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寓言:先秦是我國古代寓言產生和蓬勃發展的時期,其中戰國時代是寓言創作的黃金時代。戰國時代經濟的發展為寓言提供了物質基礎,政治鬥爭的形勢向寓言提出了社會的要求,思想解放的局面為寓言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氣候,"士"階層的形成為寓言準備了人才,正是這些條件促使寓言文學得到不斷發展,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當時的寓言作品集中在諸子散文裡,為闡述不同流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張服務,可稱為」哲理寓言「。如」揠苗助長「(《孟子》)」皰丁解牛「(《莊子》)」鄭人買履「(《韓非子》)」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兩漢寓言:寓言發展到兩漢,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沒有大的收穫且質量不高。秦王朝一統天下,確立中央集權制,施行政治和文化專制」焚書坑儒「。秦末戰亂後,平定天下的漢王朝為維護其統治地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漢寓言總數600篇左右,主要見於劉向的《說苑》《新序》,劉安的《淮南子》,陸賈的《新語》,賈誼的《新書》,韓嬰的《韓詩外傳》等書中。司馬來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等歷史著作中也有少量的寓言。總體來看,兩漢寓言大都局限於儒家經典和歷史故事,缺乏來自民間充滿生活氣息的各種題材,題材和手法大多因襲先秦,主旨主要是為空前統一的封建帝國漢王朝尋求長治久安之道,即希望通過寓言來宣傳歷史的經驗教訓,在政治上、生活上,給人們以勸誡,可稱為」勸誡寓言「。