力,而沒有隨意破壞地球資源及支配其他生命的權力。
  • 《烏合之眾》:群體時代的自我生存策略反思
    令人難忘的歷史事件,不過是人類思想不露痕跡的變化所造成的可見後果而已。這就是不同群體間的差別,群體的極致是民族,一個民族會有什麼樣的特質,在面對危難時會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這都跟其世代所接受的思想文化以及生存環境息息相關。
  • 王明珂:資源競爭、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因此在利益的抉擇下,當地統治貴族也願意成為華夏,以鞏固,或至少能維持他們在當地資源分配體系上的優越地位,或能滿足他們爭奪更大範圍資源的野心。吳越的華夏化,便是這樣的例子。播種畫像磚(圖源:網絡)另外一些邊緣人群,也為了某種資源競爭與分配的環境與人類生態因素,而未能或拒絕成為華夏。
  • 「管理」的本質意蘊,就是「交叉互動管理」.
    在管理心理和行為及其過程中的「互動性」所表徵的乃是一種「交叉互動性」,即「互動」具有或互為調適、或互為矛盾、或互為糾纏等情形而導致的互為影響、互為條件、互為轉化、互為因果之特徵。
  • 中國與美日歐正激烈爭奪 又一場「資源戰爭」打響了
    原標題:美國、歐洲、日本、中國正在激烈爭奪,又一場「資源戰爭」打響了!半個月前,剛剛贏得連任大選的莫拉萊斯令人意外地宣布離開玻利維亞,結束將近14年的總統生涯。隨後,莫拉萊斯前往墨西哥避難。從發明「萊頓瓶」(一種用以儲存靜電的裝置)開始,能夠將電存起來,一直是人類的不懈追求。但無論是鉛酸電池,還是鎳鉻電池,都沒能徹底解決可攜式電子設備電池的痛點。如今,鉛酸電池、鎳鎘電池早已被踢出數碼設備電池圈,被鋰電池取而代之。鋰電的商用開始迅速改變整個電子產品行業。
  • 人類的未來在哪?
    而在人類進化史上,之所以只留下如今的人類一脈傳承至今,在同一時期的其他智人,皆因與人類爭搶生存空間、食物來源及地球資源而被人類逐一消滅絕種。而殖民者之所以殖民,其本質上就是消滅競爭對手,以在地球獲得自身更多的生存空間及資源。所以,殖民者的普世觀認為,其是在用高級文明徵服和改造低層次文明,從而實現和推進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所以殖民者並不認為自己的殖民是掠奪與殘酷,而是「文明的改造與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